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玉台观

唐·杜甫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玉台观》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千家诗》收录此诗。玉台观,故址在四川省阆中市,相传为唐宗室滕王李元婴所建。

  杜甫所作的《玉台观》共有二首,第一首为七律,此为第二首,大约创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


逐句释义: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玉台观是滕王授意在这里建造的(壮丽的殿阁),我来到玉台(好像看到春秋时梁孝王所建的平台)寻访古迹游览。
  浩劫:即浩阶,道家称宫观的大台阶。这里指玉台观。《广韵》:“浩劫,宫殿大阶级也。”杜田云:俗谓塔级为劫,故岳麓行曰“塔劫宫墙壮丽敌。”
  王:指滕王李元婴。据《旧唐书》记载,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二十二子,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封为滕王。
  平台:古迹名,在河南商丘东北。此处以“平台”比“玉台”。《汉书》:梁孝王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
  访古:寻访古迹。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壁画上画有仙人萧史驻足在彩云之中,石碑上记得有滕王序文,有如鲁恭王在灵光殿留下的文字。
  彩云:指壁画上的云彩。
  萧史:此指传说中秦穆公女弄玉之夫萧史驻于云间事。《列仙传》:萧史善吹萧,秦穆公以女妻之。
  文字鲁恭留:世说苍颉造文字。《汉书》: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闻钟磬琴瑟之声,于壁中得古文《尚书》、《论语》。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玉台观雄伟高耸,直通群帝宫殿;殿宇中的壁画画出了十洲仙界的仙灵。
  宫阙:指玉台观。
  通群帝:是说玉台观非常雄伟高大,直通群帝宫殿。群帝,道家认为天上大帝之下有群帝,分理诸天。
  乾坤:代指玉台观的殿宇。
  十洲:指传说在八方大海中的祖洲、瀛洲、玄洲等十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人们传说听到笙鸣鹤叫,大概是晋人王子乔乘鹤飞过北山头。
  笙鹤:笙声鹤唳,传说中王子乔乘鹤飞升成仙的故事。《神仙传》: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余年后,乘白鹤驻缑氏山顶,举手谢时人而去。《茅君内传》:父老歌曰:“三神乘白鹤,各在一山头。”
  北山:暗喻缑氏山。


《玉台观》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访古纪行诗。


  首联“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点明玉台观的建造和自己因何而游。玉台观是滕王授意在这里建造的壮丽的殿阁,气象之宏伟。我来到玉台寻访古迹游览,就好像看到春秋时梁孝王所建的平台。“浩劫”即浩阶,道家称宫观的大台阶。这里不仅是玉台观的代称,更是以台阶之大衬托玉台观气象之宏伟。“平台”,西汉梁孝王所建,为著名游乐之地。此以著名的“平台”比“玉台”,也切合滕王的身份。


  颔联“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虚中藏实,以浪漫笔触叙写历史往事,别具一格。“彩云”是双关语,既以说明玉台观地之祥瑞、之高——如在彩云之间,又因为观中绘有萧史乘云的图画。萧史,春秋秦穆公时人,善吹箫,穆公有女弄玉,亦好吹箫,穆公就让二人配了夫妻。萧史每天教弄玉吹为凤鸣之声,数年后箫声引来了凤凰。穆公建凤台,让他们夫妻住在上边。用此典故,在于烘托此观的神仙气氛。“文字鲁恭留”,鲁恭,鲁恭王,西汉景帝子刘余。喜造宫室,曾为扩大府第而拆毁孔子旧宅灵光殿,在墙的夹层中发现了儒经,经文从此传世不衰。此以喻玉台观留下来的碑文,意谓滕王虽逝,但所留下来的碑文如鲁恭王所发现的文字一样,流传久远。


  颈联“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进一步渲染玉台观的雄伟壮丽和壁画的生动传神。此联关联诗题,别有用意。一般来说,既写道观,就不能单从历史古迹着墨,还应突出道观本身的特色,此联二者兼顾,既突出了玉台观作为历史遗迹的雄伟气魄,又点出了玉台观作为道观的仙道之气,可谓下笔有神,落墨精当。


  尾联“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由实入虚,据传闻作虚写。既增加了玉台观的神秘感和仙道之气,又暗含着滕王也可能得道成仙、驾鹤离去之意。与“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二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神仙传》载:周灵王太子乔(王子乔)好吹笙作凤鸣,道士浮丘公接他上了嵩山。后乘白鹤上缑氏山顶,与人们作别而去。“北山”暗喻缑氏山。这一虚写,使全诗缥缈仙境的气氛更加浓郁,可谓幻真成一体,闻声生神韵了。


  滕王李元婴,骄奢淫逸,饱宴无度,史书俱有明载。他在阆州刺史任上修建的玉台观,也正是他妄想成仙的证明。此首五律,只是援引与道观有关的典故,再三渲染神仙气氛,对滕王的恶迹未作只字揭露和评论。其七律《滕王亭子》甚至有“民到于今歌出牧”的颂扬的话。所以后人有“其(指滕王)恶如此,而诗称‘民到于今歌出牧’,未足为诗史”(仇兆鳌《杜诗详注》引)的批评。这首五律虽然没有明显歌颂滕王德政的句子,但将滕王喻为神仙,此诗意为何,确令人有些疑惑。登临、览古诗而绝无寓意,这在杜诗里是不常见的。杜甫的近体,尤其是五律,善于用典是其特点。典故要用得恰当,则需要博识。此诗可以说是个典范,或者这竟是《千家诗》编选者入选此诗的原因罢。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