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琼山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湖北省 > 海口市 > 琼山区
海南海口:琼台书院
海南海口:琼台福地之“福地轩”
海南海口:五公祠
海南海口:府城古城墙

  琼山汉语拼音:Qióng Shān;英语:Qiongshan District),中国海南省海口市辖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古称琼州,是海口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素有“琼台福地”之美称。位于海口市中南部,东连美兰区文昌市,南接定安县,西邻龙华区,北临美兰区。面积953.30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47.9万。全区辖4个街道、7个镇。

  琼山历史悠久,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始在此设郡县。后来,建制变动,县名几易,或朱庐,或武德,或舍城。唐朝初年,改珠崖郡为崖州,析舍城县为琼山县(琼山县名由此始)和平昌县,后又析崖州分出琼州,州治在琼山。后经宋、元、明、清,海南的建制基本不变,琼山一直是海南最高建制郡、州、府的所在地,是海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琼山留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古珠崖郡治遗址、府城古城墙、府城鼓楼、琼台福地、琼台书院、五公祠、海瑞和丘浚故居、孔庙、新坡冼太夫人庙等。1994年,琼山市被国家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在近代和现代,琼山更是人才辈出,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冯白驹和“新时期的英雄战士”李向群是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故居已建成了纪念馆。琼山还是海南著名侨乡,有散居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1万多人。

  邮编:571100 代码:460107 区号:0898

行政区划

  全区辖4个街道、7个镇。

  • 街道:府城街道、滨江街道、凤翔街道、国兴街道
  • :龙塘镇、云龙镇、红旗镇、旧州镇、三门坡镇、甲子镇、大坡镇

  琼山辖区内有国营红明农场、国营东昌农场,省岭脚热带作物场,区属新民林场、中税热作场和长昌煤矿。

历史

  琼山,古名珠崖、琼州、京台、颜城。早在汉朝时属珠崖郡玳瑁县地,因当地盛产玳瑁而得名。隋朝时分玳瑁县东境设颜卢县。唐武德五年(622年)改颜卢为颜城,属崖州。贞观元年(627年),改颜城为舍城,从舍城分出一部分设置琼山县。宋代按户口、资地条件等分为望、紧、上、中、下五等县,海南岛仅琼山属中等,其余的县均属下等。琼山经唐以来重点开发,经济、文化一直居全岛领先地位,为历史上海南发展最早和最好的地区。

  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开设琼州府,直至清代,琼山县都为琼州府的所在地。由此得名“府城”。“琼山”一名的由来,据《方与纪要》载“府南十里有琼山,土石多白,似玉而润,县以此名。”就是说,因境内白石都的地方有一座白石头琼山,而县名取为“琼山”。

  1994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琼山县,设立琼山市(县级市)。琼山市地处海南岛北部,南渡江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1′-110°41′,北纬19°32′-20°05′。北与海口市交界,东邻文昌市,西与澄迈县接壤,南与定安县毗邻,东北部临琼州海峡。东西宽6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0千米,陆地面积2068.40平方千米。辖24镇、2乡,即府城镇、云龙镇、永兴镇、红旗镇、三门坡镇、大坡镇、谭文镇、甲子镇、十字路镇、新坡镇、演丰镇、演海镇、三江镇、大致坡镇、咸来镇、旧州镇、东山镇、遵谭镇、龙桥镇、龙塘镇、灵山镇、东营镇、美安镇、石山镇、美仁坡乡、新民乡。共有3个居委会,229个村委会(2000年;1995年为226个村委会,1998年为228个村委会),2103个自然村。境内有红明、东昌、桂林洋、三江4个国有农场。行政区划代码469004。市政府驻府城镇。府城镇与海口市连成一片,构成“一城两市”的格局。

  1995年底,琼山市总人口61.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0万人,农业人口50.25万人;市镇人口10.58万人,农村人口51.37万人。

  1996年底,琼山市总人口63.3万人。江东新市区建设起步:江东新市区位于灵山、东营镇境内,规划面积64.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40万人,将建成现代化和开放型的滨海花园城市,成为琼山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产业中心(此为当时资料)。

  1997年底,总人口64.19万人。1998年底,总人口65.38万人。1999年底,总人口66.21万人。2000年底,总人口68.85万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678149人,其中: 府城镇 144045人, 灵山镇 48936人, 东营镇 12574人, 演丰镇 16577人, 演海镇 3215人, 三江镇 12459人, 大致坡镇 15720人, 咸来镇 7885人, 云龙镇 15994人, 红旗镇 22897人, 三门坡镇 9516人, 潭文镇 11421人, 甲子镇 18471人, 大坡镇 10576人, 旧州镇 22646人, 龙塘镇 30934人, 龙桥镇 15945人, 十字路镇 22528人, 新坡镇 29374人, 石山镇 19883人, 美安镇 11764人, 永兴镇 26731人, 遵潭镇 20676人, 东山镇 51524人, 新民乡 6248人, 美仁坡乡 7873人, 国营桂林洋农场19675人, 国营三江农场9348人, 国营红明农场16467人, 国营东昌农场10692人, 岭脚热带作物场1451人, 长昌煤矿 4104人。

  2001年底,总人口69.42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75012户、总人口6941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8112人)。

  2002年,东营镇、灵山镇合并,设立灵山镇;演海镇、演丰镇合并,设立美兰镇;咸来镇、大致坡镇合并,设立大致坡镇;三门坡镇、谭文镇合并,设立三门坡镇;新民乡、甲子镇便并,设立甲子镇;美仁坡乡、十字路镇合并,设立龙泉镇;美安镇、石山镇合并,设立石山镇。

  2002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92号):撤销琼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以原琼山市和海口市原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的行政区划设立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琼山区辖原琼山市的府城镇(薛村、大样村除外)、龙塘镇、云龙镇、红旗镇、旧州镇、三门坡镇、甲子镇、大坡镇和海口市原振东区的国兴街道以及蓝天街道的米铺居委会、道客居委会,区政府驻建国路。

  2002年底,琼山区面积939.9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辖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8个居委会,72个村委会。

  2003年底,琼山区面积939.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9.28万人,户籍人口34.58万人。辖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72个村委会、18个居委会。

  2004年底,琼山区面积953.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2.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33万人。辖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8个居委会、72个村委会。

地理

  琼山地处海南岛北部海口市,跨南渡江下游东西两岸。东北与美兰区毗邻,西接龙华区,南连文昌市和定安县。东经110.11~110.41,北纬19.32~20.05。

气候

  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则高温多雨,秋季热带风暴及台风暴雨频繁。年平均气温23.8C。1月平均气温12.1C。极端最低气温2.8C。7月平均气温 28.3C,极端最高气温38.9C。平均年降水量1676.4毫米,雨季一般集中在8~9月。

自然资源

  琼山区位于海口市南部,北部、东部与美兰区毗邻,西与龙华区接壤,南连文昌市和定安县。全区总面积939.9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多人。

  琼山区地势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和南渡江沿岸低平,有二种类型:(一)东部和东南部缓坡丘陵区,海拔30——100米,土壤除部分新老沉积物或变质岩发育而来外,其余都是玄武岩风化而形成,土层深厚,红色;(二)海、河新老沉积小平原区,海拔2.5——30米,分布在南渡江沿岸,土壤以沙壤为主。土地结构也有二种类型:红壤土、沙土、石砾土。红土区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南部,是商品粮基地和热带作物基地。沙土区主要分布在南渡江沿岸的冲积平原,适宜种植水稻、花生、番薯和蔬菜。全区耕地总面积2.2万公顷,其中水(旱)田1.02万公顷,旱地1.18万公顷。

  琼山区水源充足,岛内最大的河流南渡江流经本区旧州、云龙、龙塘、府城等4个镇和国兴街道办事处,境内还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河流7条,分别是三门坡镇境内的演州河、铁炉溪和三十六曲溪、甲子镇的鸭程溪、旧州镇的演丰东河、云龙镇的演丰西河、大坡镇的白石溪。全区中型水库有凤圯水库(甲子)、铁炉水库(三门坡)、云龙水库(云龙)、东湖水库(三门坡)等4座。目前,海南龙塘水源厂和儒俊水厂担负着海府地区和美兰机场、江东新区的供水功能。

  琼山区属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3.8℃,年平均日照175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24.5毫米,雨季一般集中在8——10月。

  水产资源方面,全区淡水养殖可养面积近 万亩,常见淡水鱼类有30余种,以鲤鱼居多,虾、蟹、河蚌等也很丰富。

  林业资源方面,全区主要林产资源有:花梨、麻楝、苦楝、桉树、海棠、油茶、木麻黄和竹子等。

  矿产资源方面。根据有关部门勘查,目前发现的矿种主要有煤、锰、玻璃砂、硅藻土等。已开采利用的有长昌的煤矿。此外,府城、龙塘等地的石矿和南渡江沿岸的河沙,是海府地区建筑材料的主要来源。

  药物资源丰富。根据统计有80多种,其中药用动物主要有海马、金环蛇、银环蛇、龙衣、必甲、毛鸡等;药用植物主要有砂仁、沉香、槟椰、五加皮、防托等。

文化

  琼山历史悠久。约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3000多年)已有人类在此生息。秦朝时琼山地属象郡边陲,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此建谭都、玳瑁两县,属珠崖郡(郡治地琼山)。初元三年(前46年)属合浦郡朱庐县,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改为珠崖县。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称朱庐县。隋朝大业六年(610年)时属颜庐、舍城两县。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颜庐为颜城县,属崖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析舍城县置琼山县,因县境内白石都(今新民乡)有一座山名琼山,又有琼山、白石两村,泥土石头皆白如玉且润泽,便以山名取县名,琼山县名自此始;贞观五年(631年)设琼州,州治位于今旧州镇。宋开宝四年(971年)移治府城,至清朝,琼山县都是琼州府的所在地,故府城以此得名。自明代琼州升格为府后至民国初年,琼山一直是海南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早在宋代庆历四年(1044年)就创办琼州官学宫,是海南岛最早的儒学机构,到明、清两代,书院、义学就遍布了全县,共48间。著名的书院有琼台书院雁峰书院海门书院乐古书院苏泉书院等。琼台书院更因为粤剧琼剧《搜书院》的流传而名闻天下。从宋代至清代,海南中举人785人,琼山占358人,占45.6%;登进士105人,琼山占58人,占55.24%。尤其明清两代,琼山学子中进士者达53人,是全国在这两代中登进士较多的县之一。在历史上留下过“一里出三贤”(一里指府城金花村、朱吉里,三贤指海瑞丘浚许子伟)的佳话,流芳千古。在古代,有名震全国、刚正不阿的“海青天”海瑞,有官至明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丘浚;有敢于向皇帝抗颜谏诤,官至明朝户部左给事中的许子伟。在现代,有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的冯白驹将军;有海南革命斗争中传奇式的巾帼英雄刘秋菊。

  五公祠 位于府城镇东北侧,内有五公祠、苏公祠、伏波祠、学圃堂、观稼堂、东斋、西斋、浮粟泉、琼园等一组古建筑。主要建筑物五公祠为二层木楼,素称“海南第一楼”。楼上有五公牌位,楼下有五公石塑像。五公祠始建于明代(1573——1619年),是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海南岛的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铨等五位历史名臣而建,现每年接待游客约200万人。

  • 李德裕——唐赵郡人,官历翰林学士、观察使、兵部左侍郎、左仆射,唐宣宗时因受李宗闵、牛僧儒集团中的白敏及其同党排斥被贬海南。
  • 李纲——福建邵武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北宋末年一位有魄力、有才华的宰相,因受奸臣陷害被贬海南。
  • 李光——南宋越州人,进士出身,官居县令、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因极力反对秦桧而被贬海南。
  • 赵鼎——山西运城人,南宋进士出身,曾任宰相,因反对秦桧的投降主义被贬海南。
  • 胡铨——江西吉安人,南宋进士出身,先后任知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少监、起居郎、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因反对与金议和而被贬海南。

  海瑞故居 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明正德九年(1510年)出生府城朱桔里,他是明代著名的清官,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一生为官刚正不阿,被称为“海青天”和“南包公”。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他因上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而“诏狱”构成死罪。嘉靖帝崩后,海瑞出狱。隆庆三年(1569),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因改革时弊而触及大官僚利益,遭到他们群起攻击,在任才7个月,只好称病辞职回琼山老家,回籍隐居16年之久,后于万历13年(1585)出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在赴任途中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在任两年多。万历十五年(1587年)卒于南京,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瑞故居位于琼山市府城镇金花村红城湖畔,是典型的明代建筑。故居主屋一间,一厅一房,内有海公像及生平介绍等,现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琼台书院 位于府城中山路和文庄路交叉路口南侧,创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间,为广东分巡雷琼道焦映汉所创建,是清代琼州最高学府。书院座北朝南,初建时大堂后面正中有座奎星亭,乾隆十八年(1753),书院第一次扩建,将奎星亭扩建为奎星楼,此后经多次扩建修缮,现存的主体建筑奎星楼,距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琼台书院闻名遐迩,除了历史悠久外,主要缘由是民间流传的《搜书院》故事发生于此,说的是清雍正年间(1723-1735),在书院担任掌教的谢宝,不畏强权,严辞拒绝镇台乱搜书院,机智放走受诬陷的婢女和书生的故事。粤剧、琼剧都以此为题材,编剧本演出,还拍摄成电影广为传播。解放后,琼台书院被列为海南名胜古迹保护和旅游参观重点单位,现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每年接待游客约90万人。

  丘浚故居 丘浚,字仲深,别号深庵,又号海山道人,生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他的祖先是福建泉洲晋江县人,元末海南为官,由于战乱不得归,落籍府城下田村。他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曾位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他毕生致力于治学,著作甚多,一生“以文学大名负天下重望”,撰有《寰宇通志》、《史世正纲》、《琼台类稿》等书,尤以《大学衍义纲》著称于世。其故居位于琼山市府城镇金花村,建于明洪武年间,共有前后两进,有前庭、中院、可继堂,现存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675平方米),是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内有邱公塑像等,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 又名文明楼。位于府城文庄路东南侧,建于明洪武年间(1358-1398年),由海南卫指挥使王友创建,为三重檐楼阁。明成化十七年(1418年),卫指挥李泰增砌台基,副使涂裴铸置铜壶刻漏,后置更鼓与铜钟,为战时鸣钟报警,平时击鼓报更之地。明万历年以后,鼓楼因制统失火,以及地震、雷击、台风的破坏,曾经多次迁移重修。如今的鼓楼,乃是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吴典等人捐修的,仅一层楼阁,是府城仅存的一座较为完整的城台楼阁,它对于考证琼州府的沿革史,以及古城垣的形体构造都有研究价值。

  军坡节 大年过后,农历二月便到了海南人闹军坡的时节。军坡节是海南人祭祀祖先和缅怀历史人物的民俗活动。每到军坡节,一般以一乡或一村为单位,大搞祭祀活动。

  换花节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府城一带就沉浸在花的海洋中,许多人特别是年青人,纷纷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涌向府城,互相换花,互相祝福,交友传情。换花节源自唐代的“换香”,意在香火不绝。海南建省后,传统的换香变成换花,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也越来越大。

参考条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