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范宽作品:雪山萧寺图,绢本,水墨,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范宽(约950—1027/1032年),北宋山水画家,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本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因他性情温和,为人宽厚,故被乡人昵称为“范宽”。信奉道教,一生不愿出仕为官,寄情于书画艺术,置身于山水林泉之间,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画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简介

  仪容峭古,举止疏野,性嗜酒好道,落魄不拘世故,常往来汴京、洛阳。天圣中尚在世。擅长画山水,初师李成、荆浩,后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遂移居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对景造意,不取繁饰,模写真山,自成一家。常于山林中危坐终日,观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趣,虽雪月之际,亦徘徊凝览,以发思虑,遂将千岩万壑收于胸中,寄于毫端,故时人皆称其善与山传神。

  范宽生活的北宋初年,朝廷重视绘画,在宫廷设立了翰林画院,征召有名气的画家去画院供职。在统治者的鼓励之下,绘画艺术在竞争中迅速发展。范宽就在这种艺术竞争中激发了强烈的创作意识。他初师宋初画家李成,后学五代后梁画家荆浩笔法。在学固中,他逐步意识到“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观察,置身山涧好写密林,站在水边易写大石。于是他独居终南山,终日跋涉在重峰叠翠之中,纵目饱览群峰秀色,领略风雨雷电、云雾雪霜的变幻奇景,足涉溪流,欣赏鱼翔浅底,鹰击长空,鸟鸣密林的万端情趣,深得山水林泉之自然气息,使他的绘画艺术提高得很快。

  范宽的作品,气势开阔,意境深远,表现了山雄水深之灵气,密林云雾之神韵。北宋后期,翰林画院的画家纷纷仿效范宽笔法。范宽一生勤奋,作品很多,徽宗宣和年间,翰林圆院中收藏范宽的山水作品有58件。但随着战乱频起,朝代更替,范宽的作品大多失落,流传下来的仅有四、五幅。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的《雪景寒林图》和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溪山行旅图》两幅作品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现代国画大师徐悲鸿曾说:“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

  范宽的作品多取巨山正面巍立的构图形式,峰峦浑厚刚古,山势折落峻拔,笔墨端庄沉重,雄强老硬,石纹用豆瓣状皴、雨点状皴笔绘出,山顶多作密林,枯老奇崛,水际作突兀大石,劲硬坚凝,屋宇以水墨笼染,后人视为“铁屋”,充分表达出秦陇山川严峻逼人的气势。亦擅写雪山,取王维笔意,有冒雪出云之势,尤具气骨。惟晚年用墨太多,以至米芾《画史》谓其“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其画法在北宋曾风靡关陕,师从者甚众。与关仝、李成,同为北方山水画派的主要代表。北宋画家王诜曾将李、范二人相较,谓李成墨润笔精,烟岚轻动,如对面千里,秀气可掬;范宽则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遂称之为“一文一武”。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亦记时人之议曰:“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皆所谓造乎神者也。”

  范宽的作品著录于《宣和画谱》的有58件。传世作品有《谿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等。


范宽作品: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范宽作品:雪景寒林图,绢本,水墨,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现藏天津市立博物馆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