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添加297字节2021年6月20日 (日) 06:29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诗词名句]]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span><br><br><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经鲁祭孔子而叹之'''/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span><br><br>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十三年(725年)亲祭[[孔子]]时而作,体裁为[[五言律诗]]。经鲁祭孔子,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庚辰,唐玄宗到[[泰山]]祭天,行封禅大礼。封禅之后,顺道经[[曲阜]]至孔子宅,派出使者以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祭孔子墓,有感而发,作此诗。邹鲁,对[[春秋时期]]邹国、鲁国的并称。鲁,这里指春秋时鲁国都城,即今[[山东]][[曲阜市]]。[[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8px|]]  此诗嗟叹了孔子复杂坎坷、栖遑不遇的一生,对孔子生前的际遇深表同情,对他寄予了深深的悼念。诗中连用数典,比较集中地概括了孔子心怀壮志而始终不得志的一生,表现了对孔子的尊崇。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十三年(725年)亲祭[[孔子]]时而作,体裁为[[五言律诗]]。经鲁祭孔子,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庚辰,唐玄宗到[[泰山]]祭天,行封禅大礼。封禅之后,顺道经[[曲阜]]至孔子宅,派出使者以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祭孔子墓,有感而发,作此诗。鲁,这里指春秋时鲁国都城,即今[[山东]][[曲阜市]]。此诗亦收录在[[全唐诗·卷三 李隆基(明皇帝)作|全唐诗·卷三]]中,诗题作《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如今这地方还是鄹县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然而你的旧宅曾被后人毁坏,改建为鲁王宫。如今这地方还是鄹人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你的旧宅曾被后人毁坏,改建为鲁王宫。[[文件:83经鲁祭孔子而叹之.jpg|center|thumb|400px|《经鲁祭孔子而叹之》题图]][[文件:《孔子圣迹图》,清代画家焦秉贞作.jpg|center|thumb|400px|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孔子圣迹图》,清代画家焦秉贞作]]  这首诗是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亲祭孔子时而作。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孔子一生生活复杂坎坷,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大事。  此诗嗟叹了孔子复杂坎坷、栖遑不遇的一生,对孔子生前的际遇深表同情,对他寄予了深深的悼念。诗中连用数典,比较集中地概括了孔子心怀壮志而始终不得志的一生,表现了对孔子的尊崇。  全诗命意构思,严正得体。比及一般的咏叹之诗,颇显境界之大,立意之深。首联是叹惜,颔联是叹美,颈联是再叹惜,尾联再叹美。全诗以疑问入笔,表现出作者于孔子神像前谦恭行礼,心中感慨万千,口内喃喃自语的情状。作者着笔于“叹”“嗟”“伤”“怨”,写出了对己对孔子虽“叹”实“赞”之情,立意集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超凡脱俗的用世精神,发人深省。  全诗命意构思,严正得体。比及一般的咏叹之诗,颇显境界之大,立意之深。首联是叹惜,颔联是叹美,颈联是再叹惜,尾联再叹美。全诗以疑问入笔,表现出作者于孔子神像前谦恭行礼,心中感慨万千,口内喃喃自语的情状。作者着笔于“叹”“嗟”“伤”“怨”,写出了对孔子虽“叹”实“赞”之情,立意集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超凡脱俗的用世精神,发人深省。
8,96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