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檝(生卒年不详),字巨川,凤翔虢县(故治在今陕西宝鸡市虢镇)人。金章宗太和初年(1201~1202年),他年届弱冠,应科举未中进士,便居终南山中读书,潜心钻研孙吴兵法。过了三年,他又应考,仍不中,便向金朝廷上书议论时政。金章宗看他有才识,即命令他去缙山元帅府(故治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延庆县)任给事。后受元帅高琪推荐,特赐进士出身,授副统军,驻守涿鹿关隘(在今河北涿县)。

  公元1211~1214年间,成吉思汗连续派兵南下攻打金国。王檝战败被俘,并不惧死。成吉思汗见他忠勇可嘉,便将他释放,并授予都统之职,佩以金符,令他随蒙古军队进攻山西、河北。他引导蒙古军队进入紫荆关攻下涿州(今河北涿县)、易州(今河北易县)、保州(今河北清苑县)、中山府(今河北定县)、雄州(今河北雄县)。1214年,以战功授宣抚使,兼行尚书省六部事,随之他引导另一路蒙古军队从古北口入长城,南下攻取了蓟州(今河北蓟县)、云州(在今河北赤城县北云州镇)、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县),包围了中都(即今北京市)。

  1215年,蒙古军攻破中都后,王檝即向成吉思汗进言,他说:“国家以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民,宜禁掳掠,以慰民望”【注:见中华书局标点本《元史》第3611页。】。当时城中缺粮百姓饥饿难忍,他让军队将粮卖给百姓,解救百姓的断炊之急。同时,他又向主将建议,将军队所掠夺的耕牛的1/10还给农民,让农民耕种已荒芜的土地。他的意见被采纳,中都附近州县的农民领回了数千头耕牛,恢复了耕种。

  随后,他又招降了保定、新城、文安、霸州、清州、沧州等城,在沧州(今河北沧州市)设立行司管辖。蒙古军主将带他北上进见成吉思汗,被授银青荣禄大夫,兼御史大夫,世袭千户,仍领宣抚使职。不久,河间府、清州、沧州一带州县又叛离蒙古汗国,投归金国,成吉思汗又派驸马孛秃和王檝出兵征讨,河间之地又归蒙古。驸马孛秃要杀戮被俘百姓,王檝劝阻说,百姓不过如同被牧人驱赶的群羊,牧人要它向东向西,羊如何知道?只可杀为叛之首领,释放元罪百姓。并将他们迁往附近州县,其中年轻力壮的可让从军,年老体弱的可让从事耕种,千万不可滥杀。他还向驸马孛秃担保这些地区的百姓不再叛离。这样,避免了一场大屠杀,挽救了众百姓的生命。

  1226年,成吉思汗进攻西夏,他在前军开路架桥。次年,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下行宫。1228年,监国公主命王械镇守中都。他引水环绕城周,以作护卫,派军队打击盗贼,维护治安。自印钱钞,调度经费,不搜刮民财,百姓安定。1230年,他随元太宗窝阔台进军关中,先占京兆,继克凤翔,陕西关中便为元军占领。1232年,元太宗调动几路军队进攻金朝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王檝奉命由陕西东进。镇守汴梁的金朝元帅崔立投降,汴梁为蒙古军占领,金国已处于崩溃境地。

  1233年,蒙古汗国与南宋朝隔淮水相对峙。元太宗为了最后消灭金国,巩固中原,为进攻江南作充分准备,因而派王檝持国书出使南宋,与南宋议和,他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受到南宋朝廷隆重接待,这样,使南宋与蒙古联合起来最后攻击金国,致其灭亡。后来,他为了蒙古与南宋之间的和谈,前后五次往返于江南和中原,终因和议未能达成,使他心中忧郁成疾,卒于临安,南宋派使臣将王檝遗体送至中都,葬于燕京(今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