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拼音:pào 部首:石 总笔画:21 部外笔画:16 结构:左右 常用字表 拼音检字表
注音:ㄆㄠˋ 造字法:— 输入法:〔王码〕DCUQ 输入法:〔万能〕DCUQ 倉頡:MRSFK 通用字表 部首检字表

礮 pào

  同“”。中国古代战争中利用杠杆原理抛掷石弹的战具。是火炮出现之前,攻守战的重要兵器。宋代兵书《武经总要》载:礮以大木为架,结合部用金属件联接。礮架上方横置可以转动的礮轴。固定在轴上的长杆称为梢,起杠杆作用。用一根木杆作梢的称为单梢,用多根木杆缚在一起作梢的称为多梢。梢数越多,抛射的石弹越重越远。礮梢的一端系皮窝,容纳石弹;另一端系礮索,索长数丈(1丈=3.33米)。小型礮有索数条,大型耰多达百条以上。每条礮索由1~2人拉拽。抛掷石弹时,由一人瞄准定放,拽礮人同时猛拽礮索,将另一端甩起,皮窝中的石弹靠惯性抛出,射程可达数百步。火药用于军事后,也常用礮抛掷火毬、毒药弹及爆炸弹等。中国至迟在春秋时期已使用了礮。东汉以后,礮成为军中重要攻守器具。唐至德二载(757),李光弼制造了200人挽索发射的巨型礮,每发能伤数十人。宋代战争频仍,用礮更广。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攻宋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时,曾“一夜安礮五千余座”。金天兴三年(1234),蒙古军攻汴梁,架礮数百具攻击龙德宫,昼夜发礮,落下的石弹,几乎与里城相平。蒙古军西征时,主要靠礮攻取城垒。明代以后,礮渐为火炮取代。

《康熙字典》释义

  【午集下】【石部】 礮 ·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6

  《廣韻》匹貌切《集韻》《韻會》《正韻》披敎切,拋去聲。俗作砲。機石也。《前漢·甘延壽傳》投石絕等倫。《張晏曰》范蠡兵法,飛石重十二斤,爲機發行二百步,礮蓋出此。《魏略曰》諸葛亮起衝車,郝昭以繩連石磨壓之,衝車折,卽礮事。《唐書·李密傳》以機發石,爲攻城械,號將軍礮。

  又通作拋。《後漢·袁紹傳》曹操發石車擊袁紹,軍中呼霹靂車。《註》卽今拋車。《集韻》亦作。

  考證:〔《唐書·李密傳》以機發石,爲攻城具,號將軍爲礮。〕 謹照原文具改械將軍下省爲字。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
  ·返回 中文字典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