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9月13日 (日) 07:51大猫咪组31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 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写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尾联为劝慰元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全诗语言圆熟,意境开阔,结构紧密,是艺术上较成熟的作品。

夏口,指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鹦鹉洲,注见崔颢《黄鹤楼》。岳阳,今属湖南,滨临洞庭湖。元,一作“源”或“阮”。中丞,御史中丞的简称,唐常代行御史大夫职务。

夏口:唐鄂州治,今属湖北武汉,在汉水入江处。汉水自沔阳以下称夏水,故汉水长江汇合处称夏口。

鹦鹉洲:在长江中,正对黄鹤矶。唐以后渐渐西移,今与汉阳陆地相接。 岳阳:今属湖南,滨临洞庭湖。 中丞:御史中丞的简称,唐常代行御史大夫职务。


这是作者贬谪时途经汉水所作,由贬谪又想到贾谊。作者在《新年作》及《长沙过贾谊宅》中都用了贾谊谪长沙的故事,连本篇已是三次了(仅就本书所收录者说)。高仲武说:“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见《中兴间气集》卷下)翁方纲也说刘诗七律“一往易尽”。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作者自夏口乘船出发,夕阳西下时便抵达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洞庭湖畔的元中丞。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公元756年—公元758年)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作者自夏口乘船出发,夕阳西下时便抵达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洞庭湖畔的元中丞。


逐句释义: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鹦鹉洲所在的江面无风无浪又无云烟,我这个途经楚地的客子对你的相思渺然无边。
  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
  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属楚国境。此为作者自指,也暗指屈原。
  渺然:遥远的样子。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夕阳斜照着汉口,飞鸟渡江(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汉口:即上夏口。这里指汉水入口处。
  鸟:暗合鹦鹉。
  洞庭: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长江以南。联想到元中丞所在岳阳。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临江的那棵独树,黑夜里停泊着我的小船。 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 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孤城:指汉阳城,城后有山。
  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树:一作“戍”。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贾谊上书只因他心忧国事,为了汉室的长治久安,他不幸远滴长沙,古今来令人深深地哀惋。 贾谊因心忧汉室艰危,一再向汉文帝上书,言词激切,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 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贾谊上书: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长沙谪去:指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谪去,一作“迁谪”。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仍然是遭贬后抚景感怀之作。诗意与前一首诗相同,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全诗以写景为主,但处处切题,以“汀洲”切鹦鹉洲,以“汉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阳。最后即景生情,抒发被贬南巴的感慨,揭示出向元中丞寄诗的意图。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 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写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尾联为劝慰元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全诗语言圆熟,意境开阔,结构紧密,是艺术上较成熟的作品。

这首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


这是作者贬谪时途经汉水所作,由贬谪又想到贾谊。作者在《新年作》及《长沙过贾谊宅》中都用了贾谊谪长沙的故事,连本篇已是三次了(仅就本书所收录者说)。高仲武说:“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见《中兴间气集》卷下)翁方纲也说刘诗七律“一往易尽”。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留后任内所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元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前六句主要是描绘江乡浩渺静谧之景。诗的一联诗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二联“夕阳度斜鸟”写时间已晚,无法到达;“秋水远连关”写地域遥远,只能相思,不得相过。最后两句“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为劝慰元中丞语。全诗语言圆熟,意境开阔,结构紧密,是艺术上较成熟的作品。

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写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尾联为劝慰元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全诗语言圆熟,意境开阔,结构紧密,是艺术上较成熟的作品。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作者自夏口乘船出发,夕阳西下时便抵达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洞庭湖畔的元中丞。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

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写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尾联为劝慰元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全诗语言圆熟,意境开阔,结构紧密,是艺术上较成熟的作品。



首联“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写船到鹦鹉洲时所见和对远在洞庭瑚畔的元中丞的相思之情。鹦鹉洲所在的江面无风无浪又无云烟,我这个途经楚地的客子对你的相思渺然无边。上句写景,下句抒情,直写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还要广阁。“益渺然”三字结合眼前景物,极为夸张地写出作者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


颔联“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分写汉口和洞庭两地景物。上句写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元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远眺汉口,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渡江而去;遥想洞庭湖,秋水浩渺,似与天边连在一起。这幅图景中,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他的心已由此地(鹦鹉洲)飞越到彼地(洞庭湖)了。笔力清爽,情思渺远。结构上,上下两句似无联系,但这种切割空间的手法正好造成作者凝眸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空白,相思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


颈联“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转折到眼前见闻口诗人在自家的小船上,怀思久之,不知不觉时间由夕阳西下推移到夜色沉沉的晚间。从与汀洲隔江相对背靠龟山的汉阳城里传来令人寒栗的号角声;一棵孤树下临大江,诗人的行船泊在沉沉夜色中,融没在浩渺的江面上。这一联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低抑,所以这里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城曰“孤”,角日“寒”,树日“独”,都是诗人特定心境物化出典的另一种自然风貌。此次诗人被贬载痛南行的悲苦,置身异地的孤独情怀以及由号角传出的战乱气息,均借景物淡然映出口情景互藏其宅,是此联的妙处所在。

颈联转折到眼前见闻口诗人在自家的小船上,怀思久之,不知不觉时间由夕阳西下推移到夜色沉沉的晚间。从与汀洲隔江相对背靠龟山的汉阳城里传来令人寒栗的号角声;一棵孤树下临大江,诗人的行船泊在沉沉夜色中,融没在浩渺的江面上。这一联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低抑,所以这里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城曰“孤”,角日“寒”,树日“独”,都是诗人特定心境物化出典的另一种自然风貌。此次诗人被贬载痛南行的悲苦,置身异地的孤独情怀以及由号角传出的战乱气息,均借景物淡然映出口情景互藏其宅,是此联的妙处所在。



尾联“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自然而然地结出诗旨,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此贬的不平,而“古今怜”三字,更不仅表达了这事件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

尾联自然而然地结出诗旨,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此贬的不平,而“古今怜”三字,更不仅表达了这事件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

全诗是向友人遥寄相思和暗诉心中隐痛的,感情绵邀而凝重,语言整饰而流畅。特别是中间两联,落笔于景,而暗关乎情,情景融浃,相为珀芥,自是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正道。



全诗是向友人遥寄相思和暗诉心中隐痛的,感情绵邀而凝重,语言整饰而流畅。特别是中间两联,落笔于景,而暗关乎情,情景融浃,相为珀芥,自是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正道。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8


试题精选:

1.首联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参考答案:写了鹦鹉洲水面平静、空气澄明和“我”(楚客)渺远的思绪。(共2分,每点1分)


2.颔联描写景色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实写汉口,虚写洞庭。用语生动,“斜”字写出了江鸟斜飞的姿态,十分形象;“连”字写出了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壮阔,想象丰富。 (共4分。虚实结合2分,炼字2分,意思对即可)


3.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作者借同情贾谊被贬长沙,含蓄地表达了对源中丞遭贬的不平,以及对他的同情与思念之情。(共4分,同情贾谊1分,不平,同情与思念之情各1分。“隐含了作者自己曾经遭贬是我同病相怜之感”也可以得1分)


4.请赏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①虚实结合。上句实写诗人汉口所见的景色,下句想象洞庭湖畔的景色。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思念牵挂之情。②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悠远浩渺的洞庭湖水寄寓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③动静结合。“江鸟斜飞”是动景,“秋水连天”是静景,动静结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④用词生动。“斜”字写出了江鸟斜飞的姿态,生动形象;“连”字写出了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壮阔,意境邈远。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赏析颔联的艺术特色”,然后分析颔联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技巧,从哪些角度来写,有何效果。“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意思是“在汉口的夕阳中不时可见渡江的鸟雀侧身奋飞;洞庭湖满涨的秋水,和远天连成蔚蓝一气”,这里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远眺汉口,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这是实景;作者遥想洞庭湖,秋水浩森,鼓涨到远方,似与远不可测的天边连在一起,这是虚景。由此可知,颔联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构图上更切近画理:颔联是工对,但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富于远势的图景,一近景,一远景,这是从空间角度赏析。夕阳飞鸟着一“斜”字,画龙点睛,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顺着秋波,与洞庭相连,而一个“远”字更使那愁思由一点而荡溢为浩渺无际。这是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他的心已由此地(鹦鹉洲)飞越到彼地(洞庭湖)了。笔力清爽,情思渺远。结构上,上下两句似无联系,但这种切割空间的手法正好造成诗人凝眸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空白,诗人的相思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89年),唐朝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风格简淡。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全唐诗》编其诗五卷,收录其诗作508首。(《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