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石渠县
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色须寺
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色须寺
四川甘孜州石渠县:松格玛尼石经城

  石渠县汉语拼音:Shí Qú Xiàn;英文:Shiqu County),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四川最西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最北面,为川、青、藏三省区的交界处,系青藏高原腹心地区,地理坐标北纬32°19′42″~34°12′42″,东经97°22′42″~99°15′55″。东接色达县甘孜县,南靠德格县金沙江为界的西藏江达县隔江相望,西连青海省玉树县,北与青海省称多玛多果洛州达日接壤,与青海省边界线长765 公里,与西藏边界线长65公里。总面积25191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人(2012年)。全县辖5个镇、17个乡。

  石渠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北起巴颜喀拉山南麓,南抵沙鲁里山脉的莫拉山段。境内平均海拔4000米。属大陆性季风高原气候。气温低,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无绝对无霜期。217省道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长沙贡马、洛须自然保护区,“志玛拉空寺”(又名度母庙,相传为文成公主进藏时途经此处所建,留有石刻“照阿娜姆”佛像),建于清代的色须贡巴喇嘛寺,格孟寺,弥勒佛雕像(高约19米),两层楼高的铜制镀金舍俐塔,以及古印度名寺佛仗等。

  • 邮编:627350 代码:513332 区号:0836

行政区划

  全县辖5个镇、17个乡:尼呷镇、洛须镇、色须镇、虾扎镇、温波镇、真达乡、奔达乡、正科乡、麻呷乡、德荣马乡、长沙贡马乡、呷衣乡、格孟乡、蒙宜乡、新荣乡、宜牛乡、起坞乡、阿日扎乡、长须贡马乡、长沙干马乡、长须干马乡、瓦须乡。县政府驻尼呷镇。

历史

  石渠,藏语名“扎溪卡瓦”,意即雅砻江源头,隋为附国地。

  唐属吐蕃。元属朵甘思宣慰司。

  明属朵甘卫行都指挥使司。

  清初,受辖于蒙葛结长官司,后属德格宣慰司。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石渠县。

  民国初年属川边特别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隶西康特别行政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

  1955年10月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1978年,邓柯县撤销,将洛须区划入石渠县。1990年全县辖4区22乡1镇。

  1996年,石渠县面积25141平方千米,人口6.2万人,以藏族为多。辖2个镇、20个乡:尼呷镇、洛须镇、虾扎乡、起坞乡、宜牛乡、新荣乡、蒙宜乡、温波乡、瓦须乡、长须干马乡、长须贡马乡、阿日扎乡、长沙干马乡、真达乡、奔达乡、正科乡、麻呷乡、德荣马乡、格孟乡、呷衣乡、长沙贡马乡、俄多马乡。县政府驻尼呷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石渠县常住总人口63489人,其中:尼呷镇4476人,洛须镇2743人,真达乡2251人,奔达乡1308人,正科乡2979人,麻呷乡2092人,德荣马乡2408人,俄多马乡5662人,长沙贡马乡2874人,呷衣乡4402人,格孟乡2662人,蒙宜乡3033人,新荣乡2473人,宜牛乡2612人,虾扎乡2651人,起坞乡2799人,阿日扎乡2769人,长须贡马乡2598人,长沙干马乡2369人,长须干马乡2338人,温波乡3064人,瓦须乡2926人。

  2004年,石渠县辖尼呷、洛须2个镇和虾扎、起坞、宜牛、新荣、蒙宜、温波、瓦须、长须干马、长须贡马、阿日扎、格孟、呷衣、真达、奔达、正科、麻呷、德荣马、俄多马、长沙贡马、长沙干马20个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石渠县常住总人口80834人,其中:尼呷镇6971人,洛须镇4056人,真达乡2390人,奔达乡1476人,正科乡2800人,麻呷乡1788人,德荣马乡3769人,俄多马乡7201人,长沙贡马乡3732人,呷衣乡5169人,格孟乡3628人,蒙宜乡3762人,新荣乡3252人,宜牛乡2225人,虾扎乡3753人,起坞乡3845人,阿日扎乡4930人,长须贡马乡3112人,长沙干马乡3084人,长须干马乡2968人,温波乡3556人,瓦须乡3367人。

  2012年,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俄多玛乡,设立色须镇,镇政府驻色洞村,辖原俄多玛乡所属行政区域。2013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33号)批复同意撤销虾扎乡,设立虾扎镇,辖原虾扎乡所属行政区域。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3号)批复同意撤销温波乡,设立温波镇。至此,全县辖5个镇、17个乡:尼呷镇、洛须镇、色须镇、虾扎镇、温波镇、真达乡、奔达乡、正科乡、麻呷乡、德荣马乡、长沙贡马乡、呷衣乡、格孟乡、蒙宜乡、新荣乡、宜牛乡、起坞乡、阿日扎乡、长须贡马乡、长沙干马乡、长须干马乡、瓦须乡。

地理

  石渠县位于四川省的西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最北面,为川、青、藏三省区的交界处,系青藏高原腹心地区,地跨北纬32°19′42″~34°12′42″,东经97°22′42″~99°15′55″之间,东接色达县和甘孜县,南靠德格县与金沙江为界的西藏江达县隔江相望,西连青海省玉树县,北与青海省称多、玛多和果洛州的达日接壤,与青海省边界线长765千米,与西藏边界线长65千米;县城距成都1070千米,距州府康定697千米,是四川省最边远的县。

地形地貌

  石渠县阿都措自然环境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区,东北为巴颜喀拉山脉,西南为沙鲁里山北段,东缘吉根巴俄达者山峰海拔5334米,其北贡嘎拉者山峰海拔5325米,全县平均海拔逾4000米。

水文

  县境内有雅砻江流域、金沙江流域、查曲河流域主要支流63条,呈树枝状或羽状展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总量为68.25亿m3,其中,雅砻江流域水资源量达56.67亿m3,金沙江流域水资源量达7.16亿m3,查曲河流域水资源量达4.42亿m3。水能蕴藏量共53.15万kw。

气候

  石渠县属大陆性季风高原气候。气温低,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无绝对无霜期。主要灾害为暴风雪。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境内河流水系呈树枝状或羽状展布,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水资源总量为68.25亿m3,其中,地表径流水67.65亿m3 (包括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计算的地下水资源储量16亿m3),湖泊储水量0.6亿 m3。水能理论蕴藏量53.5万kw。县域高山湿地面积高达708.4万亩,其中可利用湿地面积623.55万亩,占全县草地总量和可利用量的22.03%和24.75%。主要类型有走茎灯心草湿地草甸14.7万亩,四川嵩草湿地92.8万亩;蒿草、苔草、杂类草湿地600.9万亩;走茎灯心草、杂类草湿地0.9万亩。

生物资源

  经初步调查,全县有药用植物262种,其中20种经济价值很高,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药用植物主要有冬虫夏草、贝母、红景天、秦芄、羌活、大黄、当归、党参、枸杞、一枝蒿、雪莲花、佛手参、甘青青兰、膜英黄芪、雪茶、麻黄等。全县野生食菌种类多,以石渠白菌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因其味鲜美,营养丰富以及独特的医疗保健效果,享有盛名,堪称“菌中之王”,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成为抢手货,在石渠县野生生物资源开发中成为佼佼者。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鹿、熊、獐、狐狸、猞猁、羚羊、白唇鹿、水獭、野兔、马鸡、黄鸭等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大多数属国家保护动物,另外,还有丰富的鱼类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资源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5191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县,占甘孜州土地总面积的16.43%。

草地资源

  境内草地资源类型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由低到高依次出现亚高山草甸草地、高山草甸草地、高寒沼泽草地、高寒草丘沼泽草地、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地、高山灌丛草甸草地共7 类17组33型,包括天然草地6个地类和1个人工草地地类。全县草地面积21369.8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5.28%。

耕地资源

  全县有耕地面积 344.4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0.137%。其中水浇地179.24平方公里,占耕地总面积的52.04%,旱地165.19 平方公里,占耕地总面积的47.96%。

森林资源

  全县有林地面积628.5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0.25%。其中森林628.32平方公里,占林地总面积的99.97%,苗圃0.21 平方公里,占林地总面积的0.033%。木材蓄积量仅为480440立方米,属州内森林覆盖率最小的一个县。

矿藏资源

  石渠县地处金沙江成矿带和石渠至雅江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良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地质工作程度低,全县共查明固体矿产地22处,其中:大型7处,中型1处,小型2处,矿点8处,矿化点4处,共14个矿种。

特产

四川甘孜州石渠县特产:石渠红景天
  • 石渠红景天,素有“高原人参”之美誉,盛产于海拨5000米左右的石灰岩、花岗岩及山谷岩石上,系多年生草本植物。石渠红景天主要成份为红景天甙、红景天甙元酪醇等多种有机物,富含21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微量元素,以及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具有抗缺氧、抗疲劳、抗微波辐射、抗毒,并对神经系统和新陈代谢有双向调节功效(活血止血、清肺止咳、清热)。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体力,增进食欲的特效,历代藏医视其为“吉祥三宝”。
  • 石渠白菌,又名“石渠白蘑菇”,学名汉语称“黄色白桩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白桩菇属。实体纯厚、橙黄色、醇香浓郁。有文记载,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曾多次笑纳使臣赠送的“石渠白蘑菇”,还收其作为贡品,奉送慈禧太后品尝,皇太后品味后和颜悦色,极为赞赏。故也有人称“石渠白菌”为“宫庭菌”、“皇室蘑菇”等。“白菌”于石渠草原水清草美之季节、盛夏七、八月生长在雅砻江流域海拔4080-4200米之间的草地上,生长区有明显可辨的蘑菇圈,外缘12-15厘米地方呈枯草带,子实体生长于其中;产量与当地雨、热量成正比,一般年景可达10吨左右。
  • 洛须沙棘,属胡颓子科沙棘。其具有固土、防沙作用。沙棘的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医学研究表明,沙棘在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沙棘果实酸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制做果子露、果酱、果羹、果冻等。
  • 洛须枸杞,颗大饱满、色泽鲜艳。其具有清热温补、强身健体的功效,适用于心热症、妇科病。1997年,四川省农科所专家对洛须枸杞和宁夏枸杞进行了药性比较分析,根据药性分析结果:洛须枸杞不仅可与宁夏枸杞相媲美,并且在滋补疗效上强于宁夏枸杞,被誉为高原滋补品。
  • 石渠人参果,系高原蔷薇科野生植物,含有维生素及镁、锌、钾、钙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和营养价值,它有着健胃补脾、生津止渴、益气补血的功效,故藏医称其为“卓老沙参”,常以其入药,被人们美誉为“人参果”。六七月间开花时,叶子可用来收敛止血,止咳利痰,亦作滋补。石渠人参果因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故长食之,更有人参延年益寿的功效。
  •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属真菌冬虫夏草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主治虚劳咳嗽、吐血、阴瘘、腰膝疼痛等症,肺结核吐血、外病体虚、虚弱性燥性咳喘贫血者服用更有特效,并有湿精化瘀、保肾壮阳及抗癌之功能,是一种特好的治疗和保健药品。
  • 雪莲花,藏语俗称恰果苏巴,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海拨4500米以上的终年积雪地带的悬崖峭壁。因其生长环境特殊,雪莲三到五年才能开花结果,素有珍稀藏药之称。一千多年前,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曾吟唱雪莲:“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四川中药志》记载:除寒痰水饮、壮阳、补血、温暖子宫;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及崩带。《云南中草药》记载:调经、止血、治月经不调、雪盲、牙痛、外伤出血。雪莲花具有除寒、驱风湿、通经活血、强筋骨、美容养颜等功效,对于各种风湿及妇科病患者有独特疗效。
  • 牦牛,体形粗壮,体长为200厘米至260厘米,尾长约80厘米至100厘米,肩高160厘米至180厘米,体重500公斤至600公斤。雌、雄个体均有角,两角之间的距离较宽。头脸、上体和四肢下部的毛短而致密,体侧下部、肩部、胸腹部及腿部均长毛,其长可达400毫米。毛色绝大多数呈通体褐黑色,仅吻周、嘴唇、脸面及脊背一带显霜状的灰白色,尾色纯黑,也有个别褐色个体。牦牛四肢强壮,蹄大而圆,特别强健,稳健有力,蹄侧及前面有坚实而突出的边缘围绕。胸部发育良好,气管粗短,软骨环间距离大,能够适应频速呼吸,可以适应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少的高山草原气候条件。
  • 石渠风干牦牛肉,牦牛系青藏高原独有的纯草食动物,素有“高原之舟”的美誉。石渠风干牦牛肉,采用生长在海拨4000米以上,纯天然牦牛肉作为原料,为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其自然风干的特性,具有入口化渣、细腻味美的特点,更是馈赠的佳品。
  •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穗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主要产自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从物质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补脾、养胃、益气、止泻、强筋之功效。

文化

  2013年,全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已开放宗教寺庙46座,其中:以气势磅礴的色须寺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志玛拉宫寺尤为著名。

民风民俗

  石渠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生活着逐水草而居的18个原始游牧部落——太阳部落。在太阳部落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石经墙、最远古的石经城、保存最为完好的唐代摩崖石刻、神秘的利山巨石群。原始古朴的查加部落,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也发祥于此。石渠藏语名“扎溪卡”,意即雅砻江源头。石渠系藏语“色须”译音,因境内的黄教寺庙“色须贡巴”而得名。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在-7℃,最冷的时候是-45℃。独特的高原气候和游牧部落文化塑造了石渠美丽灿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 走婚,石渠男女恋爱是不受束缚的,这里的婚俗有一点像泸沽湖边的“走婚”,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在一起。小伙子半夜来到姑娘的花楼下,先对歌对上“接头暗号”。接着就以极其迅速的动作爬到了楼上。原来这摩梭人的房屋都是用圆木搭建而成的,那圆木上面的缝隙足以手脚并用,承受全身的重量并上行。走婚也不意味着随便换人。虽说是男不娶女不嫁,但要确认正式的关系,男方家还是要来提亲的,特别是生了小孩以后,就是固定的了。
  • 游牧,石渠县存在不少的游牧部落,他们逐草而居,在2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由迁徙,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政府给他们划出定居点,但游牧民族自由的天性让他们难以定居下来。迁徙过程中也不能忘却与神的对话和交流,于是,在转场的浩荡大军之中,多了一群僧人,他们平日里劳作,做法事时便住进移动的帐篷寺庙,100多平方米的帐篷寺庙中放有佛像、法器和五颜六色的经幢,那氛围与固定的寺庙并无两样,对信徒的佑护当也一样。这个移动的寺庙始建于1791年,由却支·仁切布创建,名叫查加寺,属宁玛派(红教)。
  • 民间故事,农村牧区广为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有神话传说、爱情故事、人物故事等。故事大多取材于农牧区生活,有赞美坚贞爱情的,有崇尚英雄人物的,有鞭笞丑恶的,有讽刺贪婪的……境内一山一草、一石一树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都有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数量多,题材广泛。如:广为流传的《格萨尔王传》;爱情故事:《黄鸭》、《青蛙王子》、《茶和盐的故事》;机智人物故事:《阿口登巴的故事》、《聪明人的故事》、《两个喇嘛》等;寓言和童话:类有《愚笨的青蛙》、《去拉萨的路上》、《机智的麻雀》等。这类故事一般一个接着一个,既独立,又关联,成为系列故事,格调滑稽,风趣,辛辣,把剥削者贪婪又愚笨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 民间歌舞,石渠境内民间流行众多的山歌、劳动号子、弦子、锅庄、民间弹唱等,其内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情感等方面,曲调多样,有的如涓涓细流,微风拂面,有的似高山大川,气势恢宏,有的悠然风趣,有的情真意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已成为群众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民间艺术形式,充满着浓郁的草原气息。这里的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民间歌舞已深深植根于这片广袤草原。
  • 藏戏,传入石渠境内大约在16世纪中叶,当时境内以色须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寺庙相继建立,作为寺庙乐舞的藏戏即随之传入,历经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集传统精粹和地方特色为一体的藏戏剧种。石渠藏戏是一种源于寺庙祈神活动和民间生活的戏剧.其取材分为两大类,即历史题材和神话题材,如《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米拉日巴》、《志美更登》等。
  • 服饰,藏袍是藏民族从远古流传至今的主要服饰。其特点为古朴曲雅、美观大方。其结构为大圆领,开右襟,左襟大、右襟小。其工艺精湛,选料讲究,融合了传统服饰与现代艺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民族服饰。
  • 帐篷,有人说不到石渠,不知草原之大。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石渠的居住所均以帐篷为主。帐篷样式多样,特色各异,但以牛毛帐篷为主。石渠帐篷在藏区都享有较高的美誉。

旅游

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色须寺
  • 扎溪卡,发源于石渠西北部巴颜喀拉山的雅砻江,蜿蜒流往石渠东南部。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构成了扎溪卡完美的风景,形成了18个风情独具的草原游牧部落;气势磅礴的色须寺、神秘的志玛拉宫等。石渠县境内的雅砻江流域丘浅谷宽,水流平缓,草坝连绵,形成了广袤的扎溪卡大草原。
  • 普公坝草场,位于石渠县中部,是四川省最大的草场,也是四川省最典型的高原生态系统区域。
  • 丹达沟,又称神秘谷,位于洛须境内,其风景幽雅别致、夏秋相异,海拔由3600米至4000多米,呈现出低山森林向高山草坪过渡的特征,独具“一沟有多景,多景各独特”的妙趣。沟内溪水淙淙、奇石相布、异兽竞蹄、花草相依、置身沟内,犹如世外桃源之感。
  • 扎加坝湿地,石渠地处雅砻江、金沙江、黄河(查曲支流)的三江河源头,以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生态屏障,构成了天然湿地环境的广泛发育基础。天然湿地既是重要绿色生物水库的形成地区,更是野生动物的栖息之地。扎加坝湿地是青藏高原的生态宝库湿地。
  • 呷依温泉,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102公里,藏语称为查曲卡温泉,又名八若温泉。相传很早以前此地为格萨尔的行宫之一,八若温泉是格萨尔和王妃珠姆以及手下30员大将沐浴之所。
  • 金沙江第一滩,通天河由“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蜿蜒数十里,流入石渠县境内,始称金沙江,江水急湍、咆哮飞泻,交汇之处,因大自然神妙作用,两山环抱,使江水在此回旋,不断冲击两岸形成景色壮观的大沙滩。
  • 利山巨石,仿佛从天而降,又像是从地下冒出来的,这就是“利”神山的山门,这里少有人来,禁止放牧。
  • 色须寺,又称色须贡马,位于县城西北方,距县城45公里,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距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藏语“色须”意思是“戴黄帽子的部藩后裔”,据说色须寺为7户从蒙古流浪来的人家中一位名叫所巴(蒙古)下色登修建的。
  • 松格玛尼石经城,位于石渠县城70公里左右的阿日扎乡境内,它始建于格萨尔王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整个城高约10米、长60多米、宽30多米,是一座长方形的石头城,正面有一道城门可以进出,进去后里面是一层层的玛尼墙,错综复杂宛如迷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