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

粉彩牡丹盘口瓶(清雍正)

  粉彩汉语拼音:Fencai;英语:Famille Rose Porcelain),清代以来的彩绘瓷品种。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创始于康熙朝,雍正乾隆时极盛,精美的清代作品多出自景德镇御器厂,属釉上彩。图案绘制采用渲染法,注重表现题材的阴阳向背。绘制前,在装饰部位以“玻璃白”(即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加入砷)打底,以使彩色图案呈色柔和。康熙朝粉彩数量极少,色料较厚,花纹微微突起。到雍正朝,粉彩大得帝王及社会上层人士青睐,成为烧造数量最多的釉上彩品种。特别是官窑作品,图案题材丰富,绘制精细考究,最受推崇的是花卉和花鸟题材,柔婉多姿,清绮优雅,显示出很高的艺术造诣,而胎体的洁白细腻更烘托了器物的柔秀。乾隆粉彩虽仍保持较高水平,但装饰逐渐表现出繁缛琐细的趋向,造型也妄求奇异。乾隆以后,产量虽然很高,但艺术逐渐衰落。今日的景德镇等窑仍在大量生产粉彩瓷器,作品不仅有日用瓷,还有相当数量的艺术瓷和仿古瓷。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画的瓷器珍品,其领袖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画技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新中国成立后,粉彩瓷更有长足的发展,许多具有健康、清新的、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满目。艺术瓷厂生产“福寿牌”粉彩瓷获国家金奖。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

  粉彩始于康熙时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粉彩是古彩(即康熙彩或康熙五彩)的基础上, 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作的一种釉上彩的新品种,初创时,彩绘方法与古彩很相似, 多沿用古彩的彩绘方法,仅在红色的染色中运用了珐琅彩中才能见到的胭脂红, 光彩较足。 白花朵和枝干有粉质感,但淡绿和翠绿色仍是采用古彩中的平填法。

  至雍正时期,无论在造型、胎釉和彩绘方面都有了空前的发展,粉彩工艺也日趋走向工致秀丽,柔和淡雅,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装饰风格。

  粉彩作为一种釉上装饰品种,出现于清康中晚期,雍正时期日臻完善,乾隆时期登峰造极。基于对它有一点了解也正在深入的学习,加之各种媒体、刊物对它的介绍和人们的喜爱以及收藏粉彩热的日益高涨,升值空间越来越大,为此,本人浅谈一下对它的一点认知和了解。粉彩,顾名思义,它有粉嫩的感觉,由于它多采用玻璃质的透明颜料和珐琅质地不透明颜料的缘故,经750 度左右高温烧制后,颜色固定在釉面上,像釉一样光泽莹亮,丰满厚实,富有立体感。

粉彩的形成

  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釉上彩绘慢慢形成,据说是由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广泛,许多西方绘画工艺进入,珐琅彩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珐琅彩色泽亮丽,康熙皇帝尤为喜爱。直至雍正年间在景德镇涌现出一群陶瓷资深艺人,研制出一种类似珐琅彩的新瓷种,就是现今称之为.粉彩.的(在当时也称为瓷胎画珐琅)。

  粉彩借鉴了进口珐琅彩的技法,我国用自己炼制的原料在景德镇绘画和烧制。清代皇帝继承了明代政府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的方法后,以来样加工的方式绘制粉彩作品,吸收西方文化艺术的营养,并将其发展为自己的艺术成就。粉彩初创于景德镇,盛行于清宫内廷,广泛流行于民间。

粉彩的特点

  先说粉彩的绘制。首先是选胎,然后设计图样,拍图,勾线,打底色,分染净颜料,填水颜料,结果,题诗钤印,检查清理,最后入炉烧制。其特点是颜色柔和粉嫩,画面工整细腻,形象生动逼真,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的感觉,是我国陶瓷装饰中以线和色彩为基本手段的优秀传统艺术。通常人们把粉彩称为软彩,颜色上采用了装饰画上的洗染、点染、套色等手法,在线条上讲究淡细匀柔俏,并且粉彩在填色之前都需玻璃白打底。这是和其它品种陶瓷绘制上的截然不同。《陶冶图说》中提到.圆琢洋彩,圆琢白器五彩绘画,仿西洋曰洋彩。选绘画高手,调和各种颜色,所用颜色,与佛郎色同。调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油便于渲染,胶便于拓刷,清水便于堆填也。.这也充分地说明粉彩的精贵工艺之难。粉彩在经过了雍、乾的辉煌,至今仍在景德镇独树一帜,正如《陶雅》所云:.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


  由于粉彩的颜料里掺入了“粉质”产生了一种柔和感而且粉彩的烧成温度比古彩低(一般为700℃而古彩为800℃左右), 画面烧出来后尤其在色彩感觉上比古彩要显得柔软,所以粉彩又有“软彩”之称。

  由于粉彩瓷的特点,在工艺制作上,粉彩较其它釉上彩绘填色更为复杂细致,一般宋说主要填色技巧有:

  楷图 在画好的粉彩瓷器的线条上用洁净的棉球蘸上锅底灰(俗称锅烟子、锅灰)其意义有两个:一是擦掉瓷上的污迹灰尘,二是增加线条的厚度和油脂,以便水颜料容易填入线条的空档内把线条空出来。而有阴阳向背关系的彩料是不用擦锅灰的,因为它无须空出线条来,而只要直接罩上透明色即成。

  打底 在画好的树干石头、叶子部分用广翠、耐火红、赭色打底色,底色要求薄而匀,然后填透明颜色。

  平填法 用透明或不透明色均匀地填在画好的瓷器上,要求颜色标水不干不稀,厚薄均匀。

  接填法 用两种以上的透明色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尽量不留或少留笔痕。

  洗染法 用颜色渲染出明暗层次, 主要在打好玻璃白的人物衣裙、花头等,将颜色层层渲染,使之有立体感。但这仅仅是制作的一些工艺, 粉彩在工艺上存在一些微妙的变化, 大家在制作时还需要事先画一个小瓷片进行试烧,在我们制作中称“试照子”。

  粉彩的颜色丰富主要分为三大类:不透明色、透明色、净色。

  1.不透明色:为乳浊状颜色,填在线条上会给朦住。玻璃白多用来打底洗染和配色, 如人物服装、花卉的花朵等。翡翠: 一种类似国画的石青,作图案地色和双勾草点等填色用;松绿:类似国画的石绿色, 宫粉: 为一种粉红色,锡黄(粉黄)是一种粉黄色。

  2.透明色:覆盖在画面上不会朦住画面, 相反更透明、 显亮。 雪白: 为一种透明无色的极易与朦底的玻璃白相混的颜色,用途主要是配色和接色;赭石: 一种透明的赭色,作树干、石头(接色)兽皮等着色;大绿:一种透骨的翠绿色或深绿色,用作单钩树叶石头罩色;苦绿:透明的草绿色或浅绿色; 古紫: 一种透明的紫灰色用于罩填老树干,如老梅树、老松树。

  3.争色:所谓净色比较娇嫩不便与他色混合。多用于渲染。洋红:胭脂色, 可有深浅不同的色阶,方法是加适量玻璃白;广翠: 一种蓝色,可用于玻璃白上洗染淡绿色;净苦绿: 为半透明的淡草绿色, 净黄: 半透明的淡黄色,茄花: 一种粉紫色, 由洋红与广翠合成,加进玻璃白可分为不同深浅的色阶,用于花朵和服装的渲染。

  粉彩瓷生产工序复杂,故分工很具体,下面从填人物、花鸟、山水分别来谈:

  人物的填法: 主要考虑人物衣裙色彩的搭配, 再则填人物一定要懂得历史典故,才能把画面填的合情合理,使人感到真实,如填历代帝王,衣服一般宜用金黄色,黄色是色阶的第一层也最夺目, 也能表现帝王统治者那种庄严,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再如填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与薛宝钗,两种不同性格, 不同命运的女性,在填色处理上必须区别对待,林黛玉一般宜淡雅、素净的色彩, 而薛宝钗则可用大红大绿富丽堂皇的色彩来表现。

  粉彩花鸟的填法:填花鸟同中国工笔花鸟画着色相似,花头粉厚、质感强、生动自然。因鸟有鸣、宿、食之态,花有春、夏、秋、冬之分,应随着各种不同画面的气氛要求,充分发挥粉彩填色所特有的艺术效果。

  山水的填法: 填山水的先决条件要懂得画意, 理解画意: 首先对画的底稿要研究, 怎样设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反则颜色填的再平、也不能填出艺术性高效果好的作品。


  粉彩是一种低温釉上彩瓷,又名“软彩”。它在色料中掺以铅粉并施加玻璃白,有意减弱色彩浓艳程度,用分水淡洗法涂饰花纹的层次,色阶繁多,色调温润柔和,有明显的立体感。粉彩瓷深受珐琅彩的影响,于康熙中期出现。早期康熙的粉彩瓷文饰和施彩的风格简朴,色料粗糙,施彩浓厚,在器物上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胭脂红,其他色彩仍用五彩装饰。雍正时,由于皇帝的爱好和需求,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烧制粉彩器,粉彩瓷已经可以作为当时上层阶层的日常生活用瓷。因此,粉彩瓷无论从技艺还是从釉料上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在雍正时期,粉彩已成熟并在此后成为景德镇彩瓷的主流。到了乾隆一朝,清代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此时,景德镇聚集了一代名师巧匠,在总结和发扬前人艺术的基础上,把清代制瓷业推向创造性的阶段。粉彩在乾隆时广泛制作,由原来单一的白地着彩,发展为多种彩色地相配,或以各色为地勾出图案文饰,具有铜质珐琅的效果,被称为“九江瓷”。在乾隆朝以后,粉彩的发展开始缓慢,其造型式样,图案等都没有什么突出的创新之作。直到民国时期,出现一大批技艺精湛的艺人仿前朝的名瓷,以应市场的需求,这些仿古瓷中尤以粉彩出众。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粉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事粉彩的人员众多,由于艺术家的们不断的提高艺术思想和艺术水平,粉彩向着形式风格多样化方向发展,粉彩瓷的装饰风格也从单纯的工艺装饰转向内容丰富的艺术绘画。在1975年,中央特意在景德镇为毛泽东主席定制了一批以桃花为主题的粉彩日用瓷和以梅花为主题的釉下彩瓷,并命名为"7501专用瓷”。这套专用瓷共92头,包含了餐具,茶具和文具,被誉为“天下第一瓷”。

  粉彩在当前的陶瓷艺术中仍然是景德镇独特而又重要的品种,日本也曾多次到景德镇学习和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在日本也极少见到粉彩瓷,毕竟粉彩绘画技艺需要很好的国画基础,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粉彩装饰总是不断充实和进步的,在今天的景德镇,一大批陶瓷艺术家在继承前人传统技艺精华的基础上,或更进一步讲究严谨的构图,合理的布局,把传统粉彩发挥得淋漓尽致;或借鉴中国民间艺术和西方艺术,把民族文化和现代艺术一起融人瓷画,以此来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与情趣。还有的将粉彩与其他彩瓷技艺(如墨彩)相结合,达到瓷上水墨画的效果,使瓷画的整个画面栩栩如生。也有将粉彩技艺与高温颜色釉整合,既有粉彩的庄重莹润,又可以依颜色釉的自然流动来突出画面的生动感,动静相结合,别有一番韵味。中国陶艺传统是开放的,当代的景德镇粉彩处处都表现出了艺术境界与精湛技艺的统一,但是粉彩装饰手法在未来的发展,仍需创作者们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来推陈出新,从而推动景德镇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

  光绪丙午年成书的《甸雅》中已有粉彩一词出现:“康窑蓝绿皆浓厚,故曰硬彩,雍窑则浅淡而美观,有粉故也,其无粉者,亦羼以他质之淡汁,在著色中,推为妙晶”,又云:“康窑御制饭碗,有淡红作粉色者。非客货所能有也,厂夥皆知康熙无粉彩,乌知康熙之粉彩,绝无暴裂褪落之虞,以视雍正官窑尤为难能可贵,第寻常康熙官窑,已不见有粉红之影响,况客货耶1忘之以穷其变”。《饮流斋说瓷》对粉彩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清代彩瓷变化繁赜,几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传其上,微微凸起也。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根据以上历史文献记载,“粉彩”作为一个专门名词,可能要到清末民初才正式出现。


  粉彩瓷器是景德镇传统的优良产品.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

  粉彩的艺术效果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整个装饰构图的表现手法、设色都近似中国绘画.与传统的古彩比较起来,装饰性较弱,写实风格浓厚,现在随着时代发展,粉彩装饰手法也朝着装饰性较强的方面发展,粉彩的艺术效果与中国绘画中的工笔画有其不同的地方,即前者绘画艺术还结合了优美的瓷质,工艺材料和粉彩技法等特点,具有浓厚的中国瓷艺风格特点。一般从事绘瓷的艺人,很多人都擅长于中国画。

  粉彩的色彩比古彩丰富,颜料多种多样,粉彩一般用珠明料,西赤,艳黑,麻色画出画面体积和整个效果,然后填色。珠明料,西赤,艳黑,麻色都用乳香油调成。珠明料以云南所产较好,是釉下青花用的颜料。此料在釉下经高温烧成后呈蓝色,在釉上绎低温烧不熟呈灰色。用手擦时,乃全部脱落,景德镇的艺人们故称其为“生料”。在釉上使用,必须要盖填粉彩所用的各种透明颜色,才不会脱落。盖无色透明料雪白呈紫色,盖透明颜色大绿呈黑色。生料是粉彩中主要用料,像绘画中用墨一样。西赤(朱红)用于画朱红花朵,红叶,红色羽毛,人物面部,红色衣纹等。艳黑多用于画人物头发,眼睛,眉毛,黑色羽毛及写字。麻色为艳黑和西赤调成,多用于画老人皮肤和鸟类羽毛朱红花朵勾线。

  用于填的颜色,除洗染的颜色外,大部分用水调,所以也叫水颜色。粉彩所用的水颜色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透明颜色;二是不透明颜色。常用的透明色有:雪白,粉大绿,粉苦绿,石头绿,淡苦绿,水绿,粉紫,赭石等,这些颜色多用于盖填珠明料所画的山水,树木,花草,叶枝等,不透明颜色有玻璃白,翡翠,松绿,宫粉,淡翠,淡黄等,这两种透明与不透明颜色,一是以雪白调各种净颜色,而使之透明,有色而能现出底下的花纹来;二是以玻白调各种净颜色,但只能平填在线内,而颜色不能盖填在线条上。另外还有用于洗染的各种颜色;西洋红,广翠,净大绿,净苦绿,净黄,豆绿,茄花,麻黄等色。净颜色就是没有掺大量雪白或玻白的颜色,它不能直接在白胎上使用,只能在填好的玻白上洗染用和填底色用。

  粉彩的颜色烧成后,在瓷面上有一定的厚度,光泽透亮,粉润柔和,适用于各种艺术瓷和日用瓷。烧成温度比古彩略低(720~750℃)。颜色以洋红最难烧,温度略偏高偏低都会影响色面,所以其它颜色烧成一般以洋红的呈色为标准。

  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粉彩瓷的装饰形式多种多样。有摘技式、图案式、开光式,通景式、单面彩式、双面彩式等。每种形式都是结合造型特点来确定的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 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炼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粉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

  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结果等工序。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墨线起稿,进行创作构思,如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正式绘制时的定稿叫“升图”,把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这样就可进行绘瓷。

  粉彩的描绘,着色技法是比较复杂细致的,一般如画,彩,填,洗,扒,吹,点等技法。

  其所用工具有画笔,填笔,洗笔,彩笔,笃笔,赤金笔,金水笔,玛瑙笔,扒笔,车机笔等许多特制笔。


光绪,宣统粉彩

  光绪初年就大量烧造官窑器,在慈禧五十、六十、七十寿辰又大批烧造寿庆典礼和赏赐所用的官瓷,在嘉庆以后官窑衰落的形势下,光绪朝瓷器大有中兴之势。

  光绪朝的粉彩比同治朝的彩薄,颜色略浅谈,粉彩器色地也比较精细,如百蝶天球瓶、云蝠赏瓶、荷叶形吸杯等。还有一种彩地粉彩瓷,俗称大婚礼瓷,多黄地花卉,开光中写"万寿无疆",色彩浓艳。

  光绪时署"大雅斋"款的粉彩瓷水平较高,常见在浅松石绿、佛头青、藕荷等色地上绘花鸟纹饰,色浓艳,彩略厚,胎釉致密精细。常见器型有花盆、罐、盖碗、瓶、尊、抓、水仙盆等。器口边有"大雅斋"三字横款,两旁多红彩图章款"天地一家春",底足有红款 "永庆长春" 等。民国时仿品很多,涂彩不均,纹饰较粗糙。光绪朝仿乾隆粉彩百鹿尊、九桃天球瓶等,颜色浓艳,没有层次,造型笨拙,胎、釉厚重粗松,和乾隆真品此有一定的差距。光绪晚期粉彩浅谈且很薄,被后人统称为"光彩"。

  自鸦片战备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日益衰落。由咸丰历同治,景德镇御器厂的生产,更趋萎缩,工艺低下,产品十分有限;民窑更是粗糙。至光绪时期制瓷业虽曾一度有所好转,但犹如回光返照,衰落的趋势巳无可挽回,紧接着的宣统是清代最后一个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力衰竭,制瓷业更颓落千丈。

  宣统在位不满3年。但在宣统二年(1910)曾烧过一批官窑瓷,由于年限大短,传世官瓷极少,其制品也只能是完全继承光绪的制作。尽管如此,宜统粉彩官窑器有的比同冶、光绪时期的还要精细,如百蝶赏瓶、荷花和宝相花的盘或碗、云蝠和龙凤纹的天球瓶、牡丹纹的玉壶春瓶等。宜统瓷的款识以"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书青花瓷为主,也有抹红款及墨彩款。

嘉庆,道光粉彩

  嘉庆朝彩瓷以粉彩为主流,陈设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皿以及五供(由两件香罐、两件花抓及一件香炉组成) 和法器等都属常见。嘉庆早期的粉彩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百花不露地"相当精细,个别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轧道开光品种的不如乾隆时的精细规整,所绘纹饰有的也显呆滞。嘉庆粉彩瓷常见纹饰有花卉、八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内壁和底部施豆瓣绿釉,压凤尾纹粉彩器则仍多见各种色地,如黄、红、绿等。这一时期描金工艺的采用也较为普遍。

  总的来说,嘉庆朝粉彩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二是继承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即轧道工艺)粉彩仍属多见;三 是万花堆、百花图画面的器物十分突出;四是在碗类器上也出现了山川风景画;五是碗、盘之类器物的图案以花卉、花果为多,特别突出的是过枝癞瓜的图案,象征着瓜瓞绵绵的吉祥之意。

  道光朝彩瓷,除了白地粉彩器外,所见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器皿,图案以荷花、癞瓜和婴戏图、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为突出。亦常见 "吉庆有余"、"麻姑献寿"、"太平有象"等吉祥题材,其中凡属"慎德堂制"、"懈竹主人造"及"种德堂制"款的粉彩器,大多都比较精致。

  道光朝粉彩瓷类同于嘉庆朝,只是绘瓜蝶、草虫纹饰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当于官窑器,其工艺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盘、碗、灯笼尊、盖碗等。

乾隆粉彩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这一品种流传下来的巳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朝仿的,层次不清,颜色暗谈。

  乾隆朝除了白地绘份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爆釉现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 (亦称 "百花不露地") 、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造型还有贲巴壶、交泰瓶、转颈瓶。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种类。

康熙·雍正粉彩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 "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 "过枝"技法。

  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风格,粉彩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喻意多福多寿)、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纹饰明显疏朗、规整。如粉彩过枝桃蝠盘,从盘外壁开始绘桃枝叶及桃,通过盘口过到盘心接绘桃枝叶及蝙蝠,雍正时期一般绘8个桃,乾隆时多绘9个,有"雍八乾九"之说。雍正朝画的蝙蝠翅膀顶端下弯有钩,钩中有一点,嘴上有毛(但不绝对)。仕女幼童人物较小,面目清秀,或有疏简的山石树木等背景,或留较多的空白。这时和康熙朝一样,较多地使用"金?quot;,精细之作还在纹饰上方用墨彩行书题相应的诗词歌赋,并绘红色迎首或压角章,显露出当时社会文人的儒雅之风。一般民窑多在碗、盘、炉、罐、盘口瓶、小瓶上绘粉彩纹饰。

  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 "大清雍正年制" 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


一、粉彩的传统性

  粉彩的工序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用墨线起稿,然后在图案内填上一层可作熔剂又可作白彩的玻璃白,将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低温烧成。粉彩瓷器充分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运用各种丰富的彩料,使画面风格近于写实。瓷面光泽透亮,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粉润柔和,秀丽雅致。粉彩所用的颜色种类多达数十种,每种彩料根据不同的画面需要又可派生出多种色调。

  “粉彩”装饰从清代开始在原“古彩”的基础上逐步演变形成。到了康熙,乾隆年间可说是到了兴旺 阶段,装饰手法上绝大部分都是从中国画来装饰的,从大量资料和实物样品中可以看出清代这段时期,粉彩已不是原有“古彩”的那种用线不分浓淡,用色单调,只靠几种颜色的表现形式,而是在造型上吸取了中国画工笔重彩用线有浓淡变化,用色自然写实的表现手法,由原来古彩用线单调,无浓淡用色、无阴暗层次,演变成具有中国画用色丰富,阴暗层次强,用线有浓淡粗细之分。花叶用广翠加以打底色,分出明暗层次,花头也巧妙地用玻璃白打底然后再用洋红、净苦绿、紫色等加以洗染,这种工艺操作方法完全是国画工笔画中的操作方法,其效果简直是中国画在陶瓷上的再现,不同的只是所用材质不同。采用中国画装饰的粉彩瓷,其工艺性更加和中国画表现技法溶为一体了,粉彩在这段时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有些精品在皇宫中才可享用。直到现在仿古瓷中的粉彩精品都要落上清康熙,乾隆年间制的底款,以示是代表当时粉彩的顶峰时期的象征,而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以中国工笔画为特征的粉彩装饰纹样,其价值连城。

  到了民国和解放初期,随着粉彩瓷的不断发展,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粉彩绘画大师把中国画移植在粉彩画中应用,使粉彩画更向前迈进了一步,把粉彩瓷画推向了更新的高潮,此阶段以王琦、王大凡、刘雨岑为主要代表的人物和花鸟画更加明显地把中国画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运用在粉彩创作的作品中,以奔放、流畅、刚劲、粗犷、写意的用线,以及没骨的着色技巧的运用,巧妙的利用玻璃白代替国画中的工粉,再加以洗染的方法,更使粉彩和中国画溶为一体了。

二、粉彩的时代感

  创造一件粉彩艺术作品,今天看来,最重要的是以艺术思维及其创作规范达到目的。陶瓷艺术创作的基本素质要求,必须把某些局限变成智能创作,使艺术和工艺技能相结合探索出若干的文化精神价值,表现出粉彩艺术的精美,玩赏的特点,充分挖掘粉彩艺术的丰富审美内涵,达到伴随生活审美持续性的要求。所以粉彩技能是靠经验的积累才能自由的创作,尤其强调师传的技术经验, 另外,在材料加工和绘制过程中,控制绘制油性的经验,加上填色的技术,这些基本靠经验的传授。因此粉彩艺术在创作思维至表现形式和内容的价值上,创作者都必须根据材料的经验积累,以最终的理想效果思考艺术形式及艺术题材。并且配合制作材料,使技法达到表现艺术情感的目的。粉彩艺术在这里说明艺术思想必须同瓷胎泥性、加工材料、思考创作目的和通过“火”的烧成,才能形成一整套有机的联系,才能恰到好处地创作出理想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粉彩艺术强调粉彩的韵味,也就是线与面,墨与色相互渗透,使线与墨色,色相混合的整体效果显示出来,强调白的空间表现内容的价值,为主体充分显现形象及环境整体视觉效应的过程,注重视觉规律,所谓“计白当黑”“知其白,守其黑”正是使艺术视觉效果给人欣赏的直接性与内在心理相联适应的过程,这充分说明审视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增加感性的愉快和理性分析双重的满足,这是内在的艺术哲学价值。

  现代环境生存逐渐处在以直线和抽象几何空间建筑里,间隔了自然环境,回归自然就形成了现代精神的表现主体。粉彩艺术注重品味的价值,然而品味反映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时空感,因而伴随着生活活动中通过感官反映感觉性质,它的客观社会性通过感官特征极为突出和重要的是文化特征,在综合的感观基础显示其文化的价值。品味至使审美视觉整体同局部构成互补的关系。这就是艺术和工艺材料构成依据,使审美感觉存在价值及思想的特点。因此粉彩材料的美感同技巧密切相关。所以色釉高雅,韵味,厚重在粉彩艺术中显示性格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粉彩艺术语言区别于其他艺术而显示自己的内在审美魅力。

  从粉彩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来看,粉彩装饰总是不断充实和变化的,不断淘汰和创新的。现代日用陶瓷不适宜以传统釉上粉彩作装饰,但已有釉中、釉下贴花纸粉彩的闻世,同样给日用陶瓷耳目一新的美感。况且,日用陶瓷之外,还有大量的艺术陶瓷提供了粉彩装饰的用武之地。粉彩艺术瓷的装饰语言,包括表现技法、艺术风格和装饰效果,是任何其他装饰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粉彩在现代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但又存在机遇,粉彩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魅力仍势不可挡,陶艺家在运用粉彩技艺时必须进行观念的变革。从审美角度来看,陶艺家们不单注重工艺技巧,而且注重器皿造型。把造型与工艺完美结合,使景德镇的粉彩表现艺术与技术达到高度统一。

三、寻找传统性与现代感之间的平衡

  中国陶艺传统是开放的,它不只是教会我们模仿,它也教会我们创造。传统是活的,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其热情和忠诚不断修改,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生命力的不朽之物。我们要切记,在开创现代陶艺新篇章的同时,把握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尺度,不断在传统中吸收营养,推陈出新,现代陶艺只有跟随时代才能顺利推向前进。为改善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博采众长,形式多样。新时期艺术家对传统粉彩艺术的发展经过反思与探讨,普遍认为熔诗书画印于一炉的艺术形式并不是惟一的粉彩式样。粉彩既可认为是陶瓷器物上的装饰画,也可作为纯绘画性艺术,与中国画、油画相比,只不过是艺术媒质不同而已。认识的变化促进了新的发展,这个时期粉彩艺术的主要特征是艺术家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同时,又不断挖掘,使用新材质,改进工具,变换手法和工艺程序等,创造出新的艺术天地。

  现代粉彩艺术弘扬传统技艺精华,继承而不失时代精神,借鉴而不失民族风格,出现了一派缤纷华丽、竞芳斗妍的蓬勃生机。从工艺手段方面来看,经过长期的发展衍变,粉彩装饰艺术以线为主的传统未见衰退,而且愈来愈被陶艺家所重视,并在创作中结合粉彩装饰的特点不断丰富和提高线的表现力,并结合粉彩装饰色料的工艺,形成了柔和、粉润、淡雅而协调的时代特色。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工艺手法,如水点桃花、粉彩雪景、粉彩织金、粉彩综合装饰等多种新形式。

  从装饰形式来看,有国画式的,有图案式的,也有图案与绘画相结合形式的。当代粉彩名家作品大多习惯运用国画形式,他们将“珠山八友”以来的瓷上绘画艺术发扬光大,并进一步与现代艺术诸形式结合,形成了既有文人气息又有时代特征的新面貌。以图案装饰为主的粉彩作品是将图案纹样,依据器物的造型部位作相应的组合装饰,具有构图严谨、条理性强的特点,一般来说有缠枝式、团花式、散点式、开光式、锦地式等。图案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是指图案装饰占了大量或主要的位置,但局部又有接近国画的装饰,此装饰方式通常表现为器物通体绘穿枝或其他图案装饰,但主要部位又有若干开光,开光内的画面以国画形式表现,于严谨中求变化。

  从审美特征来看,不仅要注重整体装饰与器皿的协调、和谐,即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要追求瓷画艺术和工艺技术上的完美,当代景德镇粉彩处处都表现出艺术境界与精湛技艺的高度统一,同时更要追求丰富的人文内涵,把五千年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都融入粉彩艺术之中,体现 “文以载道”的文化品格。

参见条目

最后修改于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