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偏头山森林公园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汇湾曾家寨景区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鄂坪水库旅游风景区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关垭古长城

  竹溪县汉语拼音:Zhúxī Xiàn;英文:Zhuxi County),中国湖北省十堰市辖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鄂、渝、陕三省市交界处,地理坐标东经109°29′-110°08′、北纬31°31′-32°32′。东邻竹山县,西连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3县,南接重庆市巫溪县。总面积3310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14年末)。全县辖10个镇、5个乡。

  地处鄂西北山地,为大巴山东段,海拔多在1O00米以上,位于南部边界的葱坪,海拔2740米,为县境最高峰。仅北部竹溪河和汇湾河沿岸,分布有坪坝和小盆地。河流主要有竹溪河、汇湾河,均经堵河入汉江。年均温14℃,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矿藏有煤、石灰石、大理石等。有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群落。竹溪大木漆是全国五大名漆之一。名胜古迹有位于鄂陕交界处的楚长城遗址(建于公元前233年),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和偏头山森林公园等。

  竹溪周属庸国,西汉置为武陵县,东汉省武陵入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三国魏复置武陵县,南朝梁置为新丰县,北朝西魏改新丰为上庸(今竹溪县),北朝周改上庸为孔阳。隋开皇十八年,复改孔阳为上庸。宋开宝元年(968年),省上庸入竹山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复置为县,以境内竹溪河命名“竹溪县”。

  邮编:442300 代码:420324 区号:0719

行政区划

  全县辖10个镇、5个乡:城关镇、蒋家堰镇、中峰镇、水坪镇、县河镇、泉溪镇、丰溪镇、龙坝镇、兵营镇、汇湾镇、新洲乡、鄂坪乡、天宝乡、桃源乡、向坝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历史

  竹溪县,西周属古庸国。公元前611年楚(东周楚庄王三年)灭庸,置上庸县,竹溪为上庸属地(《辞海》上庸县条)。公元前221年秦(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竹溪仍属上庸县,隶汉中郡。

  公元前206年(西汉高祖元年),汉灭秦,沿袭郡县制。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五年),析上庸之地置武陵县,隶属汉中郡,此为竹溪县建置之始,治所在今竹溪县城东(汉书《地理志》《古今地名大辞典》武陵县条)。东汉,省武陵入上庸,仍隶汉中郡(后汉书《郡国志》)。公元227年(三国魏明帝太和元年),复置武陵县。以上庸、武陵、巫县置上庸郡,武陵改隶上庸郡(《三国志·魏书》)。

  晋武帝代魏称帝,武陵县仍属上庸郡,隶荆州(晋书《地理志》)。南北朝时,南朝宋,武陵属上庸郡,隶梁州(宋书《州郡志》)。南朝齐,武陵仍属上庸郡。南朝梁,改武陵为新丰县(《古今地名大辞典》新丰县条)。北朝西魏,复置为上庸县(隋书《地理志》)。北朝周,改上庸为孔阳(隋书《地理志》)。隋文帝代周称帝,继之统一全国。隋文帝598年(开皇18年)复改孔阳为上庸,属房陵郡,隶梁州(隋书《地理志》)。唐沿袭隋制,上庸县属房陵郡,隶山南东道(唐书《地理志》)。968年(宋太祖开宝元年),省上庸入竹山(宋史《地理志》),自此,竹溪为竹溪县属地。

  公元1476年(明成化十二年),为安抚荆襄流民,都御史原杰,奏请设置州县,加强对地方统治,遂析竹山县尹店社建县,以境内竹溪河名命县名,属郧阳府,隶属湖广下荆南道。1644年,清代明称帝,沿袭明制。竹溪县仍属郧阳府,隶湖北承宣布政使司。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成功,竹溪于11月下旬,易帜改制,1912年归于国民,初属襄阳道,后属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1932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竹溪县解放,隶属陕南军区两郧行政公署。1950年,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合并,竹溪县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1965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分设,竹溪县隶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0月,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十堰市人民政府合并为十堰市人民政府,竹溪县隶属十堰市人民政府。

  1996年,竹溪县面积3296平方千米,人口约36.4万人。辖6个镇、14个乡:城关镇、中峰镇、蒋家堰镇、水坪镇、泉溪镇、丰溪镇、龙坝乡、洛河乡、丰坝乡、马家河乡、新洲乡、兵营乡、汇湾乡、鄂坪乡、天宝乡、龙滩乡、瓦沧乡、桃源乡、向坝乡、双桥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竹溪县总人口338534人,其中(7个镇、13个乡):城关镇44536人,蒋家堰镇34037人,中峰镇30400人,水坪镇35705人,县河镇22165人,泉溪镇14297人,丰溪镇13502人,龙坝乡19201人,洛河乡13229人,鄂坪乡10924人,汇湾乡20489人,龙滩乡9278人,天宝乡11556人,兵营乡14927人,新洲乡15788人,马家河乡7988人,瓦沧乡3033人,桃源乡7487人,向坝乡7038人,双桥乡2954人。

  2004年末,竹溪县总人口360369人。辖城关、蒋家堰、中峰、水坪、县河、泉溪、丰溪7个镇和龙坝、新洲、兵营、鄂坪、汇湾、天宝、桃源、向坝8个乡,13个居委会(注:此为湖北地名网数据;2004年湖北省民政厅公布数据是4个居委会)、295个村委会。

  2005年末,竹溪县面积3299平方千米,总人口3621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512人。辖7个镇、8个乡。共有4个居委会、293个村委会。

  2010年,撤销龙坝乡,设立龙坝镇(鄂民政发[2010]30号 7月)(十民政发[2010]97号)(溪政办发[2010]101号 8月)。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竹溪县常住总人口315259人,其中:城关镇65559人,蒋家堰镇32879人,中峰镇31306人,水坪镇46559人,县河镇17624人,泉溪镇10502人,丰溪镇11191人,龙坝乡16085人,新洲乡19184人,兵营乡9632人,鄂坪乡7023人,汇湾乡13541人,天宝乡14547人,桃源乡6259人,向坝乡7076人,龙王垭茶场163人,国营竹溪综合农场554人,原种场393人,渔种场23人,种畜场71人,标湖林场207人,双竹林场794人,八卦山林场243人,源茂林场1116人,岱王沟林场116人,望府座林场163人,天池垭林场143人,九里岗林场59人,竹溪县十八里长峡管理局2247人。

  2013年,撤销兵营乡,设立兵营镇(鄂民政发[2013]67号);撤销汇湾乡,设立汇湾镇(鄂民政发[2013]70号)。调整后,全县辖10个镇、5个乡:城关镇、蒋家堰镇、中峰镇、水坪镇、县河镇、泉溪镇、丰溪镇、龙坝镇、兵营镇、汇湾镇、新洲乡、鄂坪乡、天宝乡、桃源乡、向坝乡。

地理

  湖北省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东邻本省竹山县。县城距湖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汉市)779公里,距十堰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十堰市)232公里。305省道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水运可直通汉江。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9′~109°08′,北纬31°31′~32°32′。县境东西宽51公里,南北长104公里,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竹溪县地处秦岭东槽区东段南缘,大巴山脉东段的北坡。大巴山脉是全县山系的发源地。全县山多呈纬向褶皱形,由西南向东北梯向延伸。竹溪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葱坪海拔2740米,东北部烂泥湾海拔276米,相对高差2464米。全县山脉与地层走向一致,河谷曲流发育,峡谷与山间盆地相间,构成了丘陵、盆地、低山、中山、高山等多种地貌。

气候

  竹溪县属北区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高差悬殊,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全县全年日照量时数为500-1800小时之间,平均每天4-5小时;太阳辐射量年平均在92-101千卡/平方米。全县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38天左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3年,竹溪县有国土面积331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8%,其中:耕地面积326685亩,占全县版图面积的6.6%;林地3906825亩,占78.68%;园地66985.6亩,占1.34%;水面59997.5亩,占1.2%;交通占地14100.1亩,占0.28%;其它用地80223.6亩,占1.61%;未利用地510959.2亩,占10.29%。

水利资源

  竹溪县水域属堵河水系,有竹溪河、汇湾河、万江河3大河流。全县有大小河流191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条,年平均径流量22.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34座,最大库容23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竹溪县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矿有铜、铁、锰、铝、锌、沙金等;非金属矿有煤炭、板石、古生物化石、花岗石、石棉、磷、硫磺、石灰石等。截至2013年,全县其中现探明的煤炭有130多个矿区,储量约6亿吨。全县最大煤田储量达6220多万吨,1000万吨以上的煤田有17个。

特产

  竹溪高山腊肉,在寒冬季节,精选秦巴山区农家散养的鲜嫩猪肉,经五香腌储,柏枝柳条温火煨炕后,自然低温风干而成。 农家散养生猪,以野草和粮食为食,吃的是百草药,喝的是山泉水,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和催长激素,猪肉味道纯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经熏制和低温风干处理,带有柴火自然香味。

  竹溪贡茶,清香醇正,口味独特,香高持久,回味悠长,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早在唐朝被武则天钦定“贡茶”。目前,已培育出龙峰、梅子贡、习武碧剑、云峰等十多个茶叶品牌,开发出绿茶、乌龙茶、茶食品等系列产品,通过了有机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并获准出口欧盟,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顺溪腐乳,采用农家柴火豆腐自然放置发酵10日左右,拌入竹溪高山鲜辣椒、花椒、陈皮细末,食盐适量,以陶瓷等容器盛装密封后,放入地窖陈酿3-5年。开坛醇香扑鼻,入口细腻醉人。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及维生素,同时具有开胃健脾,消食去腻之功效。

  竹溪贡米,竹溪县特产,唐代始封"贡米",米质白如玉,形状似梭,粒大个长,色泽光亮,晶莹饱满,浆汁如乳,香柔可口,富含人体所需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

美食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美食:竹溪蒸盆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美食:粗四碗

  竹溪蒸盆,竹溪菜精髓的代表,它代表了竹溪菜的风格,也代表了竹溪人对于做菜以及人情事故的态度。民间关于竹溪蒸盆的渊源,“丰溪说”和“天宝说”算是较主流的传说。(1)丰溪(竹溪南山重镇)说:唐朝某年,薛刚正月十五大闹花灯打死太子,武则天欲将之满门抄斩,薛刚逃至泗水关,投家兄薛义。薛义惧诛连而避闪,夫人杨氏却设宴款待。三人坐定,杨氏吩咐上菜。最后一道为一锅汤菜,杨氏奉菜薛刚,曰:恩人明日满十八岁,我特吩咐厨房以十八种好料硬蒸数时辰,称之为蒸盆,一者祝君有财不外流,二者愿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三者愿君落难之时十八罗汉保佑……。不料,薛义下毒于汤内,薛刚饮汤而亡,杨氏愤恼,被薛义踢死。竹溪的妇女为了纪念杨氏,都仿效她做蒸盆招待客人,并且世世代代传诵着着她的美德。(2)天宝(竹溪中部天宝乡)说:清代,川鄂古盐道上的挑盐工歇宿天宝乡葛洞口餐聚时,以各自所携的山产洋芋、香菇、木耳、金针、腊蹄等食材为主料而大盆蒸炖,围盆而食;后为官绅商民纷纷仿效制作做蒸盆招待贵客,并进而演变为逢年过节、娶媳嫁女的民间宴席的压轴菜、当家菜。 关于竹溪蒸盆的传说,还有多个版本,如向坝版、泉溪版等等。“蒸盆的食材包括:猪蹄膀、老母鸡、土鸡蛋、野山药、高山洋芋、竹笋干、红萝卜、蒜苗、花椒、干辣椒、青菜叶、土豆、鲜香菇、葱姜蒜等共十八种食材。” “好的蒸盆必须汤清、味醇、色鲜”。 蒸盆从入锅到岀锅,足足蒸了五个小时。漫长的等待,烹制者不能消停,不能分心,他得分批加料,控制火候,把控不同食材的蒸制时间。明显,这种事心气浮躁,急功近利的人是做不来的。十余种上好食材,在高温蒸汽地催化下各司其味、各奉精华,才成就出这样一锅精美绝伦的好汤。

  粗四碗,竹溪人把豆腐副产品做成了四样口味各异的粗粮主食:“甜浆子”(甜浆饭)、“懒豆腐米汤”、浆水米汤”和“合渣”,合起来叫“竹溪粗四碗”。

  臭豆渣,也叫霉豆渣,竹溪传统美食。

  竹溪包子,竹溪人的包子从馅料上分,有盐菜包子、韭菜豆干包子、小葱瘦肉包子、槐花包子等等。在鄂西北地区,竹溪包子不仅馅料最为讲究,而且包制工艺也最为精致。竹溪包子风味特别,在花样众多的竹溪包子中,盐菜包子最受青睐。盐菜包子妙在其馅,馅儿的主料由盐菜、带皮五花肉、豆干组成,盐菜为竹溪独有的山野干菜,与带皮肥肉和豆干组合,素浑搭配、糙腻融合、酸辣鲜香,风味独具。

  竹溪泡菜,“酸辣咸鲜”是竹溪菜味型的主要特征,而“酸”又位居诸味之首。传统的竹溪泡菜要用土坛子装,坛子腰大口小,口上有盖,口边有沿儿,沿儿内可盛水,用于隔绝空气。坛子的好坏对于泡菜的品质起着首当起充的作用。

文化、旅游

文化遗产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戏曲:山二黄

  山二黄,是湖北省十堰市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底蕴深厚的庸巴文化,是灿烂的5000年汉文明的文化瑰宝,竹溪山二黄就是汉民族的文化宝库存藏众多的璀璨夺目的文化珍宝之一。竹溪县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四省交汇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竹溪绣花鞋垫,源于扎花袜底儿。竹溪绣花鞋垫所绣花样品种繁多,主要有传统的芙蓉、牡丹、芍药、菊花、荷花、兰花等花草,适合大众通用化。

风景名胜

  鸡心岭,位于竹溪县桃源乡西北部,北纬31度、东经109度,因其位于中国雄鸡版图的心脏部位,是中国雄鸡版图的自然“国心”,又因其状若鸡心,以形而得山名。其主峰海拔1890米,面积约8平方公里。鸡心岭地势险峻,地质地貌奇特,主要有元古界震系的板岩、砂岩、片岩和古生界寒武系的鳞岩、石灰岩等。

  关垭,位于湖北省的竹溪蒋家堰镇和陕西省的平利县长安乡交界处。亦称关垭子。距竹溪县城20千米。因昔在此设关卡,故名。现古堡残碉犹存。垭口海拔710米,西北-东南走向,长40米,高5米,宽7米,两侧属泥质石灰岩,北侧山岭海拔854米,南侧山岭海拔955米。汉白公路从垭口通过。历为军事要地。关垭两山夹峙,一线中通,横亘南北,形如一个马鞍,它的前方是正南面,连接着山宝寨;它的北面即马尾巴处,连接着擂鼓台。自春秋以来长期为兵家必争的战略隘口。

  关垭古长城,AAA级景区,位于朝秦暮楚之地的湖北竹溪蒋家堰镇关垭子与陕西平利县长安乡交界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周时期,距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比北京的秦长城还早700年。 关垭古长城今为鄂陕边界,古为秦楚国界。由于其地势显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攻防得失屡屡互换,早上还是秦军埋锅做饭的地方,晚上就变成了楚军炊烟缭绕之地。这就是“朝秦暮楚”的由来。

  采皇木摩崖诗刻,位于湖北省竹溪县中南部鄂坪乡慈孝沟,距离竹溪县城28公里。摩崖诗刻现被竹溪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点。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汇湾曾家寨景区

  汇湾曾家寨景区,曾家寨位于湖北省竹溪县汇湾镇境内,是竹溪县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石寨之一。据《竹溪县志》记载,曾家寨始建于清早期,清代嘉庆年间,曾家寨进行续建。整个山寨顺山势而建,石板垒砌的城墙呈葫芦状,有东西两道寨门,一门曰“吉祥”,一门曰“如意”。在寨堡东门内侧左、右墙上,有两块石刻。石刻所书年代及寨主姓名已被人为凿毁,其余保存完好。石刻上有助学遗嘱和“防寨内寨外之事”等寨规民约。特别是《防寨外之事》要求严格,明文规定防守城堡用擂石、荆棘、钢钉、擂木、陷马坑、孔明炮、火铳、弩箭等武器御敌,森严壁垒,易守难攻,固若金汤。这座古城堡连同碑文保存相对完好,特别是数千字的碑文,集古代军事攻略、城堡防务、寨规民约、劝言遗嘱于一体,具有政治、军事、建筑、消防等多学科研究价值。寨堡占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原是土匪自保、盘踞的宿营地、避险地,早年曾叫七星寨,因曾氏族人主持建造并和附近乡勇盘踞,故人称曾家寨,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楠木寨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鄂西北养生度假新高地。位于素有“五水归一,楠木故里”之称的竹溪县新洲镇。景区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东连竹山上庸镇旅游区。景区主要景点有:山水画廊、千年金丝楠木群、楠木寨三亭、999采楠天梯、楠木寨滑索、双龙漂流、民俗博物馆、游客中心、新洲湾水上乐园、柿河五寨、龙王淌半岛高档游乐园。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偏头山森林公园

  偏头山森林公园,位于竹溪县城南9公里,是国家级级森林公园,国家3A级风景区,总面积1886公顷。现已建成偏头峰、净心谷、遗扇峰、逍遥林、长生坡、仙居林、真武神道等七大景点。偏头山一峰独峙,周围四十二峰自然朝向海拔1536米的偏头山顶峰,形似莲花,状若众星拱月。据竹溪县志记载:偏头山乃北常飞升之地。传说,真武祖师修炼之地初为偏头山,因山高路险,常人难以接近,香火不旺,一气之下转到武当山修行。飞升之时,一脚蹬偏了山头,因故留下偏头山。因此偏头山也被称为“小武当”。峰顶现遗存有祖师庙、道观遗址、道人墓群、古神道、一天门等人文景观。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

  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位于巴山山脉东北地段的竹溪县境内,与四川大宁河小三溪仅一山之隔,亦称天神峡,或龙女峡。峡长18华里,故称十八里长峡。保护区总面积三万零四百五十九公顷,境内群峰竞秀,峡谷跌宕交错,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现已查明有维管束植物172科、721属、165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43种;脊椎类动物26目、80科、268种,其中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录》的有48种。区内生物多样性和富集程度高,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物种基因库,生态保护和科研价值很高,是研究中国珍稀动植物的一部天然"百科全书"。竹溪十八里长峡有原始森林2万多亩,森林植物132科591种,有国家一级珍贵树种4种,即珙桐、光叶珙、银杏、红豆衫;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楠木、秦岭冷衫等11种;省级珍贵树种25种,有金钗、黄芪等数百种名贵药材,有各类珍奇动物90多种,是现代自然界中罕见动植物基因库,形成了以原始森林、奇特地容地貌、秀丽山川瀑布、高山牧场和珍奇动植物为主的生态旅游环境。

  鄂坪水库旅游风景区,位于鄂陕交界的竹溪县鄂坪乡境内。距竹溪县城20公里,范围以竹溪鄂坪水库为中心,总水域面积8.67平方公里,是本县最大、全市第3大水库。鄂坪库区山清水秀、奇山怪石、湖光山色,五里滩风景如画,骆驼峰栩栩有生,金洞子幽古莫测,既有古老的王莽追刘秀的磨剑石传说,又有明代伐楠木建故宫的文物古迹,山上飞瀑,岩中藏洞,湖中有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争相竟趣。与偏头山森林公园、龙王垭茶园形成观千里-、赏万亩茶园、荡万倾碧波的县内黄金旅游线。

  龙王垭养生山庄,是国家AAA级景区,位于竹溪县城东南13公里,依托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的万亩茶园建设而成,主要有万亩茶园、龙峰茶车间、天泉山庄和龙洞四大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