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野战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三野战军领导人合影

  第三野战军汉语拼音:Di-sɑn Yezhɑnjun;英语:Third Field Army),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是由华东野战军改编而成的、独立遂行重大战略战役任务的野战集团。

  1945年9月山东八路军主力挺进东北后,新四军军部率主力北移山东,组成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统一领导山东和华中地区的野战军和地方部队。10月,以新四军和山东军区各一部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2纵队和第7、第8师。11月,留在华中的新四军部队组成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下辖第6、第7、第8、第9纵队。两支野战军共11万余人,分别对进犯的国民党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保卫了解放区。1946年1月,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5月,华中野战军第6、第8纵队改编为第6、第1师,并增建了第10纵队。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山东野战军在淮北、鲁南和胶济铁路沿线作战;华中野战军7~8月间举行了苏中战役。12月至1947年1月,两支野战军联合举行宿北、鲁南战役。1947年1月下旬,两支野战军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下辖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2月至5月中旬,先后举行莱芜、孟良崮等战役。8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实施战略进攻的决策,陈毅、粟裕指挥第1、第3、第4、第6、第8、第10纵队和特种兵纵队主力及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组成西线(外线)兵团,执行外线进攻作战任务;以第2、第7、第9纵队及新建的第13纵队组成东线(内线)兵团,执行内线作战任务。9月,西线兵团在沙土集战役后,留第11、第12纵队在鲁西南作战,主力进军豫皖苏边区,协同晋冀鲁豫野战军创建中原解放区。东线兵团于9~12月进行胶东保卫战,结束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进攻。

  1948年春,华东野战军开展了以“诉苦”、“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战斗力大为提高。2月,以第2、第11、第12纵队组成苏北兵团,并成立渤海纵队。3~5月,陈士榘唐亮指挥两个纵队会同晋冀鲁豫野战军两个纵队进行洛阳战役;山东兵团(3月组成)举行胶济路西、中段战役。5月,中共中央决定陈毅到中原工作,其在华东野战军的军政职务由粟裕代理。6~7月,西线兵团进行豫东战役;山东兵团攻克兖州,并成立鲁中南纵队。8月,华东野战军各兵团在津浦路中段会师。9月,举行济南战役。11月至1949年1月,会同中原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歼国民党军5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渡江南进创造了条件。

  1949年春,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7、第8、第9、第10兵团。第7兵团辖第21、第22、第23、第35军;第8兵团辖第24、第25、第26、第34军;第9兵团辖第20、第27、第30、第33军;第10兵团辖第28、第29、第31军,另辖特种兵纵队。全军共58万余人。4月20日至6月2日,会同第二野战军举行渡江战役,歼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了苏南、皖南和浙江大陆。7~10月,第10兵团解放福建大陆和部分沿海岛屿。至年底,第三野战军发展到82万余人。1950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第三野战军和兵团番号撤销,所属部队并入华东军区。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45万余人,胜利地完成了解放华东大陆的任务,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战争中,第三野战军伤亡约60万人,其中牺牲11万多人,团以上干部195名。涌现出“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洛阳营”等英模集体和1,163名战斗英雄、2.7万余名模范人物,有56万余人次立功。

参考条目

  第一野战军

  第二野战军

  第四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