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安徽省 > 芜湖市
芜湖城市风光

芜湖市汉语拼音:Wúhú Shì;英语:Wuhu City),简称“芜”,别称江城、鸠兹,中国安徽省辖地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青弋江长江汇合处。地理坐标东经117°40′—118°44′、北纬30°19′—31°34′之间。北与合肥市马鞍山市毗邻,南与宣城池州接壤,东与马鞍山、宣城相连,西与铜陵交界。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67.2万人。人口构成主要为汉族,市区通用芜湖话,另有郊县部分地区使用吴语等。市域面积6009.02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辖5个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春秋时,因“湖沼一片,鸠鸟繁多”而名“鸠兹”,属吴国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前置县,因“蓄水不深而多生芜藻”始名“芜湖”。芜湖市成立于1949年5月10日,属安徽省。古代芜湖得两江交汇、舟楫之利,农业、手工业、商业比较发达。明代中后期是著名的浆染业中心,近代芜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商业的发祥地和全国四大米市之一,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把芜湖辟为通商口岸,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孙中山语)的美誉。

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平原丘陵为主,河湖水网密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江将市域划分为江南和江北两大片,青弋江、漳河、水阳江、裕溪河贯穿境内,竹丝湖、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

芜湖是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重要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工业基地、全国综合交通枢纽、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城市、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城市、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芜湖市域内有方特旅游度假区、天门山、镜湖公园、鸠兹古镇、丫山风景区、马仁奇峰、松鼠小镇、广济寺、王稼祥纪念园、繁昌窑遗址等景点。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7月,芜湖市辖镜湖、鸠江、弋江、湾沚、繁昌5个市辖区和南陵县,代管县级无为市。芜湖市人民政府驻芜湖市鸠江区政通路66号。

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67.2万人。人口构成主要为汉族,有回、苗、壮等47个少数民族。市区通用芜湖话,部分地区使用吴语等。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芜湖市常住人口为3644420人。

历史

建制沿革

芜湖历史悠久,故地名鸠兹,在今市东南约20公里的水阳江南岸。鸠兹地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三年》(前570):“春,楚子重伐吴,克鸠兹。”鸠兹在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鸠兹属越。约周赧王九年(前306)楚灭越,鸠兹属楚。秦时,鸠兹属鄣郡西汉时,汉武帝刘彻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为丹阳郡,领县十七,芜湖县为其中之一。县治虽仍在鸠兹,但已易名芜湖。关于芜湖置县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三国时,吴大帝孙权黄武二年(223),芜湖县治由鸠兹迁至今市区东南青弋江北岸鸡毛山一带的高地上,仍属丹阳郡,并由此发展,成为芜湖最老的城区。鸠兹旧治自此再未复用。

西晋时,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分丹阳郡置宣城郡(治宛陵),移丹阳郡治于建业(今南京)。芜湖仍属丹阳郡。东晋时,为安置中原南渡的百姓,在沿江一带侨置郡州县。成帝咸和四年(329),芜湖县属丹阳郡,侨立豫州于芜湖;哀帝兴宁元年(363),芜湖属宣城郡(郡址移驻芜湖);孝武帝宁康二年(374)芜湖仍属宣城郡,并侨立上党郡。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96)侨置襄垣、定陵、逡遒等县,均属上党郡;安帝义熙九年(413),宣城郡回驻宛陵,降上党郡为县,省阳谷(今繁昌)入芜湖县,后又省芜湖县入襄垣县。自此芜湖县置被撤销,襄垣、上党两县均属淮南侨郡。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郡的于湖(今当涂县南19公里处)。

南北朝时,刘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并上党县入襄垣县,属淮南郡;孝武帝大明六年(462)并淮南郡入宣城郡(郡址移驻于湖),襄垣县属宣城郡。大明八年(464)复立淮南郡属南豫州,襄垣属之。明帝泰始三年(467)属扬州淮南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撤销丹阳、淮南二郡,置蒋州驻石头城(今南京),并襄垣等县入当涂县,县治迁驻姑孰(今当涂县城),原芜湖(城)降为当涂县属镇。唐时,芜湖为当涂县的一个镇,只是所属道州有变动。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属江南道宣州;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属江南西道宣州。肃宗乾元元年(758)属江南东道昇州。上元二年(761)属江南西道宣州;德宗贞元三年(787)属江南东道宣州。

五代时,南唐李昪昇元年间(937~942)复置芜湖县,属江宁府,自此以后至民国,芜湖县置未断。

宋时,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平江南,芜湖属宣州。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升南平军为太平州,芜湖属江南路(后为江南东路)太平州。

元时,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升太平州为太平路,芜湖属江浙行中书省太平路;惠宗至正十五年(1355)改太平路为府,芜湖属太平府。

明时,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建都金陵,芜湖属中书省太平府;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芜湖直属六部太平府;永乐十八年(1420)改京师为南京,芜湖属南直隶太平府。明朝在芜湖还设立池太兵备道。〔清雍正初年改为安徽宁池太广道,亦称皖南道,历任尹署,皆设芜湖;光绪三年兼署芜湖关务,故又称芜关道。〕

清时,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定江南,改南京为江南省,芜湖属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顺治十八年(1661),芜湖属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太平府;康熙六年(1667)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从此安徽省正式成立,芜湖属安徽省太平府。太平天国年间(1857至1864)府、县属浙江省兼辖,后属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

民国时,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而存县、道,芜湖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至17年(1914~1928)设芜湖道(驻芜湖),辖皖南地区23县,芜湖为首县甲等;民国21年(1932)芜湖县属安徽省第二专区。日本侵略军侵占芜湖后,民国27年(1938)撤销第二专区,改属第五专区,同年10月25日又改属第九专区;民国30年(1941)8月,属第六专区。民国34年(1945)9月,抗战胜利后属安徽省皖南行署,并为第六专区驻地。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芜湖;4月27日成立芜湖军事管制委员会,直属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

1949年5月10日,芜湖市人民政府成立。5月12日,芜湖县人民政府成立。芜湖市、县分置。芜湖自此正式设立市建制。芜湖市属皖南行政公署。

1952年8月,皖南行政公署撤销,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芜湖市由皖南行政公署领导改为安徽省人民政府领导,为省直辖市。

1953年12月,芜湖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撤销。

1955年4月,芜湖市人民政府改称芜湖市人民委员会。

1956年1月,芜湖专署、徽州专署合并,称芜湖专署,专署驻芜湖市。11月,中共芜湖地、市委合署办公。

1958年6月21日,芜湖市改属芜湖专区领导;11月,芜湖地、市合署办公,以芜湖专署名义出现,直属安徽省。

1960年1月14日,芜湖市与芜湖专区分开办公,市属省和专区双重领导。

1961年4月26日,芜湖市直属安徽省。

1965年7月,芜湖市改属芜湖专区。

1967年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6408部队来芜,芜湖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1968年4月1日撤销)。

1968年5月1日,芜湖市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1年3月,芜湖县迁驻湾沚镇。同年3月29日,芜湖专区改名为芜湖地区;芜湖市、芜湖县同属芜湖地区。

1973年2月25日,芜湖市由地辖市改为省辖市。

1980年8月,芜湖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芜湖市人民政府。此后建制未有变动。

区划变迁

1949年5月10日,芜湖市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5月,芜湖市人民政府将市区划定为4个行政区,第一区辖沧津、长春、来凤3个镇,第二区辖弼赋、驿前、北来3个镇,第三区辖弋矶、吉和、北平、中山4个镇,第四区辖江口、尚来2个镇。

1950年,成立郊区,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1950年4月,中共芜湖市委决定撤销市区的4个行政区。

1951年6月11日,郊区改为郊区区公所。

1952年7月,将1950年4月撤销的4个区恢复并分别称为环城区、长街区、新芜区、河南区人民政府;郊区区公所改为郊区人民政府。

1953年5月26日,成立水上区区公所。同年11月5日,改为芜湖市芜湖港人民政府。

1955年12月27日,撤销河南区建制,分别划归环城、新芜两区管辖。

1956年6月13日,新芜、长街、环城区政府改为区人民委员会。6月15日,芜湖市人民委员会决定,自1956年6月20日起将芜湖市郊区人民政府改为芜湖市郊区区公所,作为芜湖市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1957年1月17日,撤销芜湖市郊区区公所,成立芜湖市农业局。1957年8月24日,恢复郊区区公所建制,与市农业局合署办公。

1958年6月17日,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抄转国务院同意将和县裕溪镇划归芜湖市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说:国务院1958年6月7日批复,同意将和县裕溪镇划归芜湖市。7月24日,省人民委员会作出关于同意将芜湖县马塘乡划归芜湖市管辖的批复。12月5日,省人民委员会作出《关于同意将当涂县大桥乡部分地区划归芜湖市管辖的批复》,批复中说,同意将当涂县大桥乡扁担河以南地区7个生产队划归芜湖市管辖,扁担河以北地区2个生产队并入该县新桥乡领导,并撤销大桥乡的建制。

1960年1月,专区和市分开后,环城、长街两区并为镜湖区,恢复马塘区(原河南区)、郊区,增设四褐山区。全市为6个行政区。5月,将原新芜、长街、环城3个区和裕溪镇调整为镜湖、新芜、马塘、四褐山、裕溪口5个地区,建立5个城市人民公社(郊区各农业大队分别归划到各有关城市人民公社)。

1961年1月5日,省人民委员会就芜湖市调整行政区划问题作出批复,同意芜湖市撤销原长街、环城2个区和裕溪镇,保留新芜区。增设镜湖、马塘、四褐山和裕溪口4个市辖区。1961年,区人民公社改为区人民委员会。12月13日,中共芜湖市委发出通知,决定成立芜湖市郊区区公所。

1963年3月13日,芜湖市、芜湖县人民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原马塘乡划回芜湖县领导的通知》。通知中说,根据省人委会的批复决定,将现属芜湖市领导的原马塘乡的元山、平山、马塘3个大队的全部和大营大队的大部地区,从青弋江大桥起,沿大圩堤东至芜繁铁路路基,南至元亩塘上塘沟,西至芜石公路为界,芜繁铁路以东和芜石公路以西地区,全部划回芜湖县。界线以内地区仍属芜湖市。3月14日,市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撤销四褐山区,改设四褐山街道办事处,归新芜区领导。3月27日,省人委发文,将原大桥乡红星、宏庙、东梁、大圣、和平、永丰、龙山7个大队全部从芜湖市划回当涂县管辖。8月23日,省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将属芜湖市裕溪口区管辖的朱房等12个生产队划归和县管辖。

1965年8月2日,省人民委员会根据国务院的有关批复,通知“将芜湖市所属的马塘公社划归芜湖县,大桥公社划归当涂县,裕珠公社划归和县”。

1968年,新芜区、镜湖区、马塘区、裕溪口区、郊区设置为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4月21日,市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芜湖市市区、街道体制试行方案〉实施的通知》,方案中规定,增设四褐山区。

1976年9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安徽省将芜湖县马塘公社划归芜湖市。1976年10月29日,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将芜湖县马塘公社划归芜湖市领导的通知(1977年办理交接)。

1980年1月29日,国务院在给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批复中,同意安徽省将芜湖地区行政公署由芜湖市迁驻宣城县,并改名为宣城地区行政公署,所辖的芜湖县划归芜湖市领导。8月,芜湖市新一届市人民政府成立。市辖:芜湖县政府、镜湖区政府、新芜区政府、马塘区政府、四褐山区政府、裕溪口区政府、郊区区政府。

1983年6月7日,省政府在《关于转发国务院(83)国函字211号批复的通知》中,将宣城地区的繁昌、南陵、青阳3县和九华山管理处划归芜湖市管辖;将当涂的大桥公社划归芜湖市郊区。

1985年,芜湖市设镜湖、新芜、马塘、四褐山、裕溪口和郊区6个区(19个街道办事处、7个乡);辖芜湖、繁昌、南陵、青阳4县和九华山管理处。19个街道办事处是:镜湖区,辖东门、南门、西门、北门、中山路、二街、赭山7个街道办事处;新芜区,辖新芜路、吉和街、北京路、劳动路、长江路、团结路6个街道办事处;马塘区,辖弋江桥、朝阳、江口3个街道办事处;四褐山区,辖东方、西江2个街道办事处;裕溪口区,辖裕溪1个街道办事处。7个乡为郊区大桥、四山、西江、官陡、鸠江、赭山和马塘乡。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安徽省调整行政区划,芜湖市的青阳县(含九华山风景区)划归池州地区。

1990年3月30日,芜湖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我市市辖区区划调整的通知》。通知中说:经国务院批准,全市6个市辖区撤并为4个市辖区。撤销裕溪口、四褐山、郊区3个市辖区;设立鸠江区,以原裕溪口、四褐山区及郊区的大桥镇四山乡、官陡乡、西江乡(不含棠桥村、香店村)、鸠江乡(不含新建村、杨场村)的行政区域为鸠江区的行政区域;将原郊区赭山乡的高砻村、赭山村和鸠江乡的新建村、杨场村划归镜湖区管辖;将原郊区赭山乡的卜家山村、龙桥村、弋矶山村和西江乡的棠桥村、香店村划归新芜区管辖;将原郊区的马塘乡和赭山乡的铁桥村、爱国村划归马塘区管辖。同年8月,芜湖县澛港乡划归芜湖市马塘区管辖。

1997年3月,芜湖县与当涂县、鸠江区与当涂县勘定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签字,繁昌县与南陵县边界协议书也同时签订,标志着安徽省第一条地市边界线和第一条县级线的勘界工作顺利完成。

2001年2月,新芜、镜湖、鸠江3区区界进行部分调整,芜湖旅游商品经济园区内为鸠江区管辖的地块(主要为下官塘一带),全部划归镜湖区。鸠江区棠梅村划归镜湖区。宁芜铁路以东、解放路以北范围内,原属新芜区的水面、土地(小莲塘及周围土地)全部划归鸠江区。明确了新芜、鸠江两区在汀棠公园地区以九华山路中心线为界,即汀棠公园水面及其与九华山路之间原属鸠江区的地块划归新芜区。

2006年2月,区划调整,市辖芜湖、繁昌、南陵三县和镜湖、鸠江、弋江、三山四区。

2019年12月23日 安徽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无为县设立县级无为市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无为县,设立县级无为市。以原无为县的行政区域为无为市的行政区域,无为市人民政府驻无城镇二坝路1号。无为市由安徽省直辖,芜湖市代管。

2020年7月6日 安徽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国务院批复同意芜湖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批复同意我省撤销芜湖市三山区、弋江区,设立新的芜湖市弋江区,以原三山区和原弋江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弋江区的行政区域,弋江区人民政府驻中南街道利民西路418号;撤销芜湖县,设立芜湖市湾沚区,以原芜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湾沚区的行政区域,湾沚区人民政府驻湾沚镇芜湖南路9号;撤销繁昌县,设立芜湖市繁昌区,以原繁昌县的行政区域为繁昌区的行政区域,繁昌区人民政府驻繁阳镇繁阳大道1号。

地理

芜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呈双翼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长江将市域划分为江南和江北两大片,青弋江、漳河、水阳江、裕溪河贯穿境内,竹丝湖、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

地形地貌

芜湖市在地貌上属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部分,由阶地和河漫滩构成的平原为主。广阔平原上散落着零星的低丘和残丘,其中最高者是濒江而立的四褐山,海拔仅132米。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芜湖市东部和北部为冲积平原,间有洼地,有少数丘陵,地势低平,西南高东北低。西部和南部多山地。

水文

流经芜湖市的河流,以长江芜湖段为主干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水系。长江芜湖段又称芜裕河道,长约24千米,右岸有青弋江在市南宝塔处注入长江,左岸裕溪河在裕溪口附近注入长江,扁担河系青弋江、水阳江在芜湖县清水镇汇合后的一个分支,流经市郊东侧在当涂县大桥镇附近注入长江。长江芜湖段冬季枯水期,年最低水位一般在1—2月份,3—4月份雨水增加,水位也逐渐上升,6—9月为长江流域多雨季节,水位高涨,一般在7、8月份水位最高。因长江源远流长,又受海潮顶托,洪峰肥胖,根据芜湖站六十六年资料统计,年最高水位最早出现在5月,最迟出现在10月,一般以7、8月出现的机会最多,约占67%。

气候

芜湖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芜湖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最热为7~8月,平均气温超过28℃,极端最高气温接近40℃;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仅3℃,曾出现过-10℃的极端最低气温。芜湖降雨充沛,年降雨量1200毫米,但年内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节和初冬。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用材树种:可以作为建筑、桥梁、枕木、矿柱、家具和日用竹木器等良好用材,如麻栎、枫香、榔榆、喜树、乌桕、刺槐、黄檀、臭椿、檫木、黄莲木、樟树以及马尾松、金钱松、杉木、黑松、火距松、湿地松和毛竹等等。

药用植物:常见的药用植物有蕨类植物的贯众、海金沙、瓶尔小草、阴地蕨;草本植物的商陆、虎杖、酸模、石龙苪、回回蒜、明党参、百蕊草、大青、括娄、黄毛耳草、苍耳、杠板归、益母草;木本植物的竹叶椒、木通、杜仲、女贞、六月雪、凹叶厚朴等等,都是药用植物。 [21]

动物资源

芜湖市位于长江南岸,动物区系处于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界动物相互渗透的广泛过渡地带内。典型的东洋界种在芜湖市广泛分布,如兽类的华面兔、猪獾、鼬獾、杜鼠,黄胸鼠等;鸟类的白头鸭、画眉、白腰文鸟、鸟鸫、珠颈斑鸠等;爬行类的鳖、石龙子、大头平胸龟等;两栖类的泽蛙和斑腿树蛙等。而古北界的北方刺猬、麝鼩、大仓鼠、黑线姬鼠、貉、灰喜鹊、云雀、红尾伯劳、蝮蛇、大蟾蜍等也有分布。另外,还保存了一些古老而珍稀的种类,如扬子鳄、白鳍豚和白鲟等。

芜湖市水域范围内已知鱼类约有57种,隶于9目20科。还盛产中华绒鳌蟹、虾、鳖、龟等。冬季,长江及其支流、湖泊与池塘中,有数量可观的各种海鸥、雁鸭类、鹬类越冬;夏季稻田广布着秧鸡、水雉、骨顶鸡、苇和各种鹭类。兽类,以小型啮齿占绝对优势,其次是中、小型食肉兽,大型草食性兽类,如小麂、獐等,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市区周围已很少见到。

经济

2021年芜湖地区生产总值达4302.63亿元,较上年增长11.6%,增速全省第一。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9.58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048.96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2084.09亿元,增长11.7%。

文化

芜湖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繁昌“人字洞”,是古人类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发现的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250万年之间,把人类在亚洲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

繁昌柯家村古窑址,繁昌平铺乡“万牛墩”和南陵吴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铜矿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言

芜湖话是江淮官话,属江淮官话洪巢片,混杂吴语。芜湖自古西吴地,因为太平天国战争和清末大规模江北移民,芜湖市区语言已经百分之百江北化。芜湖郊县方言则为吴语,属于吴语宣州片,广泛分布在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等多个乡镇。

寺庙

广济寺,于唐乾宁年间(894—898年) 兴建,曾为安徽四大名寺之首。唐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为九华行宫颁赤砂金印一枚,重八斤八两,印纽饰以九龙戏珠,刻阳文“地藏利成金印”,现留存于此。旧时凡朝九华山者,必先于广济寺尊请“地藏利成金印”之后再去九华山,故其又有“小九华”之称,为佛教朝拜圣地,历来香火旺盛。地址:芜湖市镜湖区九华中路

古镇(城)

鸠兹古镇,以徽商的精神家园为主题,融合芜湖商帮、历史、非遗等文化资源,百余位匠人历时数年精雕而成“中国纯手工徽派建筑古镇”。古镇以扁担河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板块:西侧是静态区域,以书院、会馆、名人故居为主,潮州会馆、徽州会馆、湖南会馆等重在体现商帮会馆文化;俞宅、吴明熙大宅、张宅、王宅等展现名人故居文化;李漱兰堂、通德堂、项家钱庄、留春园则再现了丰富的传统业态。东侧是动态区域,以风情酒店,特色小吃,互动体验,客栈和酒吧休闲类为主。地址:芜湖市鸠江区纬二路

西河古镇,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南,为江南水乡古镇,相传有600多年悠久历史。街镇坐落于青弋江畔,江水源远流长,是天然的水运码头。古往今来商业极为发达,南来北往的商家络绎不绝。特色小吃也闻名遐迩,特别是古镇上王家腊肠、王家腊肉等秘制腊味,有近300年的历史。地址:芜湖市芜湖县红杨镇幸福社区

芜湖古城,正在修复中。地处镜湖区环城北路、环城东路、沿河路、九华中路围合的区域,面积约30公顷,最早建于三国时期。 “芜湖古城”内保留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有行政、军事、司法、官府、教育、宗教、书院、商业等,建制十分完整,体现了芜湖水陆交通和商贸的特色,虽然在明末和太平天国时期多次经历兵燹战火,但是始终保留着完整的布局。

遗址

繁昌窑遗址,是五代北宋时期一处专烧青白瓷的大型古窑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柯家村遗址是繁昌窑的主要集中地,龙窑均依坡而建,坡下为废弃匣钵、瓷片堆积场,分布范围40多万平方米。繁昌窑创烧于五代,兴盛于北宋早、中期,北宋中期之后逐渐衰落。繁昌窑主要烧制青白瓷,采取一钵一器仰烧法,早期有过支钉烧造的过程。地址: 繁昌县城南郊约1公里的箬帽尖和锥子山北坡

人字洞遗址,是目前欧亚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将亚洲人类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为亚洲是早期人类起源地区之一的观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遗址于1998年5月首次被发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 繁昌县孙村镇癞痢山南坡

博物

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原馆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褒扬七师先烈于1995年建成。新馆于2012年始建,于2014年开馆。纪念馆设有“皖江抗日起怒潮”“血泊中诞生的新四军第七师”“第七师健儿驰骋皖江”“永远的丰碑”等8个展厅。地址:芜湖市无为县红庙镇

芜湖科技馆,共有展品189件,涵盖数学、物理学、电磁学、航天、信息、生物等多个学科。地址:芜湖市鸠江区银湖北路70号

王稼祥纪念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纪念园始建于1986年,占地6000余平方米,由铜像、纪念碑、事迹陈列室、藏书厅、接待厅组成。其中王稼祥事迹陈列室分五个展厅,详细介绍了他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贡献和丰功伟绩。地址:芜湖市镜湖区中山北路23号

芜湖规划展示馆,展馆共分三层,整个展区有印象芜湖、芜湖记忆、幸福芜湖、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点片区、产业规划、城乡统筹和总规沙盘等九大展区;馆内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将虚拟成像、历史场景复原、动感踩吧、VR体验、4D影院等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是一座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特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馆。地址:芜湖市鸠江区清风路9号

芜湖市博物馆,展馆分通史类陈列和专题类陈列,内容涵盖了芜湖市220万年前到现代的历史,具有宏伟大气、形象逼真、展品精美三大看点,展示了芜湖悠久的历史演变。地址:芜湖市鸠江区中江大道与仁和路交叉口

旅游

风景名胜

芜湖山水相应,有半城山半城水之称。代表景色有芜湖十景,截至2015年8月,芜湖共有A级景区27家,其中5A级景区1家(芜湖方特旅游度假区),4A级景区6家,3A级景区9家。主要景点有方特旅游度假区、镜湖公园、鸠兹广场、赭山公园、雨耕山、丫山风景区、鸠兹古镇、松鼠小镇、滨江公园、马仁奇峰国家森林公园、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广济寺、王稼祥纪念园、中江塔、繁昌窑遗址等。

赭山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赭山公园、广济寺、陆和村茶艺博物馆组成。古人称赞赭山是江城的“雄山”,历来享有“玉峰”、 “百尺浮图”之美誉,被视为芜湖的象征。公园有植物200多种,风景林一万多平方米,有翠明园、舒天阁等园林景点和中山堂等人文景点以及动物园等游乐景点。“赭塔晴岚”是 “芜湖十景”之首,久负盛名。地址: 芜湖市镜湖区九华中路177号

鸠兹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由鸠兹广场、镜湖公园、中山路步行街三部分组成,集观光、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鸠兹广场依山面水,环境优美。镜湖公园是芜湖市最早的一座开放式公园,由大小镜湖组成。中山路步行街每当入夜,华灯齐放,火树银花,流光溢彩,蔚为壮观。地址:芜湖市镜湖区北京路

公园

雕塑公园,将雕塑与自然景观结合的主题公园,巧妙地将“立体美术” 融于山水之间,芜湖也因此被授予“雕塑之城”的称号。公园内安放着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美术学院与芜湖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 ∙ 芜湖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七期的雕塑作品,共214件。地址:芜湖市鸠江区神山风景区内

中央公园,位于城东新区核心区,全园分8个园区,自西向东依次为林荫山地园、生态认知园、水生植物园、雕塑园、中心园、人文园、运动园、都市浪漫园。从西边神山公园自然生态景观逐渐向东边现代化都市人文景观过渡。由于中央公园的水系连接着神山公园和扁担河,因而公园被定位为“山水间的绿飘带”。地址:芜湖市鸠江区仁和路与中江大道交叉口东北角

神山公园,由五座山峰组成,分别是南面的大火炉山和小火炉山,北面的马鞍山,以及东面的两座主峰赤铸山(海拔74米)和神山,其中,赤铸山是五座山峰当中海拔最高的一座,由于山顶有一钢制三角架,因此也得名“三脚架”。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干将造剑的炉子就设在此处;神山上有磨剑池,是干将淬剑的地方;破山上有一砥剑石,又叫试剑石,俗名石卵,干将在此处试剑;赤铸山上有干将墓。公园还有李卫公祠、志喜亭、黄庭坚读书处和罗汉寺等。地址:芜湖市鸠江区神山路

美食

芜湖小吃街

“芜湖小吃街”位于芜湖星隆国际城负一层,芜湖市有名的小吃几乎在这里都能找到,如:特色的猪蹄、牛肉面、小笼汤包、藕稀饭、燃面等。地址:芜湖市镜湖区银湖南路8号

凤凰美食街

凤凰美食街,为安徽省旅游美食示范街,这里有芜湖最地道的名小吃,有耿福兴、四季春这样的老字号,更汇聚来自全国各大菜系的美味佳肴和受人喜爱的地方土菜。地点:芜湖市镜湖区中山北路

美味佳肴

渣肉蒸饭,小笼渣肉蒸饭是安徽省芜湖地区特色传统小吃。以糯米为饭,猪肉切开用调味料腌渍后蘸上渣粉,放糯米饭上蒸熟而成。是一种味美香咸,有饭有菜,经济实惠的小吃。

弋江羊肉,南陵弋江羊肉是芜湖地区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它风味鲜美,物美价廉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的美名也誉满省内外,可谓家喻户晓。羊肉性温味甘,入脾、胃、心、肾,功能温经补血,益肾壮阳,强精壮骨,该种羊肉的做法就是保留了羊肉的全部精华。

奎湖漂鱼,以其肉质细腻、味道独特、汤汁鲜美而备受食客青睐,最负盛名。

芜湖煮干丝

煮干丝,传统早茶菜点。煮干丝,在清乾隆时称“九丝汤”。清《调鼎集》说,当时煮干丝用料十分考究,常用原料有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千张丝、腐干丝、蛏干丝、燕窝丝等,为名贵肴馔,四季均宜入席,而以夏季最相宜。

芜湖老鸭汤泡锅巴

老鸭汤泡锅巴,用来煲汤的老鸭,都是水乡农家放养的鸭子。一般养至一年半或两年时间的老鸭,文火慢煲,煨出来的清汤沁人心脾,即使离小吃店几十米远,也能嗅到阵阵香气。

无为板鸭,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是安徽无为地区著名特产,以麻鸭为原料,配以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约30种中药和调料,先熏后卤,制作而成。早在清道光年间已闻名,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芜湖红皮鸭,传统名菜,属于徽菜系。此菜鸭子金黄里透着红,脆而不酥,入口即化。将烤好的鸭子用刀片成一指宽的带皮鸭片;用煨鸭子的汤,加糖和醋以及特制香料放在锅里,熬制成甜鲜的卤,将鸭肉片蘸着卤吃。

芜湖剔骨刀鱼

剔骨刀鱼,自古就是江边人们的口腹最爱。刀鱼肉质细嫩,过去都说清明前的刀鱼最美味,因为体大肉厚,骨剌软。但现在吃刀鱼多在清明后了,而且随着岁月变迁,吃刀鱼的方式也 逐渐多样,刀鱼丸子、椒盐刀鱼、红烧刀鱼等各种烧法也偶见餐桌。其中,针对清明后的“老刀",剔骨刀鱼的做法虽然颇为复杂,却最为精妙。

芜湖八宝葫芦鸭

八宝葫芦鸭,江南名菜,在淮扬菜菜系中都形成了独特的烹制方法。在芜湖,这道菜更是独具—格,是宴席菜经典代表作之—。早在1952年芜湖油印菜谱中,就有这道菜重点介绍;在1958年芜湖名厨赵仁江参加全国群英会表演时,展示的也是这道菜;在1980年前后芜湖厨师考试时,这道菜是老前辈们必出的考题。八宝葫芦鸭的“葫芦”二字谐音福禄。制作过程对厨师技艺水平要求很高。在苏州等地厨师制作“八宝葫芦鸭”时多用的是小尖刀,但江城厨师们则擅长”—把菜力打天下”,用的都是大力。在鸭身上稍开4.5寸长小口,就能将整鸭剔骨而鸭皮无损,整个过程—气呵成。八宝,即八样辅料。在湖塘密布的芜湖,用的多是本地出产的莲子、虾仁、干贝等水产品,和其他地区八宝馅料不尽相同。炒制六分熟,加入糯米帮助内馅吸收鸭肉精华。鸭腹内酿入馅料后,用草绳扎紧刀口,精工制成葫芦形。上笼蒸熟后,葫芦状鸭胚最终要过油炸上—遍。几番烹调,出锅时鸭皮金黄通透、紧绷有光泽。油亮酥脆的鸭皮、鲜嫩多汁的鸭肉、软糯鲜香的馅心,品尝起来呈现出咸鲜香醇的交融美味。

芜湖牡丹鳜鱼

牡丹鳜鱼,造型美观,鱼肉美味,把色、形、味、器四者的和谐演绎得淋漓尽致。

芜湖椒盐米鸡

椒盐米鸡,传统名菜,块块鸡肉粘有“八宝”,皮脆肉酥,味透且浓,米中有鸡鲜,鸡中有米香。2018年9月,这道菜被评为中国菜之安徽十大经典名菜。不同于一般的八宝鸡,椒盐米鸡的特点是巧用刀工,将整鸡去骨,以糯米为主的八宝馅料灌入鸡肚内,蒸熟后重压使鸡肉和八宝料粘合板实,再涂敷蛋液滚匀面包屑油炸,熟后改刀按鸡形装盘。椒盐米鸡的制作过程尽展传统技艺,不是资深的厨师根本无法完成这道菜。因为工序繁杂、对技艺要求颇高,椒盐米鸡曾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如今椒盐米鸡荣膺徽菜十大经典名菜后,传统技艺又重新传承,作为芜湖菜翘楚、徽菜代表,正展示给更多人。

芜湖蟹黄盅

蟹黄盅,选择青背、黄毛、金爪、体壮的螃蟹,洗净蒸熟,细细地挑出新鲜蟹肉和蟹黄放在碗中备用。先将蟹肉下锅过油,放入适量的水和佐料烧开,再放入备用的蟹黄和生粉烧开后立刻装入蛊中,香菜少许,此刻蟹味浓郁、香气扑鼻的蟹黄盅出锅了。这样的吃法细腻鲜甜,味美色香,即便平时不擅吃蟹的人也能大块朵颐。

芜湖红酥鸡

红酥鸡,制作一份红酥鸡,不仅要料理好肉质嫩滑的鸡肉,关键还在千融合了猪肉馅料。鸡胸肉剔骨后,用刀片至厚薄均匀,切惹衣形刀花,腌制入味;另 —边猪肉做成绞肉后,加入葱姜、鸡蛋、马蹄等各种调料打上劲搅拌均匀。两种肉准备完成,将猪肉馅均匀地抹在腌制好的鸡胸肉上,在油锅中炸至定型。最后,将炸好的鸡胸肉和备用的鸡翅腿等—起红炯至酥烂起锅。江南人追求摆盘艺术,改刀至小块后,鸡头、鸡翅等再摆归原位。这道菜经过复杂的步骤后,又还原出了最初的鸡形。通过细腻的处理,红酥鸡造型美观、色泽红润,尽展融合之味,入口时和平时的鸡肉口感截然不同,酥烂可口却富有层次感,被称为—绝。

芜湖藕虾烙

藕虾烙,水边的江城在食材的选择上,—直秉持着就地取材的优势和传统。水生植物中,横生于淤泥中的莲藕是江南最好的食材之—;而在水下,江南优质的淡水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了舌尖上的欢愉,聪明的江南人将这两种水下的食材合二为一,一道藕虾烙应运而生。

小吃

芜湖小笼汤包

芜湖小笼汤包,面皮薄,富有韧劲,肉馅汤汁绵柔,鲜嫩爽口。食用三字经: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佐以香醋和姜丝,其味更佳。形成了芜湖乃至徽派美食文化的一部分。

芜湖翡翠烧麦

翡翠烧麦,传统名吃,皮薄似纸,馅心碧绿,色如翡翠,糖油盈口,甜润清香。

芜湖鸭油烧卖

鸭油烧卖

锅贴

芜湖腰子饼

腰子饼,起源于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镇,后来由于孙埠人出去在芜湖做生意,最终在芜湖将腰子饼发扬光大,后来就叫芜湖腰子饼,主要材料是藕或白萝卜。

赤豆酒酿

芜湖酥烧饼

酥烧饼

虾籽面,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就享有盛名。虾籽面采取宽汤窄面之法,煮沸的虾籽面,色白、汤清、味浓,是早餐及午餐前后的理想小吃佳品。

特产

傻子瓜子,上世纪70年代末,年广久创立的著名瓜子品牌。因邓小平多次在高层提及年广久并收入《邓小平文选》而闻名全国,号称“中国第一商贩”。入选100件“中国·安徽旅游必购商品”名录。

芜湖铁画,至今已有340余年历史,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奇葩。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2006年5月,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100件“中国·安徽旅游必购商品” 名录。

人物

  • 张孝祥(1132—1170),南宋词人。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尚书礼部员外郎、建康留守、荆南湖北路安抚使等职。主张抗金。晚年因病退居芜湖。
  • 萧云从(1596—1673),明末清初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
  • 沈士柱(1606—1659),南明灭后,隐居芜湖,广散家财,支持反清义军,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被捕后就义。
  • 黄钺(1750—1841),乾隆五十五年(1790)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
  • 王泽(1759—1842),清嘉庆六年(1801)殿试二甲三名,授编修,历任武英殿提调、实录馆纂修、体仁阁直阁、国史馆协修。
  • 缪阗(生卒年不详),曾官为工部屯田司,后改任云南凉州知州,又升白盐井提举司、澄江府知府及甘肃平庆泾道。
  • 洪锡璜(1838—1903),早年投身洋务事业,曾任知县。工篆书,自成一家,与吴昌硕等齐名江南。
  • 洪镕(1877—1968),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取工科进士,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和国史馆协修。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 鲍寔(1882—1940),曾任定远县县长,热心乡土文献收集整理,撰有《修篁轩医学随笔》、《浪迹偶吟》诗稿。
  • 高语罕(1888—1948),中共早期党员,政治家和教育家,曾参加辛亥革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前敌委员会委员。
  • 宫乔岩(1892—1955),曾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950年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情报总署副署长,1954年12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王步文(1898—1931),1931年中共安徽省委在芜湖正式成立,任代理书记,后任书记。1931年4月16日不幸被捕,5月31日就义。
  • 汪子东(1898—1988),原籍芜湖,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系,曾为新四军筹集和运输武器及军需物资,后定居日本。
  • 阿英(1900—1977),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作家。原名钱德富,又名钱德赋。青年时代曾参加五四运动。
  • 吕惠生(1901—1945),曾留学日本,1942年加入新四军江北游击队,抗战时期历任仪征县长、无为县长及皖江行署主任,1945年9月牺牲。
  • 戴安澜(1904—1942),国民革命军将领,无为人,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参加援缅远征军入缅甸支援盟军作战,5月殉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 葛召棠(1908—1960),1930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大学,曾参与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日军中将师团长谷寿夫。
  • 许侠农(1909—1969),1930年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1934年执教于南京通讯学校,不久辞教,考取南京中央大学机械特别研究班,学习航空工程。1956年被选为江苏省政协委员,同年恢复中国共产党党籍。“文化大革命”中含冤逝世。
  • 李少白(1909—1986),1956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任农工民主党芜湖市主委。历任中华全国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医学会安徽分会理事及芜湖分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 徐仁(1910—1992),古植物学家,中国古孢粉学研究的创始人。197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叶宗涛(1910—1942),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担任南陵县民族解放先锋总队副队长、中共南陵县委书记,1942年2月牺牲。
  • 徐少鳌(1911—1968),1950年4月任芜湖市中医公会主任委员,继而组建中医联合诊所,后又扩建为芜湖中医医院,任副院长兼外科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含冤逝世。
  • 黄叶村(1911—1987),书画家,曾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理事、芜湖市政协常委、中山书画社社长。
  • 鲍光民(1913—1936),1932年考入南京中央航空学校,毕业后服役空军,驻杭州笕桥机场,为芜湖最早的空军飞行员。
  • 王莹(1913—1974),中国电影女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组织救亡演剧二队,到15个省区巡回演出抗战戏剧。1942年赴美国,曾在白宫演出《放下你的鞭子》。1956年回国,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旋迁居北京西郊香山从事小说创作,出版有长篇小说《宝姑》和《两种美国人》。
  • 杨西光(1915—1989),曾在东北军中从事地下工作,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和华东军区敌军工作部任俘虏管理处主任,教育总团教育长、副政委等职。1954年9月,调回上海,历任中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解放日报》总编辑、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教育卫生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1978年3月,调至《光明日报》社任总编辑。
  • 汪道涵(1915—2005),早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1980年7月至1985年3月任上海市副市长、代市长、市长和市委书记。1991年12月,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1993年4月受权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领导人举行“汪辜会谈”。
  • 黄纬禄(1916—2011),中国航天技术的创始人之一,1993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即今中国科学院院士)。
  • 钱毅(1925—1947),文学家阿英(钱杏邨)的长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阿英调往苏北抗日,17岁的钱毅随父投身革命。
  • 毕武斌(1930—1951),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在朝鲜牺牲,1952年中朝空军联合政治部授予其“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 李家发(1934—1953),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7月13日在金城战役反击南朝鲜军的轿岩山战斗中牺牲,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 钟家庆(1937—1987),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毕业,1962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为华罗庚教授的研究生。曾任教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致力于多变函数与微分几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