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马旗帜
罗马徽章

罗马意大利语:Roma),意大利首都及意大利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下游平原地,建城初期在七座小山丘上,故又名“七丘之城”。按城市范围内的人口计算,罗马是意大利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欧盟人口第三多的城市。

罗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中海文明的重要源头和古罗马文明的发祥地,建城历史悠久,可考的城市历史长达2800多年,是欧洲最古老且连续的城市文明。自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初的1300余年内,罗马一直是是罗马王国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首都,是罗马文明的中心。罗马自8世纪成为教皇国的首都,一直持续到1870年。公元前1世纪罗马诗人 提布鲁斯首次将罗马称为永恒之城”(拉丁语:Urbs Aeterna),此别名被奥维德维吉尔李维等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传颂而被世人所知。在古罗马时期和中世纪时期,罗马也被称为“Caput Mundi”(世界之都)。

罗马位于市中心面积有1200多平方公里。罗马同时是全世界天主教会的中枢,拥有700多座教堂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学,市内的梵蒂冈城罗马主教(即教宗)及圣座的驻地。

城市及郊区保存大量古迹,罗马与佛罗伦斯同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心,现今仍保存有相当丰富的文艺复兴巴洛克风貌;1980年,罗马的历史城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维托里亚诺,意大利统一的象征

概述

公元前2000年左右,罗马人从东北移居特韦雷河一带,前8~前4世纪在特韦雷河左岸修筑城堡,形成早期的罗马城。后遭伊达拉里亚人腓尼基人、古希腊人先后入侵。早期宫殿和城市建筑,大多仿效伊达拉里亚的形式。迦太基人的农业经营方式和航海造船术以及希腊古文化促进了古罗马经济及城市的发展。地处特韦雷河盐运中心,手工业、盐业兴盛,罗马古城逐渐繁荣。公元前510年,为罗马共和国都城。前4~前3世纪,经过一系列战争,领土迅速扩张,直至控制了意大利半岛。前1世纪废除共和制,为罗马帝国京城。随后,城市文化和建筑艺术空前发展,神殿、大教堂、柱廊、拱门、凯旋门、纪功柱、剧场、大竞技场等先后建立。公元4世纪为西罗马帝国都城。535年后,由于同古希腊人哥特人伦巴德人的频繁战争,城市趋于衰落。756~1870年为教皇国首都。14~15世纪,罗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文化艺术、建筑与经济发展鼎盛。1870年意大利王国统一,次年成为王国首都。1929年按《拉特兰条约》,意政府将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划归罗马教廷。由于适中的地理位置、东西贸易的密切往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1870年人口22万,20世纪初增至42万,1936年增至109万,城市范围亦随之日益扩大。

城市经济以服务业为基础。约2/3的就业人口受雇于政府机构、旅游业、商业、银行、运输以及国际机构与跨国公司总部。工业主要以轻型工业为主,有食品、服装、印刷、建筑、精密机械、医药与影视等。食品工业中意大利面条、面包、通心粉、酿酒和水果加工等尤为重要。工业分布在罗马古城外围,多集中于市西北部和罗马新城郊区。全国交通枢纽。有铁路、公路通热那亚都灵米兰威尼斯那波利佛罗伦萨等。对外经济联系亦较便利,西北沿海的奇维塔韦基亚为其主要港口。有两个国际机场,是联结中、南欧和西欧以及北非等地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市内有两条地铁。2006年,罗马市政府投资建设数条地铁线。

罗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分古城和新城两部分。古城位于7座山丘上,主要位于奥勒利安城墙内(面积约10平方千米)。罗马帝国时期的古都遗迹,大多集中在特韦雷河左岸的帝国大道两侧,那里矗立着帝国的元老院、万神庙、贞女祠、凯撒庙、君士坦丁凯旋门、凯旋柱、竞技场等。附近还有古代商业和宗教中心的古罗马广场,现用作夏季戏剧演出场所的卡拉卡拉大浴场,以及有罗马皇帝哈德良陵墓的圣安琪尔古堡等。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教堂等遗迹亦集中在这里:坎切莱里亚宫与法尔内塞宫是最著名的两座宫殿,前者是罗马取代佛罗伦萨成为世界艺术之都的象征,后者是诸多宫殿中气势最恢弘的一座。古城内艺术喷泉众多,最著名的是特雷维喷泉。此外,司法宫、戴克里先公共浴场、潘提翁神殿、纳沃那广场、图拉真广场等亦是游客集聚的地方。位于古城市中心的威尼斯广场建有象征意大利统一的开国国王伊曼纽尔二世的骑马铜像,特韦雷河西岸丘陵高地上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纪念铜像。1983年罗马古城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城位于古城以南,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50年代中期基本建成。它是一座拥有摩天大楼的现代花园城市,称为新罗马的厄尔区,设有不少政府机构。还有许多仿效罗马古城修建的大小教堂(加圣保罗教堂等),模拟罗马竞技场修建的劳动文化宫与现代艺术博物馆等。

罗马是全国文化教育中心。有创建于1303年的罗马大学等综合性高等学府,并以多艺术类高等学校为特色,如美术学院、舞蹈学院、戏剧学院与艺术品复制学院等。罗马歌剧院在意大利享有盛名。博物馆众多,涉及各个时期大量珍贵艺术品与文物的收藏。卡皮托利内博物馆(建于1471年)珍藏有世上最优秀、最古老的艺术品;国立罗马博物馆以展出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塑为特点。此外还有绘画和雕塑博物馆与古代兵器博物馆等。

历史

建城以前

现有的考古发掘显示公元前12-10世纪,拉丁姆平原和遍布的低矮丘陵上有一些印欧人的定居点,他们是从陆路还是海路过来的尚有争议,传统上称他们为拉丁人和萨宾人,“拉丁”一词或许和平地有关,“萨宾”一词或许和高地有关。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和李维的《罗马史》中称罗马人的世系可追溯至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约公元前12世纪(一说公元前1184年)特洛伊被希腊人用木马计破城后,国王普里阿摩斯的侄子埃涅阿斯流亡至亚平宁半岛中部的拉丁姆(Latium)地区,娶拉丁王的女儿拉维尼娅(Lavinia)为妻。并建立了一座城市,以其妻之名将此城命名为“拉维尼”(Lavinium)。拉维尼“城”只使用了30年就因人口过分膨胀而废弃,人们将其放弃,建立新城阿尔巴隆迦(Alba Lunga)。后来罗马的建立者罗慕路斯瑞摩斯就是阿尔巴隆迦王族的后裔。

罗马建城

母狼喂养罗穆卢斯和瑞摩斯,罗马市内有多座类似的塑像。
母狼怀抱中的罗穆卢斯和瑞摩斯被牧羊人浮士德勒发现(1850年代的漫画)。

根据罗马神话,罗马的建城日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由一对被母喂哺养大的双胞胎罗穆卢斯瑞摩斯建立的(蒂托·李维罗马史 I, 7),最初建在景色秀丽的七座山丘之上,因此称为“七丘之城”。罗穆卢斯和瑞摩斯是战神玛尔斯和女祭司雷亚·西尔维亚(Rhea Silvia)的双胞胎儿子,因此罗马人有时也自称是“玛尔斯之子”。国王阿穆利乌斯篡夺了罗穆卢斯与瑞摩斯的外祖父的王位,又怕他们长大成人后推翻自己,令人把刚出生的兄弟俩抛弃在台伯河畔,所幸被一头母用奶喂养才免于一死。兄弟俩后来被牧羊人浮士德勒帕拉蒂尼山带回家抚养,长大成人后推翻并处死了阿穆利乌斯,并决定建造一座新城。但是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因为在新城选址问题上起了争执,最后哥哥罗穆卢斯杀死了弟弟瑞摩斯,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统治者,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并成为第一任国王。罗马人把这一天作为建城纪念日,至今在罗马到处都可以见到母狼与这对双胞胎兄弟的像。

另有一个说法是,罗马是由早期居住于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鲁里亚人所建立的,而“罗马”的含意有两种可能:一是“河畔之城”,二是源自某个家族的姓氏“卢马”(Ruma)。

除此之外,关于“罗马”(Roma)一词的来源还有着其他的不同理论,其中一种理论说它来自希腊语 Ρώμη(Romē),意思是“英勇”;另一种理论认为词根*rum-是“乳房”的意思,可能是在暗示养育了罗穆卢斯和瑞摩斯的母狼。罗马的建城同时标志着罗马纪元的开始,“罗马纪元”(ab urbe condita,缩写a.u.c.)就是“从罗马建城起”的意思。

根据历史学家的推断,考古学证据支持另一种理论,认为罗马城真正形成城市的形态是在公元前6世纪,是由来自帕拉蒂尼山和后来的古罗马集市广场地区的游牧民族发展而成的,他们在公元前8世纪群居到了现在的罗马城附近,逐渐形成一座城市,进而发展成为罗马王国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的首都。

罗马王政时代(公元前753年-前509年)

罗马历史的开端处在罗马王政时代(罗马王国,伊特鲁里亚时期),一开始只是位于罗马地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镇,实行非世袭君主制。历史学家的推测,罗马神话中罗马建城时间和实际上罗马附近多个分散的居民聚集区的集中时间基本一致。

古罗马历史学家蒂托·李维的《罗马史》,罗马王国共有7个国王,第一位便是罗马城的创始人罗穆卢斯。公元前509年罗马王政时代最后一个伊特鲁里亚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因暴政而被罗马人民驱逐以后,罗马人民决定不再需要国王,而是改用罗马元老院罗马执政官罗马会议三权分立的制度,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起了共和政体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前27年)

古罗马广场遗迹

罗马共和国的最初时期,罗马陷入了平民和贵族之间的长期斗争中,同时罗马也开始同邻邦发生战争,并逐步征服周边地区,最终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公元前390年,罗马没能击退凯尔特人的侵略。为了保卫疆土,罗马相继建造起了城墙、水渠和亚壁古道。公元前264年至前146年罗马经历先后三次布匿战争彻底击败了来自北非却控制着地中海西部的迦太基,又经过公元前215年至前148年的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罗马发展成为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和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但是在公元前133年至前123年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后,罗马共和国进入了不稳定的时期,并在罗马内战(公元前133年—前30年)时达到高峰。恺撒在成为终身独裁官后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将古罗马广场扩建,并建造了尤利乌斯广场帝国议事广场)。公元前44年恺撒被暗杀,公元前27年屋大维大权在握结束罗马共和国,进入罗马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

罗马竞技场

之后罗马帝国以罗马城为中心,版图不断扩张,逐渐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区域。这个成功归根于军事征服和经济优势,以及对邻近文明有选择性地同化,尤其是对伊特鲁里亚古希腊。罗马人的统治扩张到了几乎整个欧洲地中海沿岸,公元前1世纪,罗马已经成为一座拥有一百万人口的城市,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从政治上,都是罗马帝国的中心。当时的罗马已经拥有了一整套有效的给水和排水系统,完整的城市道路网,和有效运作的城市消防和警察系统。尽管如此,屋大维时期大兴土木所建造的建筑在64年尼禄(54年—68年在位)统治下罗马城的一场大火中遭到严重毁坏。

弗拉维王朝(69年-96年)的统治下,罗马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这一时期建造了一大批著名的建筑,如罗马斗兽场帝国议事广场的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由图拉真(98年—117年在位)在2世纪初完成,卡拉卡拉(211年—217年在位)和戴克里先(284年—305年)的公共浴场以及周边的图书馆,成为了罗马生活中的固定内容。这一段时期被认为是罗马帝国最鼎盛的时期,戴克里先执政时期,罗马的人口数达到最高点,但是由于罗马帝国的皇帝热衷于排场,建造越来越宏伟的建筑,如巴西利卡,罗马帝国开始走上了衰败之路。随着君士坦丁大帝在330年建成“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罗马也逐渐失去它的政治地位。

中世纪

1630年时的圣伯多禄大殿广场

5世纪的欧洲人口大迁移期间,罗马先后遭到西哥特人亚拉里克一世(410年8月)、汪达尔人(455年6月2日)和勃艮第人(472年)的入侵和洗劫。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正式灭亡并没有影响罗马人继续享用着戴克里先浴场和罗马斗兽场,他们依旧过着古罗马式的休闲生活。虽然罗马人口逐年减少(搬迁走了),530年只剩下约10万,但城市的建筑在东哥特人的统治下仍旧保存完好。罗马城真正的灾难是东哥特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下的东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535年—554年),537年罗马的几乎所有排水渠道被彻底摧毁,罗马议会制度被废除,罗马人的正常城市生活在东罗马帝国和哥特人的战争中下遭到毁坏,这一时期修建的最后一个著名建筑是608年的佛卡斯圆柱

罗马虽然从554年起归属了东罗马帝国,但城市管理制度上却受到教宗的很大影响。568年起至11世纪间陆续受到伦巴第人诺曼人等的入侵和占领,城市范围被局限于台伯河沿岸。在近一千年的时间里,罗马城曾是在西方世界政治上最重要、最富有和最大的城市,即使是在罗马帝国开始衰落和分裂后,在罗马最终失去了首都的地位(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期)给米兰拉韦纳后依然如此,罗马的威望超过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一直到541年的查士丁尼一世大瘟疫时消灭了估计是当时东罗马帝国的三分之一的人口之前的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为止)。

随着早期基督教的崛起,罗马主教在宗教和政治上的作用日趋重要,终于成为了教宗,罗马也成为了天主教的中心。在410年8月西哥特王国国王亚拉里克一世率军攻陷罗马并大肆洗劫,和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交替地被东罗马帝国统治和被日耳曼人劫掠,在中世纪早期人口锐减到了仅仅2万人,昔日繁华的城市变成了大片废墟和杂草间零散可见的几栋住人的楼房。罗马城在名义上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一直持续到751年,东罗马帝国的敌人伦巴底人攻打以拉韦纳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礼教区,处死最后一位东罗马帝国礼教区主教,把东罗马帝国势力逐出了意大利。

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把罗马献给了教宗,赋予教宗对罗马和周边地区的世俗管辖权,创建了教宗国,史称“丕平献土”。这给予了罗马新的政治角色,罗马作为教宗国的首都,一直持续到1870年教宗国被意大利王国吞并。

使徒彼得保罗曾在尼禄统治下的64年罗马大火后被害殉道,人们认为他们被一同埋葬在了罗马,虽然历史学家对此存有疑问,但这依旧使得1300年起罗马成为了天主教徒朝圣的圣地,是中世纪除耶路撒冷孔波斯特拉的圣地牙哥外的又一座主要朝圣圣地。罗马在这一时期建造了多座重要的建筑,其中就包括世界最大的教堂,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式的圣伯多禄大殿

800年光辉再次照耀到了罗马城,教宗良三世在罗马加冕查理大帝查理大帝国第一任皇帝,罗马同时也成为了教宗和神圣罗马帝国争夺的焦点。罗马除了在中世纪的一些短暂时期是独立的城市外,几个世纪中的大部分时间仍旧是教宗国的首都和“圣城”,即使在1309年至1337年天主教教廷从罗马迁移至阿维尼翁时也不例外。1527年神圣罗马帝国查理五世的军队侵入意大利焚掠了罗马城,罗马不再具有政治力量,转而在圣座的支助下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代的文化和艺术活动中心,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罗马建筑以教堂为主,还有众多方尖碑、宫殿和喷泉广场等,这些建筑一直保存到了今天,罗马旧城是罗马城内除梵蒂冈外的另一处世界遗产。

17世纪至今

从空中俯瞰罗马市区(摄于2008年)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部,位于罗马阿文提诺大街(Viale Aventino)

17世纪,罗马人口再次大幅增长达到了10万人。但是,因为受到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罗马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仍旧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的首都。19世纪发生了民族主义运动,罗马先后两次得而复失了短暂的独立地位,成为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发起的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希望焦点。意大利在1870年终于统一并成立意大利王国,罗马在1871年成为意大利王国的首都。1929年墨索里尼代表意大利政府和圣座订立《拉特朗条约》,圣座承认罗马作为意大利国家首都的地位,意大利政府则承认圣座对梵蒂冈范围内的主权。

在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后,罗马见证了由贝尼托·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党力量的壮大,墨索里尼在1922年10月进驻罗马,标志着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上台掌权,一个同纳粹德国联盟的意大利帝国的诞生。这段时期罗马的人口飞速增长,从意大利统一时的21万2000人增加到了超过100万人,但是这个增长势头止步于意大利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罗马受到同盟国的轰炸,在战争后期最为严重。1943年,意大利投降令纳粹德国占领罗马。墨索里尼被处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的公民投票决定废除君主制,成立了现在的意大利共和国。罗马在意大利战后重建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意大利经济奇迹”背后的驱动力的角色,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成为“时尚之都”,人口再次增长,直到1980年代中期的280万人,此后由于交通堵塞和城市污染等原因,部分罗马人搬出罗马城到周边地区居住,罗马人口开始缓慢地减少。

地理

台伯河与七座山丘

罗马位于意大利中部拉齐奥大区的台伯河平原上,台伯河和阿涅内河在罗马城外汇合,罗马地跨在台伯河两岸,东面是阿布鲁佐,东北面是Sabini山脉,南面是Albani山脉。市中心在距离第勒尼安海约24公里的内陆,但城市向西南一直延伸到仅距离海岸5公里处,海拔高度从13米到120米,平均海拔高度37米,市区总面积约1285平方公里。古罗马中心就是沿着台伯河岸发展起来的,台伯河中有一座船形的岛屿,是台伯河自然冲积而成的,在河岸边有七座山丘:帕拉丁(Palatino)、阿文丁(Aventino)、卡比托利欧(Campidoglio)、奎利那雷(Quirinale)、维米那勒(Viminale)、埃斯奎利诺(Esquilino)和西里欧(Celio),罗马因此也被称为“七丘之城”。

罗马省的北部与维泰博省列蒂省、东部与阿布鲁佐大区的阿奎拉省、南部与弗罗西诺内省拉蒂纳省接壤。

气候

罗马由于地处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年降水量880毫米。每年4月至6月气候最为怡人;7月和8月是最热和最干燥的季节,平均气温24.5至24.7摄氏度,降水量14至22毫米,8月的日最高气温可以超过32摄氏度,以前的传统是8月份会停止许多商业活动,罗马人习惯在夏日离开炎热的城市出去避暑度假,但这种习俗正在慢慢被改变,整个夏季罗马市仍旧正常运作,以便迎合日益增加的游客需求,和罗马人自己工作习惯的改变;9月中旬至10月是最为晴朗的季节,被称为“罗马的美丽十月天”;10月至12月是最潮湿的季节,降水量可达106至128毫米;12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4摄氏度,1月最寒冷,平均气温为6.9摄氏度。

政治

罗马是意大利首都,是意大利国家元首即意大利总统的驻地,总统官邸设在奎里纳尔宫;罗马也是意大利议会意大利总理和政府部长的驻地。

经济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罗马的经济增长超过了它的国内对手那不勒斯米兰,成为意大利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罗马的GDP在意大利各城市中仅次于北部的米兰位居第二位,占意大利全国GDP的6.7%,并以每年4.4%的速度继续增长,这在整个意大利也处在前列。

如今的罗马拥有多样化而且充满活力的经济,包括国家管理旅游业服务业科研通信个体经商业。旅游业是罗马的支柱产业之一,市内的众多博物馆包括梵蒂冈博物馆博尔盖塞美术馆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等。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罗马的工业产业集中在传统的纺织品旅游纪念品,以及食品医药机械造纸冶金等新兴的行业。此外,罗马凭借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保存完整的历史建筑,成为影视业的重要基地,经常成为电影的拍摄地和场景地,如《不设防城市》(罗伯托·罗塞里尼导演,1945年)、《罗马假日》(威廉·惠勒导演,葛雷哥莱·毕克奥黛丽·赫本主演,1953年)、《平民天后》(希拉里·杜芙主演,2003年)等。罗马同时也是银行业、电子工程工业和航空业中心。

众多国际企业和组织将总部设在罗马,比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理事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

文化

宗教

像意大利其他地方一样,罗马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全球天主教会的中枢梵蒂冈城即位于罗马市中心的西部,教宗平时主持礼仪所在的圣伯多禄大殿亦位于梵蒂冈,但罗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位于市中心东南侧的圣若望拉特朗大殿。在罗马共计大约有900座教堂,除了主教座堂,其他最著名的教堂还包括:圣母大殿城外圣保禄大殿圣格来孟大殿四泉圣嘉禄堂耶稣教堂。在城市的地下还有古老的殉道者墓窟。许多非常重要的宗教教育机构也设在罗马,如宗座拉特朗大学宗座圣经学院宗座额我略大学宗座东方学院。由于全球天主教会的管理机构大都位于梵蒂冈以及罗马市内,使罗马如同天主教会在世上的首都,因而在华人天主教人士中另有“圣京”之称号。

梵蒂冈虽然位于罗马市中心,但并非意大利领土,而是属于天主教会的最高领导机构——圣座所建立的梵蒂冈城国。其领土是“梵蒂冈山坡”(Mons Vaticanus)和邻近的昔日的梵蒂冈原野的一部分,那里有圣伯多禄大殿宗座宫殿西斯汀小堂、博物馆,以及其他各种建筑。在1929年以前,这一地区属于罗马的博尔戈区。这一地区位于台伯河西岸,与市中心隔开,是教宗良四世修筑保护罗马的城墙的突出部分,后来教宗保禄三世教宗庇护四世教宗乌尔巴诺八世扩建了目前的城墙。意大利与圣座在1929年签订的《拉特朗条约》赋予梵蒂冈目前的治权状态,其领土的边界大部分由围墙环绕,但是也有一部分边境没有围墙,而是由一排建筑物构成。

梵蒂冈领土还包括圣伯多禄广场,以广场边缘的一条白线标志与意大利领土的边界,白线的另一侧为庇护十二世广场(Piazza Pio XII)。到达圣伯多禄广场及庇护十二世广场,需要经过从台伯河延伸到此的协和大道,这条大道在《拉特朗条约》缔结后由时任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下令兴建。根据《拉特朗条约》,位于意大利领土内的某些圣座产业,特别是冈多菲堡(教宗夏日别墅)和罗马市内的特级宗座圣殿,都享有类似于外国使馆的治外法权地位。

建筑和旅游

罗马市作为欧洲最大的文化城市之一,拥有伊特鲁里亚时代至今不计其数的历史遗迹,是伊特鲁里亚时代王朝和罗马早期至晚期的历史见证,罗马帝国同样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财富。

罗马是天主教中心,天主教建筑遍布整个城市,最重要和最中心的是罗马的城中之国梵蒂冈。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圣伯多禄大殿与容纳教会历代收藏的梵蒂冈博物馆位于其中。市中心东南侧的圣若望拉特朗大殿是教宗主教座堂。西斯汀小堂紧邻圣伯多禄大殿,以米开朗基罗所绘《创世纪》穹顶画,及壁画《最后的审判》而闻名。此外,现在这模板:里也是教宗选举秘密会议的举行处。 罗马的其他教堂,修道院也大都建筑雄伟,藏有历代重要圣物和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万神殿是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帕为了纪念打败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而建造的。这座庙宇在80年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由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609年拜占庭皇帝将万神庙献给教宗波尼法爵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万神庙至今还是一个教堂,这里会定期举行弥撒以及婚礼庆典,同时也是世界各国观光客们竞相参观的地方。

罗马竞技场韦帕芗皇帝下令兴建,于80年建成大圆形的竞技场。当时称能容纳5万人在这里观赏猛兽与斗兽士或者斗兽士之间凄惨悲壮的角斗,中场休息时间则安排处死人犯,而这样残忍的大众娱乐活动到523年才被完全禁止,最后共约有七十万人死于竞技场。442年和508年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对竞技场结构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加上15世纪时教廷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拆除了竞技场的部分石料,所以形成现在残缺的模样。

古罗马广场曾是古代罗马城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生活的中心,罗马城和罗马帝国政治权力的中心,是世界最古老的一座议事广场,反映了整个罗马历史的面貌;帝国议事广场是罗马论坛的一系列扩展建筑,建成于罗马共和国末期和罗马帝国早期,君士坦丁凯旋门位于其间。马克森提乌斯和君士坦丁巴西利卡是古罗马广场上最大的建筑物,位于广场北侧,由皇帝马克森提乌斯始建于308年,312年由君士坦丁一世完成于米里维桥战役击败马克森提乌斯之后。

帕拉蒂尼山是罗马七座山丘中位处中央的一座,其为现代意大利罗马市里所保存的最古老的地区之一。其高约40多米,在山顶上往下望,一侧为古罗马广场,另一侧为马克西穆斯竞技场

马克西穆斯竞技场(Circus Maximus,意为“大竞技场”)是罗马共和时期第一座竞技场,也是最大的一座。马克西穆斯竞技场长621公尺(2,037英尺),宽118公尺(387英尺),可容纳300000观众。竞技场大部分建筑已被拆毁,仅有东端一小段看台地基残留。

卡拉卡拉浴场(建于212年至217年)除了洗浴池外,同时拥有花园、健身房、会议厅、图书馆和理发店等服务设施,是个古代的公共娱乐场所,它的供水排水系统和中央供暖系统的技术问题在当时都被完美地解决了,现在的卡拉卡拉浴场仍用于夏季歌剧演出。

圣天使城堡曾是罗马皇帝哈德良的陵墓,中世纪时改建成一座城堡。

塞维安城墙是罗马的一道城墙,塞维安城墙用大块凝灰岩砌筑,城墙高达10米,底宽3.6米,据信有16个大门,其中许多只在著作中提到。现存的城墙建于公元前4世纪。

奥勒良城墙修建于公元271年到275年,罗马皇帝奥勒良和普罗布斯在位时期。高16米,城墙拥有383个塔楼、7,020个垛口、18个主要城门,5个边门、116个厕所,以及2,066个对外窗口。

亚壁古道修建于公元前4世纪,是古罗马城通向卡拉布里亚的主要公路。路两旁有众多古代遗迹,其中有埋葬有50万早期基督徒的San Callisto墓穴。

国立罗马博物馆有四间分馆。分馆之一是古罗马时可容纳6000多人入浴的戴克里先浴场的遗迹。另外三个展馆分别是Palazzo Massimo,Crypta Balbi以及Palazzo Altemps三个地方。四间博物馆陈列着希腊、罗马时代的大量雕塑,马赛克。古罗马雕塑的馆藏世界最丰。

特拉斯提弗列街区该地区是罗马的第13区, 位于台伯河西岸,以精酿啤酒酒吧,工匠商店,小餐馆,经济型酒店和住宿加早餐旅馆闻名。 狭窄,鹅卵石铺成的街道上充满魅力,在主要广场外,夜晚该区域可能非常安静。 随着傍晚的临近,街头艺人,诗人,大胡子的滑板手和兴高采烈的喜乐演员,以不顾一切的热情,纷纷涌入街区的无数俱乐部,酒吧和广场。 该地区也是最受游客欢迎的社区之一。

其他受游客欢迎的地点还有许愿池和它的18世纪巴洛克喷泉特莱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建于1732年至1762年),高约26米,宽约20米,是罗马最大的喷泉,也是全世界最受欢迎和最著名的喷泉之一,传说闭着眼睛背对着许愿池投硬币,愿望就会成真,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向池内投硬币许愿。

除此之外还有纳沃纳广场威尼斯广场鲜花广场等多座大型广场,18世纪的西班牙广场和广场上的西班牙阶梯曾是电影《罗马假期》的经典取景地。

现代罗马的大部分著名建筑都位于城市的外围,如法西斯墨索里尼时期兴建的EUR区196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场馆等,城市西部的10层居住楼Corviale(建于1972年至1982年)是全欧洲最长的高层建筑

博物馆

罗马拥有世界最多的博物馆,其中多数位于历史建筑原址内,详见:罗马博物馆列表

教育

巴洛克风格的Sant'Ivo alla Sapienza教堂,建于1642年至1664年,曾是罗马大学的礼拜堂

罗马共有3座国立大学,罗马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La Sapienza",1303年)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有约110000名学生,是欧洲最大的一所大学,另外两所是罗马第二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Tor Vergata,1982年)和罗马第三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Roma Tre,1992年),此外还有多所天主教大学,也是罗马美术学院、国立舞蹈学院、国家戏剧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和艺术品复原中心研究所的所在地。

体育

罗马市曾经于1960年举办第十七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34年、1990年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是目前唯一一个举行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世界杯的意大利城市,罗马一度申办2016年的第三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但失败,现在罗马正在积极申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届残疾人奥运会1960年夏季残奥会也在罗马举行,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坐落在城市的北部。

足球运动不但是罗马市内最受欢迎的体育活动,罗马亦是意大利国内足球气氛最浓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原因是罗马有两家驰骋意大利和国际赛场的足球俱乐部——罗马足球俱乐部(1927年)和拉齐奥足球俱乐部(1900年),两支球队共享可以容纳85000名观众的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作为主场,是意大利入座人数第二大的足球场(仅次于米兰圣西路球场),曾经举办过世界田径锦标赛欧洲国家杯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及欧洲联赛冠军杯决赛等重要体育赛事。

罗马足球俱乐部是3次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冠军(1941/1942年,1982/1983年,2000/2001年)、8次意大利杯冠军(1963/1964年,1968/1969年,1979/1980年,1980/1981年,1983/1984年,1985/1986年,1990/1991年,2006/2007年)、1次欧洲联盟杯冠军(1960/1961年)和1次意大利超级杯冠军(2000/2001年)。拉齐奥足球俱乐部是2次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冠军(1973/1974年,1999/2000年)、4次意大利杯冠军(1958/1959年,1997/1998年,1999/2000年,2003/2004年)、2次意大利超级杯冠军(1997/1998年,1999/2000年)、1次欧洲超级杯(1999年)和1次欧洲优胜者杯冠军(1998/1999年)。两支球队现时属于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主要竞争对手,他们在意甲联赛的同场竞技被称为“罗马市德比”,已经成为每年意大利球坛最精彩的足球比赛之一。两支球队曾培养了多名著名意大利国脚,包括保罗·迪卡尼奥弗朗切斯科·托蒂亚历山德罗·内斯塔安杰洛·迪利维奥安杰洛·佩鲁齐等。

虽然橄榄球在罗马市的受欢迎程度不及足球运动,但仍然被广泛接受,主要原因是意大利国家橄榄球队的主场设于罗马市的Stadio Flaminio,自2000年开始成为意大利队参加六国橄榄球锦标赛的主场馆,可惜至今从未成功夺标。市内的地区橄榄球俱乐部包括Unione Rugby Capitolina、Rugby Roma及S.S. Lazio。

此外每年5月,罗马市主办网球ATP大师系列赛,罗马大师系列赛于1930年创办,直至1990年成为网球大师系列赛分站之一。

饮食

罗马的饮食文化具有相当的多样性,从世界顶尖水平的厨艺,到典型的罗马餐饮,有犹太人的贝壳水产、拉齐奥的特产和美味的鱼宴。罗马餐桌上最典型的菜肴有“coda alla vaccinara”(浸在葡萄酒中的牛尾巴肉,用番茄和辣椒炖)、“pajata”(小牛肠配番茄酱)、“abbacchio alla scottadito”(牛奶烧小羊肋排)和“trippa alla romana”(牛肚配番茄薄荷酱),都是罗马的特色。此外还有“Supplì al Telefono”(乳酪炸冻丸子),莫萨里拉干酪丸子,南瓜花,烤白面包片配大蒜、橄榄油或番茄,大蒜和薄荷蒸嫩洋蓟,还有犹太式的鳕鱼片“Baccalà”。

意大利面在罗马也相当受欢迎,比较著名的有“Fettuccine alla carbonara”(手擀培根蛋面);“bucatini all’amatriciana”(带一个孔的粗面,配培根和番茄酱)。

交通

航空

罗马有两座国际机场列奥纳多·达芬奇国际机场钱皮诺国际机场,列奥纳多·达芬奇国际机场位于海岸上,与米兰马尔彭萨国际机场一同为意大利最重要的对外航空交通枢纽,列奥纳多·达芬奇国际机场以年旅客吞吐量计算,2015年以4042万人位居意大利第一,同时也是欧盟第七繁忙机场。机场与市中心罗马特米尼车站有专用机场快线李奥纳多特快列车相连接,车程约半小时。

铁路

罗马作为意大利铁路交通的中心枢纽点,还拥有多座客运与货运火车站,其中包括最重要的罗马特米尼车站以及另一座大型火车站罗马提布提纳车站

其他

罗马的公共交通系统完善,由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铁等组成,交通繁忙。因为担心建造过多的地铁会损坏罗马市内的众多历史建筑和设施,罗马与其他大城市不同,地铁规划工程相当保守,目前只铺设了三条地铁线(A线、B线和C线),高峰时间经常超负荷运营,而城市的其它各个节点之间由巴士网络连结。罗马的第一条地铁线竣工于1955年,现在的三条地铁线总长60千米,其中一条正在进行延长工程,另外第三条地铁线仍在延长建设中。罗马的有轨电车系统启用于1877年,共6条线路,构成总长51.31千米的有轨电车网络。1937年至1972年间,罗马公交系统曾通行无轨电车,在停运了33年后,2005年起再次运营,总长11.3公里

罗马道路的交通堵塞是众所周知的,由于罗马的街道大多历史悠久,宽度无法容纳庞大的交通流量,且市中心古迹众多,道路难以拓宽,而车辆的数量又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加,再加上人车时常互不相让,因此街上的交通经常一片混乱,毫无章法。环城高速公路同样无法摆脱每天的塞车困扰,城市的中心城区受到交通管制,未经批准私家车每天6点至18点不允许通行。

姐妹城市

自1956年4月9日起,罗马仅与以下城市结成姐妹城市:

Solo Parigi è degna di Roma; solo Roma è degna di Parigi.(意大利语)
Seule Paris est digne de Rome; seule Rome est digne de Paris.(法语)
"只有巴黎配得上罗马,只有罗马配得上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