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起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百色起义时的邓小平
百色市:百色起义纪念馆

  百色起义汉语拼音:Baise Qiyi),又称“右江暴动”,是1929年底中国共产党广西百色发动的旨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成功的军事暴动。起义是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央代表邓斌(即邓小平)的指导下,由陈豪人张云逸和中共广西前委直接领导下举行的。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成功的武装起义,是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创举,强烈地震撼了西南半壁的反动统治,是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况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失败。在革命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三大起义,开展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镇压的斗争,开辟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29年春,新桂系在蒋桂军阀战争中失败。同情共产党的国民党左派俞作柏、李明瑞等主政广西。他们主政伊始,要求共产党派人辅佐其开展工作。

  1929年7月,中央派邓小平到广西领导和组织革命斗争。到广西后,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通过关系对俞作柏、李明瑞开展统战工作。此外,中央和广东省委还派出贺昌、陈豪人、张云逸等40多名干部到广西省政府和军队中任职。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俞作柏、李明瑞释放了广西“清党”以来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开放工农运动。8月,中共广西特委在南宁召开农民代表大会,决定建立广西省农民协会,健全各地农民协会,组建农军。9月10日至14日,中共广西特委在南宁市津头村召开广西省第一次党代会,制 定了广西今后斗争任务,确定了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策略。与此同时,通过兵运工作,整顿和改造旧军队,使党掌握了广西警备第四大队、第五大队和教导总队的领导权。

  1929年9月下旬,邓小平、张云逸在劝说俞作柏、李明率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从陆路掩护前进。10月20日,邓小平到达恩隆县(今田东县)平马镇,与张云逸率领的部队会合,并召集党的领导人会议,将武器分发给右江地区各县农军。

  1929年10月22日,邓小平、张云逸率部分武装到达百色城。10月23日,在粤东会馆召开部队党员领导会议,决定公开宣传党的主张,发动和武装群众,整顿和改造部队,加紧兵运工作,筹划武装起义。10月28日,消灭了驻恩隆、奉议和恩阳县那坡镇的反动势力广西警备第三大队,共俘敌1000多人,缴枪700多支,此外,在第三大队和教导总队支持下,右江农民自卫军扫荡反动政权的军事活动也取得了成功,由此拉开了百色起义序幕。

  1929年10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通知,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成立,由邓小平任前委书记,统一右江地区党和军队的领导。l1月初,派到上海汇报请示工作的龚饮冰回到百色,邓小平在百色主持召开中共广西前委会议,传达党中央关于举行百色起义、建立红七军的指令,决定于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即12月11日举行百色起义,并布置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11月5日,广西前委在百色创办《右江日报》,向广大民众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革命主张。同时,右江地区部分县农民协会改为革命委员会,建立过渡的革命政权;党继续扩充和整顿第四大队,训练右江地区农民,打击地方反动武装,设立右江督办,命令各县上缴税款,筹集经费。

  1929年12月11日,经过精心准备,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领导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地区农民武装举行百色起义,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邓小平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委书记、红七军政委,张云逸任军长,李明瑞任红七、红八军总指挥,陈豪人任军政治部主任,龚鹤村任参谋长,雷经天任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这一天,秀丽的百色山城红旗漫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众欢腾,大街小巷贴满革命标语,家家户户悬挂鲜艳的红旗或五色纸旗,数千各族工人、农民、红军战士及市民集会在东门广场庆祝百色起义胜利举行。

  百色起义后,红七军发布了《中国红七军目前实施政纲》、《关于党的组织工作》、《中国红军第七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等文件,右江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土地法暂行条例》、《共耕条例》,领导军民进行根据地建设,建立各级党组织、苏维埃和赤卫军组织,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开展以巩固和发展根据地为目的军事斗争,开展制度建设和文化教育卫生建设,建立了拥有16个县、3万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全国著名的右江革命根据地,出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1930年10月初,中央命令红七军攻打柳州、桂林和广州:为执行中央命令,11月7日,在河池召开了红七军第一次党代会,总结了红七军前委成立以来的工作经验教训,整编军队,并决定由第十九、二十师执行中央攻打柳州、桂林和广州命令,由韦拔群带着第二十一师番号留在右江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11月8日,红七军和红八军第一纵队余部整编为红七军第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全军7000人,由邓小平任前委书记兼政委,李明瑞任总指挥,张云逸任军长,陈豪人任政治部主任。11月9日,整编后的红七军集合在河池县城三里亭前举行了北上出征誓师大会,从此踏上了北上艰苦历程。

  1931年1月2日,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率领红七军攻占广西省全县县城(今全州县),并召开红七军前委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到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4月底,在江西永新召开了红七军第二次党代会。党代会后,红七军全军上下革命热情高涨,斗志旺盛,与兄弟部队一起连克茶陵、安仁、攸县、酃县、遂川等县城,扩大了湘赣革命根据地,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7月22日,红七军在江西省于都县桥头镇与红一方面军三军团胜利会师。从此,红七军编入红三军团战斗序列,成为中央红军的组成部分,并在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中打出了军威。

  在北上远征的征途中,红七军转战桂、黔、湘、粤、赣五省,历时7个多月,行程3500公里,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作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实现了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得到中央红军的高度赞扬,荣获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红七军“转战千里”锦旗一面。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红七军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红七军主力北上后,留下坚持革命根据地斗争的韦拔群、陈洪涛、黄松坚等领导人,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慨,率领右江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开展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直到革命取得胜利。由于叛徒出卖,1932年10月19日,韦拔群惨遭杀害,不幸牺牲,用生命谱写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经过

起义前夜

  百色起义的社会背景和准备工作主要体现在右江地区的农民运动和农民武装斗争;党对俞作柏、李明瑞政权的统战工作及兵运工作;邓小平领导的正规武装挺进百色。

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

  1.黑暗的社会和人民的悲惨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帝国主义列强加强瓜分中国,封建军阀割据,土豪劣绅的残酷压榨,导致右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非常落后,各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三打东兰县城——1921年,韦拔群以孙中山领导的改造广西同志会为旗号,发动和领导东兰、凤山等县青年开展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1923年7月至10月,韦拔群率领东兰县农军先后三次攻打东兰县城。第一、第二次攻城失利,第三次攻占县城。后在反动武装的围攻下,农军被迫退出县城。

  3.农民运动讲习所和东兰惨案——三打东兰县城后,韦拔群积极寻找革命真理,于1925年初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三届)学习。从广州回来后,成立东兰县农民协会。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1925年9月,韦拔群在东兰县武篆北帝岩开办东兰县第一届农讲所,韦拔群任所长,招收东兰县等11个县276名学员,讲授中国革命史、经济学常识、农民协会组织章程和广东等地农运经验等课程。1926年2月至3月,广西国民党右派势力指使驻军和地方民团武装进驻东兰县镇压农民运动,残杀700多人,烧毁民房,掳掠牛马,勒索款项,制造了震惊省内外的“东兰惨案”。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和国民党广西党部进步人士,领导工农群众同广西国民党右派势力展开了近一年的斗争,迫使广西当局承认东兰县农民运动的合法性,取得了斗争的胜利。1926年春,从东兰农讲所回来的黄治峰,在奉议县田州镇维新街开办奉议县农民运动讲习所,黄治峰任所长,招收学员60多名。1926年10月,韦义光、陆炳堂等在恩隆县平马镇开办恩隆县农民运动讲习所,韦义光任所长,招收学员80名。1926年11月和1927年7月,韦拔群在武篆开办第二、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又培养300多名农民运动骨干。

  4.右江地区建党和党组织的发展——1926年夏初,中共党员余少杰奉派到右江地区开展建党活动,随后,党组织又派严敏到右江地区协助余少杰工作。余少杰在奉议、恩隆两县发展党员,于1926年8月在恩隆县然定乡百审村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中共恩(隆)奉(议)特支,余少杰任书记,党员有严敏、滕德甫、滕煊甫、滕静夫、刘伟谋、梁乃武、李正儒等。1926年底,陈勉恕等在东兰县建党。吸收韦拔群等入党,成立中共东兰支部,陈洪涛任书记,党员有陈洪涛、严敏、陈鼓涛、韦拔群等。1928年冬,余少杰被捕牺牲,严敏到右江沿岸地区恢复发展党员,先后建立中共奉议、恩隆、思林、果德等4个支部,并成立中共田南临时特委,严敏任书记,全地区有党员20多名。

  5.右江农民运动的发展——1926年至1927年4月,在党领导下,右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成立田南道农民运动办事处,各县纷纷成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广泛开展打倒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斗争。

  6.民武装斗争的发展——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7月中旬,中共恩奉特支在恩隆县然定乡百审村召开农运骨干会议,成立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亦称“三南总部”),领导田南、南宁、镇南三个道的农民运动。7月下旬,“三南总部”在奉议县花茶村庙堂召开军事会议,把右江地区各县农军统编为三路军。1927年8月7日,余少杰、黄治峰在奉议县花茶村庙堂召开奉议县农民运动骨干会议,决定举行武装暴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镇压。1927年8月8日,黄治峰率第二路农军200多人在仑圩举行“二都暴动”,惩办作恶多端的土豪劣绅,揭开右江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镇压的序幕。到1928年6月,右江地区各路农军先后举行多次武装暴动,攻打凤山、果德、镇结、思林、向都、那马等县城,给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镇压以有力的反击。

统战工作和兵运工作

  1.干部到广西开展统战工作——1929年夏,蒋桂战争结束后,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希望借助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巩固他们的地位。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派中央代表邓小平和贺昌、张云逸、陈豪人等40多位干部到南宁,对俞作柏、李明瑞开展统战工作:一是通过党的内部关系,把党派来的干部安排到俞、李的军政部门任职;二是邓小平以广西省政府秘书职务为掩护,亲自做俞、李等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推动俞、李在政治上作必要的改革,允许开展工农运动,释放被关押的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

  2.工作的开展——1929年7月,党员干部到南宁后,邓小平派党员干部到广西教导总队、广西警备第四大队、第五大队开展兵运工作,加强对这三支部队的改造,充实队伍的工农成分,在部队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撤换反动旧军官,不久即掌握了部队的领导权。

  3.广西一大——1929年9月10日至14日,在邓小平的指导下,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广西省特别委员会,通过了《政治任务决议案》等9个文件,提出了“推翻国民党豪绅资产阶级的统治”,“准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等正确主张。

  4.兵变——1929年9月,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在国民党改组派的挑动下,不听共产党劝告,贸然决定出兵反蒋。邓小平领导的广西党组织决定将党所掌握的部队开赴左右江地区,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10月上旬,俞、李反蒋失败,南宁形势骤然紧张起来。根据邓小平指示,张云逸深入部队稳定局势,礼送坚决要求离队的士兵,并把部队拉到西乡塘整顿,在桂系军队日益逼近南宁的关键时刻,举行兵变,把党掌握的部队开赴左右江地区。

挺进百色

  1.平马会师——1929年10月中旬,俞作柏、李明瑞反蒋失败后回到南宁。邓小平当机立断,指挥第四大队、第五大队和教导总队分别撤往左、右江地区(第五大队撤到左江龙州)。14日,邓小平率机关干部、警卫队和军械船溯右江而上,驶往百色,张云逸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陆路掩护,开往右江地区。20日,水陆两路队伍到达恩隆县平马镇,邓小平上岸与张云逸和雷经天会合,到中共右江工委开会布置工作,并发放一批枪支弹药武装农民自卫军,提高农军的战斗力。

  2.百色会议——1929年10月22日,邓小平、张云逸率部队进驻百色城。23日,邓小平在粤东会馆主持召开部队党的领导成员会议,布置起义准备工作,决定在部队和群众中公开宣传党的主张,整顿、补充部队,组织和武装群众,继续清洗部队中的反革命分子,由张云逸任右江督办,指挥各县地方政权,稳定各县局势。

  3.武装工农,消灭反动武装——1929年10月28日第四大队在农军配合下,在百色、那坡、平马等地收缴反动的第三大队武装,俘虏700余人,缴枪700余支。在此前后,农军先后攻占了东兰县城、凤山县城,在农村围歼土豪武装,在城镇收缴商团武装,为百色起义扫除了障碍。

  4.贯彻中央指示,决定起义——1929年10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邓小平任书记,统一左右江地区党和军事的指挥。1929年11月初,派往上海汇报工作的龚饮冰回到百色,传达中共中央关于举行百色起义成立红七军的指示,委任红七军领导干部。邓小平召开前委会议,传达中央的命令和指示,决定于12月11日宣布起义,成立红七军,成立右江苏维埃政府,实行土地革命,成立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部。随后,广西前委加紧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建立工人组织、农民组织,建立革命委员会代行革命政权职权,为起义作充分的准备。 二、起义胜利和根据地建设

  百色起义胜利举行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与建设的历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内容:起义胜利和红七军革命政权的建立;各级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军事斗争及武装力量的发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和民族工作。

百色起义胜利和红七军、革命政权的建立

  1.百色起义胜利举行——1929年12月11日,在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韦拔群、陈豪人、雷经天等发动和领导下,百色起义胜利举行。这天百色起义庆祝大会在百色城东门广场(今百色饭店处)举行,工人、农民、士兵、居民和师生数千人参加大会。大会举行献军旗、献印章仪式,宣布百色起义取得胜利,宣布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

  2.红七军建立及其实施政纲——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胜利举行,中国红军第七军胜利诞生。按照中共中央的任命,邓小平任红七军前委书记(1930年3月2日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军长,陈豪人任政治部主任,龚鹤村任参谋长,全军设三个纵队,共4000多人。军部设在粤东会馆,政治部设在清风楼。红七军成立后,颁布《实施政纲》,指导革命根据地建设。

  .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活动——1929年12月11日,右江地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恩隆县平马镇经正书院召开,右江地区11个县的农民代表和右江沿岸5个镇工会代表及红七军士兵代表80多人参加会议,选举产生右江苏维埃政府领导人,雷经天任主席,韦拔群等10人任委员,右江苏维埃政府设在平马镇经正书院。随后,各县、区、乡相继成立苏维埃政府。右江苏维埃政府制定了各级苏维埃政府职责,并发布了有关指示命令,开展了活动。右江苏维埃政府全盛时期下辖16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根据地范围达3万平方公里,有约100万人口。

各级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军队党组织的建立及发展——红七军成立后,中共广西前委改为中共红七军前委,邓小平任书记,陈豪人、张云逸为常委,李谦、韦拔群、雷经天、何世昌为委员,全军党员300余人。前委以下各纵队设队委,纵队以下设营委,每连队设一支部。军队党组织积极发展党员,到1930年11月,党员发展到500人。

  2.地方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1929年10月上旬,雷经天率党员干部到右江地区恢复建立党组织,建立中共右江工作委员会,发展党员,建立各县党组织,到百色起义前夕,右江地区地方党员由原来的40多人发展到约500人。百色起义后,右江地区各县成立了县委、县特支,部分区成立区委,一些乡成立支部,1930年4月,中共右江工委改为中共右江特别委员会,继续发展党员,到1930年11月,右江地区共有地方党员1500人。

  3.党的思想建设——红七军前委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几次发出通告,不定期地开办培训班,开展整党等,促进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军事斗争及武装力量的发展

  1.主要战斗——红七军成立后到1930年10月,进行了百色保卫战、隆安战斗、马鞍山战斗、亭泗战斗、转战黔桂边、袭击榕江战斗、收复百色战斗和鹧鸪坳袭击滇军战斗等多次重要战斗,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2.赤卫军的建设和第四纵队的建立——百色起义时,东兰县农军和奉议县农军一部分编入红七军。各级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各县农军改为农民赤卫军,百色、田州、平马等城镇成立工人赤卫队。1930年2月初,建立右江赤卫军总指挥部,黄治峰任总指挥,滕国栋任副总指挥,直辖7个营。1930年8月,红七军前委决定将右江农民赤卫军总指挥部直属武装改编为红七军第四纵队,黄治峰任纵队长,罗少彦任政治部主任。各县仍设赤卫军常备营。

  3.军事干部的培养——红七军成立后,为加强对军事干部的培养,红七军设立教导大队,培养红军基层干部,组织宣传队,加强对部队政治宣传教育,1930年7月至9月,红七军分别在平马、田州整训,培养大量的军事干部。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经济建设

  1.土地革命的宣传和试点——红七军成立后编印《土地革命》小册子,宣传土地革命,红七军颁布的《实施政纲》、创办的《右江日报》和散发的传单,都大力宣传土地革命。1930年4月,邓小平与韦拔群、雷经天一起,在东兰县武篆进行土地革命的试点工作,开办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训练班,选择韦拔群的家乡东里屯试办共耕社。

  2.土地法的颁布和土地革命的开展——在进行土地革命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1930年5月,右江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随后在东兰、凤山、奉议、恩隆、思林、果德等县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反革命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在土地革命过程中,右江革命根据地采用“分耕”(即没收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共耕”(即没收土地后由农户合作共同耕种)两种形式,“共耕”只搞试点,“分耕”普遍推广。

  3.工商政策的实施——在经济建设中,红七军前委实行正确的工商政策,恢复发展工商业,恢复发展手工业,开辟市场促进物资流通,取消苛捐杂税,实行累进税。

  4.军工生产——红七军成立后,在根据地建立爱桑兵工厂和板勉兵工厂,开办平马被服厂和铸银厂,造枪弹,制被服,炼银锭,以解决部队的供给。同时,发动群众为红军制衣作鞋。

文化教育和民族工作

  1.劳动学校和文化夜校——右江革命根据地实行平民教育的方针,在苏维埃政府中设立文化委员管理教育工作,规定文化委员的职责,重视平民教育,许多县、区、乡都办起了劳动小学,个别县办起了劳动中学,不少乡村举办农民文化夜校或平民夜校,聘请教员对平民进行免费教育。同时,出版《工农兵识字课本》作为农民文化夜校的学习课本。

  2.创办报刊——1929年11月上旬,广西前委在百色创办《右江日报》和《士兵之友》刊物,公开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的罪行,大造革命舆论。《右江日报》为八开两版一张,是前委的机关报,1930年2月因敌人占领百色被迫停刊,1929年12月18日出版的第44期仍保存至今。

  3.社会宣传——右江革命根据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戏剧等形式,采用文告、传单、标语、漫画等手段大力开展社会宣传,举办从东兰到恩隆的山歌宣传活动。一些脍炙人口的山歌流传至今,一些红军标语保存至今。

  4.改变陋习——红七军前委和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努力改变陋习,树立新风尚,采取禁烟策略,严禁妓娼、赌博行为,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实行婚姻制度改革,稳定社会秩序。

  5.民族工作——右江革命根据地提倡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少数民族权利,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共同奋斗。右江苏维埃政府第一届委员11人中,有5人是壮族,1人是瑶族,右江地区各县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的首任主要领导人几乎全是少数民族干部。



•区情概貌• •自然地理• •历史文化• •行政区划• •经济建设• •社会事业• •广西旅游• •广西人物• •广西特产•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