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祥云县
云南祥云县:洱海卫南门牌坊
云南祥云县:水目塔林
云南祥云县:大营哑吧舞

  祥云县汉语拼音:Xiáng Yún Xiàn;英文:Xiangyun County),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北,地处东经100°25′~101°02′,北纬25°12′~25°52′。总面积2498平方千米。总人口47.61万人(2013年末)。有汉、白、彝、傈僳、苗等民族。辖8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地处滇中高原与滇西横断山脉交接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成三级阶梯下降,地高山旷,河短流急。其中坝区面积332平方千米,是云南省四大平坝之一。境内最高海拔3241米,最低海拔1433米,坝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900—2000米。属北亚热带偏北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历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810.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623.9小时。祥云是通往滇西八地州及思茅部分地区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南亚、东南亚的交通枢纽。由东向西有楚大高速公路、广大铁路和320国道三条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向南有214国道和正在建设的祥云至临沧二级公路,向北有祥云至宁蒗进四川三级公路。名胜古迹有祥云古城——洱海卫城,青海月痕,水目山景区,云南驿,天峰山,清华洞,唐代水目寺塔,清朝晚期始建的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等。

  • 邮编:672100 代码:532923 区号:0872

行政区划

  全县辖8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祥城镇、沙龙镇、云南驿镇、下庄镇、普淜镇、刘厂镇、禾甸镇、米甸镇、鹿鸣乡、东山彝族乡。县政府驻祥城镇,东距昆明市282千米,西距大理市46千米。

历史

  祥云县原名云南县。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汉武帝降服滇王,因梦见彩云南现,故取名为云南县,县治设在云南驿,属益州郡。明洪武十四年(1381)平定云南,改品甸赕为洱海卫,云南县城从现云南驿迁至到现祥云城,县卫合一,并建洱海卫城(今祥云县城)。1918年,因县名与省同,改称祥云县。

  1950年祥云县属滇西专员公署。同年3月,改属大理专区。1956年11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40次会议决定:撤销大理专区,设置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属大理州。 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宾川、弥渡2县,将原宾川、弥渡2县的行政区域并归祥云县(1958年11月撤并)。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恢复弥渡县,以合并于祥云县的原弥渡县行政区域为弥渡县的行政区域。恢复宾川县,以合并于祥云县的原宾川县行政区域为宾川县的行政区域(1961年3月分置)。

  1950年4月,宾川、祥云两县将插花地相互归并,原属祥云县的柳家湾、大新村、小新村、黑树林、西河头基、白庄帽、前所、埃东、马家庄划归宾川(一说为大黑树、谢官营、东四村等村归宾川);原属宾川的蛟起营、谢家营划归祥云。1952年11月,祥云县拉乌、新田、新兴、来凤溪4个乡,面积5.56平方千米,划归宾川县拉乌乡管理。

  1958年1月,祥云县的海稍14个村,面积4.76平方千米,划归宾川县;9月,祥云县的乔甸乡,面积14.85平方千米,划归宾川县。1964年,祥云县雄鲁么公社(乡),面积0.89平方千米,划归宾川县。

  1996年,祥云县面积2425平方千米,人口约41万人。辖1镇12乡:祥城镇、米甸彝族乡、禾甸镇、东山彝族乡、象鼻乡、周家乡、沙龙乡、前所乡、刘厂乡、下庄乡、普淜彝族乡、马街乡、鹿鸣乡。县政府驻祥城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祥云县常住总人口437371人,其中:祥城镇45268人,云南驿镇59338人,下庄镇52284人,刘厂镇36010人,禾甸镇45411人,象鼻乡7028人,周家乡32248人,沙龙乡51699人,马街乡33883人,鹿鸣乡12799人,普淜彝族乡25602人,东山彝族乡9736人,米甸彝族乡26065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祥云县常住总人口455605人,其中:祥城镇121959人,沙龙镇30843人,云南驿镇93671人,下庄镇53954人,普淜镇25480人,刘厂镇35013人,禾甸镇44661人,米甸镇28011人,鹿鸣乡12689人,东山彝族乡9324人。

  2013年末,全县面积2425平方千米,总人口47.61万人。2014年,云南驿镇、下庄镇、刘厂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旅游

景观古迹

  祥云古城——洱海卫城:始建于汉唐,完备于元明,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古云南城”。这里有着中原文化的建筑构思,四街八巷的建筑构局,仿佛一枚方印,城中心矗立着雄伟的五层钟鼓楼即为“印把子”。古城还是红军长征过祥云的主要战斗、驻留地,整体凸显红军长征过祥云革命史迹、再现“明清古城”魅力、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红色祥云旅游、古城古建筑旅游和商贸旅游景点。被誉为“昔日洱海卫,今朝不夜城”。

  青海月痕: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的青海湖为境内自然湖泊,据光绪《云南县志》载:“青龙海水光如镜,秋月涵之,更觉澄湛。”湖四周为田原村庄包围,湖中水平波静,清澄见底,田原村景倒映,农家湖面打鱼撒网,岸边吸水灌田,静中有动。每当秋高气爽,月桂柳稍,荡舟湖中,月光倒映碧水,波光随浆闪动,更增情趣,“青海月痕”历来为祥云十景胜之一。

  水目山景区:座落于楚大高等级公路、广大铁路旁,距祥云县城20公里,是滇西地区开创较早的佛教圣地。主峰海拔2627米,登水目山览群峰秀色蜿蜒,望前川百里纵横尽收眼底,主峰山势嵯峨,古树参天。水目山开创于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因开山祖师普济庆光禅师“锡杖涌泉”而得名,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云南禅宗第一寺院、滇西佛教文化传播中心、民间文化的摇篮、天然的植物宝库。鼎盛时“衲子千余,从者如云,三千和尚,八百尼姑”。 经历代开发,依山建有九庵十八寺。现保存有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佛教禅院,有中国南部最大的佛教塔林,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和久负盛名的宝华寺“戒堂”,特别是举世震惊、万众向往的佛门圣物“舍利子”,一见结禅缘、一拜保安康。又有徐霞客过访、林则徐专谒、担当受戒、吴三桂问卜等历史记载和“锡杖涌泉”、“枯井取木”、“风洞购物”、“木犬守场”、“铁树开花”等历史传说。水目山是研究云南佛教文化和南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为云南省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是祥云县佛教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和休闲度假胜地。

  云南驿:南距祥云县城21公里,是祥云县最早的县治驻地,是古滇文化的典型代表。云南驿是西南丝绸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作为驿站至今已有1237年的历史。当时随着白盐井盐业的兴旺,盐商马帮络绎不绝,商铺林立,驿道运输频繁,古道遗址的石板路上至今仍存留下斑斑马蹄足迹,仿佛在诉说着茶马古道千年的辉煌。驿站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保存完好,在西南丝绸路上绝无仅有。“彩云南现”的美丽传说更为云南驿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是祥云独俱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之一。二战期间,云南驿成为中印缅战区的重要军事基地,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由此通过。云南驿机场是驼峰航线的航空转运站,也是中国空军第38站驻地和从杭州迁来的中央航空军官学校校址;飞虎队的飞机从这里起飞,出击日军。古驿道每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开设了著名的华美餐厅、纽约餐厅等。

  天峰山:又名玉笋峰,俗称老君山。位于普棚镇镜内,主峰海拔2578米,山体呈金字塔状,地势险峻,有高耸其巅,万山拱伏之势。老君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单檐歇山顶的木构建筑,前檐柱为一对双龙抱柱,殿前高悬“道德五千”巨匾,供祀太上老君,故名老君殿。右有石雕功德坊,穿坊而入为雄伟的玉皇阁。下层为长方形歇山顶,上层为八角攒尖顶,无斗拱造型。天峰山是一座以道教为主教,三教合一的建筑群,其中尤以木雕刻著,有“南来道教第一山”之称,是祥云县的道教名山和主要风景名胜之一。天峰寺外森林茂密,每逢农历2月15日,为普棚天峰山“歌会节”,周边彝族同胞来此“打歌”,众余万人。

  清华洞:素称“滇西第一洞”,位于县城南3公里的昆畹公路南侧,属喀斯特地形石岩溶洞,洞口向东,呈黄色,古色斑剥,宽80余米,高30余米,洞口右侧顶穹正中,仰视见尺余椭圆形亮光通山顶,称“碟大天”。沿途四壁怪石嶙峋,或山峰、或动物,游人自可想象。主洞洞底甚为壮观,阔可容数千人,四壁石笋、石柱、石台天工自成,琳琅满目,西北面洞壁有一容单人躬身而进小洞,深不可测。明时大旅行家徐霞客两次临洞考查;李元阳、郭松年、杨慎等历代官宦、墨客多次游此,洞口留下摩崖题该24处之多。

文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民风民俗

  彝族“哑巴节”:彝族文化“哑巴节”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在云南大理祥云县禾甸镇大营村委会七宣(属大营村委会的自然村)举办。“哑巴节”是祥云县禾甸镇大营村历代相传的一个彝族民俗节日,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哑巴节”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单一的民俗节日,在里面包含了一系列的根生地固的彝族文化。在哑巴节的整个活动流程里包涵了很多文化底蕴,有宗教、佛教,历史、哲学、伦理、天文、地理、文化艺术、科技(医药与农技)等。整个活动再现了“哑巴节”来源的历史故事,也把平时农耕劳作的场面用歌舞的形式展现给人们,活动古老而不俗气,盛大而不迷信,舞蹈、音乐、乐器都是无任何加工修饰的原生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淳朴而又神秘的“哑巴节”里有豁达的自然风光,美妙的彝家调,彝族热情的美酒,还有令人震撼的舞姿,这些无一不体现彝族人民的豪放和自由,奔放与粗犷,更体现彝族人民对客人的大方热情。只要您到大营彝家山寨,这里的人民都会用最火热的激情欢迎您,招待您。大营彝族文化“哑巴节”2006年被祥云县列为祥云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在主要作品有《哑巴舞》又名《措么得拓》、《跳祖鼓》又名《剖迫吾都骰》,参加2008年2009年的大理“三月街”民族节文艺汇演并获第一名,参加云南省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大理区金奖,现又着力打造《耕牛舞》和哑巴节所唱纯本地彝族歌曲。

  彝族打歌:祥云彝族“不弹弦子不上路、不唱山歌不出门”,虽然没这么夸张,但是在婚丧嫁娶,以及一些重要的节日,如火把节、中秋节、元宵节以及庙会的时候,“打歌”是免不了的,一般都是到了晚上,升起一堆大火,大家围着火堆跳,吹笛的吹笛,吹芦笙的吹芦笙,舞刀的舞刀,对歌的对歌。彝族男女老幼都会打歌,逢年过节要打歌,赶庙会要打歌,婚丧嫁娶要打歌,老人成福百日(去世后百日)要打歌,三年脱孝要打歌,看电影要打歌,开会前后要打歌。“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笛子一吹,调子就飞。”凡是有人群聚会的地方都要打歌。彝族的恋爱婚姻比较自由,不少青年男女都是在打歌场上相识而结婚的。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天峰山山会期间,数万善男信女要赶来朝山敬香,彝族群众都要聚集在天峰山的打歌场上打歌。

物产

  米甸泡核桃:米甸核桃种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有皮薄、仁白、油脂适中、味道鲜美等特点,是境内热俏的绿色食品。1981年在全国泡核桃资源评比中荣获优质奖,产品远销韩国、浙江、上海、广东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米甸核桃产业渐成规模,已成为县内泡核桃种植基地和销售集散地。

  野生菌:经过20多年的发展,野生食用菌加工业实现了有家庭作坊加工向连接国际化市场的规模化加工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将黑龙江、辽宁、陕西、河北、四川、贵州等省和省内地区的野生菌收购集中在祥云加工销售,逐步形成了野生食用菌加工产业集群,成为云南省最大的野生食用菌加工区,野生食用菌收购、加工、销售、出口的集散地。年加工野生食用菌7000余吨,产品远销省内外以及日本、泰国、法国、美国、荷兰、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深受人民群众以及外国朋友欢迎。

  银制品:早在清同治年间,祥云的金银首饰加工已遍及马街、祥城、沙龙、禾甸等地。在马街汪情、前所虞旗营、沙龙石壁等地分布着大量民间艺人,金银制品有近百个系列近千个品种。汪情工匠打制的纯银筷子、九龙壶酒具、百家锁等已发展到景泰蓝制作,成为馈赠国内外嘉宾的民族地方特色礼品和旅游热销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