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安徽省 > 宿州市 > 砀山县

  砀山县汉语拼音:Dàng Shān Xiàn;英文:Dangshan County),中国安徽省宿州市辖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皖、苏、鲁、豫4省交界处。总面积1193平方千米。总人口100.46万人(2013年末)。辖13个镇。

  地处黄泛区内,黄河故道及两岸大堤遗址横亘县境北部,东西长44千米,南北宽28千米,海拔54.8米,高出两侧滩地6.8米。东南部地势较低,海拔40米左右。有多条季节性河流,冬春干涸。年降水量773毫米,年均气温14℃。陇海铁路、310国道、101省道、223省道穿境。名胜古迹有李白游砀山宴嬉台(燕喜台)、明代建邵普宅、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等。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11)置砀县。隋开皇十八年(598)置砀山县。元至元二年(1265)并入单县,三年析彰县复置砀山县。砀山之名,即由芒砀山的砀字而来。炎黄时期,河南芒砀山的砀汤氏家族就已经进驻安徽境内的砀山地区,并以开凿纹石而闻名于世,因而砀山成为上古时期着名的采石场,黄帝曾到砀山巡视。

  • 邮编:235300 代码:341321 区号:0557

行政区划

  全县辖13个镇:砀城镇、李庄镇、唐寨镇、葛集镇、周寨镇、玄庙镇、官庄坝镇、曹庄镇、关帝庙镇、朱楼镇、程庄镇、良梨镇、赵屯镇。县政府驻砀城镇人民东路99号。

历史

  秦置砀郡、砀县,治今城关镇南30千米河南夏邑县境芒砀山西麓。据《水经注》:“应劭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

  东汉改为砀山县,西晋并入夏邑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复置砀山县,治今城关镇东毛李庄。因黄水为患,县治多次迁移,至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始迁今址。1949年4月属宿县专区,1952年11月属江苏省徐州专区,1955年2月复属宿县专区,1956年1月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属宿县专区。

  1996年,砀山县面积1193平方千米,人口约83.1万人,辖14个镇、5个乡:城关镇、曹庄镇、李庄镇、文庄镇、程庄镇、葛集镇、唐寨镇、周寨镇、朱楼镇、良梨镇、官庄坝镇、西南门镇、关帝庙镇、玄庙镇、赵屯乡、权集乡、黄楼乡、陇海乡、刘暗楼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砀山县常住总人口862356人,其中,城关镇79466人,西南门镇35779人,李庄镇49845人,唐寨镇46186人,葛集镇59129人,周寨镇44954人,玄庙镇53155人,官庄坝镇44841人,曹庄镇33926人,关帝庙镇60556人,朱楼镇36141人,文庄镇25313人,程庄镇54126人,良梨镇56959人,陇海乡40550人,权集乡33904人,刘暗楼乡22763人,赵屯乡56585人,黄楼乡28178人。

  2004年,砀山县乡镇由19个调整为18个,撤销陇海乡,并入城关镇,城关镇更名为砀城镇。2004年末,砀山县辖14个镇、4个乡:砀城镇、西南门镇、李庄镇、唐寨镇、葛集镇、周寨镇、玄庙镇、官庄坝镇、曹庄镇、关帝庙镇、朱楼镇、文庄镇、程庄镇、良梨镇、权集乡、刘暗楼乡、赵屯乡、黄楼乡。共有10个居委会、382个村委会。

  2007年12月,砀山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西南门镇、文庄镇、刘暗楼乡、黄楼乡、权集乡、赵屯乡,调整6个镇,保留7个镇,调整后全县为13个镇。具体情况为:将原西南门镇整建制并入砀城镇,镇政府为原砀城镇驻地(西河北路1号)。将原文庄镇整建制并入唐寨镇,镇政府为原唐寨镇驻地(局子街)。将原刘暗楼乡整建制并入周寨镇,镇政府为原周寨镇驻地(周寨村)。将原黄楼乡整建制并入关帝庙镇,镇政府为原关帝庙镇驻地(关帝庙)。将原权集乡整建制并入玄庙镇,镇政府为原玄庙镇驻地(砀山县果园场场部所在地)。同时还将赵屯乡撤销,设立赵屯镇,行政区划范围不变,镇政府为原赵屯乡驻地(陈庄村)。保留葛集镇、李庄镇、良梨镇、程庄镇、朱楼镇、曹庄镇、官庄坝镇7个镇,行政区划范围、镇政府驻地不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砀山县常住总人口800408人,其中,砀城镇156532人,赵屯镇50554人,李庄镇45817人,唐寨镇61912人,葛集镇55345人,周寨镇60185人,玄庙镇82203人,官庄坝镇40059人,曹庄镇28676人,关帝庙镇70755人,朱楼镇31091人,良梨镇46138人,程庄镇47425人,经济开发区16632人,薛楼板材加工园7084人。

地理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属于宿州市管辖,素有“世界梨都”美誉。县境地处北纬34°16′~34°39′,东经116°29′~116°38′。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即将开工建设的郑徐客运专线,济祁高速十字交汇贯穿全境,构成了砀山新的交通格局。县城东距历史名城徐州市84公里,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砀山雄峙于前,黄河襟带于后,古为汴京齿唇,徐淮门户,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冲之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

地势地貌

  砀山县境地势平坦,系黄河冲积而成,境内中部略高,南北稍低。黄河故道以北平均海拔47.8米,以南平均海拔44米,县西北最高处海拔54.8米,县东南最低处海拔40.4米。由于黄河屡次泛滥及改道,中小地势起伏,岗、坡、洼相间,这种微域地形的地貌变化,使水、盐重新分配,形成砀山县的废黄河高滩地,决口扇形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洼地五种地貌类型。砀山县地处山东台背斜徐蚌拗折带,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地层,其厚度至东向西逐渐增大。县境南部的程庄、王湾、陈庄、关帝庙一带,第四系厚度为318.15米~456.77米。下伏基岩为古生代二迭系砂页岩。砀城南4里王庄钻孔打至500米尚未穿过第四系地层。

水文

  砀山县地处新汴河、南四湖两大水系,同属淮河流域。两水系以故黄河南堤为分水岭,以北为南四湖水系,流域面积44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6.9%,主要河流有故黄河、复新河;以南为新汴河水系,汇水面积752.8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3.1%,主要河流有大沙河、巴清河、利民河、东洪河、文家河等。

气候

  砀山县位于黄淮海平原的南部,气候界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之间,属于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4.1℃(1955-2000年),极端最高温度41.6℃(1966年),极端最低温度-19.9℃(1955年);平均年降水743.3毫米,最多年降水1333.4毫米(2003年),最少415.0毫米(1966年);年日照时数2219.1小时。四季最多风向:秋、冬季偏北风;春、夏季偏东风。年无霜期201天。主要气象灾害:旱、涝、霜、风、雹、大雾等影响农业生产。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砀山县地下矿藏初步探明有煤、石油、天然气。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5地质队于1958-1962年在普查填图工作中,发现砀境南部地下蕴藏煤。1978年,325地质队同安徽省煤田第三勘探队对煤田地质情况作进一步勘探,以李庄至朱楼公路为界,325队勘探东矿段,第三队勘探西矿段,勘探表明:煤田西自杨集车站,东至县界,长30多公里,南北宽10公里左右,总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地处永城背斜北冀,含煤地层为石河子组和山西组,呈向北斜的单斜构造,倾角5度至15度,煤层倾角与地层倾角一致;可采煤层为G1、G2、D1、C1、C2共5层,总厚度1.6米至13.87米;G1为主煤层,平均厚度1.25米,埋深290至1040米;其品种有焦煤、瘦煤、贫煤、自然焦等,总储量为7亿吨。即将开采的朱楼煤田主要位朱楼镇境内,属砀山东段煤田西南的一部分,井田面积76平方公里,初步探明煤炭地质储量2亿吨,其中可开采储量约为1.03亿吨,以瘦煤为主,主要用于炼焦。

  1979年,国家地质部石油勘探队、江苏省石油勘探队及中原油田石油公司先后到砀山县勘查石油、天然气资源,施工钻孔4个,钻地探尺1.7万多米,勘得县境北部玄庙一带地下有储油、储气构造,面积约12平方公里。

生物资源

  砀山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多样动植物生长繁衍。根据砀山县最新考察资料:

  果树资源共有23属,23个树种,311个品种。主要是砀山酥梨,总面积曾达50万亩,其余为苹果银杏葡萄猕猴桃樱桃、棠棣、木瓜无花果、沙果、文观果、赖葡萄等。

  农作物

  种植品种400多个。主要粮油棉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芋、高粱、粟、土豆、大豆、芝麻、油菜、棉花等。

  林业资源为33种,114个品种。用材树木有:泡桐、杨、榆、桑、椿、楝、柏、槐、皂荚、樟、楮、法桐等;条类有:白腊条、簸箕柳、荫柳、紫穗槐等。

  野生草本植物共46科,273种。

  中药材资源共有29科,75个品种,其中野生48种,蕴藏量20多万公斤。主要有:苟杞、柏子、槐子、槐皮、兔丝、天麻、地黄、香附子、杜仲等。

  野生动物资源

  主要有黄鼬、鼠类、蛇类、蛙类、石龙子等36种;

  昆虫主要有蚯蚓、蜗牛、土鳖、蚕、蜜蜂、蝉等。蝉幼是知了的幼虫,土名爬猴,以吸食树木根汁成长,体内富含精肉和蛋白质,皮壳称蝉蜕,是解热镇痛、益肝明目的良药。砀山人把爬猴作为美味佳肴,近年来也颇受各大城市食客青睐。由于砀山林木繁茂、水土适宜,爬猴大量孳生,也有人采用人工养殖批量生产,爬猴的捕、养、售、贩、加工、储藏已形成一项独具特色的产业。

  留鸟候鸟多达百种,其中省二级以上保护鸟类20余种,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10种。

  鱼类有6科40种,大型定居性鱼以草、鲢、鳙、鲤、鲫为优势种群,小型以捧花鱼、麦穗鱼、黄桑、鳌鱼、泥鳅等为优势品种。

  砀山因盛产驰名中外的砀山酥梨而被誉为“梨都”,是黄淮平原上一颗璀璨的绿色名珠。

水果资源

  砀山是历史古邑,因有芒、砀二山而得名,却以盛产酥梨而扬世。年产酥梨3亿公斤,现有贮果窖3万多座,年贮鲜果1.5亿公斤。 据国家统计局农业经济调查总队最新统计, 九七年砀山水果总产量位居全国第6位,进入中国水果强县之列。砀山酥梨皮薄多汁、酥脆甘甜,果实硕大,黄亮型美。更兼有消渴生津、化痰润肺、止咳平喘、清心解毒等药用功效,被历代医家称之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明、清时即被列为贡品。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胡耀邦等同志品尝后给予很高评价,至今更是誉满天下。一九八五年以来,砀山酥梨连年荣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九三年获泰国国际博览会“龙马金奖”,九五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鉴定,获绿色食品标志。产品远销美、澳、东南亚和全国各大中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