猇亭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三国古战场

  猇亭区汉语拼音:Xiāotíng Qū;英文:Xiaoting District),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辖区。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区南部。总面积118平方千米。总人口5万人(2012年末)。全区辖3个街道。

  全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丘陵为主,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均属黄土低丘,地域约96平方千米。年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沪蓉高速公路、汉宜高速公路、318国道、宜万铁路横贯区境,三峡机场建于区内,辖区内长江岸线22千米,有云池深水码头等港口。古迹有三国古战场,古纤道,清同治石碑,马家溪新石器时期大溪石器文化石器制作加工场遗址。

  邮编:443007 代码:420505 区号:0717

行政区划

  全区辖3个街道:古老背街道、云池街道、虎牙街道。区政府驻古老背街道正大路。

历史

  猇亭,始得名于三国时期,刘备伐吴“兵于夷道猇亭”,即此建有一造形优美的小亭,亭椽柱上雕成既象虎又象犬兽形,是为猇,即名为猇亭。

  猇亭历史久远,区内马家溪新古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证明,五千多年前猇亭就有人类活动。猇亭古属夷道县、宜都郡。南朝时的后梁与陈划长江为界,猇亭属江北夷道县。至元末,曾分属宜都县、峡州路(宜昌)。猇亭是古老背的古称,亦称兴善坊、虎脑背、古楼背(《中国古今地名辞典》)。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夷陵县,猇亭受制。东汉置宜都郡,猇亭受辖于宜都。民国时期设猇亭镇公所,1949年后为宜都县古老背区,1957年为古老背镇,1962年恢复古老背区。1982年划归枝江县,更名为猇亭。1983年改公社为镇。

  1993年4月9日,市政府正式批准《猇亭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范围界定为开发区行政所辖118.28平方千米。1994年6月2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鄂政办函[1994]45号文件批准将猇亭划归宜昌市直辖。同年8月1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下达鄂政法[1994]106号文件,猇亭开发区升为省级开发区(文件规定宜昌猇亭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宜昌市东部猇亭区,距市区中心16千米,南起横五路,北抵猇亭大道,东西两侧至318国道和金岭路,并分别向外扩展150米(含桐岭小区),面积6平方千米)。

  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以国函[1995]5号批复设立宜昌市猇亭区,以枝江县原猇亭镇为其行政区域,区政府驻桐岭。1996年4月3日,省政府批准猇亭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猇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为:以四八二O工厂到华鑫陶瓷有限公司之间的现状318国道为轴的两边扩展200米,加上以现状318国道和规划中318国道之间的先锋路为轴向两边扩展200米,其中前一部分为起步区,后一部分为发展区)。至此,猇亭实行“三区合一”管理体制。

  1996年,猇亭区面积119.67平方千米,人口约4.6万人,辖3个街道:云池街道、虎牙街道、古老背街道。区政府驻正大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猇亭区总人口52827人,其中:古老背街道20641人,虎牙街道13968人,云池街道15771人,三峡航空小区2447人。

  2004年末,猇亭区面积127平方千米,总人口37219人。辖3个街道:云池街道、虎牙街道、古老背街道。共有16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猇亭区常住总人口61230人,其中:古老背街道32273人,虎牙街道13390人,云池街道15567人。

地理

  猇亭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跨东经110°24′-30′,北纬30°28′-34′,东西宽约9公里,南北长约20公里,总面积12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猇亭区地处黄陵山地与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处于山区型向平原型过渡地段,江面由狭窄而趋于开阔。境内地貌大致分为低山、丘陵、岗状平原三种类型。其中低山、丘陵约占70%,一马路至猇亭一带海拔57—59米;往东北为低山丘陵分布,海拔在100—200米之间。

地质

  猇亭区境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25亿年前的元古界到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李四光地质力学构造形迹”和最古老而原始的带壳动物化石即发现于西陵峡境内。

  1924年春,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调查了秭归至宜昌的地质,写下了《长江峡东地质及峡之历史》,将秭归新滩龙马溪一带地层为“志留系龙马岩”。其中震旦系、奥陶系、志留系的剖面,更是中外地质学界研究的标准剖面之一。中部丘陵地区多喀斯特地质,山中多溶洞,厚厚积淀的钟乳石、石笋遍布其中,洞中往有地下水系。

水系

  猇亭区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年平均总水量4741.4亿立方米,市境内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99条,其中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4条,总长3793公里,总集水面积占全市的83.9%。主要河流有: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

气候

  猇亭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毫米之间。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雨热同季,全年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3.1℃~18℃,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气温24.1℃~28.8℃,元月平均气温1.7℃~6.5℃。极端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15.6℃。其中三峡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带,由于高山对峙,下有流水,故在600米以下存在逆温层,冬季较暖和。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

  猇亭区境内长江流经市域237公里,清江流经市域153公里。此外,还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条。河流总长3793公里,河流密度计每平方公里0.18公里。水能蕴藏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量达2500万千瓦。集中分布在长江的三峡、葛洲坝、清江的隔河岩、高坝洲,相距仅几十公里,是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矿产资源

  猇亭区已探明的矿物有53种,占全国已知矿的1/3,占湖北省的45%。主要矿产有磷、铁、煤、锰、铬、铅、汞、金、银、铜、锌、硅、石膏、石墨、石英砂、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各种矿产地1044处,其中,工业矿床462处,大型矿床14处。磷矿是全国六大矿区之一,储量在11亿吨以上,是全国第三大矿区,占湖北省的50%;已探明铁矿储量约10亿吨以上;锰矿储量达1167万吨以上;硅石储量达3499万吨;银钒矿储量639万吨;石灰石矿储量在8亿吨以上;石墨矿储量在7万吨以上;汞矿储量37万吨以上;铬铁矿储量3万吨;蛇纹石储量1亿吨以上;石膏矿储量达2440万吨以上;煤矿储藏量5亿吨;黑色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市境南部;贵金属矿分布较广而且含量高,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石墨矿探明综合储量1552万立方米,是中南地区唯一的磷片石墨矿,矿石品位全国第一,储量全国第三;石膏储量近1亿吨,是湖北省仅有的雪花型矿;石灰岩储量3.7亿吨,花岗岩石材储量1100万立方米,远景储量达12亿立方米。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旅游

  截至2013年,猇亭区境内拥有国家级AAAA级景区九处,分别为:宜昌市三峡观坝旅游区、宜昌市柴埠溪峡谷风景区、宜昌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宜昌车溪民俗风景区、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宜昌市三游洞风景区、宜昌九畹溪风景区。国家3A级景区11处。

  三国古战场,猇亭三国古战场风景区占地40000平方米,集三国古战场、旅游度假村和奇石文化城为一体,是中国古战场三国军事文化的一个连接点。

  织布街,位于古老背,建于元末明初,织布街现存古建筑较多,老街建筑多为天井小院,厢房旁列,马头墙翘脊,飞挑裹檐,外观古朴,风格迥异,抱鼓石、门楣、石雕、木雕窗棂隔扇,既有明清时期峡江建筑风格特征,又与徽派建筑相融的特色。是宜昌市城区保存较好的历史古镇古街区。[7]

  天湖风景园,位于宜昌市猇亭区高湖村,占地约670000平方米,风景区内主要景点有天然溶洞候龙洞、天坑地缝和孔雀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