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湖南省 > 郴州市 > 苏仙区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五盖山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区古民居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爱莲湖

  苏仙区汉语拼音:Sū Xiān Qū;英文:Suxian District),中国湖南省郴州市辖区。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支流耒水上游。地理坐标东经112°53′55″~113°16′22″,北纬25°30′21″~26°03′29″。北瞻衡岳,南倚五岭,东界罗霄,周边与郴州市北湖区、桂阳县、资兴市、永兴县、宜章县接壤。总面积1342平方千米,总人口37.1万人(2015年)。全区辖6个街道、8个镇。

  苏仙区地处南岭山地北部,地形复杂,丹霞地貌发育典型。整个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高山大岭蜿蜒于东南部位,中部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相间分布,西北低平开阔。区境群山簇拥,溪河纵横,岩溶地貌分布广泛,桥口镇、五里牌镇、白露塘镇、许家洞镇内丹霞地貌连成一片,发育典型,为全国少见。主要山脉有西山、五盖山、骑田岭。主要河流东江、郴江、栖河北汇耒水流入湘江,章溪水、田头水向南流入珠江。东南部狮子口海拔1913.8米,为全区最高点;最低处在栖河出口处洗金滩,海拔只有104米。全区年地表径流总量65亿立方米,总水面5.47万亩。地形以山地为主,丘陵、平原相当,岗地、水面较少,呈现出“八山半水分半田”格局。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日照数1410个小时,平均气温18℃,平均降雨量1490毫米,无霜期290天以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双季稻、各种经济作物和发展畜牧水产业。盛产稻谷、水果、烤烟、茶油、茶叶、牲猪、黑山羊、鲜鱼和竹木等,名优特产有五盖山贡茶、五盖山榨笋、大奎上腊肉、仙鹿葡萄、苏仙牌茶油、两江源高山菊等。全区有色金属共7类50多个品种,矿床18处,其中特大型4处,主要分布在白露塘、塘溪、大奎上、坳上等乡镇。铅、锌、锡、钨、钼、铋等有色金属储量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有重要位置,誉称“有色金属之乡”。柿竹园有色金属矿蕴藏矿物143种,其中钨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号称世界钨资源重地。柿竹园矿体厚度大、种类多、品位高,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多金属矿,被中外矿物学家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苏仙区风光秀丽,名胜古迹甚多。五盖山森林茂密,流水潺潺,有中国南方唯一对外开放的国际狩猎场。高峰水库大坝雄伟壮观,水域宽阔。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区,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此地“寸土绝丽”,今人誉为“小桂林”。位于城区之东的苏仙岭,山势陡峭,万松翠绿。山顶有苏仙观,山中有景星观,山下有白露洞。王仙岭生态公园寺庙香火、水上乐园争相点缀,有“湘南翠屏”之称。天堂温泉集温泉沐浴、餐饮、康体娱乐为一体,成为中国女排体能调养基地。“相山瀑布”、“天下第十八泉·圆泉”等景观久负盛名。

  苏仙区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发达。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贯通南北,1813省道、郴资桂高等级公路横贯东西。区、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大都实现道路硬化。

  • 邮编:423000 代码:431003 区号:0735

行政区划

  全区辖6个街道、8个镇:苏仙岭街道、南塔街道、白鹿洞街道、王仙岭街道、卜里坪街道、观山洞街道、白露塘镇、良田镇、栖凤渡镇、坳上镇、许家洞镇、五里牌镇、五盖山镇、飞天山镇。区政府驻苏仙岭街道苏园东路6号。

历史

  苏仙区以“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风景区”的“苏仙”冠名。

  春秋战国时,境地属楚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始置郴县,属长沙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分长沙郡南部诸县置桂阳郡,郴县隶荆州桂阳郡,其县城为郡治。自此后,郴县县城均为郡、州、军、路、府、区治。

  新始建国(王莽)元年(9),改桂阳郡为南平郡,郡治迁南平亭(今耒阳)。郴县易名宣凤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南平郡复名桂阳郡,宣凤县复名郴县,隶荆州桂阳郡,郡治还迁郴县县城。

  三国(220—280),郴县建置同东汉,隶吴国荆州桂阳郡。

  晋(265—420)仍为郴县,隶湘州桂阳郡。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507),改桂阳郡为郴州(郴州之名始于此)。不久,复称桂阳郡,郴县隶衡州桂阳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改桂阳郡为郴州。炀帝大业三年(607),郴州复称桂阳郡。大业十二年(616),桂阳郡又改郴州。大业十三年(617),郴州复称桂阳郡。郴县隶潭州桂阳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桂阳郡改为郴州。武德七年(624),复称桂阳郡。开元二十二年(734),桂阳郡改郴州。玄宗天宝元年(742),郴州改桂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桂阳郡再改郴州,州治迁往平阳亭。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州治复迁回郴县县城。唐代,郴州、桂阳郡先后隶潭州、江南道、江南西道、潭州。

  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元年(936),因避庙讳,郴州易名敦州,郴县改名敦化县。后汉隐帝乾祐三年(950),敦州复为郴州,敦化县复为郴县。郴县隶潭州郴州。

  北宋太祖乾德元年(963),郴州改为郴州军,郴县隶荆湖南路郴州军。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郴州军改为郴州,郴县改名郴阳县。十四年(1277),郴州改为郴州路,郴阳县隶湖广行中书省湖南道郴州路。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郴州路改为郴州府,洪武九年(1376),郴州府改为郴州直隶州,隶湖广行省;撤销郴阳县,县域入郴州直隶州,为州直辖地。

  清代,郴县建置同明,隶湖南省衡永郴桂道。

  民国2年(1913)9月,废郴州直隶州,划州直辖地复置郴县,隶衡永郴桂道,翌年属衡阳道。民国11年,湖南省废道制,郴县直属省。民国26年12月,郴县隶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4月,第八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三行政督察区,郴县隶之。

  1949年10月7日,郴县解放,由衡阳专区代管。是年11月,郴县隶郴县专区。1950年11月,隶郴州专区。1952年11月,隶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隶郴县专区。1960年7月隶郴州专区。1967年3月,隶郴州地区。

  1984年4月,改公社为乡,大队为村,生产队为村民组;同年,将安和乡归归郴州市管辖。1985年,高码乡和桥口乡的白溪、下渡两个村划归资兴市管辖。1987年1月,划芙蓉乡的大塘、宽洞、渣梨洞、西江4个村设立大塘瑶族乡。

  1994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136号)同意撤销郴州地区、县级郴州市和郴县,设立郴州市(地级)。郴州市新设北湖区和苏仙区。苏仙区辖原郴州市的苏仙、南塔2个街道办事处和许家洞镇,原郴县的栖凤渡、白露塘、硚口、良田4个镇新和五里碑、马头岭、塘溪、大奎上、坳上、廖家湾、岗脚、邓家塘、太坪、荷叶坪、廖王坪11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桔井路。1995年,增设白鹿洞镇。(注:北湖区辖原郴州市的人民路、北湖、下湄桥3个街道办事处和郴江、市郊、安和3个乡,原郴县的华塘镇和鲁塘、同和、保和、小溪、南溪、芙蓉、大塘、月峰、永春、江口10个乡)

  1995年3月,撤销郴州地区建立郴州市,撤销郴县建立郴州市苏仙区。

  1996年,苏仙区面积1374.4平方千米,人口约32.7万人。辖2个街道、7个镇、10个乡:苏仙岭街道、南塔街道、白鹿洞镇、良田镇、坳上镇、白露塘镇、桥口镇、许家洞镇、栖凤渡镇、廖家湾乡、邓家塘乡、大奎上乡、塘溪乡、五里牌乡、太平乡、廖王坪乡、岗脚乡、马头岭乡、荷叶坪乡。区府驻橘井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苏仙区常住总人口340537人,其中,苏仙岭街道68376人,南塔街道26720人,桥口镇18400人,白露塘镇19322人,良田镇20733人,栖枫渡镇19427人,坳上镇18758人,许家洞镇8746人,白鹿洞镇16762人,岗脚乡8063人,廖王坪乡10545人,马头岭乡9505人,荷叶坪乡9449人,五里牌乡19195人,太平乡10896人,邓家塘乡7021人,廖家湾乡11445人,大奎上乡7844人,塘溪乡9119人,柿竹园8719人,七一一矿7676人,街洞煤矿3816人。 2002年5月,撤销五里牌乡,设立五里牌镇。2002年8月,全区辖2个街道、8个镇、9个乡,19个社区、24个居委会(包括6个单位家属委员会)、170个行政村。

  2009年,根据郴州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郴州出口加工区)托管苏仙区白露塘镇的通知》(郴办字[2009]75号)文件精神,在苏仙区建制不变的前提下,由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郴州出口加工区)成建制托管苏仙区白露塘镇,其中上白水村、下白水村和观山洞村纳入苏仙区白鹿洞镇管理。2010年,湖南省民政厅下发文件批复:经省政府同意,将白露塘镇上白水村、下白水村和观山洞村划归苏仙区白鹿洞镇管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苏仙区常住总人口402750人,其中,苏仙岭街道100910人,南塔街道29468人,桥口镇17693人,白露塘镇36672人,良田镇27806人,栖凤渡镇26713人,坳上镇20019人,许家洞镇13476人,白鹿洞镇23885人,五里牌镇20942人,岗脚乡7499人,廖王坪乡10682人,马头岭乡9193人,荷叶坪乡9454人,塘溪乡9493人,太平乡10969人,邓家塘乡8270人,廖家湾乡11196人,大奎上乡8410人。

  2012年,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2]17号)批复同意:一、将太平乡、五里牌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五里牌镇。二、将廖王坪乡、岗脚乡、栖凤渡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栖凤渡镇。三、将邓家塘乡、廖家湾乡、良田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良田镇。四、将荷叶坪乡、马头岭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马头岭乡。五、撤销白鹿洞镇,设立白鹿洞街道、王仙岭街道、卜里坪街道、观山洞街道。调整许家洞镇的部分行政区划以及苏仙岭街道、南塔街道的管辖范围。

  2012年,撤销塘溪乡、大奎上乡,设立望仙镇、五盖山镇。2015年11月26日,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5]83号)批复同意:望仙镇、桥口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飞天山镇。许家洞镇、马头岭乡成建制合并设立许家洞镇。调整后,全区辖6个街道、8个镇:苏仙岭街道、南塔街道、白鹿洞街道、王仙岭街道、卜里坪街道、观山洞街道、白露塘镇、良田镇、栖凤渡镇、坳上镇、许家洞镇、五里牌镇、五盖山镇、飞天山镇。总面积1342平方千米,总人口37.1万人。

地理

  苏仙区地处湖南省南部,郴州市中部,湘江支流耒水上游。苏仙区地处湖南省南部,郴州市中部,湘江支流耒水上游。位于东经112°53′55″-113°16′20″,北纬25°30′21″-26°03′29″。东西跨37.4公里,南北长61.0公里。北与永兴县接壤,东与资兴市相连,南与宜章县交界,西与北湖区、桂阳县为邻。区委、区政府驻郴州市苏园东路6号,北至长沙322公里,南到广州374公里。资(兴)郴(州)桂(阳)高等级公路横穿东西,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复线、107国道纵贯南北,北上武汉,南下珠海,均可朝发夕至。


  全区行政区划面积1339.91平方公里。与相邻县(市、区)共有总里程393.4公里的行政区域界线,其中苏(仙)桂(阳)线34.2公里,苏(仙)永(兴)线79.4公里,苏(仙)资(兴)线81.6公里,苏(仙)北(湖)线128 .6公里,苏(仙)宜(章)线 69.6公里。

地质

  苏仙区地质发育经历了长期、复杂、多期、多次构造岩浆活动,自加里东期至喜山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岩浆活动,尤以前震旦纪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构造运动较为显著。这些构造运动形成了内生金属矿床。

  五盖山、狮子口及铁屎垄一带,见有震旦系和寒武系连续沉积,沉积建造为碎屑岩系,厚度大于4395米,反映元古代地槽存在。属加里东运动结束区内地质史上的“地槽型沉积史”。从寒武纪末至早泥盆纪,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区域上升为陆地。在经历长期上升剥蚀后,从中泥盆纪到早三迭纪进入区域第二个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地台型海相沉积史”,沉积物厚达3500-4200米,以碳酸岩建造为主,包括含煤建造、砂页岩砾石建造、石英砂岩建造。巨厚的盖层沉积,使基底——加里东构造较少出露。加里东构造时期,地壳以振荡运动为主,使滨海平原含煤建造与浅海盆地碳酸盐建造和砂页岩建造交替反复出现。早中三迭纪末期,出现席卷区域及湘南广大地域的印支运动,海相沉积基本结束,南北构造出现。中生代含煤盆地的沉积受控,上三迭统至下侏罗统与下伏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中泥盆纪至早三迭纪,岩浆活动频繁,地层发生强烈褶皱、断裂并伴有大型花岗岩体侵入,如骑田岭、王仙岭岩体。印支运动使区域隆起上升为陆地,结束了“地台型沉积史”。从晚三迭纪至早侏罗纪,地壳进一步活化,由浅海相进入内陆湖沼相沉积史,如观音坐莲断陷盆地。早侏罗纪沉积了厚1955-2000米山间盆地型含煤建造和砂页岩建造。

  早侏罗纪末期,开始燕山运动第一幕。白垩纪与下伏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有强烈多期多次花岗岩侵入活动,如千里山岩体,是燕山主体期岩浆岩产物。继之,多处出现补充期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后期的岩浆活动,与成矿有密切联系 。白垩系完全为“陆相沉积型”,由含铜砂岩建造、红色砂岩建造组成。白垩纪末期,发生燕山运动的第二幕。燕山晚期酸性岩脉侵入早侏罗纪地层,发育并沿着北东30度挤压破裂面,出现广泛浅至喷出相的酸性岩类岩脉侵入。燕山运动末,湖盆消亡,湖水向北退缩,奠定现代地貌的雏形。喜山期,县内地层表现为全面上升,伴有断裂活动,河谷中有少量沉淀出现。

  区内地层发育,从元古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各时代地层,除奥陶系、志留系、下泥盆统、上中三迭统、上中侏罗统和第三系缺失外,其余各系均有出露,其中以泥盆系、石炭系和二迭系出露最广,侏罗系最少。地层总厚度为10135-15233米。

  苏仙区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中段北缘。自元古界震旦系以来,区境历经多次构造运动,尤以印支、燕山运动最为强烈,致使区域性的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及新华厦系构造比较明显。

  境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深层侵入、分布集中,大部分出露于区境东南部,主要岩体有王仙岭花岗岩体和千里山花岗岩体。

地貌

  苏仙区位于南岭山脉中段北麓。东南、西南群山屹立,西北低平开阔,形成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整个朝北倾斜的地势。

  东南部由西山、五盖山两大山体组成,山势高峻,山体庞大,山脉走向近南北向,纵向并列,海拔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狮子口海拔1913.8米。西南部的骑田岭山体,山势雄伟,山体群峰林立,地表起伏大,山体多呈北东-西南走向。骑田岭和五盖山成为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沿着骑田岭——五盖山脊线,南面溪河南流入珠江,北面溪河北去注湘江。西山、五盖山、骑田岭三大山体之间形成南北走向的谷地,西山与五盖山间的大奎上谷地,五盖山与骑田岭之间的坳上、良田、廖家湾谷地,二条谷地平行排列,成为农业生产的耕作区和由湖南通向广东的交通要道。

  中部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相间分布。

  东北与西北地势低平坦开阔,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地面起伏和缓,坡度在5~10度之间,最低处在西河出口处洗金滩,海拔104米。河流两岸的溪谷平原呈串珠状分布在河道两侧低平处,并以河床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形成一、二、三级阶地。

  区内最高点狮子口与最低点洗金滩的海拔差1809.8米,由南向北的平均坡降为24.13%。

  区境地貌复杂多样,按形态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及附属水面。其特点是:山地为主,丘陵、平原相当,岗地、水面较少。全区总面积1342.2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731.79平方公里,占54.52%;丘陵240.06平方公里,占17.88%;岗地120.03平方公里,占8.94%;平原211.52平方公里,占15.76%;水面38.87平方公里,占2.9%。

  岩溶地貌分布较广,丹霞地貌发育典型。灰岩形成的岩溶地貌在全区分布较广,发育有溶洞、暗河、裂隙、漏斗,形成石林、石笋、石峰、石沟等喀斯特地貌。飞天山一带为典型的红岩形成的丹霞地貌,石寨丛立,形似塔台,四周悬崖峭壁,寨顶平坦,林木繁茂,景色壮观,人称“小桂林”。

水文

  苏仙区境内河道属长江、珠江两大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面积1174.2平方千米,占87.5%;珠江流域面积167.9平方千米,占12.5%。主要河道有二级河东江一条,境内总长33.17千米;三级河雷溪河、大浪江、郴江、栖河、樟溪水等9条,总长218.8千米;四级河23条,总长211.5千米。河流总长度481.6千米,河网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63.9亿立方米,其中境内径流量12.2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为东江,从鲤鱼江至唊口流经境内桥口、五里牌、太平,境内长33.17千米,总流域面积5925.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73.7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雷溪河、大浪江、郴江等。

气候

  苏仙区属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日照充足。春温多变日照少,夏热前涝后多旱,初秋湿热晚秋凉,冬有霜雪严寒短。区境地貌多样、地形复杂,光热水的分布随地形而异,形成较明显的小盆地气候和山地不同海拔的多样化气候。受不同天气系统和独特地貌的影响,一些气象要素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境内出现了暴雨、暴雪、洪涝、高温、干旱、大风、冰雹、雷暴、寒潮、冰冻、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并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春季,北下的冷空气和南上的暖湿气流频繁交汇,在南岭山脉的阻挡下,形成“南岭静止锋”,区内天气变化快,寒潮频繁、雨多风大、阴雨时间长、日照少。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的控制,区境盛行偏南的热带海洋性季风。夏初,区境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升高,雨量增多。6月底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区境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雨季结束,进入温高湿少、久晴无雨的盛夏多旱季节,此时如有冷空气入侵,便发生雷雨大风。初秋,气温仍高,蒸发旺盛。由于锋面南移和台风的影响,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深秋,冷暖气团交替频繁,地面蒙古冷高压的影响逐渐加强,气温渐降,多出现晴朗温凉天气,气候宜人,有“十月小阳春”之称。冬季,区境受蒙古冷高压所散发的干冷气流控制,盛行偏北的大陆季风,天气大多晴朗,微风,早晨多雾或霜。当西伯利亚及蒙古一带的极地大陆气团南下时,北风大增、气温骤降,出现阴雨或风雪交加的天气。

  • 太阳辐射和日照,区内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75505千瓦/平方米,一年中,以1月最少,为3775千瓦/平方米,7月最多,为11165千瓦/平方米。区境处于川、贵日照区低值中心边缘,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10个小时,最多年份曾有2072小时之多,最少的年份仅1029小时。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是7月,平均为238小时,最少的月份是2月,只有52小时。
  • 气温,区内多年年平均气温18.0℃,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9.0℃。最热的月份是7月,多年平均气温29.3℃;最冷的月份是1月,多年平均气温6.0℃。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为8.2℃。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的日数在14日左右,低于-5.0℃的日数不足1天。全年最高气温高于35℃的日数为31天左右,多数日数出现在7-8两个月,占全年高温天数的80%。但也仅有25天左右,可以说是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最宜居家生活和旅游观光。多年平均在0℃以上的活动积温6496℃,无霜期290天。
  • 降水, 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90毫米,降水充沛。雨量最多的月份是5月,平均为206毫米,降雨最少的是12月,平均为46毫米,全年降雨量的4O%集中在4-6月的三个月内。每年的春夏之交,多连续性的大雨、暴雨,而8月却往往受台风登陆的影响,形成局地暴雨山洪。全年平均降雨日数在180天左右,一个月内超过15个降雨日的月份,都在深冬和春天,以3、4、5月的降水日数居多,最长连续降水日数曾长达24日。每年的7月及9-12月,降水日数较少,在11-13天之间。夏秋之交,受太平洋热带副高压的控制,往往出现较长时段的无雨天气,历史上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曾达33天之久。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6天左右,结冰持续期5天左右,主要集中在1-2月。
  • 蒸发量,区内多年平均蒸发量1526.1毫米。各季蒸发量相差较大。各季的月平均蒸发量为:冬季为48.4毫米,春季为114.5毫米,夏季为241.3毫米,秋季为104.5毫米。一年中,以7月蒸发量最大,平均为303.9毫米;1月最少,平均为45.3毫米。

自然资源

  截至2013年,苏仙区境内已发现各类矿产90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21种,开发利用15种,以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煤、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为主。铅、锌、钨、锡、铋、钼、锰、铜、萤石是区内的优势矿产,其中铅、锌、锡、钨、钼、铋等有色金属储量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有重要位置。

  截至2013年,苏仙区已发现各类矿床44处,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8处,小型矿床30处。全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保有储量铁矿47.8万吨,锰矿178.9万吨,钨矿86.37万吨,锡矿81.07万吨,钼矿12.89万吨,铋矿46.38万吨,铅矿112.35万吨,锌矿5.83万吨,铜矿7.68万吨。资源储量比较丰富的还有金矿、硫铁矿、煤矿、萤石、石灰岩等矿种。

特产

  苏仙区农副土特产品众多,是湘南有名的鱼米之乡和富裕之地。主要盛产稻谷、水果、烤烟、茶油、茶叶、牲猪、黑山羊、鲜鱼和竹木等,名优特产有五盖山贡茶、五盖山榨笋、大奎上腊肉、仙鹿葡萄、苏仙牌茶油、两江源高山菊、栖凤渡鱼粉等。

旅游

  • 苏仙岭风景名胜区,苏仙岭主峰海拔526米,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湘南胜地”的美称,位于郴州市中心城区。苏仙岭上有白鹿洞、升仙石、望母松等“仙”迹。由秦少游作词、苏东坡作跋、米芾书写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被转刻在苏仙岭的岩壁上,史称“三绝碑”。陶铸1965年来郴州视察,写下了《新踏莎行》。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曾幽禁于此,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
  • 王仙岭旅游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南百景和郴州八景之一。位于城东新区,距京珠高速公路郴州出入口500米,由三十六座峰谷组成,海拔在300~1000米之间。景区占地面积1.64平方千米,天然植物资源丰富,大部分植被呈原始森林状态,森林覆盖率达90%,负氧离子含量比普通地区高50倍,誉为“湘南翠屏”和“天然氧吧”;以溪湖瀑布、险径雄峰、古林竹海、寺院亭阁为特色,自然和人文景观有“一岭、二峰、三湖、四寺、五瀑布”,景点有相山湖、天鹅湖、王仙庙、露仙亭、相山亭、九龙坡等,集生态观光、人文古迹、休闲度假、水上娱乐、餐饮会议为一体。2007年被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单位”,2010年获“亚洲大中华区最具魅力风景名胜区”、“2010年品牌中国低碳旅游品牌景区”。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裕后街
  • 裕后街,是郴州现存最古老的一条街,是郴州湘粤古道始发地,自秦置郴县始,已历经2200多年的沧桑,是最能代表湘南文化与郴州特色的地方。裕后街是郴州城“九街十八巷”中心部位,是郴州的发源地。地理位置处于整个郴州市的最中心,隶属于苏仙区南塔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由裕后街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与湖南建工七星物业有限公司共同管理。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天下第十八泉
  • 天下第十八泉,位于苏仙区坳上镇田家湾村,村处郴州市南,距郴州城仅2公里、郴资桂高等公路1公里。泉水从石壁圆孔中流出,在地面汇成一个圆形水潭,故此泉又名圆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那时的圆泉水“一边暖一边冷。冷处极清绿……暖处白且浊。”一池之水,迥然不同,确属罕见。古人雅称之为“圆泉香雪”,列为郴州八景之一。圆泉是优质矿泉水,水色晶莹,水质清醇,水味甘冽。用圆泉水沏茶,芬芳馥郁,妙不可言。据《万历郴州志》记载,唐代有个叫张又新的写了一篇《煎茶记》,说他在僧室得到一本书,里面写着唐代“茶神”陆羽同李季卿评论水品时,把天下煎茶之分为二十等,郴州圆泉排列第十八。公元1218年,南宋郴州知军万俟侣在泉水左上方的石壁上竖镌“天下第十八泉”六字,从此,圆泉便以“天下第十八泉”而驰名了。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天堂温泉
  • 天堂温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女排体能调养基地。位于中国温泉之乡---郴州市苏仙区北郊的天堂村。天堂温泉距郴州市区6公里;占地70余亩;计划总投资为8000万元,第一期完成投资额2600万元。建有日式风格的露天温泉浴池25个;欧式风格的别墅20幢和贵宾接待楼一栋;天堂大酒店和天堂保健中心更是荟萃中外先进饮食文化和保健文化的精华于一体。景区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加上神奇独特的温泉,是旅游度假的理想胜地。
  • 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郴州市苏仙区,距市区18千米,面积110平方千米,以丹霞奇观著称。由48谷、9寨、4坦、3庙、2江、1泉构成,以丹岩堡寨、穿坦、洞穴为特色,温泉碧江为纽带,石佛悬棺为史脉,集山、水、林、洞、佛为一体,聚雄、奇、险、巧为一身,为国家地质公园的瑰宝。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叹“江口诸峰,俱石崖盘立,无一山不奇。”主要景点有老虎寨、铁鼎寨、九龙水寨、睡美人、石佛寺、“丹霞第一洞——黑坦”、“天下第一门——穿坦”、长江以南第一飞天壁画、摩崖石刻、石佛、千年悬棺、古战场遗迹等。
  • 五盖山国际狩猎场,全国第二、江南唯一的国际狩猎场。位于郴州市东南面,距市区45千米,地处五岭山脉主峰地带,海拔400~1619米,猎场面积8000公顷,原始次森林的覆盖率达78%。山中共有13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群体数量大,宜于狩猎的动物有水鹿、野猪、黄麂、华南兔、狗獾等26种。有大垄里和夹山尾两处开放式狩猎场,各设3个狩猎站。五盖山山高林密、古木参天、峰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风景秀丽,冬暖夏凉,气候温和湿润,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主要景点有点仙石、凤仙池、对联台、观日台、风林庵等。是以狩猎为龙头,集探险、休闲度假,森林旅游和科学考察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胜地。
  • 相山瀑布,为古郴州八景之一,位于白露塘镇上白水村王相山。王相山山北断崖高200余米,白水自崖顶飞泻直下,声震如雷,洒落崖底,激起层层浪花,生起蒙蒙水雾。远望宛如一幅绮丽的山水画。
  • 爱莲湖公园,位于郴州市城东,地处郴江河以东,郴江路与爱莲路交汇处,占地148亩,其中湖面60亩。项目总投资14620万元,已竣工落成。风景区以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主题,以“濂溪书院”为中心,着力挖掘郴州历史文化和湘南古民居建筑特色,构成湘南民俗文化长廊,打造郴州新的旅游景区。景区核心为爱莲湖和濂溪书院,主要景点为:民俗一条街、爱莲广场、清风桥、爱莲坊、濯清桥、爱莲岛(荷花女雕塑)、元公坊(周敦颐纪念牌坊)、清莲桥、头门、院落(周敦颐雕塑)、濂溪书院(大门-照壁-厢房-大殿及爱莲堂)、戏台、爱莲湖(湖堤岸间有益清阁、香远楼、君子亭)、九曲桥。
  • 西河水生态风光带苏仙段,起于许家洞镇板屋村,终于栖凤渡镇南香村,全线长约20余公里,两岸森林密布,河水清澈,野生动植物保护良好。风光带内建设有高标准的旅游公路、彩色的城际绿道、沿线景观工程有兰王庙湿地公园、岗脚游憩公园和兰王庙、栖凤渡庄门村驿站等项目。
  • 西河沙滩公园,位于苏仙区观山洞街道办事处下白水村,滨临西河,是城东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500亩,拥有沙滩、竹林、休闲健身广场及科普植物园林四大功能区域,其中沙滩面积20余亩,全部采用来自海南三亚的优质且无污染的海沙铺成,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是郴州最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公园和城市风光带。
  • 南塔公园,位于苏仙区老城区南部南塔岭,公园规划面积580亩,最高海拨270米,距市中心约1.5公里,北邻南塔路,西与国庆南路相接,南临香雪路、东接青年大道。是一处文化遗存较好、生态保护较好,以展现本土历史民俗文化为题材的市级综合性公园。
  • 郴州市烈士公园,成立于1996年12月,是公益性事业单位,行政隶属郴州市市政管理局领导,业务归口郴州市园林管理处,位于郴州城区东南郊东塔岭,分为东西两岭(东岭海拔高242米、西岭海拔高218.8米)和唐家山三座山头,总面积38.7公顷,属第二个市级综合性公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