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安徽省 > 蚌埠市
南北分界标志(位于蚌埠市),谢国庆 摄

蚌埠市汉语拼音:Bèng Bù Shì;英文:Bengbu City),中国安徽省辖地级市。因盛产河蚌而得名。位于安徽省东北部,跨淮河两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5′-118°04′、北纬32°43′-33°30′。北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总面积595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底,蚌埠市常住人口330.9万人。辖4个市辖区,3个县。

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淮河以南丘陵起伏,涂山海拔339米,为全市最高点。淮河以北,地势低平,海拔15-20米。黄、涡、北淝、浍、沱、潼河以及茨淮新河先后入淮,河口一带多积水成湖,较大的有四方湖、香涧湖、沱湖、天井湖等。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向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过渡地带。为皖北水陆交通枢纽,京沪、淮南铁路在市区接轨。蚌埠港为淮河第一大港。特产有石榴、五河螃蟹、天井湖银鱼等。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蚌埠古代因多蚌而得名,意为遍布河蚌的码头。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7300年前双墩文化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被确认为中国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治水英雄大禹在此劈山导淮、召会诸侯;留传至今的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花鼓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境内有涂山、张公湖等4A级旅游景点。蚌埠市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建设的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

  • 邮编:233000 代码:340300 区号:0552

行政区划

全市辖蚌山、龙子湖、禹会、淮上4个市辖区,怀远、五河、固镇3个县。市政府驻蚌山区湖滨社区东海大道3115号。

历史

  史前时期,今蚌埠(含市区及所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下同)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战国时期,今蚌埠曾分别为徐方、鲁、宋、吴、越、楚等国邑地。

  秦王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今淮河南岸怀远、蚌埠地域属九江郡曲阳、钟离等县分领;今淮河北岸怀远、蚌埠、固镇、五河地域为泗水郡蕲、徐等县分领。

  至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始置怀远军及荆山县,辖今怀远县及蚌埠市区西部、固镇县一部,今蚌埠市区东部属濠州钟离县;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军及五河县。南宋、金对峙时期,今固镇县先为宿州蕲县、灵璧县及泗州虹县分领,后为宿州、灵璧、荆山、五河等县分领。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销怀远军,改荆山县为怀远县,今蚌埠市区西属怀远县,东属钟离县;今固镇县为宿州及灵璧、五河、怀远县分领,五河县属泗州。

  明洪武年间,钟离县先后改为中立县、临淮县,增设凤阳县;今蚌埠市区西属怀远县,东属凤阳县;今固镇县分属宿州及怀远、灵璧、五河、凤阳县。

  清同治二年(1863年),划凤阳县马村沟以西、怀远县席家沟以东、灵璧县后楼为蚌埠独立行政区,置三县司,直属安徽省凤阳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凤阳府,怀远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后属安徽省淮泗道。同时废蚌埠三县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划属灵璧县,淮河以南划属凤阳县;今固镇县仍为宿县、灵璧、五河、怀远等县分领。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道,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先后直属安徽省。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翌年撤销,仍属凤阳县。1932年,怀远县、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四区、第四专区,五河县先后改属第七区、第六专区。沦陷时期,蚌埠为伪安徽省维新政府、伪安徽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怀远县改属安徽省第十专区,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第五专区,五河县属安徽省第四专区。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脱离凤阳县,辖原属凤阳县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属皖北行署,今固镇县分属宿县、五河、灵璧、怀远4个县。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属安徽省;上述4县改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1月改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仍属宿县专区。1964年10月,析宿县、怀远县、五河县、灵璧县各一部分地区置固镇县,属宿县专区。1971年宿县专区改为地区。1983年7月,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由宿县地区划属蚌埠市至今。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蚌埠市常住总人口32883291人,其中:东市区242240人,中市区118178人,西市区226322人,郊区222659人,怀远县1234561人,五河县648856人,固镇县595513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蚌埠市常住总人口3164467人,其中:龙子湖区243123人,蚌山区334426人,禹会区249361人,淮上区145874人,怀远县1028066人,五河县621973人,固镇县541644人。

  2013年,将怀远县管辖的马城镇整建制划归蚌埠市禹会区管辖(民地字[2013]135号),同时将怀远县管辖的城关镇上洪、下洪、杜郢、涂山、陈郢、韩郢、冷水7个村划归禹会区秦集镇管辖。将原归属龙子湖区和禹会区管辖的部分区域,分别交由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托管。2014年,将五河县管辖的沫河口镇整建制划归蚌埠市淮上区管辖(民地字[2014]61号)。至此,蚌埠市市区总面积达到956.93平方千米。

  2014年末,全市辖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4个市辖区,怀远、五河、固镇3个县,共有19个街道、38个镇、17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地理

  蚌埠市(含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津浦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蚌埠市区位于北纬33°01′至32°49′,东经117°31′至117°11′,北部与固镇县、五河县交界,东部与凤阳县毗邻,南部与凤阳县接壤,西部与怀远县相连。

  蚌埠市及所辖三县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东端至五河县浮山峡山口,西端到怀远县万福镇关圩村颜李庄,东西长135公里;北端至固镇县大韩家西北的沱河中心线,南端到怀远县常坟镇新桥村新庄,南北宽86.5公里。市区总面积601平方公里。

经济

  为淮河流域水陆交通与物资集散中心。矿产有金、铁、钛、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等;工业以食品、轻纺为主,食品工业与医药工业产值居全省第一位,拥有中国最大的果糖厂(年产万吨);农产品有小麦、豆类、薯类、棉花、烟草等;蚌埠港为淮河第一大港。土特产有石榴、五河螃蟹、午餐肉罐头等。

文化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主要有泗州戏(拉魂腔)和民间歌舞花鼓灯,微雕、玉雕、通草画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有东部的曹山,相传为三国曹操屯军之地;山南麓的明朝东瓯王汤和之墓,为国家级保护文物;怀远境内的荆、涂二山隔河相对,为第四纪冰川遗物;涂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