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苏联

添加9,900字节
撤销[[Special:Contributions/俺家井陉嘞|俺家井陉嘞]]([[User talk:俺家井陉嘞|讨论]])的版本1024286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redirect[[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缩写:СССР),简称'''苏联''',是一个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整个[[中亚]]和[[北亚]];[[冷战]]时期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国]]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尽管其宪法规范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政府权力高度集中,并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一党执政。[[文件:苏联国旗.png|thumb|300x300px|苏联国旗]] [[文件:苏联国歌.png|thumb|300x300px|苏联国徽]]  苏联起源自1917年俄国革命,[[俄罗斯帝国]]被推翻后,临时政府成立,但仅执政了六个月;之后俄国发生了内战,由[[布尔什维克]]所领导的红军击败了国内敌对势力以及外国的武装干涉后,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和外高加索联邦这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同组成苏联。在第一任苏联领导人[[列宁|弗拉基米尔·列宁]]于1924年去世后,[[斯大林|约瑟夫·斯大林]]继位。斯大林以计划经济领导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使苏联一度成为全欧工业生产值最高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于1939年和[[德国]]共同瓜分了[[波兰]],并在1941年被德国与其轴心盟国入侵,历经了4年激烈的战事后取得了胜利,与[[美国]]一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被称为“超级大国”,同时占领了[[东欧]]大部分国家,扶持了卫星国。苏联而后与卫星国组成[[华沙公约组织]],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恃,这两大军事集团在[[冷战]]时期于全世界展开[[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政治斗争,最终苏联因为国内外政治动荡和经济因素落败,在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试图进行改革政策,将国家自由化和民主化,但苏联仍在1991年解体,由[[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主要的军事、经济和国际地位。   苏联的产生、发展、最终解体,是今后任何探索研究[[地球]][[人类]]前途命运的学者所必须面对的巨大课题。直至目前,人类乃至其中公认的专家,绝少有能真正客观、冷静、细致地观察、认识、分析、研究“苏联”这一课题的。 == 列宁时期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帝国爆发俄国二月革命,导致沙皇下台,俄罗斯帝国解体。出现了由市民阶级组织的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的苏维埃(俄语意为“大会”)并存的局面。最后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左翼(布尔什维克)联合其它左翼政党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史称十月革命。革命后改国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简称苏俄,其后与德国及其盟国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法国、日本、波兰、美国等国因不满苏俄单方面退出对德战争,以及沙皇俄国债务等问题,对俄国革命进行了武装干涉。国内忠于沙皇的势力以及富农、地主和资产阶级力量组织白军发起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战争。经过俄国内战,苏维埃红军击败了白军以及14个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巩固了政权。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获得最高权力。苏联进入斯大林时期。[[文件: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jpg|thumb|252x252px|]]== 斯大林时期 ==   在斯大林的统治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成功地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   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采用“绥靖政策”安抚希特勒,并姑息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同意纳粹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使得苏联觉得西方国家企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   苏联在多次提出和英法结盟而不果,英法却相继同德国发表了带有互不侵犯性质的《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与此相反,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却多次向苏联提出希望改善彼此关系。此后,在1939年,苏联采取“祸水西推”的策略派遣外长莫洛托夫与德国结盟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二战爆发后,按照该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苏联以“建立防止德国入侵的东方战线”的名义,出兵与德国瓜分波兰,攻打芬兰并占领东欧部分地区。并在波兰卡庭森林处决了近两万名波兰战俘。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强行并入苏联,此举加速了其周边国家向法西斯轴心的靠拢,也使得苏联在二战初期颇不得人心。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严重失利,苏军遭受重大军事损失,在开始的头一周苏军就损失了九百架飞机、几千门火炮、一千多辆坦克与几十个正规师。之后,苏德战场成为欧洲大陆的主战场。1943年初,苏军经过浴血奋战,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后,苏军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到了1945年5月,包括苏联红军的盟军攻占了纳粹德国全境,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全歼日本关东军。   1941年秋天,德国大军攻到莫斯科西北近郊,当时苏联政府与各国使节转到南方现在的萨马拉市。11月7日当天,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抵达被围困的莫斯科市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所有校阅部队在典礼后立即开赴战场。此活动振奋人心。当年苏联政府将此悲壮仪式拍成记录片在各地播放,在二战时对团结国家民心发挥了极大效果,为苏联争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美国及西欧各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倍感威胁因此成立华沙公约组织抗衡。 == 赫鲁晓夫时期 ==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此后,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   在此期间,赫鲁晓夫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但赫鲁晓夫全面批判斯大林也一度引发东欧社会主义盟国的政治动荡。   此后,苏联和很多国家爆发政治冲突。但在航天领域,苏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1960年,中苏决裂。 == 勃列日涅夫时期 ==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多次引发武装冲突,并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但是在1969年,苏联却与中国多次发生边境军事冲突。   在此时期内,苏联的军事实力已经超越了美国;但是,苏联整体经济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很大。勃列日涅夫通过推行苏联式的福利体系来提高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但由于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这种福利体系为日后苏联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 戈尔巴乔夫时期 ==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其后继任的安德罗波夫及契尔年科皆在上任不到两年便病逝。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戈尔巴乔夫属于改革派。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受挫,进展缓慢的情况下转向政治改革,在国内实行经济重建和开放性政策,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但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随着“开放性”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逐渐失去了民心。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   199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联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它加盟国纷纷采取类似行动予以响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日,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原属苏联联盟中央的权力移交给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着苏联不再存在。 [[Category:苏联]][[Category:已不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Category:1991年苏联废除]][[Category:1991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Category:联合国前会员国]][[Category: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6,511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