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皰) 【繁体】 (靤 皰 䶌) 【异体 古文】

拼音:pào  部首:  总笔画:10  部外笔画:5  结构:半包围  五笔:UQNV  倉頡:KPRU  通用字 

基本释义:

  • pào 

  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小疙瘩(亦作“泡”):水疱。火疱。脓疱。

便捷查询:

疱() pào

  1. 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小疙瘩:疱疹(一种皮肤病)丨小水疱丨小脓疱。
  2. 面部所生的小疮,俗称粉刺。

《康熙字典》释义

  【午集中】【疒字部】

  【集韻】披教切,音砲。腫病。通作𢼌。 又皮教切,音抱。面生氣也。𢼌原字从皮,不从攴。 (皰)【唐韻】旁敎切【集韻】【韻會】皮敎切,𠀤庖去聲。【說文】面生氣也。【徐曰】面瘡也。【博雅】病也。【正字通】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謂之皰。【淮南子·說林訓】潰小皰而發痤疽。【韓愈·食蝦蟇詩】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 又【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𠀤音砲。義同。 【集韻】亦作䩅䶌疱。或作胞𦝐。

《说文解字》释义

  【卷三】【皮部】 编号:1979   皰,[旁教切 ],面生气也。从皮包聲。

百科条目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