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白居易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琵琶行 并序

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题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唐诗三百首》收录此诗。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沦落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全诗叙事曲折,篇幅宏大。与作者的另一长篇巨制《长恨歌》一样,同为传世不朽之作。白居易死后,唐宣宗李忱曾写诗悼念他,其中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句,可见当时就流传极广。


逐句释义:

  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译文与注释: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为朋友送行到了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音,铮铮声里有京都流行的音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衰退,嫁给商人为妻。于是我让人摆酒,叫她来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贬官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二字,题为《琵琶行》。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元和,唐宪宗年号。
  予:同“余”,我。
  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九江郡:隋郡名,即诗中之浔阳、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这时已成为安置贬斥之官的闲职。
  明年:第二年。
  湓浦:即湓水,今名龙开河(1997年被人工填埋)。其水口之地叫湓浦口。
  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为:做。
  贾(gǔ)人:商人。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快:畅快。
  悯然:忧郁的样子。
  漂沦:漂泊沦落。
  憔悴:困苦的样子。
  转徙(xǐ):流浪的意思。
  出官:(京官)外调。
  恬(tián)然自安:随遇而安的意思。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斯人:其人。
  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谪,贬官。
  因为:因而撰作。
  长句:指七言诗。
  歌:作歌。
  凡:总共。
  六百一十二言:全诗实为六百一十六字。二,当是传写之误。言,字。
  命:命名,题名。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送别客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被秋风吹得发出瑟瑟作响。
  浔阳江:长江流经江西九江市北的一段,因九江古称浔阳,所以又名浔阳江。一说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的龙开河(19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抖动的样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我)下了马,和客人在船上,举起酒杯要饮却没有音乐助兴。
  主人:作者自指。
  管弦:指管弦乐。管,管乐器。弦,弦乐器。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成欢:尽欢;尽情欢乐。
  惨:凄惨,令人伤心。
  浸:泡(在水、液体)里。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我)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想动身。
  忽闻:忽然听见。
  琵琶:弦乐器,用木料制成,有四根弦,琴身呈瓜子形,上部有长柄,柄端向后弯曲。
  发:出发;动(身)。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暗问:低声问。
  欲语迟:欲说还休的意思。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那个人出来相见,添酒、挑灯,重新摆上酒宴。
  邀:迎请,约请。
  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一说“移灯”。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她)才走出(船舱)来,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始:才。
  犹: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她)转动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转轴拔弦:转动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轴,琵琶上收紧弦线的把手。
  三两声:试弹几声。
  曲调:歌曲或戏曲的调子。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弦弦低沉抑郁,声声悲切,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
  弦弦,与下“声声”同义。
  掩抑:低沉抑郁;幽咽。
  思:悲伤的情思。
  似:好像。
  诉:说给人听,倾吐。
  平生:从来;一生,一辈子。
  不得志:志愿不能实现;欲望不能满足。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奏,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低眉:低着头,形容顺从或和善的样子。
  信手:随手。很自然的意思。
  续续弹:连续弹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幺》。
  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捻:揉弦的动作。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本名《录要》,即乐工将曲的要点录出成谱,皆为当年京城流行的曲调。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声音粗重像暴风骤雨,小弦轻细凄切如人窃窃私语。
  大弦:琵琶有四弦,一条比一条细,最粗的一条即是大弦。
  嘈嘈(cáo cáo):形容声音的粗重悠长。大弦弹出的声音,沉重舒长,如急雨盖地。
  小弦:琵琶上最细的一条弦。
  切切:小弦弹出的声音,细促清幽,如切切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声)嘈嘈切切错杂喧响,就像大小不同的珍珠掉落在玉盘里。
  嘈嘈切切:形容重浊与轻细的乐器声错杂喧响。
  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弹出的声音,如大小不同的珍珠,泻落在玉盘里。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黄莺宛转流畅的鸣叫声,(一会儿又像)泉水流经沙滩那样的幽咽声。
  间关:鸟鸣声。莺语流滑叫“间关”。
  花底:花下。
  滑:流啭。
  幽咽(yōu yè)流泉水下滩:此句“流泉”与“水”重复,但意义上还是可解,段玉裁说“昔年曾谓当作泉流冰下难”,固可备一说,然“水下滩”尚能状乐声如流水之经沙滩那样幽咽,是听的人从听觉直接得来。水下滩,一作“冰下难”,一本作“冰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琵琶声)好像水泉冷涩而凝结,(然后)凝结而不通畅声音也暂时停止。
  冷涩:形容冰冷而令人感到凝滞的。
  凝绝:凝结不动。
  歇:停止;很短的一段时间。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像另有一种幽愁暗暗滋生,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更感人。 现常用以比喻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有用。
  幽愁:忧愁;暗愁。
  暗恨:隐藏在内心的怨恨。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间(好像)银瓶炸破水浆四溅声,(又好像)铁甲骑兵冲出厮杀刀枪齐鸣声。
  银瓶:汲水器。作者另有《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乍(zhà):忽然;突然。
  迸:溅射,急溅。
  铁骑:穿铁甲的骑兵。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一曲终了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丝帛。
  曲终:乐曲结束。
  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
  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画,同“划”。
  裂帛:撕裂丝帛;撕裂丝帛发出的清厉声。帛,丝织物的总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东边西边的船里都静悄悄的没人说话,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舫:船。
  悄无言: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唯见:只看见。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她)沉吟着把拨子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出庄重的颜容。
  沉吟: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低声自语。
  敛容:收敛面部表情,脸色变得严肃。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她)说她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
  京城:指长安城。
  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旧说本董仲舒墓,其门人经过,皆下马,故谓之下马陵,后人乃讹为虾蟆陵。虾,“虾”通“蛤”。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
  十三:十三岁。
  名属教坊:当是挂名教坊,临时入宫供奉。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每曲弹罢都令琵琶师叹服,每次妆梳好了都被同行嫉妒。
  善才:唐代琵琶师。唐元和中,曹保有子善才,精通琵琶,因以“善才”称琵琶师。
  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
  妒:嫉妒,恨别人比自己好。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京城五陵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五陵:在长安城外,有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
  年少:年轻人。
  争缠头:竞相赠她财物。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伎女。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
  绡(xiāo):用生丝织的绸子,精细轻美的丝织品。指缠头。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欢乐时)便以钿头云篦(首饰)代替拍板,以致被击碎了。(戏笑时)酒也打翻,酒渍污染了红色罗裙。
  钿(diàn)头银篦(bì):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银篦:一作“云篦”,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
  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掉。 忆昔思今,感到无限悔恨和痛惜。
  秋月春风:指一年中的美景。亦比喻美好的青春年华。
  等闲度:轻易地、随随便便地度过。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弟弟从军去了,阿姨也死了,岁月流逝,我的容颜也衰老了。
  走:前去。
  阿姨:当指姊妹。妻之姊妹、母之姊妹皆称姨。
  暮去朝来: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指岁月流逝。
  颜色故:容颜衰老。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门前一片冷寂寥落,车马来往越来越稀少(无人光顾),自己的年岁大了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车马:一作“鞍马”。
  老大:这里指年岁大了。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商人只重营利,对离别看得很轻淡,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办货去了。
  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江西省景德镇市辖县。盛产茶叶。当时为茶叶集散地。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明月与我作伴,绕舱流去的江水也那么凄寒。
  去来:指商人去浮梁以来。
  舱:船舱,船中分隔开来载人或装东西的部分。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梦中哭醒后,泪痕还夹着脂粉。
  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阑干:原意为纵横的样子,这里指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阑干,亦指眼眶。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我听了琵琶声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感到更加悲凄。
  重(chóng):重新,重又之意。
  唧唧:叹息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样都是流落在远方的可怜人,今日偶然相遇(就是一种缘分),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 彼此命运如此相似,虽不曾相识,但却像朋友一样相知,感慨无限。
  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沦落:流落;被驱逐流落。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的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城便疾病缠身。
  辞:告别。
  帝京:指长安城。
  谪居:被贬谪后住在某个地方。
  卧病:因病躺下。
  浔阳城:今江西九江市。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在江州四年中,他写了许多诗篇,其中包括这首长诗《琵琶行》。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浔阳这地方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声。
  僻:偏僻。
  终岁:全年;一年到头。
  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我)住在湓城附近低洼潮湿的地方,住宅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
  湓(pén)城:古县名,唐属江州。一作“湓江”。
  黄芦:芦苇的一种。
  苦竹:竹的一种。秆矮小,节比别的竹子长。也称伞柄竹。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在这里一天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啼血悲鸣和猿猴的哀鸣声。
  其间:指某一段时间。
  旦暮:早晨和傍晚,指一天。
  杜鹃啼血:杜鹃鸣叫。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
  猿:指猿猴。
  哀鸣:悲哀地叫。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常常还是取酒一个人自酌自饮。
  春江:春天的江。
  花朝:早晨美丽的花朵。或指花朝节,在农历二月十二日(一说是二月初二或二月十五日),相传为百花的生日。
  秋月:秋夜的月亮。
  独倾:独酌的意思。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声音杂乱刺耳实在难听。
  山歌:民歌的一种。大多在山野劳动时歌唱,多流行于中国南方各地。
  村笛:指乡间笛声。一作“姑笛”,一些地方乡亲对唢呐的称呼。
  呕哑(ōu yā),形容声音嘈杂。
  嘲哳(zhāo zhā):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像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
  君:敬辞。称对方。
  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更(gèng):再。
  翻作:写作。翻,按照曲调写歌词;谱制歌曲。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良久:很久。
  却坐:回到原来坐处。却,退回。
  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向前声:刚才的琵琶声。向前,刚才。
  掩泣:掩面哭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我)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江州司马:指作者自己。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
  青衫:唐官员品级最低的服色。


《琵琶行》题图
《琵琶行图》 明 郭诩 绢本墨笔 纵154厘米 横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长诗,为现实主义的杰作。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全诗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作者的感受。全诗对琵琶女的出色演奏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她的不幸遭遇激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而作者悲苦的贬谪生活,也深深打动了琵琶女的心。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人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此诗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引出琵琶女出场。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第一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作者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第三句“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忽闻水上琵琶声”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八句,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十分传神。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未见其人(琵琶女)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第二段: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

  “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反手回拨(挑),动作娴熟自然。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幺: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作者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粗弦沉重雄壮“如急雨”,细弦细碎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清脆圆润如大小珠子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作者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第三段: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琵琶女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银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


  第四段: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作者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作者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作者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作者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被泪水湿透了。


这首诗的艺术性:

  其一,把琵琶女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作者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作者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


名家点评:

  杨慎:“枫叶荻花秋瑟瑟”,此句绝妙。枫叶红,荻花白,映秋色碧也。

  苏舜钦:“夜深忽梦少年事,觉来粉泪红阑干”,此联真佳句。

  陈洪绶:十分情十分说出,能令有情者皆为之死。

  《容斋五笔》: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致,敬其词章,至形于乐府,咏歌之不足,遂以谓真为长安故倡所作。予窃疑之。唐世法纲虽于此为宽,然乐天曾居禁密,且谪居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独处妇人船中,相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岂不虞商人者它日议其后乎?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尔。

  《朱子语类》:白乐天《琵琶行》云:“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云云,这是和而淫。至“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这是淡而伤。

  《唐诗援》:初唐人喜为长篇,大率以词采相高而乏神韵。至元、白,去其排比,而仍踵其拖沓。惟《连昌宫词》直陈时事,可为龟鉴;《琵琶行》情文兼美,故特取之。

  《批选唐诗》:以诗代叙记情兴,曲折婉转,《连昌宫词》正是伯仲。

  《唐诗镜》:乐天无简炼法,故觉顿挫激昂为难。

  《唐诗归》:钟云:以此说曲罢,情理便深(“水泉冷涩”二句下)。 钟云:唤醒人语,不怕说得败兴(“门前冷落”二句下)。 钟云:止此妙,亦似多后一段(“同是天涯”二句下)。

  《唐诗解》:《连昌》纪事,《琵琶》叙情,《长恨》讽刺,并长篇之胜,而高、李弗录。余采而笺释之,俾学者有所观法焉。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汝询日:此乐天宦游不遂,因琵琶以托兴也。“饮无管弦”,埋琵琶话头。一篇之中,“月”字五见,“秋月”三用,各自有情,何尝厌重!“声沉欲语迟”,“沉”字细,若作“停”字便浅;“欲语迟”,形容妙绝。“未成曲调先有情”,“先有情”三字,一篇大机括。“弦弦掩抑”下四语总说,情见乎辞。“大弦”以下六语,写琵琶声响,曲穷其妙。“水泉冷涩”四语,传琵琶之神。“银瓶”二语,已歇而复振,是将罢时光景。“唯见江心秋月白”,收用冷语,何等有韵!“自言本是京城女”下二十二句,商妇自诉之词,甚夸、甚戚,曲尽青楼情态。“同是天涯”三旬,钟伯(敬)谓:“止此,妙;亦似多后一段。”若止,乐天本意,何处发舒?惟以沦落人“转入迁谪,何等相关”!香山善铺叙,繁而不冗,若百衲衣手段,如何学得? 陆时雍日:形容仿佛。 又日:作长歌须得崩浪奔雷、蓦涧腾空之势,乃佳;乐天只一平铺次第。

  《野鸿诗的》:香山《琵琶行》婉折周详,有意到笔随之妙,篇中旬亦警拔。音节靡靡,是其一生短处,非独是诗而已。

  《中晚唐诗叩弹集》:庭珠按:以上琵琶妇自叙;下,乐天自言迁谪之感也(“梦啼妆泪”句下)。

  《古欢堂集杂著》:余尝谓白香山《琵琶行》一篇,从杜子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得来。“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凫胫何短,鹤胫何长,续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天然之致;不惟诗也,文亦然。

  《蕙榜杂记》:予向读吴梅村《琵琶行》,喜其浏离顿挫,谓胜白文公《琵琶行》,久而知其谬也。白诗开手便从江头送客说到闻琵琶,此直叙法也。吴诗先将琵琶铺陈一段,便成空套。

  《而庵说唐诗》:此篇铺叙甚佳,语多情至,顿挫之法颇有。若较子美之陡健,相去远矣。滥觞从此始。 “琵琶声停欲语迟”,“欲语迟”宛然妇人行径矣。“枫叶荻花秋瑟瑟”,人知是写景,而不知是写秋。 古人作长篇,法有详略。此篇纯用详法,此乐天短处也(“转轴拨弦”句下)。 “未成曲调先有情”,司马迁谪,复当别离,此乐天之情也;嫁与商人,不得遂意,此妇人之情也。大家暗暗相关。此诗是乐天听过琵琶曲从亮处做的。 “其问旦暮闻何物”作问辞,句法变,方无直下之病。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饮。”要知乐天不是单对妇人自叙,还有所送之客在此。正是眼光向客处。此二句妙甚。

  《唐诗别裁》:写同病相怜之意,侧侧动人。

  《唐贤小三昧集》:感商妇之飘流,叹谪居之沦落,凄婉激昂,声能引泣。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结以两相叹感收之,此行似江潮涌雪,余波荡漾,有悠然不尽之妙。凡作长题,步步映衬,处处点缀,组织处,悠扬处,层出不穷,笔意鲜艳无过白香山者。

  《唐宋诗醇》: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意哀以思,其辞丽以则。《十九首》云:“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及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此篇同为千秋绝调,不必以古近前后分也。

  《网师园唐诗笺》:为下二段伏线(“醉不成欢’:二句下)。 即声暂歇时言(“此时无声”旬下)。 应首段作一束(“惟见江心”句下)。 映上重作一束,为文章留顿法(“绕船月明”旬下)。 双收上二段,转到自己(“同是天涯”二句下)。 自叙踪迹与起处相应(“其间旦暮”句下)。此诗及《长恨歌》,诸家选本率与元微之《连昌宫词》并存。然细玩之,虽同是洋洋大篇,而情辞斐叠无伦,元词之远不逮白歌。即此与李毫州之悲善才,并为闻琵琶作,而亦有仙凡之判,醐不但以人品高下为去取也。

  《岘俯说涛》:《琵琶行》较有情味,然“我从去年”一段又嫌繁冗,如老妪向人谈旧事,叨叨絮絮,厌读而不肯休也。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41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42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43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44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朝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传世。《全唐诗》编其诗三十九卷,收录其诗作2642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三八)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