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 其一 刘禹锡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题与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秋词二首》组诗中的第一首,体裁为七言绝句。该诗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作者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逐句释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寂寥:寂静空旷;冷落萧条。
  春朝:春初,春天。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刚开始。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日的)晴空里,一只仙鹤冲开层云直上云霄,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蓝天。
  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蓝天。


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诗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写的爽朗明快,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自古逢秋悲寂寥”,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即我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

  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作者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第四句“便引诗情到碧霄”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作者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秋词·其一 题图
《秋词》瓷画,钟福洪绘


试题精选:

  1.对《秋词二首》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都是七言绝句。

  B.首句都不入韵。

  C.都是仄起平落。

  D.都很讲究对仗。

  参考答案:A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B.《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C.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两首合一,相得益彰。

  D.其一,志向远大,如一鹤冲天;其二,心地高洁,如明山净水。

  参考答案:A


  3.古人云:“气以励志,色以冶情”。请结合《秋词二首》对此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赞秋气以美志向远大,咏秋色以颂情操高洁。(1分)振翅高举的白鹤,排云直上秋日晴空,矫健凌厉,奋发有为,一展鸿图大志;(1分)山明水净的秋景,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泠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1分)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1分)(意思对即可)


拓展阅读

《秋词二首》

刘禹锡

其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唐朝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进士,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友善,并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杨柳枝词》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收录其诗作703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