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廙(276~322),字世将。晋书画家、文学家。琅琊临沂(今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城)人。王导从弟。晋元帝司马睿姨弟。父王正,曾任尚书郎。王廙出身门阀士族。能属文,工书画,亦善音乐、射御、博奕、杂伎。王廙于304年(永兴初)辟为太傅掾,曾跟随东海王司马越西迎晋惠帝由长安返洛阳,封武陵县侯,出为濮阳太守。307年(永嘉元年)琅琊王司马睿镇建业,王廙弃郡过江相投。司马睿大为高兴,以他为司马,领庐江、鄱阳二郡。31 0年(永嘉四年),扬州都督周馥阴谋反叛被讨平。315年(建兴三年),杜弢率领的荆襄流民起义军亦被镇压。王廙参预了这两次战争,因功除冠军将军,镇石头城,领丞相军咨祭酒。王廙性格乖戾,处事轻率。315年(建兴三年),他的从兄征南将军王敦忌嫉荆州刺史陶侃,将其左迁广州刺史,而以王廙代之。王廙不受欢迎,遭荆州将吏马俊等袭击,逃奔江安。王敦派军镇压了马俊等,他才得以入荆州。在荆州肆意诛戮陶侃时的将佐及隐士皇甫方回,大失荆州士民之望,人情背离。晋元帝司马睿不得不将他召回京师,以为辅国将军,加散骑常侍。322年(永昌元年),王敦以讨刘隗、刁协为名,在武昌举兵。晋元帝派王廙去劝说王敦停止进军京师。他不但不能说服王敦,反而为王敦效力。王敦逼晋元帝妥协后,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江州刺史。以王廙为平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不久死去。谥曰“康”。王廙拙于政事,文学艺术的成就却很突出。他酷爱书法,永嘉中南渡时,将索靖的《七月二十六日帖》折叠缀入衣中,携至江南。他备精隶、真、草各体。王僧虔《论书》认为“右军之前,唯廙为最”。唐张怀瓘《书议》将他的真书列为第三。在其《书断》中又列王廙的隶、草书入能品,飞白书入妙品。王廙的书法作品有楷书《两表帖》,草书《二月十三日帖》、《嫂何如帖》等。在绘画方面,王廙善画人物、鸟兽。他的作品《畏兽图》、《吴楚放牧图》、《狮子击象图》等,分别著录于《梁太清目》、《贞观公私画史》、《历代名画记》。王廙书画受到很高的评价。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认为“过江后为晋朝书画第一”。王廙反对摹仿前人,主张“行己之道”。《历代名画记》载,他曾画《孔子弟子十哲图》付与王羲之,并对他说:“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隋书·经籍志》著录王廙文籍10卷,已佚。今存其为晋元帝即位时所撰的歌功颂德的《中兴赋上疏》、《白兔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