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相 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相思》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题又作《相思子》、《江上赠李龟年》。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这首《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云溪友议》载:安史之乱时,唐宫乐师李龟年流落江南。一次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这首诗,满座遥望玄宗所在的蜀中,潸然泪下。据此推断,此诗可能为天宝年间所作。


逐句释义: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红豆生长在南方的土地上,每逢春天又不知长出了多少新枝。
  红豆:又称相思子,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植物。冬春结实如豌豆而微扁,色鲜红如珊瑚,可作饰物。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这一诗句和传说里的“相思豆”并不一定就是相思子。中国南方类似的植物有赤豆、相思子和海红豆,都能结出明艳亮红的种子。具体是其中的哪一种,还有待考证。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望归。后同去者归,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哭断柔肠,泣血而死。树上忽结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视为贞妻挚妇的血泪凝成,称为“红豆”,又叫“相思子”。
  南国:古称南方诸侯之国。后泛指中国南方。
  春来:一作“秋来”。
  发几枝:又发了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我劝你多多地采集,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采撷(xié):采摘。


《相思》题图
《相思》插图: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华三川(1930—2004)作
《相思》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全诗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第三句“愿君多采撷”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就想起我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末句“此物最相思”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随着《唐诗三百首》流布的广远,影响之深刻,这首《相思》一直传诵至今,几近家喻户晓。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99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或768年),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今存诗376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51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