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ǎi huā qí fàng,bǎi jiā zhēng míng  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1956年提出的文艺方针。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他还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1956年5月,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出处】 毛泽东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习近平讲话原文】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弘扬了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

“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汉语拼音:Bɑihuɑ Qifɑnɡ Bɑijiɑ Zhenɡminɡ;英语:Free Contention Among Different Schools of Thought and Different Forms of Art),1956年中共中央确定的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基本指导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简称“双百”方针。1956年,中国面临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经济和科学、文化的迫切任务。由于受苏联的一些影响,科学文化领域还存在着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形式主义,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繁荣,迫切需要一个处理各种关系的指导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由来已久。早在1951年,毛泽东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就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口号。1953年,他又根据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曾有过的诸子百家互相论战的情况,在学术研究中提倡“百家争鸣”。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要求以苏联为鉴,克服教条主义,实行思想解放,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走出一条自己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道路。4月28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的意见,毛泽东总结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5月2日,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了“双百”方针,指出: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在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必要的。随后,毛泽东多次阐发了“双百”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作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 “双百”方针提出后,广大知识分子反响强烈,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学术界自由讨论的风气开始浓厚起来。在遗传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美学文艺学等领域,都展开了不同意见的争论;文艺创作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但是,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文化大革命”中更是名存实亡。1975年毛泽东批评说:百花齐放没有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彻底纠正“左”的错误的基础上,“双百”方针得到重新提倡和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一起,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保证。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