灵石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山西省 > 晋中市 > 灵石县

  灵石县汉语拼音:Líng Shí Xiàn;英文:Lingshi County),中国山西省晋中市辖县。位于山西省晋中、临汾盆地之间,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市。总面积120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68664人(2014年末)。辖6个镇、6个乡。

  境内多山,山地与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平川仅在汾河谷地有小面积分布。地处晋中、临汾2盆地之间,东有太岳山,西为吕梁山丘陵区。石膏山海拔2551米,为县境最高峰。汾河切割县境南部韩信岭,形成一段狭长的谷地。静升河、仁义河、交口河、段纯河等穿流县境,均为汾河支流。境内有大小泉水700余处。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

  • 邮编:031300 代码:140729 区号:0354

行政区划

  全县辖6个镇、6个乡:翠峰镇、静升镇、两渡镇、夏门镇、南关镇、段纯镇、马和乡、英武乡、王禹乡、坛镇乡、粱家墕乡、交口乡,以及东城、西城、北城3个管理委员会。县政府驻翠峰镇(东城管理委员会)新街6号,距省会太原市150千米。

历史

  隋开皇十年,文帝“巡幸开道,得瑞石,遂于谷口置县,因名‘灵石’。”。一说,相传大禹治水在此“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先赵后魏;秦汉时,先属太原郡,后属河西郡;三国时属魏;晋时属西汉郡。隋初属平周县(今介休县),开皇十年(590年)割平周县西南地置灵石县。唐武德初年属吕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属汾州,开元十一年(723年)属太原府。宋至道三年(997年)属河东路汾州,政和六年(1116年)属霍州。

  金天会元年(1123年)属汾州,贞佑三年(1215年)改属霍州,四年还属汾州。蒙古初年析灵石县地置小灵石县,故治在今城关北25千米冷泉关,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废入介休县。顺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县改属霍州。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属汾州府,四十二年属平阳府。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属霍州。

  民国三年(1914年)属河东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道直属山西省。1939年析汾河以东地区置汾东县,属太岳区。1946年析置灵西县,属吕梁行署。1948年复为灵石县。1949年属榆次专区。1958年并入介休县。1961年复置,属晋中专区。1967年属晋中地区。1999年属晋中市。

  1996年,灵石县面积1206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8个镇、10个乡:城关镇、静升镇、两渡镇、张家庄镇、夏门镇、富家滩镇、南关镇、段纯镇、水峪乡、马和乡、英武乡、南墕乡、仁义乡、西许乡、王禹乡、坛镇乡` 梁家墕乡、交口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灵石县常住总人口243734人,其中,城关镇52548人,静升镇20633人,两渡镇26701人,夏门镇16808人,南关镇20965人,段纯镇16166人,张家庄镇9984人,富家滩镇5041人,水峪乡9509人,马和乡8734人,英武乡6780人,南焉乡4298人,西许乡3882人,仁义乡5091人,王禹乡9007人,坛镇乡7601人,粱家墕乡10130人,交口乡9856人。

  2001年初,撤销水峪乡、南墕乡、张家庄镇,并入城关镇,更名为翠峰镇;撤销仁义乡、西许乡、富家滩镇,并入南关镇;调整后,灵石县辖6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翠峰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灵石县常住总人口261402人,其中,东城管理委员会24910人,西城管理委员会19046人,北城管理委员会14632人,翠峰镇38548人,静升镇28767人,两渡镇27669人,夏门镇11653人,南关镇34627人,段纯镇15077人,马和乡8851人,英武乡7920人,王禹乡6095人,坛镇乡6751人,梁家墕乡7457人,交口乡9399人。

  201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68664人。2015年末,灵石县辖6个镇、6个乡(合计12个),35个居委会、287个村委会(合计322个)。

文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