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7年4月18日 (二) 01:19云贵组02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琵琶中国拨奏弦鸣乐器。初以演奏方法而名为“批把”,即右手向前弹出曰“批”,向后弹进曰“把”。凡抱在怀中用此法弹奏的乐器,早期都称琵琶。

  在中国历史上,琵琶有圆形音箱和半梨形音箱两类。圆形音箱的琵琶,相传为秦代在鼗鼓(拨郎鼓)上安弦而改其为拨弦乐器,称弦鼗,后世称秦琵琶。到汉代定型为4弦12品,用手弹拨。汉代解忧公主带到西域,又名汉琵琶。晋代阮咸以擅弹此乐器出名,后人又称为阮咸琵琶,简称阮。秦琴、月琴、三弦、双清等属此系统。半梨形音箱的琵琶于4世纪由印度传入。曲颈,颈上4相,用拨子弹奏。为区别于当时的直柄圆形汉琵琶,故名曲颈琵琶;又因传入地称龟兹琵琶。5弦、6弦、2弦琵琶(忽雷)及火不思等属此系统。宋代以后,曲颈琵琶名琵琶,汉琵琶名阮咸。

  隋唐时曲颈琵琶颇为流行。至明代,已发展为4相9品,19世纪初为4相10品,20世纪初增为12品,音域扩大至3个八度。演奏方法也改横弹为竖弹,以5个手指代替拨子弹奏,扩展了该乐器的演奏技法和表现力。30年代初又增为6相18品,现为6相25品,半音齐全,广泛应用于歌、舞、曲艺、戏曲的伴奏,以及器乐合奏、重奏和独奏。

  琵琶独奏曲有大曲、小曲之分。大曲又称大套,多为多段形式的紧密有机整体或小曲联套形式。大曲中又有文、武曲之别。文套风格秀雅,如《夕阳箫鼓》、《汉宫秋月》;武套气概雄健,如《十面埋伏》、《海青拿天鹅》。小曲又称小套,通常为68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