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肯尼亚国旗
肯尼亚国徽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一景
肯尼亚:民间舞蹈

  肯尼亚共和国斯瓦希里语:Jamhuri ya Kenya;英语:The Republic of Kenya),位于非洲东部的国家赤道横贯国土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面积为582,646平方公里。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南苏丹交界,东南濒临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全境位于热带季风区,沿海地区湿热,高原气候温和,全年最高气温为摄氏22~26℃,最低为10~14℃。

  肯尼亚为前英国殖民地,1963年12月12日从英国独立。肯尼亚是东非共同体成员,东非共同体五国提出2015年合并成为统一的联邦国家。该联邦将拥有共同的宪法、总统、议会和货币。

  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公元7世纪,东南沿海地带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沿海地带。1890年,英、德瓜分东非,肯被划归英国,英政府于1895年宣布肯为其“东非保护地”,1920年改为殖民地。1960年3月,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简称“肯盟”)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成立。1962年2月伦敦制宪会议决定由上述两党组成联合政府。1963年5月肯举行大选,肯盟获胜。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独立。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仍留在英联邦内,乔莫·肯雅塔为首任总统。1978年肯雅塔病逝,丹尼尔·阿拉普·莫伊继任总统达24年。

基本国情

  国名 肯尼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enya)。

  国旗 根据独立前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旗帜为基础而设计。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黑、红、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红色长方形上下各有一白边。旗面中间的图案为一面盾和两支交叉着的长矛。黑色象征肯尼亚人民,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绿色象征农业和自然资源,白色象征统一与和平;矛和盾图案象征祖国统一和为捍卫自由而斗争。

  国徽 图案下方为山峰,象征非洲的第二高峰——海拔5199米的基里尼亚加峰;山坡上有咖啡、剑麻、菠萝等图案,象征该国丰富的农产品。山峰之上为盾徽,盾面上是国旗图案,中间有一只握斧的雄鸡,这是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标志,也象征肯尼亚人民新的繁荣生活。盾徽背后有两支交叉着的长矛,两侧各有一头象征力量的雄狮,底部的红色绶带上用斯瓦希里文写着“共处”。

  面积 582,646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47个郡(County)。

  人口 4756.4万(2019年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44个民族,主要有基库尤族(17%)、卢希亚族(14%)、卡伦金族(11%)、卢奥族(10%)和康巴族(10%)等。此外,还有少数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斯瓦希里语为国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全国人口的45%信奉基督教新教,33%信奉天主教,1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首都 内罗毕(Nairobi),人口约350万。年平均气温17.7℃。

  国家元首 总统乌胡鲁·肯雅塔(Uhuru Kenyatta),2013年3月首次当选,2017年10月再次当选,11月28日宣誓就职。

  重要节日 国庆节:12月12日。

历史

  肯尼亚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已有数百万年。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到西元7世纪,东南沿海地带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沿海地带。1890年,英、德两国瓜分东非,肯尼亚被划归英国。1895年,英国政府宣布肯尼亚为其“东非保护地”。1920年,肯尼亚沦为英国殖民地。1963年5月举行大选,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简称肯盟)获胜。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独立,从而结束了英国长达70年的殖民统治。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仍留在英联邦内。

  史前时代 最近的研究发现,约410万年前,在图尔卡纳湖畔,就有湖畔南方古猿等原始猿人活动。

  早期文明 约前2000年,北非讲库希特语族的族群开始向肯尼亚迁徙。前1000年左右,一批班图语系的非洲人迁徙到肯尼亚中南部。他们已经开始使用铁器。

  公元1世纪左右,阿拉伯商人开始在肯尼亚海岸活动。公元500年左右,来自波斯、印度、印尼等地的商人开始与东非地区接触。贸易导致一系列商业据点的建立。

  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曾到过马林迪和蒙巴萨,肯当地首领和使节也曾往访中国。

  殖民时代 1498年,达伽马到达肯尼亚。16-17世纪,葡萄牙人在肯尼亚沿海占据了许多据点。1890年,英、德签订了黑尔戈兰条约。肯尼亚全境成为英国殖民地。1895年,英国将肯尼亚设为英属东非保护地。1920年,东非保护地改为肯尼亚直辖殖民地。

  1947年,蒙巴萨、基苏木等地举行罢工。1952年,发生了茅茅运动。1963年12月12日,肯尼亚正式宣告独立。

  独立后 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乔莫·肯雅塔(Jomo Kenyatta)出任第一任总统。1978年,肯雅塔病逝,副总统丹尼尔·阿拉普·莫伊(Daniel Arap Moi)继任总统。1982年6月,肯尼亚实行一党制。1991年12月,实行多党制。

肯尼亚国父-乔莫·肯雅塔

肯尼亚国父:乔莫•肯雅塔

  初次访问肯尼亚的人,听到次数最多的名字很可能是“肯雅塔”——肯尼亚最大的机场名为“肯雅塔国际机场”,最大的会议中心名为“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最繁华的大街叫做肯雅塔大街,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肯雅塔日”,甚至最有名的国立医院之一也叫做肯雅塔医院,七所国立大学中还有两所以肯雅塔命名。从这些名字,足见肯尼亚人民对这个人的景仰和怀念。他就是肯尼亚国父:乔莫·肯雅塔(JOMO KENYATTA)。

  肯雅塔是肯尼亚最大部族基库尤族人,1895年出生于邻近内罗毕的中央省基安布地区区。小时候,他一边帮家里干农活,一边在教会学校上学。后来到内罗毕工作,并崭露头角,逐步成长为基库尤族的青年代表,并加入了当时肯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压迫统治、争取合法权利的“基库尤族中央协会”。由于其出色的领导能力,肯雅塔被推举为该协会的秘书长,并赴英国为争取肯人民权利进行游说。肯雅塔在欧洲活动、学习将近16年,除了长住英国外,他还访问了苏联、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瑞士等近10余多个国家,增长了见识和才干,并通过广泛的交游在非洲民族主义运动中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肯雅塔于1946年回到肯尼亚,继续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以较为温和的方式为肯人民争取权利,呼吁允许当地人参与政治,拥有土地及其它财产,保存并发扬基库尤及其它本地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他首次从非洲民族大解放的高度来阐述肯民族解放运动的必然性和必胜前景,号召肯各民族团结起来,建立自我管理的政府。肯雅塔在肯尼亚各族人民中的号召力不断扩大,成为追求民族独立的领导人物,但同时也引起了殖民当局的注意和警惕。

  随着肯尼亚人民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及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部分基库尤族青年开始以宗教的形式组织反抗活动,他们向肯尼亚山神“恩盖”宣誓,以武装方式驱逐殖民者,夺回被强占的土地和财产。上世纪50年代初,著名的反殖斗争“茅茅”运动兴起,多名殖民当局的官员被暗杀,引起当局的高度恐慌并采取武装镇压手段。肯雅塔虽然立场较温和,但其与独立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于1952年与多名肯民族主义运动领袖一起被捕。

  1954年起,肯雅塔被监禁在图尔卡纳湖以西,邻近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洛基塔温格地区。当地的环境较恶劣,他后来回忆说,“我似乎处于沙漠之中”。且当时他已年近6旬,这一打击无疑是沉重的。他在狱内曾患湿疹,“整个身体充满痛楚和持续的搔痒,好像全身盖满了荨麻”,并因为年老而面临高血压等疾病折磨,后来还因为政见不同被狱中其它囚犯仇视并险遭暗杀,但肯雅塔并不灰心,一直保持着平静与乐观的心态。他在给女儿万布伊的信中写道,“我很好,没有什么麻烦。我仍然平静地生活,正如我长期以来所做的一样”。

  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对独立自由的坚定信念,肯雅塔终于渡过了最为艰难的人生考验,迎来了自由的曙光。1961年,殖民当局终于在国内外压力下释放肯雅塔。同年,他被选为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主席。1963年6月,肯成立自治政府,肯雅塔众望所归地成为总理,并于1964年12月肯成立共和国后担任首任总统。

  肯雅塔的眼光总是向前看的,他在1964年向全国人民发言表示,“只有将来,才是活着的,过去是死的…让我们同意,再也不沉缅于过去,而是在所有的言行上团结起来,为了国家的重建、肯尼亚的将来而奋斗。”基于这个理念,他对肯各民族一视同仁,对外国人较为宽容,对曾参与殖民的白人亦平等相待,为刚刚独立的肯尼亚争取到了较为稳定的国内外环境。

  肯雅塔致力于建设国家,提出了“哈兰贝”( Harambee,斯瓦希里语,意为团结、齐心协力)的国家重建口号,“我向你们发出号召:哈兰贝! 让我们同心协力为我们的国家-肯尼亚而努力工作,消灭愚昧、疾病和贫困这三个敌人”。在他的领导下,肯人民团结一致投身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使肯在60、70年代经历了发展黄金期,成为当时在非洲乃至全球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之一。

  为人民做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直至今日,人们还亲切地称肯雅塔为“姆齐肯雅塔”(Mzee Kenyatta)。“姆齐”在当地语言中意为“长者”,但人们很少用这个词来称呼其它老人,似乎把它专门保留给肯雅塔,既体现了对他的尊敬,还表示他在人民心中,永远是一位坚定、睿智、宽容的“老人”。

地理

肯尼亚博戈里亚湖上的火烈鸟群,2017年10月8日。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博戈里亚湖位于肯尼亚东非大裂谷地区中部,距首都内罗毕约300公里,大批火烈鸟在此栖息。
肯尼亚纳库鲁国家公园,2017年6月21日。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土地面积约58万367平方公里。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西北与南苏丹、北与埃塞俄比亚交界,东南濒印度洋。

  大部为高原山地;东部海拔500米,西部是东非裂谷带的东支,海拔2000-3000米,国名因肯尼亚山而来,海拔5,199米,为境内最高峰,亦为非洲第二高峰;印度洋沿岸是宽约200公里的平原。

  赤道贯穿中部,以北半沙漠气候占优势,以南主要属热带森林和热带草原气候;高地温和,低地湿热,3500米以上高山有时落雪。

  肯尼亚地势由海岸平原向中央高原爬升,高原区被东非大地堑一分为二。由肯尼亚可见位于边境、坦桑尼亚界内的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马扎罗山(Mount Kilimanjaro)。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47个郡(County)。

重要城市

  • 内罗毕 首都 (Nairobi)
  • 蒙巴萨(Mombasa)
  • 纳库鲁(Nakuru)
  • 伊西奥洛 (Isiolo)
  • 基苏木 (Kisumu)

政治

独立以来,肯盟长期一党执政,1991年改行多党制后,肯盟于1992年、1997年连续两次赢得多党大选,莫伊蝉联总统。2002年12月举行第三次多党大选,反对党联盟全国彩虹联盟击败肯盟,齐贝吉当选总统,全国彩虹联盟获议会多数席位。2007年12月大选后,因执政党民族团结党与反对党橙色民主运动对选举结果存在争议而引发全国性骚乱。在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调解下,争议双方于2008年2月28日签署《关于联合政府伙伴关系原则的协议》,并于4月13日组建联合政府。执政党领袖齐贝吉任总统,反对党领导人奥廷加任新设的总理职位。在2013年3月大选中,朱比利联盟候选人乌胡鲁·肯雅塔击败改革与民主联盟候选人奥廷加,当选肯尼亚第四任总统。

2017年8月,肯尼亚举行新一届大选,肯雅塔总统击败老对手奥廷加,赢得选举,但总统选举结果被肯尼亚最高法院判决无效。同年10月,总统大选重新举行,肯雅塔再次胜出,成功连任总统,11月28日,肯雅塔宣誓就职。

【宪法】 1964年颁布共和国宪法,迄今已历经大小30次修改。1982年6月,肯通过修宪确立实行一党制。1991年12月修宪改行多党制,规定:肯为多党民主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国防军总司令,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和任免权,有权召集或解散议会;总统和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集会、结社和迁徙的自由。1997年,肯反对党以宪法不适应多党制要求为由,强烈要求全面修宪。同年9月,肯颁布《修宪委员会法案》草案,开始修宪。2010年4月,肯新宪法草案获议会批准,8月通过全民公投并正式颁布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维持总统制政体,不再设总理职位,但总统权力受削弱;议会改为两院制,增设参议院;行政区划由中央、省、地区、分区、乡、村六级改为中央和郡两级。

【议会】 议会是肯最高立法机构,成立于1963年,当时分设有参议院和众议院。1966年修订宪法,将参议院并入众议院,形成一院制,设立国民议会。2010年8月颁布的新宪法规定议会恢复设立参议院。2017年8月选举产生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构成的第12届议会。议员任期5年。

本届国民议会由议长和349名议员组成,其中包括290名民选议员(代表全国290个选区)、12名政党指定议员(按各政党在国民议会席位比例分配)、47名民选妇女代表(代表全国47个郡)。议长和副议长由各党分别从本党非议员党员和议员中提名,由全体国民议会议员选举产生。现任国民议会议长贾斯廷·穆图里(Justin Muturi)。国民议会主要职能包括:立法、决定国家税收分配、监督政府和国家财政支出、批准战争、延长国家紧急状态、弹劾总统和副总统、批准重要人事任命等。下设32个委员会。

参议院由参议长和67名参议员组成,其中包括47名民选参议员(代表全国47个郡)、16名政党指定的妇女代表(按各政党在参议院议席比例分配)、2名青年代表(参议院最大两党各1人)、2名残疾人代表(参议院最大两党各1人)。参议长和副参议长由各党分别从本党非议员和议员中提名,由全体参议员选举产生。现任参议长肯尼斯·卢萨卡(Kenneth Lusaka)。参议院主要职能包括:参与同各郡相关的立法、税收分配、财政支出、放权以及参与弹劾总统和副总统等。下设20个委员会。

【政府】 实行总统制。2020年1月内阁分工和成员调整后,目前内阁成员名单如下:总统乌胡鲁·肯雅塔(Uhuru Kenyatta),副总统威廉·鲁托(William Ruto),内务和中央政府协调部长弗雷德·马蒂安吉(Fred Matiang’i),放权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部长尤金·瓦马卢瓦(Eugene Wamalwa),财政和规划部长乌库尔·亚塔尼(Ukur Yatani),国防部长莫妮卡·朱马(Monica Juma,女),外交部长蕾切尔·奥马莫(Raychelle Omamo,女),教育部长乔治·马戈哈(George Magoha),卫生部长穆塔希·卡戈维(Mutahi Kagwe),交通、基础设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长詹姆斯·马查里亚(James Macharia),信息通讯、技术、青年和创新部长乔·穆切鲁(Joe Mucheru),环境和林业部长凯里亚科·托比科(Keriako Tobiko),土地和实体规划部长法丽达·卡罗尼(Farida Karoney,女),体育、文化和遗产部长阿明娜·穆罕默德(Amina Mohammed,女),东共体和区域发展部长阿丹·穆罕默德(Adan Mohammed),劳工和社会保障部长西蒙·切卢吉(Simon Chelugi),农业、畜牧业、渔业和合作部长彼得·穆尼亚(Peter Munya),贸易、工业和企业发展部长贝蒂·马伊纳(Betty Maina,女),公共服务和性别事务部长玛格丽特·科比亚(Margaret Kobia,女),旅游和野生生物部长纳吉布·巴拉拉(Najib Balala),能源部长查尔斯·凯特(Charles Keter),石油和矿业部长约翰·蒙耶斯(John Munyes),水、公共卫生和灌溉部长西西莉·卡里乌基(Sieily Kariuki,女),不管部部长拉斐尔·图朱(Raphael Tuju)。

【司法机构】 法院分为四级,即地区法院、驻节法院、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在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地区设伊斯兰法院。首席大法官威利·穆通加(Willy Mutunga),2011年6月任职。

【政党】 目前,肯有注册政党约50个,主要政党和政党联盟有:

朱比利党:2016年9月,执政的原朱比利联盟内部12个党派宣布解散各自政党、联合组建朱比利党。2017年10月,现任总统肯雅塔、副总统鲁托分别以朱比利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身份赢得大选,获得连任。

全国超级联盟:为应对朱比利党强势组建,反对派“三巨头”奥廷加、穆西约卡、韦坦古拉联合阿玛尼全国大会党领袖穆达瓦迪,于2017年初组建成立全国超级联盟。前总理奥廷加、前副总统穆西约卡分别以全国超级联盟总统、副总统候选人身份参加2017年大选,最终败选。

重要人物

乌胡鲁·肯雅塔:总统、国防军总司令。1961年10月生,基库尤族,开国总统乔莫·肯雅塔之子。曾留学美国,获政治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年起任旅游发展局长、地方政府部长等职。2002年当选肯盟副主席,并作为莫伊总统指定接班人被推选为肯盟总统候选人。在2002年大选中不敌齐贝吉,成为议会反对党领袖。2005年当选肯盟主席。2007年带领分裂后的肯盟加入齐贝吉阵营。2008年4月任副总理兼贸易部长,2009年初改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2012年1月辞去财政部长职务。2012年4月退出肯盟,5月加入新成立的全国联盟党。2013年1月,全国联盟党与联合共和党等结成朱比利联盟,肯雅塔作为该联盟总统候选人参选并赢得大选,成为肯尼亚第四任总统。2017年10月,以朱比利党总统候选人身份参选并当选连任,11月28日宣誓就职

经济

列车从肯尼亚蒙内铁路沿线的马泽拉斯铁路大桥上驶过,2017年5月12日。蒙内铁路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全长约480公里,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蒙内铁路是肯尼亚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基建工程。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私营经济占整体经济的70%。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旅游业较发达,为主要创汇行业之一。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日用品基本自给。肯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经济陷入困境,80年代中期得到恢复。90年代初因政局动荡、西方停援及自然灾害等原因,经济滑坡。2001年以来,肯经济止跌并开始复苏。2003年以来肯政府实行严格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加大调整财政政策力度,实施积极货币政策,深化结构改革,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2008年肯政府启动“2030年远景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旅游业、农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业务流程外包(BPO)、金融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争取年均经济增速达到10%,到2030年将肯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民众享有高质量生活、环境优美、社会安定的新兴工业化中等收入国家。受2008年初大选危机、旱灾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一度放缓。2010年以来,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经济呈现较好发展势头。但贫困率和失业率仍然较高,均在40%上下。2015年肯出台《国家工业化发展规划》和《经济特区法》,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油气资源以及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和经济转型。2017年肯政府提出粮食安全、住房保障、制造业发展、医疗保障等“四大发展目标”。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旱情、蝗灾等多重因素影响,肯旅游业、农业等遭受严重冲击,经济增长势头受挫。

  • 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 国内生产总值:958亿美元。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82美元。
    • 经济增长率:-0.5%。
    • 货币名称:肯尼亚先令。
    • 汇率:1美元≈109.1肯尼亚先令。
    • 通货膨胀率:5.1%。
    • 外债总额:402.77亿美元。
(资料来源:2020年12月《伦敦经济季评》)

【资源】 矿藏主要有纯碱、盐、萤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银、铜、铝、锌、铌和钍等,除纯碱和萤石外,多数矿藏尚未开发。森林面积8.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林木储量9.5亿吨。2012年初发现石油蕴藏,已经探明石油储量29亿桶。地热、风能、水力等清洁能源丰富。

【工业】 独立以后发展较快,门类比较齐全,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以制造业为主,食品加工业发达。工业主要集中在内罗毕、蒙巴萨和基苏木这3大城市。制造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较大的企业有炼油、轮胎、水泥、轧钢、发电、汽车装配等厂。85%的日用消费品产自国内,其中服装、纸张、食品、饮料、香烟等基本自给,有些还供出口。

【农牧渔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3,其出口占肯总出口一半以上。全国约8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可耕地面积9.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6%),其中已耕地占73%,主要集中在西南部。正常年景粮食基本自给,小麦和水稻严重依赖进口。剑麻出口量居全球第二位。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占据欧盟约1/3的市场份额。2016年,茶叶、园艺产品、咖啡分别出口约12亿、9.9亿、2亿美元;园艺产品中,鲜花、蔬菜、水果分别出口约6.9亿、2.3亿、0.7亿美元。渔业资源丰富,2016年产量为14.6万吨,大多来自境内的淡水湖泊,其中维多利亚湖每年捕鱼量占渔业生产总量的80%以上。

【旅游业】 支柱产业,肯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直接创造就业25万人,间接创造就业55万人。2017年,国际游客数量147万人次,旅游业收入约12亿美元。排名前5位的游客来源国依次为美国、英国、乌干达、中国、印度。主要旅游点有内罗毕、察沃、安博塞利、纳库鲁、马赛马拉等地的国家公园、湖泊风景区及东非大裂谷、肯尼亚山和蒙巴萨海滨等。

【交通运输】 以公路运输为主。肯2016/2017财年预算案中,基础设施和信息通信的预算占政府开支总预算的8.93%,仅次于政府用于教育、安全、公共服务三个领域的预算。

公路:公路网总长16余万公里。

铁路:总长2885公里,其中约600公里为标准轨铁路(蒙内铁路约480公里,内马铁路约120公里),其余为窄轨铁路。

海运:蒙巴萨港是东非最大港口,有22个深水泊位和2个大型输油码头,可停泊2万吨级货轮,2008年8月起开始24小时运转。蒙巴萨港2013年至2016年货物吞吐量分别为2230、2487、2671、2736万吨。

空运:全国共有4个国际机场、100余个国内机场。肯尼亚航空公司开设40余条国际航线,在全球设有98个办事处。

管道运输:1978年建成蒙巴萨-内罗毕输油管,现已扩建至纳库鲁、埃尔多雷特和基苏木。

【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截至2018年底,肯政府公共债务总额497.5亿美元。截至2019年底,肯政府公共债务总额569.19亿美元。2018/2019财年,肯财政(预算)收入为17533亿肯先令,财政(预算)开支为24935亿肯先令,财政(预算)赤字为7402亿肯先令,财政(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7.7%。

【对外贸易】 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逆差。主要出口商品为茶叶、花卉、咖啡、水泥、剑麻、除虫菊酯、纯碱、皮革、肉类和石油加工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钢铁、车辆、化肥、药品等。2018年肯进出口贸易总额224.4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61.05亿美元,进口额163.42亿美元。非洲、欧洲分别是肯出口第一、第二大目的地。亚洲是肯进口第一大来源地,中国是肯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外国资本】 自1963年独立以来,一向重视吸收利用外国资本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1964年政府颁布实施《外国投资保护法》。目前,英、美、德、法等国在肯设有数百家公司,投资领域遍及农业、工业、商业、旅游、金融、交通运输等部门。外国对肯投资主要领域为制造业、农业、能源、建筑、通信和采矿业。2018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6.24亿美元,为近6年来新高。

【外国援助】 主要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有日本、德国、英国、美国、法国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协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发展基金和环球基金等。外援主要用于农业、军事、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电信及社会发展项目。

【人民生活】 全国贫困率超过40%,人均寿命60岁。肯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严重,农村人口贫困率为50%,城镇人口贫困率为30%。2016年居民平均年收入为64.5万肯先令(每月收入5万多肯先令)。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肯人类发展指数在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47位。

军事

1963年独立后建军。总统兼任国防军总司令,拥有最高指挥权。国防军司令部是最高作战指挥机构,总统通过国防军司令统率全军。国防委员会系向总统负责的最高军事决策机构,由国防部长、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国防军司令、陆海空三军司令等组成。现任国防部长莫妮卡·朱马(女),国防军司令桑姆森·姆瓦提上将。

奉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近年积极参与打击恐怖主义及联合国和非盟维和行动。实行志愿兵役制。现役军人3.32万,其中陆军2.5万人,海军3200人,空军5000人。

文化

新闻出版

主要英文报刊:《民族日报》,发行量约20万份;《东非旗帜报》,日报,发行量约7万份;《肯尼亚时报》,日报,前执政党肯盟机关报,发行量约5.2万份;《每周评论》,肯最大的私营英文周刊,发行量约1.85万份;《东非人报》,周报,1994年11月首次发行,在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同时出版。斯瓦希里语报以《民族日报》媒体集团创办的《塔伊法》(意为“今日民族报”)最有影响,发行量约5万份。

肯尼亚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63年,向内罗毕的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和图片。

肯尼亚广播公司,由英国殖民者建立,电台于1927年开播,用英语、斯瓦希里语、印地语和15种非洲语言广播。1963年肯独立后将其收归国有,改名为“肯尼亚之声”。

肯尼亚广播电视公司,1987年成立,系肯目前规模最大、广播电视节目能覆盖全国的广播电视公司。“肯尼亚电视网”,1989年成立,肯第一家私营电视台,用英语播放。截至2004年底,肯政府已为14个电视台的82个频道及42家电台的163个频率发放了经营许可证,目前已有39个电视频道和90个电台频率正式播放,但覆盖范围主要限于内罗毕、蒙巴萨等大城市。

教育

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成人识字率近90%,在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教育体制分为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两类,正规教育实行小学、中学、大学“8–4–4”学制。非正规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和扫盲活动。目前全国有近1000万儿童入读小学,中学、大学数量分别为7000多所与60所,另有30多所职业培训学校、技校等。著名高等学府包括内罗毕大学、莫伊大学、肯雅塔大学、埃格顿大学、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和马塞诺大学等。

外交

奉行和平、睦邻友好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大力推动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反对外来干涉,重视发展同西方及邻国的关系,注意同各国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开展全方位务实外交,强调外交为经济服务。近年来,积极加强同中国等亚洲国家关系。肯尼亚担任2021-2022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2021年起,肯雅塔总统接任东共体主席。

肯是联合国、非洲联盟、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国,洛美协定签字国,也是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和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等次地区组织的成员。联合国在内罗毕设有办事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总部设在内罗毕。肯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非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