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袁术汉语拼音:Yuɑn Shu;?~199),中国东汉末军阀。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袁绍从弟。自曾祖父起四世五人位居三公。举孝廉,除郎中,累迁至虎贲中郎将、后将军。避董卓之祸,由京师洛阳出奔南阳,割据其地。南阳户口数百万,手工业、商业发达,袁术征敛无度,百姓苦之。对袁绍充当关东牧守的盟主不服,远交幽州公孙瓒,而袁绍也联络荆州牧刘表以牵制袁术。初平四年(193)袁术进军陈留,与曹操交战正酣,刘表从襄阳进逼其根据地南阳,袁术被曹操击败,向襄邑(今河南睢县)、宁陵(今河南宁陵东南)一带退却。至扬州九江郡,赶走刺史陈温,自领其州,治寿春。袁术自负出身,以为海内鼎沸,乃英雄有为之时,不顾部下反对,于建安二年(197)在寿春称帝。其后先为吕布所破,后为曹操所败。在其统治下,“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建安四年,袁术资实耗尽、众叛亲离,想前往青州投靠袁绍长子袁谭,又怕曹操邀击,愤惭呕血而死。袁术一生,被后代史家评为“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

起兵南阳 占领寿春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倡议废刘辩,立刘协时,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也惧怕董卓之祸,于是离开京城洛阳而出奔到了南阳。长沙太守孙坚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统兵归附袁术。袁术占据了南阳做了太守,上表保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兼豫州刺史。

  孙坚率领荆、豫两州的士卒,在阳人与董卓激战,并打败了董卓。袁术的堂兄袁绍趁孙坚正在讨伐董卓之机,派遣将军会稽人周昂要去夺取孙坚的豫州。袁术大怒,赶走了周昂。袁绍倡议立刘虞做皇帝,袁术表示不同意。袁术和袁绍从此结下了嫌怨。袁术勾结公孙瓒从背后牵制袁绍,袁绍则联合刘表从侧面钳制袁术。投靠袁绍的人比投靠袁术的人多,袁术大为不满地说:“看这些家伙们,算什么东西!不来拥戴我,却要去跟随我的家奴!”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根本就不是袁家人生的儿子。这事被袁绍知道后,当然更是火冒三丈。献帝刘协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驻扎在甄城。袁术受荆州刺史刘表军队的逼迫,率军移驻封丘,曹操击败袁术军队,包围了封丘。袁术退到襄邑,又退到宁陵,曹操在后面追击,接连打败袁术。袁术逃到九江,扬州刺史陈禹率军抵御,不许袁术入境。袁术退守阴陵,在淮河以北集结部队,又向寿春进军。陈禹大为恐惧,逃回下邳。于是袁术占领寿春,自领扬州刺史,并兼称徐州伯。以张勋、桥蕤等为大将军。李榷入长安,欲结袁术为援,给了袁术左将军的头衔,封他为阳翟侯、假节。

一意孤行 僭帝寿春

  从前袁术在南阳时,当地户口尚有近百万。袁术百般骚扰侵夺,百姓恨透了他,但袁术毫不自觉。他年轻时曾见过谶书,说“代汉者当途高”,认为与他的名字暗合(袁术字公路,“路”即“途”),并认为袁氏的祖先出于春秋时代的陈国,是舜的后裔,舜是土德,黄色;汉是火德,红色;以黄代红,是五行运转顺序。于是他就有了篡位的计划。传闻孙坚得到传国玉玺,袁术就拘留了孙坚的妻子,强行夺下,竟异想天开想要做皇帝。兴平二年冬(公元195年),袁术听到献帝刘协逃亡曹阳的消息,就召集部下,对大家说:“当今天下大乱, 刘氏已经微弱,站立不起来啦。我袁家四世官居公辅高位,历来为百姓爱戴,现在我想要应天心,顺民意,你们看怎么样呀?”部下无人胆敢应对。主簿阎象进言道:“从前,周朝自始祖后稷传到文王,累积恩德,功勋卓著。三分天下,已经占有二分,仍然臣服于殷朝。虽然您家世代为官显赫,但无周朝当初的兴盛,汉朝王室虽然衰微,却不象殷纣王有那样的暴行!”袁术听后默然不语。

  袁术征聘隐士张范,张范不愿意前往,派自己弟弟张承去向袁术表示歉意。袁术对张承说:“我以土地的广阔、百姓和军队的众多,想要同齐桓公比美,以汉高祖为榜样,你觉得怎么样?”张承说:“此事在于德,而不在于强。用因德来顺应天下百姓的希望,即使是由一个人的资本去建立霸王的事业,也不困难。如果是想篡位,违背天时而动,会被众人所抛弃,谁也不能让他兴盛起来!”袁术听后十分不高兴。

  孙坚死后,他的儿子孙策继承父业,实力日益强大,此时已据有江东,孙策也写信劝袁术不要自己称帝。孙策写信给袁术说:“商汤讨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周武王征伐殷纣王时说:‘殷有重罚’。商汤和周武王,虽然有圣德,但假如当时夏桀、殷纣没有失道的过错,也无理由逼迫他们而夺取天下。如今天子并未对天下百姓犯有过失,只是由于年龄幼小,被强臣所胁迫,与商汤和周武王的时代不一样。即便象董卓那样贪淫凶暴,欺上凌下,野心极大的人,也不敢废黜天子,自立为帝。而天下还是一致痛恨他,何况模仿他而做得更过分呢!又听说年幼的天子明智聪敏,有早成之德,天下虽然还没有承受到他的恩泽,但全都归心于他。您家中五代连续出任汉朝的三公或辅佐大臣,荣宠的深厚,任何家庭全不能相比,应该忠心耿耿,严守臣节,以报答王室。这就是周公姬旦、召公姬○的美业,天下人的愿望。现在人们多被图纬之类的预言书所迷惑,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只想讨主人的欢心,并不考虑成败。称帝的事,从古到今都特别慎重,岂能不深思熟虑!忠言逆耳,异议招致憎恶,但只要对您有益,我一切都不敢推辞。”袁术开始时自以为拥有淮南的兵众,预料孙策一定会拥护自己。及至接到孙策的信后,因忧虑沮丧而生病。他既然没有听孙策的意见,孙策便和他断绝了来往。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果然僭帝号,自称“仲家”。以九江郡太守为淮南尹,设置公卿百官,到郊外祭祀天地。而就在他僭号不久,便派使臣去告知吕布,并要娶吕布的女儿为媳。吕布将其使臣押送许都。袁术大怒,于是派遣大将张勋、桥蕤攻打吕布,大败而回。接着又率兵攻击陈国,诱杀其王刘宠及相骆俊。九月,司空曹操闻讯亲率大军讨伐。袁术听到曹操前来,吓得抛下军队逃跑,留大将桥蕤守靳阳抵抗曹操。曹操大破桥蕤等,将桥蕤等将领全部斩杀。袁术渡过淮河,逃到淮北。当时旱灾很重,土地荒芜,百姓饥寒交迫,袁术从此便没落下去。此间,曹袁两军数战于寿春,最后袁军坚壁不出,曹军屡攻不下。一连相持几月,曹军由于远离后方,长途作战,旷日持久,军中粮草将尽。军心不稳,为稳定军心动摇,于是发生了《三国演义》上寿春城下曹操借典仓吏王○之头平愤,移恶定军心一幕,终于大败袁术。袁术却先是大败于吕布,接着又被曹操击溃,大将桥蕤阵亡,张勋败退。袁术渡淮南逃,损兵折将,众叛亲离。苟延残喘到建安四年,他再也混不下去了,于走投无路之际,提出要把帝号转让给袁绍,自己则想往北到青州去投靠袁谭。曹操派刘备在半路上拦截住了他,使他未能通过,只好又返回寿春。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术至江亭,某日,坐在光板床上叹息说:“我袁术竟会穷困到如此地步啊!”因愤慨郁结而得病,在吐了一阵血后,很快便死去了。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