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77行: 第177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
  参考答案: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
  
  
落 花
+
  2.颔联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请作简要分析。
  
李商隐
+
  参考答案:颔联从两个角度客观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
  3.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意对即可)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
  4.尾联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
  参考答案:尾联有三重意义:一是感叹花儿用自己的美艳装点了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感叹自己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能泪下占襟;三是悲叹自己虽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这首诗不以华丽浓艳见工,而以白描擅长,在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
  
 +
  B.“小园花乱飞”本为人皆可道之景,妙在和“客竟去”联系了起来,如此,好像花落是因客去的缘故,从而使花情人意融为一体。
  
 +
  C.颔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花乱飞”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缤纷乱舞,下句从时间着眼,写落花连绵不绝。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
  D.“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了诗人的痴情、执着和失落,他望眼欲穿,巴望友人能停下脚步,却事与愿违,友人仍要执拗地归去。
  
参考答案: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
+
  参考答案:D(D项,“他望眼欲穿,巴望友人能停下脚步,却事与愿违,友人仍要执拗地归去”理解不正确。“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巴望花不要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越来越稀疏。)
 
+
 
+
2.颔联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请作简要分析。
+
 
+
参考答案:颔联从两个角度客观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
 
+
 
+
3.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
 
+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意对即可)
+
 
+
 
+
4.尾联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
 
+
参考答案:尾联有三重意义:一是感叹花儿用自己的美艳装点了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感叹自己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能泪下占襟;三是悲叹自己虽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
+
 
+
 
+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这首诗不以华丽浓艳见工,而以白描擅长,在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
+
 
+
B.“小园花乱飞”本为人皆可道之景,妙在和“客竟去”联系了起来,如此,好像花落是因客去的缘故,从而使花情人意融为一体。
+
 
+
C.颔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花乱飞”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缤纷乱舞,下句从时间着眼,写落花连绵不绝。
+
 
+
D.“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了诗人的痴情、执着和失落,他望眼欲穿,巴望友人能停下脚步,却事与愿违,友人仍要执拗地归去。
+
 
+
参考答案:D(D项,“他望眼欲穿,巴望友人能停下脚步,却事与愿违,友人仍要执拗地归去”理解不正确。“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巴望花不要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越来越稀疏。)
+
  
  

2020年9月1日 (二) 10:45的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落 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此诗专咏落花,却又密结自己心事。末两句,实与卷六《无题》中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而出入之。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这首咏物诗是诗人于唐武宗会昌六年闲居永乐期间所作。当时以牛信孺为首和李德裕的一群的朋党互相倾轧,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构怨于牛党的令狐鹗,因而境况很不如意。于是,便借园中的落花抒发自己忧伤身世之感。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846)诗人闲居永乐期间。李商隐因个人婚事而构怨于牛(僧孺)、李(德裕)党争中的牛党。境况甚不如意,心情十分不佳。因此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触动愁思,这便是一首借落花吐露心声的诗。


逐句释义: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高阁客竟去:因花已落,故客人也离阁而去,不复赏玩。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落花》)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参差(cēn cī):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曲陌:曲径。
  迢(tiáo)递送斜晖:指落花在斜阳下回风迭舞。迢递,形容远。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眼穿仍欲归:意谓好容易望到春天,不想春天仍要回去。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我)爱花惜花的心情也随春而去了,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又译:感叹花儿用自己的美艳装点了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
  芳心:指花,花的精神灵魂;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沾衣: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这里指流泪。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颔联从不 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 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 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这首诗作者通过咏物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慨。从落花引起情思,联系高阁客去反映了作者孤寂的心情。

此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此诗专咏落花,却又密结自己心事。末两句,实与卷六《无题》中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而出入之。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楼上的宾客终究还是离去了! 这时诗人才注意到小园里的花“突然”凋谢了。随风飘落,纷纷扬扬。洒向曲曲弯弯的小路,洒满小园。飞向天空,飞向远方。像在送着落日的斜晖。

诗的起笔不凡,“小园花乱飞”这一司空见惯的情景,在诗人的笔下“竟”与客去联系起来,花竟因客去而落。实际上花早已谢落,但客在时全然不知。一旦人去楼空,顿生孤寂怅然之感,才注意到满园的落花。足见诗人对宾客的散去是如何的感慨系之。

首联上句写的是客去楼空,下旬写小园花飞。诗人成功地发挥了联想的技巧,运用“客竞去”写留人不住,用“花乱飞”写留春不住的艺术手法,从“竞”和“乱”中让人品味出怨有情之人却无情,恼无情之花却有情的感觉。诗里行间表达出主人在客去楼空之后对春去花落的一种怅然之感,从而使花、情、意融为一体,达到了以情致动人的目的。

首联“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直接写落花景象。落花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与“客去”本无必然联系,但是作者却说“花乱飞”是因为“客去”,这样一来落花便有了人的情感。这样写“客去”、“花落”,使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颔联写离去之人由园内到园外远去的步履。上句从地理“参差”遘路崎岖不平,到“曲陌”蜿蜒曲折,一“连”字,写尽道路难行。下旬从时间着眼,“迢递”为遥远之处,送斜晖写主人长时间伫立在楼上,呆呆地瞩目远方,仿佛在送别夕阳落山,实际上是在目送不断远去的客人。第三联写落花飘零,使视线由园外转入园内,由上而下。

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这两句对“落花”的描写很是客观,但是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伤感。此时的“落花”和“斜晖”已经不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具有生命力了,诗人敏感地捕捉到这富有特征的景象并用精炼的文字细腻地写出,从而使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是诗人立于高阁所见园内的景象。这既是小园的景象,又非仅是小园的景象。特别是“落花”与“斜晖”联系起来,使这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沉重黯淡的色调。透露出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忧伤。



颈联“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颈联写主人的感受,看到地上的落花越来越多,主人愁肠寸断,不忍归去,这是一种惜春的心理。下旬写眼前的事实,枝头的残花也越来越少,真是东风无情,春色难驻。不难看出,诗中透出诗人那种惜春却无奈忧伤之感。

颈联“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在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再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著。

诗的下半首是抒情。在春尽之时看落花,送夕阳,联系身世之感因而肠断。“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写诗人怜花、惜花的痴情、执著。也写出诗人目睹落花而生发的感伤。盼望着落花飘还,盼望着客重来。但这些都是徒然。余下的只有阑珊的春意。


尾联“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尾联语义双关显示出高明的技巧,使人、花相结合。这里诗人感慨万分,一是叹花: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美艳点缀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叹己:我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能落得个怆然涕下,泪沾衣襟的结果。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只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的人生遭遇。

所以尾联直接发出感叹“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这两句语意双关,吐露了自己素怀壮志,报效无门,所得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


全诗咏物抒情,以物喻己,感伤无尽,“芳心”、意双关,表现了诗人悲苦、凄凉的人生际遇和感慨。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全诗纯用白描,而落花与惜花者之神情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个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不难看出,它已不是见花落泪、春归伤情的一般伤情诗了,而是比平常的伤春诗有更多的意蕴,更丰富的内涵。诗借对落花命运的怜惜,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深深惋惜;诗人的一腔幽怨、缕缕情思在对落花深情的怜惜中含蓄婉转地透出,可谓情深韵美。诗的首尾两联,更是既得落花神韵,又意在言外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思。

诗歌是回顾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首先从花开到花落,这自然界的演变过程。诗歌同人世的沧桑变换,荣枯无常,生涯浮沉的规律相契合。这从而成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于哲理意味。其次花性柔弱,花开有时。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诗人通过对花落表达出诗人身世坎坷。


名家点评:

  《唐诗归》:钟云:俗儒谓温、李作《落花》诗,不知如何纤媚,讵意高雅乃尔!钟云:落花如此起,无谓而有至情。谭云:调亦高(首句下)。钟云:深情苦语(“肠断”句下)。钟云:“所得”二字苦甚(末句下)。

  《五朝诗善鸣集》:落花诗全无脂粉气,真是艳诗好手。

  《围炉诗话》:《落花》起句奇绝,通篇无实语,与《蝉》同,结亦奇。

  《李义山诗集辑评》:何焯云:起得超忽,连“落花”,看得有意,结亦双关。一结无限深情,“得”字意外巧妙。

  《唐律消夏录》:客去凭栏,正无聊赖,风飘万点,不觉伤心。三四写乱飞,并写高阁,亦得神理。

  《唐诗成法》:人但知赏首句,赏结句者甚少。一二乃倒叙法,故警策,若顺之,则平庸矣。首句如彩云从空而坠,令人茫然不知所为;结句如腊月二十三日夜听唱“你若无心我便休”,令人心死。

  《玉溪生诗意》:“芳心”紧承五六,是进一步法。

  《唐诗别裁》:题易粘腻,此能扫却臼科。

  《玉溪生诗集笺注》:田兰芳曰:起超忽,连落花亦看作有情矣。结亦双关。杨守智曰:一结无限深情。

  《玉溪生诗说》:宋弼云:好起结,非人所及。纪昀:起句亦非人意中所无,但不免放在中间。后面写寂莫之景耳。得神在倒跌而入。戈诗云:起句真是超绝,“眼穿”、“肠断”,吾不喜之。

  《筱园诗话》:李玉溪之“高阁客竞去,小园花乱飞”,马戴之“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佳处不一,皆高格响调,起句之极有力、最得势者,可为后学法式。

  《唐宋诗举要》:得神在逆折而入(首句下)。何曰:一结无限深情,“得”字意外巧妙。

  《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说:此因落花而发身世之感也。天下无不散之客,又岂有不落之花?至客散时,乃得谛视此落花情状。三、四句,花落乡在客者。五句,花落之在斟乜者。六句,花落之犹在树者,此正波斯匿王所谓沉思谛观刹那,刹那不得留住者也。人生世间,心为形役,流浪生死,何以异此!只落得有情人一点眼泪耳。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7


试题精选: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


  2.颔联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颔联从两个角度客观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3.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意对即可)


  4.尾联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尾联有三重意义:一是感叹花儿用自己的美艳装点了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感叹自己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能泪下占襟;三是悲叹自己虽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不以华丽浓艳见工,而以白描擅长,在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

  B.“小园花乱飞”本为人皆可道之景,妙在和“客竟去”联系了起来,如此,好像花落是因客去的缘故,从而使花情人意融为一体。

  C.颔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花乱飞”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缤纷乱舞,下句从时间着眼,写落花连绵不绝。

  D.“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了诗人的痴情、执着和失落,他望眼欲穿,巴望友人能停下脚步,却事与愿违,友人仍要执拗地归去。

  参考答案:D(D项,“他望眼欲穿,巴望友人能停下脚步,却事与愿违,友人仍要执拗地归去”理解不正确。“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巴望花不要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越来越稀疏。)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1—约858年),唐朝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际含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55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