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管子》(宋刻本)

  《管子》汉语拼音:Guanzi),托名春秋前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的论文集。由战国中后期齐国稷下学宫“管子学派”佚名学者所作。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有些被认为是记述管仲言行的著述。而另一些篇章另成体系,当是管仲学派、齐法家对管仲思想的发挥和发展,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是宋钘尹文的作品。

  《管子》一书蕴涵有丰富的哲学智慧,在《水地》篇中,提出了水是万物本原的看法。在《心术》、《白心》、《内业》诸篇中,提出了精气为万物本原的思想,“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并指出道是“虚而无形”的。《管子》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有很大影响,后世的思想家如王充柳宗元等都受过它的影响。

  《管子》是齐文化的经典巨著,是管仲学派的众学者们世代相传、累积成籍的成果,既有管仲思想的记录和发挥,又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运用,是一部经邦治国的百科全书。《管子》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农家的观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哲学、管理、教育、科技、民俗等诸多方面,集中反映了齐文化务实、变革、开放、兼容的特色和精神风貌,体现了以管仲为代表的一批齐国先哲的智慧。

经济思想

  现存《管子》的76篇中,有三分之二的篇幅涉及经济问题。

农本思想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贯穿《管子》全书的指导思想。《管子》在开篇就提到君主的任务是“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即指一个国家的君主,必须致力于四时农事,确保粮食贮备。《管子·五辅》说:“明王之务在于强本事,去无用,然后民可使富。”这里的“本事”,即指农业。《管子·治国》中认为“粟也者,民之所归;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物尽至矣。”这些思想反映出农业生产已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关系到治国安邦的大事,事关国家政权的巩固。

  为发展农业,《管子》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一是实行“相地而衰征”“均地分力”“与之分货”的政策。“相地而衰征”就是视土地好坏,征收不等额的租税。“均地分力”,就是把公田的土地,经折算分配给农民,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与之分货”,就是按土地质量测定粮食产量,把一部分收获物交给国家,其余部分留给生产者自己。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划时代的重大改革。二是“禁末”。《管子》中的“末”,一指一般意义上的工商业,二指奢侈品的生产与流通业。奢侈品的生产与流通业收入高于农业。“禁末”主张对其进行禁止和控制,以利于农业生产。 此外,薄赋敛轻徭役、重农时、禁山泽之作、重粟之价、行农贷、除水害等都是利农的重要措施。

工商思想

  为了发展工商业,《管子》提出了“四民分业”说,指出士、农、工、商四民是国家的基石,规定让士居住在闲静的地方,让工人居住在官府附近,让商人居住在集市一带,让农民居住在田野。这样,他们在良好的专业环境中,爱岗敬业,言传身教,相互学习,提高技能。这对农、工、商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管子》重视设置市场。它认为,市场是聚集天下货物和财富的场所,通过交易,人们都可以得到各自的利益;市场也是一种生产力,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管子》还主张开拓国际市场,实行对外贸易,吸引天下之财。措施主要有:第一,优待来商,发展外贸。为了吸引外国商人,齐国推出低税或零关税政策。第二,高质服务,引进外资。为外商建立宾馆,提供食宿之便,提高服务档次。第三,招揽游客富商,引进外资。第四,通过出口,换取物资。 《管子》还提出,国家垄断盐铁资源,实行官督民营,称之为“官山海”。并根据产值按三七比例分取利润。

轻重思想

  《管子》有《轻重》十六篇,都是专门论述商品货币关系的。轻重论包括价格论、货币论和商品轻重关系论。《管子》认为商品价格的高低决定于商品数量的多少和供求关系;认为固定不变的价格是不存在的,只有价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才能发挥其自发的调节作用,促进商品流通。《管子》把货币看成是流通手段,要求执政者控制货币,掌握住粮食等重要商品,以影响其他商品的交易,从而进一步搞好经济调控。从一种商品来看,其轻重取决于该商品量的多与寡、积与散,集中于国家或流布于民间,以及流通的塞与通等多种因素。

政治思想

礼、法治国

  《管子》重法治与礼治,法、德统一,法、教统一,实为当时最全面的治国思想。

  以法治国 《管子》认为,法律是治国之法宝,有之则国治,无之则国乱。在立法问题上,必须遵循利国利民的原则。《管子》说:“必先观国政,料事物,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故法可立事可行。”在司法方面,《管子》主张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法律平等,贵贱共守。无论是君主还是官员,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无论是高贵者还是卑贱者,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违反了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二是执法以公,断事以理。三是有法可依,执法从严。“删减增添法令者,处死;不执行法令者,处死;扣压法令者,处死。”四是君主率先垂范,立法自正。君主是立法者,其从法与否,直接影响着官吏、百姓。《管子·立政》说:“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分州以为十里,里为之尉。分里以为十游,游为之宗。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凡过党,其在家属,及于长家。其在长家,及于什伍之长。其在什伍之长,及于游宗。其在游宗,及于里尉。其在里尉,及于州长。其在州长,及于乡师,其在乡师,及于士师。”就是说:把都城地区分为五个乡,乡设乡师。把乡分为五个州,州设州长。把州分成十个里,里设里尉。把里分为十个游,游设游宗。十家为一什,五家为一伍;什和伍都设什长和伍长。凡责罚与犯罪有牵连的人,问题出在家属的,应连带及于家长;出在家长的,应连带及什、伍长;出在什、伍长的,连带游宗;出在游宗的,连带里尉;出在里尉的,连带州长;出在州长的,连带乡师;出在乡师的,也要连带于士师。

  礼义治国 《管子》也重视道德观念的树立,把礼、义、廉、耻定为国家的“四维”,指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说,“义”就是用孝悌慈惠来养亲属,用恭敬忠信来事奉君上,用公正友爱推行礼节,用端正克制来避免犯罪,用节约省用去防备饥荒,用敦厚朴实来戒备祸乱,用和睦协调来防止敌寇。行义对于治国、成霸均有重要作用。礼主要规范、制约人们的外在行为,义主要规正人们内在的思想和道德。只有全面地进行礼义之教,方可达到良好的治国理民效果。

  礼法相辅 《管子》既强调法治,又重视德治、礼义之教,二者兼施并用,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治国效果。

以民为本

  管仲是第一个提出“以人为本”理念的政治家,其民本思想丰富而系统。《管子》全面继承并发展了管仲的民本思想。《管子·霸言》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是取得霸业的基础,坚持这个“本”,国家就巩固,背弃这个“本”,国家就危亡。《管子·牧民》说:“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执政者坚持“以人为本”,就能创建丰功伟业,显赫于天下。

  《管子》认为:人们都有追求安逸、富贵、稳定、生存的欲望,制定法令政策就应满足民众的这种愿望。具体措施就是“兴德六策”和“九惠之教”。“兴德六策”即“厚其生”、“输之以财”、“遗之以利”、“宽其政”、“匡其急”、“振其穷”。“九惠之教”,即“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若此,“民必得其所欲”,则政令行,国以治。

  《管子》特别强调富民,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治国》)统治者必须做到“取民有度,用之有止”(《权修》)“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小匡》)重农方可富民。“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在富民的基础上,对民众进行教育,这是《管子》一贯的主张。

军事思想

  《管子》中有丰富的军事思想。该书中的《七法》、《幼官》、《兵法》、《地图》、《参患》、《制分》、《势》、《九变》等篇目,都是关于兵学的杰作。

  《管子》认为,战争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安危。主张义战、慎战,反对轻易发动战争。在治军上把军队建设与修明政治、发展经济紧密结合。严明赏罚。加强军队的教育和训练。重视军队的武器装备,把完备而精良的武器装备看作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明确主张,“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强调要在武器装备方面胜过敌人,做到“器无敌”。重视对将帅的培养和使用。

  《管子》认为,作战要把握时机,利用形势,精于筹算,争取主动。主张知彼知己,明察敌情,了解全局。主张用兵进敌强点,乘隙蹈虚。《管子》书中还提出了“作战内政以寄军令”的军政一体方略。将军事组织与行政组织联为一体。《管子》特别重视民心向背在战争中的作用。 《管子》一书对军队建设中关于将帅、赏罚、军训、装备;后勤、战争策略方面也有精辟论述。为后世军事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哲学思想

  《管子》中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天论”、“道论”、“精气论”、“水本原论”等。

  《管子》的天论,抛弃了意志之天,确立了自然之天的观念。并认为天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天有一定的规律。

  《管子》的道论,认为“道”是万物的规律,有普遍性;道不外现,内涵于事物之中。人只有认识、把握了万物之道,并自觉地按照道来行动,方可成功。

  《管子》的精气论,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精气,具有普遍性、可变性。精气产生了人类及人的精神。

  《管子》的水本原论,认为水生万物,是人的生命之源。还以水喻德,规劝人们要学习水的无私善行,从而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科技思想

  《管子》是先秦文献中科技内容最为丰富的著作,其深邃的科技思想、卓越的科学成就,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将其誉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之宗”。下面就《管子》的科技成就,分7个方面加以阐述。

  1.天文学方面 最突出的成就,当属其创造的“三十节气”历法。《管子•幼官》中记述了这种先秦齐国特有的节气系统:一年共360天,分为春夏秋冬四季,30个节气。这个系统贴近齐国实际,有利于农业生产。

  2.地理学方面 《管子•地员》中介绍了十五种丘陵地形和山地地形,这在先秦是绝无仅有的;《管子•地图》是我国最早的地图专论。

  3.农学方面 《管子•地员》是先秦时期最为详尽的土壤分类著作;《管子·度地》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水利著作。该篇最早对水进行了分类,最早对水的性质作了分析,最早阐述了有压管流的水性,最早对洪水泛滥的原因作了科学解释,最早提出建立正式的水事管理机构,最早科学总结了堤防工程的设计、施工与保护理论。

  4.医学方面 《管子》提出精气是人的生命以及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其精气生命观后来被《黄帝内径》所吸取,进而构建起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其次,《管子》运用阴阳五行说理论,将人体脏器分为五类(脾、肝、心、肾、肺),并分别与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初步形成了五行脏腑观。《黄帝内径》正是吸取了这一思想,并用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等医学问题。《管子》还高度重视养生,强调节食欲,时起居;节情欲,求平正。

  5.数学方面 《管子》中许多地方涉及了度量衡及计算方法,书中的长度单位有里、步、丈、尺、寸、制、匹、仞、施等,体积单位有鼓、石、斗、豆、升、釜、钟、区等,面积单位有步、亩、顷、方、里等,重量单位有钧、斤、镒等。书中还叙述了多种单位的换算。《管子》书中还涉及到整数加减法、乘法,正反比、分数四种数学运算,反映了当时齐国实用数学的发达。尤其在《管子•地员》中,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乘方概念。

  6.物理学方面 《管子•宙合》最早提出了时间、空间概念;《管子·地员》是我国最早的律学理论,被称为“音律学之祖”;《管子•地数》中有我国关于磁石的最早记载。

  7.生物学方面 《管子·幼官》中含有动物分类的思想;《管子·地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分布以及与环境关系,做了详细的论述,是我国最早的植物生态学专论;《管子》对生态保护十分重视,形成了初步的生态保护意识,并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如“毋杀畜生、毋拊卵”、“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虽多,网罟必有正,船网不可一财而成也”等。 总之,《管子》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门安邦理民、富国强兵、平治天下的经世致用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