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兰山寄张五”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br><br>
+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
</center>
 +
----
 +
<br>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秋登兰山寄张五'''</span><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秋登兰山寄张五'''</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孟浩然]]</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孟浩然]]</span><br><br>

2020年6月8日 (一) 20:49的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五言古诗

逐句释义: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北山笼罩在缭绕的白云里,隐士自得其乐地生活。
  北山:即兰山,因山在襄阳北,故称北山。北:一作“此”。
  隐者:指张五。有的人认为指作者自己。
  怡悦(yí yuè):愉快;喜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为了与你相望才登上了兰山,心情随着飞雁到了远方。
  相望:互相对望。
  试:一作“始”。
  灭:消失。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哀愁由于暮色引起,兴致却因为清秋而激发。
  愁:忧虑、忧伤的情绪。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兴(xìng):兴致;兴趣。
  清秋:秋季,特指深秋;也指清爽的秋天。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随时看见村里人归来,有的在沙滩走,有的在渡口歇着。
  沙行:在沙地上行走。一作“沙平”,又作“平沙”。
  渡头:渡口,过河的地方。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远看天边的树木像荠菜一样细小,江畔的沙洲像一弯新月。
  荠(jì):荠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裂片有缺刻,花白色。嫩株、嫩叶可做蔬菜。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何时带着酒来?我们一起畅饮共度重阳节。
  何当:何日,何时。
  重阳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在这一天民间有登高、饮酒、赏菊、插茱萸等习俗。


写作背景:

  关于此诗题中的“张五”指谁,历来有争议。一说指张諲。张諲曾隐居于襄阳东南三十里的鹿门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北对万山(一说兰山),因登临以望张五,并写此诗寄意。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开头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这是写景,又是抒情。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地,有的坐歇于渡口。显示出人们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像一弯新月。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年),唐朝诗人。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清淡雅致,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67首,句二联。(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