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怨”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玉阶怨'''</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为内容创建页面)
 
 
(未显示7个用户的2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br><br>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玉阶怨'''</span><br><br>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玉阶怨</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李白]]</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李白]]</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
+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br>
+
yù jiē shēng bái lù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br>
+
</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
玉 阶 生 白 露,
 +
</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
yè jiǔ qīn luó wà 
 +
</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
夜 久 侵 罗 袜。
 +
</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
què xià shuǐ jīng lián 
 +
</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
却 下 水 晶 帘,
 +
</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
líng lóng wàng qiū yuè 
 +
</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
玲 珑 望 秋 月。<br>
 
</span></center>
 
</span></cente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
 +
  《玉阶怨》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所作的一首[[乐府诗]]。玉阶怨,乐府古题,多咏被幽闭的宫女怨意。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
 +
 +
  从这首诗的内容推断,大约写于李白在[[长安]]翰林供奉时期,即公元742年至744年,此时李白四十余岁,作为皇帝的文学侍臣,他对宫廷生活是熟悉的。他的其他同类题材的小诗,像《长门怨》、《妾薄命》、《怨词》等大致都是在长安时期写的,至少是写的他在这一时期所耳闻目睹的宫女的不幸遭遇。所以这首诗中隐而不发的怨恨,不大可能是针对“去未归”的平民女子的丈夫(旧称良人),而是对占有后宫粉黛数以千计的皇帝本人的腹诽心谤。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玉石砌的台阶上滋生了露水,深夜伫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span><br>
 +
  玉阶:玉石砌的台阶。<br>
 +
  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span>(虽放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br>
 +
  却下:还下。却,还。<br>
 +
  水晶帘: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一作“水精帘”。<br>
 +
  玲珑:透明的样子。写隔帘见月之状。一作“聆胧”。<br>
 +
 +
 +
[[文件:玉阶怨 插图-2.jpg|center|thumb|500px|《玉阶怨》插图: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
  就题材来说,这是一首常见的宫怨诗。玉砌台阶,足着罗袜,悬挂水晶帘,可见居室、器物的豪华和考究。即便如此,宫人依然夜不能寐,精神上很痛苦。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只是抓住宫女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及一时的心理动态,便概括地反映出宫女生活的孤独清凄,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堪称古诗中的珍品。
 +
 +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湿了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
 +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是说,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却下”二字,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
 +
 +
 +
  这是一首内涵极为丰富而风格又非常含蓄的诗,受到过数不清的好评。
 +
 +
  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到幽怨,甚至主人公也没有发出一声叹息,可为什么就让人感到“隐然幽怨之情见于言外”呢?这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人称道的境界,或者说是意境的妙用了。在诗中,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空阶,而“玉阶生白露”的一个“生”字,说明她在台阶上默默地站立了很长时间。至于“夜久侵罗袜”,则是一个眼看不到、耳听不见的细节,只有用心去体会。露水在无言的等待中落下,但是女主人公却毫不在意,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直到冰凉的露水最终打湿了厚厚的罗袜,足见等待之久,期望之切,那么最后空等一场,个中的滋味,恐怕是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所以李白便什么也没有挑明,只是顺着他的思路一味地写下去,“却下水晶帘”,此时夜凉露重,屋外实在太冷了,而且再呆着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便转身回到了屋内,把水晶窗帘放下来,没想到,门窗可以挡住寒冷的空气,却挡不住明亮的月光,想不到天上那和女主人一样默默无语的月光,竟然透过水晶帘,照到了屋内,洒下了满屋的清辉。于是,女主人公更加没有睡意,索性呆坐在那里,透过水晶帘,望着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月光出神冥思。这首诗是有开始的,也就是夜幕降临之后,女主人公便在院子里等待,盼望,可是这首诗却没有结束,或者说,诗歌本身虽然已经结束,但是这位女主人公要和“玲珑”的秋月对望到什么时候,却是无人知晓了。全诗通篇没有一个愁字,更没有一个怨字,但是却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幽怨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
 +
  诗中人物具有期盼(孤独)与哀怨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诗中人物无言独立玉阶,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了衣袜,可见伫立之久,等待(期盼)之深,怨情之切。回到房中,独望秋月,幽独之苦,似月怜人,似人怜月。何物伴人,“却下”二字,却是“又上心头”的写照。
 +
 +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却引读者有无限想象余地,使思情无限辽远。“露湿在袜”让人想到夜深人静站立等待思念之久,而人未知。“玲珑”二字,以月衬人,可想见女主人的思情至深之浓之烈。
 +
 +
 +
名家点评:
 +
 +
  历代对李白这首短诗的评论,说法不尽相同,但大多是从其多情委婉方面加以肯定和赞扬的。
 +
 +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萧士赟注:太白此篇,无一字言怨,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晦庵所谓“圣于诗者”,此欤!
 +
 +
  《唐诗援》:从未有过下帘望月者,不言怨而怨自深。
 +
 +
 +
[[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4.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4]]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
  [[李白]](701~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郡成纪(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托克马克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96首。有《李太白集》。(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2022年6月29日 (三) 10:28的最后版本

玉阶怨

唐·李白

yù jiē shēng bái lù 
玉 阶 生 白 露,

yè jiǔ qīn luó wà 
夜 久 侵 罗 袜。

què xià shuǐ jīng lián 
却 下 水 晶 帘,

líng lóng wàng qiū yuè 
玲 珑 望 秋 月。


诗题与背景:

  《玉阶怨》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所作的一首乐府诗。玉阶怨,乐府古题,多咏被幽闭的宫女怨意。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

  从这首诗的内容推断,大约写于李白在长安翰林供奉时期,即公元742年至744年,此时李白四十余岁,作为皇帝的文学侍臣,他对宫廷生活是熟悉的。他的其他同类题材的小诗,像《长门怨》、《妾薄命》、《怨词》等大致都是在长安时期写的,至少是写的他在这一时期所耳闻目睹的宫女的不幸遭遇。所以这首诗中隐而不发的怨恨,不大可能是针对“去未归”的平民女子的丈夫(旧称良人),而是对占有后宫粉黛数以千计的皇帝本人的腹诽心谤。


逐句释义: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玉石砌的台阶上滋生了露水,深夜伫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
  玉阶:玉石砌的台阶。
  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虽放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却下:还下。却,还。
  水晶帘: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一作“水精帘”。
  玲珑:透明的样子。写隔帘见月之状。一作“聆胧”。


《玉阶怨》插图: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作品赏析:

  就题材来说,这是一首常见的宫怨诗。玉砌台阶,足着罗袜,悬挂水晶帘,可见居室、器物的豪华和考究。即便如此,宫人依然夜不能寐,精神上很痛苦。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只是抓住宫女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及一时的心理动态,便概括地反映出宫女生活的孤独清凄,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堪称古诗中的珍品。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湿了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是说,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却下”二字,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


  这是一首内涵极为丰富而风格又非常含蓄的诗,受到过数不清的好评。

  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到幽怨,甚至主人公也没有发出一声叹息,可为什么就让人感到“隐然幽怨之情见于言外”呢?这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人称道的境界,或者说是意境的妙用了。在诗中,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空阶,而“玉阶生白露”的一个“生”字,说明她在台阶上默默地站立了很长时间。至于“夜久侵罗袜”,则是一个眼看不到、耳听不见的细节,只有用心去体会。露水在无言的等待中落下,但是女主人公却毫不在意,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直到冰凉的露水最终打湿了厚厚的罗袜,足见等待之久,期望之切,那么最后空等一场,个中的滋味,恐怕是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所以李白便什么也没有挑明,只是顺着他的思路一味地写下去,“却下水晶帘”,此时夜凉露重,屋外实在太冷了,而且再呆着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便转身回到了屋内,把水晶窗帘放下来,没想到,门窗可以挡住寒冷的空气,却挡不住明亮的月光,想不到天上那和女主人一样默默无语的月光,竟然透过水晶帘,照到了屋内,洒下了满屋的清辉。于是,女主人公更加没有睡意,索性呆坐在那里,透过水晶帘,望着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月光出神冥思。这首诗是有开始的,也就是夜幕降临之后,女主人公便在院子里等待,盼望,可是这首诗却没有结束,或者说,诗歌本身虽然已经结束,但是这位女主人公要和“玲珑”的秋月对望到什么时候,却是无人知晓了。全诗通篇没有一个愁字,更没有一个怨字,但是却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幽怨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诗中人物具有期盼(孤独)与哀怨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诗中人物无言独立玉阶,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了衣袜,可见伫立之久,等待(期盼)之深,怨情之切。回到房中,独望秋月,幽独之苦,似月怜人,似人怜月。何物伴人,“却下”二字,却是“又上心头”的写照。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却引读者有无限想象余地,使思情无限辽远。“露湿在袜”让人想到夜深人静站立等待思念之久,而人未知。“玲珑”二字,以月衬人,可想见女主人的思情至深之浓之烈。


名家点评:

  历代对李白这首短诗的评论,说法不尽相同,但大多是从其多情委婉方面加以肯定和赞扬的。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萧士赟注:太白此篇,无一字言怨,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晦庵所谓“圣于诗者”,此欤!

  《唐诗援》:从未有过下帘望月者,不言怨而怨自深。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4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郡成纪(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托克马克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96首。有《李太白集》。(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