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立陶宛国旗
立陶宛国徽
立陶宛:维尔纽斯城市风光
立陶宛:维尔纽斯建筑风格
立陶宛:自然风光

  立陶宛共和国立陶宛语:Lietuvos Respublika),通称立陶宛,位于欧洲东北部,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一。面积6.53万平方公里。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接拉脱维亚,东连白俄罗斯,南邻波兰,西濒波罗的海和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首都维尔纽斯。是欧盟北约、申根公约及多个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境线总长1644公里,海岸线长90公里。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气候。最高点海拔293.6米。

  立陶宛是一个历史古国,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及东欧争雄。立陶宛是以其民族名称命名的国家。其先民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分布在涅曼河道格拉瓦河流域的立陶宛人、奥克什泰特人、热麦特人、斯卡尔瓦人等。13世纪初,受条顿骑士团统治。1240年立陶宛大公国成立。1569年至1791年与波兰王国结为“波兰立陶宛联邦”,随后被俄罗斯帝国吞并。1918年立陶宛恢复独立。1940年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加入苏联。1941年至1945年立陶宛被纳粹德国占领,随后恢复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才承认其独立。

  立陶宛曾经是世界上核能发电占全国总发电比例最高的国家。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截至2002年底,立陶宛的核能发电在全国总发电比例中占到了80.1%。 不过在2009年12月31日最后一个小时前,立陶宛关闭了其最后一座伊格纳利纳核电站,其境内二个核电站分别于2004年及2009年先后关闭,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完全脱离核电的国家,这是由于立陶宛要加入欧盟条件之一;为此新的能源替代问题重要,立陶宛计划将兴建一座天然气发电厂,预计在2013年以前完工,不过它还是无法满足现有用电需求,仍得从俄罗斯、爱沙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采购能源,弥补用电缺口。

基本国情

  国名 立陶宛共和国(立陶宛语:Lietuvos Respublika)。

  国旗 是一面黄、绿、红横向三色旗帜,由立陶宛于1989年3月20日从前苏联独立时采纳为国旗。之前,于1918年至1940年期间,这面旗帜亦是当时仍然保持独立国家地位的立陶宛国旗。1941年至1945年,立陶宛曾被纳粹德国短暂占领。1940年至1941年以及冷战期间,立陶宛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采用另一面旗帜,为红底左上角有黄色五角星及镰刀、铁锤图案的泛苏联旗帜,之后旗帜下方加上白色窄条和绿色宽条。立陶宛现国旗的长宽比例本来是1:2,2004年改为3:5。

  国徽 为盾徽。红色盾面上一位身着银装的骑士跨在一匹白色的骏马上,右手挥一把银剑,左手持蓝地镶金黄色双十字的盾牌。前苏联时期曾经使用的加盟共和国国徽。另有大国徽,盾外有独角兽和狮鹫守护,上有大公冠。下有三叉戟,并书以格言“让统一盛放”。

  面积 6.53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2011年6月,立陶宛进行行政区划改革,取消县制,全国改为由7个城市、43个区、8个自治机构和2个疗养区共60个地方行政单位构成,大小城镇100余座。主要城市有维尔纽斯、考纳斯、克莱佩达、希奥利艾等。

  人口 279.4万。立陶宛族占84.2%,波兰族占6.6%,俄罗斯族占5.8%。此外还有白俄罗斯、乌克兰、犹太等民族。官方语言为立陶宛语,多数居民懂俄语。主要信奉罗马天主教,此外还有东正教、新教路德宗等。

  首都  维尔纽斯(VILNIUS),面积401平方公里,人口55.7万。1月平均气温-4.9℃,7月平均气温17℃。

  国家元首 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Gitanas NAUSEDA),2019年7月就任,任期5年。

  重要节日 国家重建日(国庆日):2月16日(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国家重建,立陶宛共和国成立);恢复独立日:3月11日(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发表恢复独立宣言);国家日:7月6日(1253年7月6日立陶宛国王明道加斯加冕)。

历史

  立陶宛人属远古印欧语系的一支,于公元前即已来到波罗的海沿岸定居。12世纪起受日耳曼人侵略。1240年立陶宛大公国成立。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公主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约盖拉(Jogaila),两国的结合使国力倍增,俨然成为欧洲大国。1569年依据卢布林条约正式合并,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由于对外长期战争,加上国内动乱不止,国力迅速衰退,最终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为俄罗斯、普鲁士及奥地利的三次瓜分后灭亡。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自此成为沙俄版图的一部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立陶宛被德意志帝国占领。1917年俄国接连爆发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最后由列宁主导成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1939年德苏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立陶宛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1940年6月14日,即德军进入巴黎的当天,苏联指责立陶宛政府破坏《苏立互助条约》,进行反苏活动,要求马上逮捕挑衅祸首,保证苏军在立陶宛境内自由通行,在战略要地驻军。立陶宛应允,15日,苏军占领立陶宛。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军跨出东普鲁士,迅速占领立陶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立陶宛被苏联吞并。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独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才承认其独立。

  2006年5月30日,阿达姆库斯总统对来自劳动党的两名涉嫌腐败的部长表示不信任,劳动党因此于5月31日宣布退出执政联盟。6月1日,总理布拉藻斯卡斯向总统递交辞呈并获批准。担任财政部长的巴尔齐蒂斯被阿达姆库斯任命为代总理。

地理

  立陶宛位于欧洲中东部(北纬53°54′~56°27′,东经20°56′~26°51′),北与拉脱维亚接壤,东、南与白俄罗斯毗连,西南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相邻,西濒波罗的海。1989年法国国家地理研究所测定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以北26公里的PURNISKIU村附近的坐标(北纬54°51′,东经25°19′)为欧洲地理中心。国界线总长1714公里,其中陆地边界长1624公里, 海岸线长90公里。地形以平原为主,尚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东南部的高地,最高点海拔293.6米。立陶宛是欧洲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面积超过0.5公顷的湖泊有2830个,湖泊总面积达88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DRUKSIAI湖面积4479公顷;共有722条河流,最长的河流-涅曼河全长937公里,其中在立境内475公里,自东向西流入波罗的海。

气候

  介于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之间,冬季较长,多雨雪,日照少,9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温度最低,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4-7摄氏度; 夏季较短而凉爽,日照时间较长,最温暖是6月下旬至8月上旬,7月份平均气温为16-20摄氏度。全年植物生长期为169-202天。年平均降水量748毫米。陆地平均风速3-3.5米/秒,滨海平均风速5.5-6米/秒。

行政区划

2011年6月,立陶宛进行行政区划改革,取消县制,全国改为由7个城市、43个区、8个自治机构和2个疗养区共60个地方行政单位构成,大小城镇100余座。主要城市有维尔纽斯、考纳斯、克莱佩达、希奥利艾等。

政治

议会内阁制,总统由全民直选产生,任期5年,最多可任两届,凡年龄在40岁以上且居住满3年以上者可参选总统,若总统未能履行其职务时由国会议长代理,总理由总统提名经国会同意;国会称为塞玛斯(Seimas),141席,任期4年,其中71席由人民选出,70席由政党得票比率分配。

2016年新一届议会选举中,农民与绿色联盟党赢得大选,与原执政联盟中的社会民主党联合组成新一届执政联盟。新政府上台后,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与总统、议会配合较为默契。2017年9月,社民党退出执政联盟,2018年4月,立执政党农民与绿色联盟党与新成立的立社会民主劳动党签署合作协议,组建新的执政联盟。9月,秩序与正义党加入执政联盟。

【宪法】 1992年10月25日经全民公决通过,11月2日生效,后多次修订。现行宪法共15章154条。规定立陶宛是独立的民主共和国,主权属于全体人民,公民权利一律平等。立为议会制国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批准或否决总统提名的总理人选;任命和解除国家领导人的职务;有权弹劾总统,但需经3/5以上议员支持。总统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任期5年,最多任两届。凡年龄在40岁以上且近3年在立连续居住的立公民可竞选总统。如总统病故、辞职、被弹劾或由于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务时,其职责由议长代为行使。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就重大外交问题做出决策,经议会同意任命和撤换总理,根据总理推荐任命和撤换部长。

【议会】 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实行一院制,共有141个席位,任期四年。凡年满25岁、在立定居的立公民有权竞选议员。其中71名议员由全国71个选区直接选出,其余70名由进入议会的政党产生,获得5%以上选票的政党和7%以上选票的政党联盟可进入议会,并根据各自获得选票的比例分配议席。本届议会于2016年10月选举产生,主要党团及所占议席分别为:农民与绿色联盟党团56席、祖国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团31席、社会民主与劳动党团12席、自由运动党团13席、波兰人选举运动—基督教家庭联盟党团8席、社会民主党团7席、秩序与正义党团7席和无所属议员6席。现任议长维克托拉斯·普兰茨凯蒂斯(Viktoras PRANCKIETIS),2016年10月当选。

【政府】 本届政府为独立后第17届政府,由农民与绿色联盟党和社会民主党于2016年12月组成,下设14个部。总理萨乌柳斯·斯克维尔内利斯(Saulius SKVERNELIS)。内阁成员包括:外交部长利纳斯·安塔纳斯·林克维丘斯(Linas Antanas LINKEVICIUS)、环境部长克斯图蒂斯·马热卡(Kestutis MAZEIKA)、能源部长济吉曼塔斯·瓦伊丘纳斯(Zygimantas VAICIUNAS)、财政部长维柳斯·沙波卡(Vilius SAPOKA)、国防部长雷蒙达斯·卡罗布利斯(Raimundas KAROBLIS)、文化部长明道加斯·克维埃考斯卡斯(Mindaugas Kvietkauskas)、社会保障与劳动部长利纳斯·库库莱蒂斯(Linas KUKURAITIS)、交通与通讯部长罗卡斯·马休利斯(Rokas MASIULIS)、卫生部长奥雷利尤斯·韦里加(Aurelijus VERYGA)、教育科学体育部长阿尔吉尔达斯·蒙克维丘斯(Algirdas Monkevičius)、司法部长艾尔维纳斯·扬克维丘斯( Elvinas Jankevičius)、经济与创新部长维尔吉尼尤斯·辛克维丘斯(Virginijus SINKEVICIUS)、内务部长埃穆蒂斯·米休纳斯(Eimutis MISIUNAS)、农业部长吉埃德留斯·苏尔普利斯(Giedrius Surplys)。

【司法机构】 宪法法院院长罗穆阿尔达斯·凯斯图蒂斯·乌尔拜蒂斯(Romualdas Kestutis URBAITIS),2011年4月就职,任期9年。最高法院院长金塔拉斯·克里热维丘斯(Gintaras KRYZEVICIUS),2009年10月就职,任期9年。总检察长埃瓦尔达斯·帕西里斯(Evaldas PASILIS),2015年12月就职,任期5年。

【政党】 截至2014年3月,立共有40余个政党和政治组织注册登记,主要政党有:

1.农民与绿色联盟党(Lithuanian Peasant and Greens Union):联合执政党之一。2001年创建,现党员人数4850余人。历史上曾多次更名,一度影响了其政党形象和知名度。2012年以来沿用现名。党主席为雷蒙纳斯·卡尔包斯吉斯(Ramunas Karbauskis)。

2.社会民主劳动党(Social Democratic Labour Party):联合执政党之一。2018年4月成立,主要成员来自2017年执政联盟分裂后坚持与农绿党继续合作并退党的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前党员。党主席为立陶宛议会副议长格迪米纳斯·基尔基拉斯(Gediminas Kirkilas)。

3.波兰人选举运动(Electoral Action of Poles in Lithuania):联合执政党之一。成立于1994年8月28日,现有成员1350余人。党主席为维尔德玛·托马舍夫斯基(Valdemar TOMASEVSKI)。

4.社会民主党(Lithuani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在野党。1896年创建,是该国最古老的政党。1989年8月12日重建,2001年1月27日与立陶宛劳动民主党(前身为立陶宛共产党)合并。现有党员1.5万余人。党主席为金陶塔斯·帕卢茨卡斯(Gintautas Paluckas)。

5.祖国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原保守党)(Homeland Union—Lithuanian Christian Democrats “LITHUANIAN CONSERVATIVES”):在野党。2008年5月成立,现有党员1.8万人。党主席兰茨贝尔吉斯,前总统兰茨贝尔吉斯之孙。

6.自由运动党(Liberals Movement of 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在野党。2006年2月25日成立,主要由从自由中间联盟中退出的成员组成,现有党员4900余人。党主席为埃利吉尤斯·马修利斯(Eligijus MASIULIS),前交通部长。

7.自由中间联盟(Lithuanian Liberal and Centre Union):在野党。2003年5月31日创建,由立自由者联盟、中间联盟和现代基督教民主联盟三党合并组成,现有成员4000余人。党主席为阿尔吉斯·恰普利卡斯(AlgisČAPLIKAS),前副议长。

其他政党有:勇敢之路党(The Way of Courage)、农民党联盟(The Peasants Union)、绿党(Greens Party)等。

重要人物

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Gitanas NAUSEDA),1964年出生于立陶宛克莱佩达,经济学家、维尔纽斯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毕业于维尔纽斯大学产业经济系。先后在立经济与私有化研究所、竞争委员会、央行货币政策司、瑞典银行等任职。2019年5月当选立新一任总统,7月12日宣誓就职。

总理:萨乌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Saulius SKVERNELIS),1970年出生。农民与绿色联盟党党员。毕业于维尔纽斯理工大学汽车专业,获米科拉斯·罗梅瑞斯大学法学硕士。曾出任立警察总局交管局路巡队队长、巡警队队长、交管局局长。2011年出任警察总监。2014年出任内务部长。2016年11月出任政府总理。

议长:维克托拉斯·普兰茨凯蒂斯(Viktoras PRANCKIETIS),1958年出生。农民与绿色联盟党副主席。毕业于立陶宛农业学院,获生物医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立农业学院助教、讲师。2008年出任亚历山大·斯图津斯基大学农学院院长。2016年任该校教授。2016年11月当选立第十二届议会议长。

经济

工业是立陶宛的支柱产业,主要由矿业及采石业、加工制造业以及能源工业3大部门组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纺织、化工等为主,机械制造、化工、石油化工、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工业等发展迅速,生产的高精度机床、仪表、电子计算机等产品行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有3个自由经济区:考纳斯、克莱佩达和希奥利艾。

首都维尔纽斯是全国工业中心,全市工业产值占立陶宛工业总产值的2/3以上。

  • 2019年,立陶宛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 国内生产总值:483亿欧元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310.4欧元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9%

【资源】 森林和水资源丰富。森林面积217.7万公顷,覆盖率为33.4%。有722条河流,长度超过100公里的河流有21条,最长的涅穆纳斯河全长937公里,在立境内长度为475公里。立境内湖泊众多,水域面积超过880平方公里,面积超过0.5公顷的湖泊有2834个,其中最大的德鲁克夏伊湖面积4479公顷(42.26平方公里)。此外还有泥炭、矿物建筑材料等资源。

【工业】 2018年工业(不含建筑业)产值226.04亿欧元,同比增长10.2%。2019年工业(不含建筑业)产值232.99亿欧元,同比增长3.2%。

【农业】 2017年农业产值25.3亿欧元,同比增长11.6%。2019年农业产值26.2亿欧元,同比增长11.1%。

【旅游业】 2018年,立陶宛宾馆、旅店、疗养院等旅游机构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62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74.4万人次,占48%,主要来自俄罗斯、波兰、德国和拉脱维亚等国。2017年,立公民赴国外旅游93万人次,同比下降0.8%,主要目的国为拉脱维亚、英国、波兰、白俄罗斯。截至2018年底,立共有各类宾馆、酒店等3616家,客房35188间。主要旅游景点:维尔纽斯老城、特拉盖古堡、凯尔纳维遗址、尼达沙丘、帕兰加、希奥利艾十字架山、德鲁斯基宁盖等。

【交通运输】 交通体系完备,铁路网与欧洲及独联体国家连成一体,可直接或转车前往有关国家;公路网发达,有E28、E67、E77、E85、E262、E272等6条欧洲公路干线经过;克莱佩达港是立最大海港,与世界200多个港口通航。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铁路为主。

2018年,立全年货运总量为1.65亿吨,较上年增长10.3%。客运总量为3.80亿人次,同比下降1.5%。

主要国际机场:维尔纽斯机场、考纳斯机场、帕兰加机场。

【财政金融】 据立陶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立政府财政收入170.2亿欧元、同比增长8.5%,支出168.9亿欧元、同比增长9.6%。

【对外贸易】 据立陶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进出口总额为593亿欧元,其中出口额283亿欧元,同比增长7.2%,进口额310亿欧元,同比增长8.4%。2019年,进出口总额为614亿欧元,其中出口额296亿欧元,同比增长4.6%,进口额318亿欧元,同比增长2.6%。

主要出口商品为矿产品、机电设备、电气设备、木材等,主要进口商品为矿产品、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化工产品、蔬菜及水果等。

主要出口目的地仍然是俄罗斯,占出口总额的13.5%,其次为拉脱维亚(9.9%)、波兰(9.1%)、德国(7.7%)。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占比14.4%,其次为德国(12.1%)、波兰(10.8%)以及拉脱维亚(8%)。

【外国资本】 截至2017年底,立陶宛累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48亿欧元,较上年增加6.5%。截至2018年底,立陶宛累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70.3亿欧元,较上年增加4.5%。外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批发零售、机动车和摩托车维修、信息通信等领域。

【对外投资】 截至2017年底,立陶宛累计对外直接投资29亿欧元,较上年上涨15.7%。对外投资总额中89.1%投向欧盟国家。截至2018年底,立陶宛累计对外直接投资40.6亿欧元,较上年上涨17.6%。对外投资总额中90.2%投向欧盟国家。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和技术活动、制造业、批发零售、机动车和摩托车修理、金融保险业。

军事

1992年11月19日组建军队,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家国防委员会是协助总统处理国防事务的决策机构,由总统、议长、总理、国防部长和三军司令组成。现阶段实行行政领导与作战指挥相分离的军政、军令双轨领导体制,即由国防部文职人员控制军队,由三军司令及其领导的国防参谋部指挥部队执行各种作战训练任务。现任三军司令尤纳斯·朱卡斯(Jonas ZUKAS)中将。2017年,立军共有2.1万余人,编为陆军、空军、海军、特种作战部队、后勤保障部队、军事教育训练机构和部队等,其中陆军约8000人,空军约1000人,海军约600人,还有8000余名预备役人员。2020年,国防预算10.17亿欧元,占GDP总量2.02%。

文化

艺术

  立陶宛的木制十字架艺术 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立接受基督教以前的多神教时期,通过长期与基督教十字架造型的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十字架制作精细、大小形状各异。最著名的首莱市附近的十字架山有大大小小55000座十字架,往往每一个十字架背后都印证了立陶宛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立陶宛开国以来的战争及革命都不同程度地保留在这些十字架上。罗马教皇保罗二世还曾专门造访。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 “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选中,立陶宛的十字架工艺与我国的昆曲、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提线木偶戏、西班牙厄尔切的神秘剧、韩国的皇陵祭祀仪式和音乐、菲律宾的圣歌等19个项目共同入选。

  琥珀 波罗的海地区的琥珀产量几乎占全世界的90%,立陶宛加工的琥珀工艺精细,造型精美,久负盛名。琥珀诞生于四千万至六千万年前,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壳运动掩埋于地下,在经历地球岩层的高压,挤压作用之后产生质变的一种化石。随着岁月的流逝,深藏于地下的琥珀被河水冲刷到下游,直至海洋。它蕴涵着历史的积淀,散发着昔日太阳的光芒,因此被称为“太阳石”。琥珀浑然天成,古朴庄重,温润中透出典雅之气,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波罗的海地区盛产琥珀,早在石器时代,立陶宛居民就用各种质地坚硬、色泽润黄的琥珀和南欧的居民交换物品。

新闻出版

立陶宛主要报刊有:《立陶宛晨报》、《共和国报》、《晚间消息报》、《商业新闻》、《考纳斯日报》、《西部快报》、《人物杂志》等。

主要通讯社有:立陶宛通讯社(ELTA)、波罗的海通讯社(BNS)等,均为私营通讯社。

主要电视台有:国家电视台——立陶宛电视台(LTV)、自由独立频道(LNK)、“TV-3”电视台、“TV-4”电视台等。

主要电台有:国家电台——立陶宛电台、“M-1”电台、“中央电台”、“自由之波”电台、俄语电台“俄罗斯广播”、波兰语电台“ZNAD WILII”等。

风俗

  立陶宛民族是个比较细致、谨慎的民族,其生活方式接近西方国家,比较注重生活质量,追求休闲。休息日爱好外出旅游,喜爱体育运动。在住宅建筑和装修上都比较注意色调明快,追求舒适、安逸。穿着方面注重式样、花色,做工比较考究,比较注重产品的质量。

  立陶宛人特别钟爱一种色彩艳丽、上面有五光十色图案装饰的编织腰带。向客人献上这种腰带,则是表达对客人的崇高敬意。立陶宛人节日里身着色彩柔和、式样优美别致的民族服装。男子穿刺绣的白亚麻布衬衫、方格或条纹的裤子,外面罩一件短小的背心和呢外衣,系腰带和领带。女子着刺绣的长袖白衬衫,外套细花纹丝绸或绵缎背心。

社交习俗

  立陶宛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位居东欧立陶宛,国民性格有特点;内向文雅持稳重,仪表风度不死板;喜欢幽雅的环境,乐于轻声把话谈:“十三”、“周五”为凶兆,一火忌讳点三烟;众人面前厌耳语,否则会惹人生嫌。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立陶宛人在平时谈吐中,“请”与“谢谢”非常普遍,即使对自己非常熟悉的人也不例外。在与宾客攀谈时,总习惯轻声细语的气氛及温和、幽雅的场面。他们在社交场合很注重“女士优先”。无论是行走、乘车等,他们都惯于对女士给予特殊的优先和照顾。他们喜爱清洁,从不随便在公共场所乱丢废弃物。设宴用餐总乐于保持餐桌洁净、整齐和美观。他们昵爱红色。认为红色为喜庆、欢乐、胜利之色。

礼节礼仪

  立陶宛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在好友谊间相见时,大多施拥抱礼。在亲友间相见时,还常施吻礼,吻额、吻面颊、吻手等都比较赏见。

信仰忌讳

  立陶宛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俄罗斯正教。他们对在众人面前耳语的人很反感。认为这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他们在用餐时,对使餐具任意作响的举止很忌讳。也不愿听到有人在用餐时发出咀嚼食物的声音。他们忌讳询问他人的工资、年龄、宗教等问题。主伙这些都属于隐私的范畴,打听这些属不礼貌行为。他们对用一火为三人点烟很忌讳。认为这样会给人带来厄运的。他们对“13”数和“星期五”很反感。认为“13”和“星期五”是令人丧气的数字和日期,因其会给人带来厄运和灾难。他们饮食上不喜欢吃虾及海味的菜肴,也不爱吃清蒸类的菜肴。

饮食习惯

  立陶宛人主要食物有面食、土豆、甜菜、白菜、猪肉、羊肉和奶制品等。火腿、香肠、熏猪肉是他们的传统肉制品。他们一般都喜欢烤制食品,也爱吃土豆或豌豆煮的稀饭和用土豆泥、奶渣及肉末做的甜饺子,猪肉熏肠也是他们的常用食品。他们喜欢俄式西餐,用餐惯于使用刀、叉、匙作餐具。他们对中国菜肴也很感兴趣,尤为喜欢熟透的风味菜肴。

  立陶宛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1. 注重讲究菜肴要熟透,注重菜品要量大油重。
  2. 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微辣味道。
  3. 主食以面食为主。
  4. 副食:爱吃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鱼及蛋类等;蔬菜喜欢土豆、卷心菜、豌豆、西红柿、洋葱、黄瓜等;调料爱有胡椒粉、蕃茄酱等。
  5. 制法对烧、炸、煎、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6. 中餐喜爱中国的京菜、鲁菜。
  7. 菜谱很欣赏什锦拼盘、干烧鸡脯、烤肉、蜜煎海棠、锅烧肘子、油爆双脆、糖醋鲤鱼、锅塌豆腐、涮羊肉、焗大虾等风味菜肴。
  8. 水酒对格瓦斯、葡萄酒、啤酒很喜欢,饮料爱喝矿泉水、果子露等。
  9. 果品喜欢葡萄、西瓜、荔枝、香蕉、苹果等水果,干果爱吃核桃仁、葡萄干、花生米等。

教育

教育管理机构主要是教育和科学部、议会教科文委员会和国家科学委员会。重大教育问题由议会或政府与国家科学委员会协商决定。采取10年基础教育制度,即初等小学(1~4年级)、基础中学(5~10年级)。基础中学毕业后,学生可选择进入高级中学(2年)、职业学校(3~4年)、音乐学院(6年)或职业教育中心。高级中学毕业后可进入高校进行为期4~5年的本科学习。此外,立还设立强化高中(通常为私立中学)(4年)、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儿童而设)和青年学校等。

2016/2017学年,立共有各类学校1268所,注册学生总数为503898人,教师总数45374人。全国共有公立大学14所,私立大学7所,在校大学生87797名,教师8166名。主要高等院校有:维尔纽斯大学、维尔纽斯师范大学、盖迪米纳斯理工大学、考纳斯维陶塔斯大学、考纳斯理工大学、考纳斯医学院和立陶宛军事学院等。维尔纽斯大学创建于1579年,是立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也是欧洲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现有学生2.2万名。

体育

  立陶宛的主要体育活动为篮球。立陶宛国家男子篮球队现世界排名第5位。作为一支欧洲劲旅,曾经三次获得欧洲锦标赛冠军,曾四次参加奥运会男篮比赛,三次获得铜牌。中国男篮前主教练尤纳斯也是立陶宛人。立陶宛队中曾涌现出克莱扎、马奇扬斯卡斯和桑盖拉等NBA球星。作为老牌的欧洲劲旅,立陶宛男篮秉承了传统的欧洲实用派打法,同样以整体打法为特点。队员技术娴熟、配合意识好并善于打硬仗。

外交

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2007年12月21日,正式成为申根协议成员国。奉行务实的对外政策,重视睦邻友好合作,努力扩大在波罗的海地区乃至欧盟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已先后加入6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大力发展与乌克兰、摩尔多瓦、外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国家的关系,支持其加入欧盟和北约。2011年,立任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轮值主席国,积极推动该组织在应对跨国威胁、维护地区安全、发展与地中海国家关系等方面加强对外合作。2012年担任波罗的海与北欧八国区域合作机制协调员。2013年下半年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进能源安全与东部伙伴计划作为主要任务。2014—2015年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截至2019年3月,立陶宛建交国总数为18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