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七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秋兴八首·其七

唐·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飘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秋兴八首》中的第七首,体裁为七言律诗。《千家诗》收录此诗。秋兴(xìng),因感秋而寄兴。


  《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后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感慨国事为主题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大历元年杜甫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逐句释义: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见到)昆明池水(就想起)汉朝立下的功劳,汉武帝军队的旌旗仿佛就在眼中。
  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汉武帝所建。《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三年(前120年)在长安仿昆明滇池而凿昆明池,以习水战。
  武帝:汉武帝,代指唐玄宗。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
  旌旗:指楼船上的军旗。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昆明池旁的)织女(石像)的织机丝线无声地空对着夜里的明月,(昆明池上的)石鲸的鳞甲好像在秋风中摆动。
  织女:指汉代昆明池西岸的织女石像,俗称石婆。《三辅黄图》卷四引《关辅古语》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在今斗门镇东南的北常家庄附近有一小庙,俗称石婆庙。中有石雕像一尊,即汉代的昆明池的织女像。
  机丝:织机及机上之丝。
  虚夜月:空对着夜月。空对着一天明月。
  石鲸:指昆明池中的石雕鲸鱼。《三辅黄图》卷四引《三辅故事》曰:“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汉代石鲸今尚在,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动秋风:石雕鲸鱼形象逼真,好像在秋风里摆动。


  波飘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自从长安遭乱后)水波飘浮着菰米像天上的乌云沉落在水里一片漆黑,天降冷露,莲蓬结实,可怜它坠下花片还是粉红色的。
  菰(gū):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此句是说菰米漂浮在昆明池面,菰影倒映在水中,望过去黑压压一片,像乌云一样浓密。
  莲房:即莲蓬。
  坠粉红:指秋季莲蓬成熟,花瓣片片坠落。中二联刻画昆明池晚秋荒凉萧瑟之景。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时至今日)北望长安只见关塞重重,山高峰险上接云天,只有偏僻的小道可走。天地虽宽却无处安身,仿佛无穷无尽的江湖上漂流着我这一渔翁而已。
  关塞:关口上的要塞。
  极天:连天。形容极高。
  鸟道:形容道路高峻险要,只有飞鸟可通。此句指从夔州北望长安,所见惟有崇山峻岭,恨身无双翼,不能飞越。
  江湖满地:形容漂泊在无穷无尽的江湖上,苦无归宿。
  渔翁:作者自比。


《秋兴八首·其七》题图
北宋张择端绘《金明池夺标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诗,是杜甫《秋兴八首》中的第七首。这组诗是杜甫晚年为避战乱寄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的作品。这首诗追忆长安昆明池的景观,想象它经过战乱之后的飘零破败,抒发了作者重返长安而不能的心情,也是第四首 “故国平居有所思”的内容之一。


  此诗仍承第四首的“有所思”,追忆往昔帝都昆明池情景。写昔日盛唐国力之强盛、景物壮丽和出产富饶之情景,而反衬今日国力之衰微和自己的漂泊孤独。


  首联“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借汉武帝凿昆明池练习水军一事,喻唐玄宗重视军事,国力强盛。玄宗为征讨南诏,曾在昆明池演练水军。此联写借汉喻唐,说昆明池凿自汉代最鼎盛的时期,池水浩瀚,旌旗猎猎,气氛甚为壮观,当时汉武帝的十万旌旗好像还在眼中闪现。蕴含着唐玄宗当年也曾在昆明池置战船,煊赫一时,而今安在?


  颔联“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写昆明池的景观。“织女机丝”“石鲸鳞甲”,一静一动,静动结合,使昆明湖的景物画面灵动,更显壮美。《汉宫阙记》说昆明池原有牛郎织女隔池相望的石象。《西京杂记》说池中原有玉石雕刻的鲸鱼,逢雷雨辄鸣吼,鳍尾皆动。此等石刻盛时皆为池苑生色,衰时则为沧桑见证。


  颈联“波飘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作者想象着战乱后昆明池里的水生植物,不禁想到它们在这一季节中不免凋零的命运。深秋时节,“菰米”漂浮,似沉沉乌云,一片漆黑;天降冷露,莲蓬结实,粉红的花瓣渐渐坠落。此联重在突出色彩。对此联有两种看法:一是说京都物产之丰富,二是刻画昆明湖荒凉萧瑟之景象。


  尾联“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从想象中的长安回到现实中来,更见现实之冷酷无情。作者思念着长安的昆明池,眼望着面前的茫茫巫山,重重关塞,其中只有一条盘空的鸟道,迢递无尽,而今天自己又成了江湖满地中漂泊的一个渔翁,天涯路远,兼之干戈阻绝,何时才是归期?最后分别言关塞和江湖,在意脉上也是暗承第一首的“巫山”“巫峡”的。此是由盛唐之强盛回到关塞之冷落,往复而对比,足见其意境之幽远、感情之深沉、咏叹之沉郁低回。


名家点评: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以是为序。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

  元·范梈《木天禁语》:七言律诗篇法:……单抛:《秋兴》“昆明池水汉时功……江湖满地一渔翁”。

  明·杨慎《升庵诗话》:隋任希古《昆明池应制》诗:“回眺牵牛渚,激赏镂金川”,便见太平宴乐气象。今一变云:“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读之,则荒烟野草之悲,见于言外矣。《西京杂记》云:“太液池中有雕菰,紫箨绿节,凫雏雁子,唼喋其间。”……便见人物游嬉,官沼富贵。今一变云:“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读之,则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房不采而任其坠,则兵戈乱离之状俱见矣。杜诗之妙,在翻古语;《千家注》无有引此者,虽万家注何用哉?因悟杜诗之妙。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秾丽况切,借多平调,金石之声微乖耳。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昆明池水”前四语故自绝,奈颈联肥重,“坠粉红”,尤俗。

  明·锺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此诗不但取其雄壮,而取其深寂。钟云:中四语诵之,心魄谡谡(“织女机丝”四句下)。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杨慎曰:……杜诗之妙,在翻古语,此与《三百篇》“牂羊羵首”、“三星在昴”同,比之唐晚“乱杀平人不怕天”、“抽旗乱插死人堆”,岂但天壤之隔。周珽曰:风华韵郁静想其得力,不独以诗学擅富者。黄家鼎曰:写怨怀思,劲笔深情,言外自多余想。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旌旗”字入得分外光鲜。尾取藏锋极密,中有神力,人不可测。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且“织女”、“鲸鱼”、铺张伟丽,壮千载之观;“菰米”、“莲房”,物产丰饶,溥生民之利,予安能不思?乃剑阁危关,才通“鸟道”,欲归不得,而留滞峡中,“江湖满地”,而漂泊如“渔翁”,与前所见之“信宿泛泛”者何异?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在眼中”妙。汉武武功,固灿然耳目,百代一日者也。三、四即承上昆明池景,而寓言所以不能比汉之意,织女机丝既虚,则杼柚已空;石鲸鳞甲方动,则强梁日炽。觉夜月空悬,秋风可畏,真是画影描风好手,不肯作唐突语磕时事也。

  清·钱谦益《钱注杜诗》:今人论唐七言长句,推老杜“昆明池水”为冠。实不解此诗所以佳。……余谓班、张以汉人叙汉事,铺陈名胜,故有“云汉”、“日月”之言(按形容昆明湖之宽广之词);公以唐人叙汉事,摩娑陈迹,故有“机丝”、“夜月”之词。此立言之体也。何谓彼颂繁华而此伤丧乱乎。“菰米”、“莲房”,补班、张铺叙所未见;“沉云”、“坠粉”,描画素秋景物,居然金碧粉本。……今谓“昆明”一章,紧承上章“秦中自古帝王州”一句而申言之,时则曰“汉时”,帝则曰“武帝”,“织女”、“石鲸”、“莲房”、“菰米”,金堤灵沼之遗迹,与戈船楼橹,并在眼中,而自伤其僻远而不得见也。于上章末句,尅指其来脉,则此中叙致,褶叠环锁,了然分明。如是而曰:七言长句果以此诗为首,知此老亦为点头矣。末二句正写所思之况,“关塞极天”,这非风烟万里;“满地一渔翁”,即“信宿”“泛泛”之渔人耳。上下俯仰,亦在眼中,谓公自指一渔翁则陋。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末联:陈廷敬曰:“关塞”,即“塞上风云”;“江”即“江间波浪”,带言湖者,地势接近,指赴荆南也。公诗“天入沧浪一钓舟”、“欲把钓杆终远去”,皆以“浼翁”自比。范季随《陵阳室中语》曰:少陵七律诗,卒章有时而对,然语意皆收结之词。今人学之,于诗尾作一景联,一篇之意,无所归宿,非诗法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就“昆明池”写“望京华”,次武事也。为所思之三。……三、四切“昆明”傅彩;五、六,从“池水”抽思,一景分作两层写。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十二实字,只着二活字作眼,雄丽生动,遂成一悲壮名句。五、六自“菰米”、“莲房”相属字外,一不现成,逐字琢叠,吟安定竭工力,成兹郁语,如见盘错。岂容可几?评:菰米沉黑,莲房坠红,即景言情,乱离无人之状,宛然在目。

  清·佚名《杜诗言志》:此第七首,因上文“自古帝王”之语,遂引汉武以为明皇之比。……末—语言天下大势坏乱已极,忧之者唯己一人也。此一首追咎明皇喜事开边,而宠贼臣之过也。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中四句分写两大景,两细景,收句结穴归宿,言己落江湖,远望弗及,气激于中,横放于外,喷薄而出,却用倒煞,所谓文法高妙也。沉着悲壮,色色俱绝。此“渔翁”,公自谓,乃本篇结穴。《笺》乃谓指“信宿”之“渔人”,成何文理!此借汉思唐,以昆明迹本于武帝也,《笺》乃以为思古长安,可谓说梦。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拓展阅读:

《秋兴八首》

杜甫

其 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 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 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其 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 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其 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 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飘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 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