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袁中道汉语拼音:Yuan Zhongdao,1575~1630) ,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止于吏部郎中。与其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中坚。其成就次于宏道。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他较两兄晚殁,目睹模仿公安派的文人的流弊,晚年又形成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思想。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优。游记文能直抒胸臆,文笔明畅;日记多有精粹文笔,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著有《珂雪斋集》20卷、《袁小修日记》20卷。

生平简介

  袁中道(1570—1626),字小修,宗道、宏道胞弟,“公安派”领袖之一,十岁余作《黄山》、《雪》二赋,人称奇才,16岁考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

  中道成年时,两个哥哥都先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以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模拟,主张创新而称誉文坛。他随着两个哥哥,广交提倡革新的名流学者。1588年(万历十六年),他来到京城,交游更广,诗文益进。经李贽的推荐,大同巡抚梅国桢慕名数次函邀他去做客,他回信说:“明公厩马万匹,不以一骑逆予,而欲坐召国士,胡倨也!”于是梅国桢派专人,备好马,再次迎接,于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他漫游塞上,梅待为上宾。陪同打猎、游览,他每作一诗,梅赞扬说:“真才子也!”离开塞上后,继游齐、鲁登泰山,观日出。这年9月,到吴县,又遍游吴越名胜。不久,他的诗集刊行于世。宏道在序言中说:“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这部诗集,一时成为“公安派”作品的样板。“凡吴中名流、高衲、歌儿、老妪,无不口小修为名士,而公亦到处题咏不辍”。

  但中道在科场考试中却不如意,经过几次落第,到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34岁时,才在顺天乡试考中举人。考进士又多次名落孙山,如是更加纵情山水,学禅悟道,以诗酒自娱。1608年秋天(万历三十六年),从北京回到公安家乡,又先后游湖南澧州、德山、桃源等名胜。次年,在沙市买木船一只,取名“帆凫”,装上干粮、书籍、字画,顺长江而下,观石首绣林,怀华容古道,登洞庭君山,吊赤壁古战场,上黄鹤楼,步晴川阁,访六朝故都金陵,宿镇江甘露寺。再转船北上,饱览运河风光,又游到北京。

  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9月,宏道病逝,他悲恸过度,害了一场大病,几乎死去,这年冬天,他遂隐居玉泉山,读书学佛,修身养性,还建造一座柴紫庵作为居所,再不想远游了,但昔日处世之志仍然不移。他从玉泉山给他的儿子祈年信中说:“大丈夫既不能为名世硕人,洗荡乾坤,即当居高山之顶,目视云汉,手扪星晨,必不随群逐队,自取羞耻也”。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袁中道考中进士,年已47岁了,朋友们都为他高兴,争相传告。第二年朝廷授他徽州府教授,后升国子监博士。在此期间,他系统地整理、校对、出版了他两个哥哥及自己的著作,写序言另以评价,使“三袁”的作品及其文风发扬光大。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升南京吏部主事。1624年(天启四年),升南京吏部郎中,两年后病逝于南京,终年57岁。

  中道在文学上的成就,宏道在给王以明信中曾评论说:“屈指当今俊人,首小修,次长孺(丘垣、号长孺)”。他的文学主张,基本上与他两个哥哥相同,反对模拟剽窃,崇尚个性。两个哥哥先后逝世以后,他继续高举公安派的旗帜前进,当“竟陵派”标举深幽孤峭,其弊端有盛于“公安派”末流之势时,即予以抨击。晚年,对“三袁”及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作品的某些流弊,也作了较实事求是的说明和评价,如在《袁中郎先生全集序》中说:“先生诗文如《锦帆》、《解脱》,意在破人之执缚,帮时有游戏语,亦其才高胆大,无心于世之毁誉”。然而,“学以年变,笔随岁老。故在《破砚》以后,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警策”。还说有的人学中郎,不学他的革新精神,而“取先生少时偶而率易之语”,故流入俗套。

  中道生前曾多次去谒见过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求教问学,写过不少赞颂李的诗文。李被朝廷加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后,他冒着风险为李立传(《李温陵传》)。对传主的人品学问,革新精神,倍加尊崇。其他如《赵大司马传略》诸文,敢于针砭时弊;大量清新明畅的山水游记,均广为人们传诵。但一部分诗文流露出浓厚的失意自伤情绪,晚年对“公安派”革新有保守倾向。

  袁中道的著作,有《珂雪斋前集》、《珂雪斋近集》、《游居柿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