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襄阳城之北门锁钥,作者:李富华,来源:襄阳政府网
湖北襄阳:襄阳古城
襄阳城市夜景(长虹路)
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隐居的地方

襄阳市汉语拼音:Xiāng Yáng Shì;英文:Xiangyang City),中国湖北省辖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第二大城市,是湖北省政府确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地理坐标东经110°45′-113°43′,北纬31°14′-32°37′,东邻随州市,南界钟祥市荆门市远安县兴山县,西连神龙架林区房县丹江口市,北接河南省邓州市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东西最大横距220千米(东起枣阳市新市镇最东端,西止保康县马桥镇最西端),南北最大纵距154千米(南起南漳县东巩镇最南端,北止老河口市洪山嘴镇最北端),总面积19774.41平方千米。 辖3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201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89.8万人,常住人口568.0万人。

地形略呈向北敝开的马蹄状盆地。主要河流有汉江以及唐白河南河蛮河等较大支流。年均温15~16℃,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主要矿藏有金红石、重晶石、铝土、耐火黏土、石灰石、磷等。焦柳、汉丹、襄渝铁路在境内交会,207、316国道穿境,汉江四季通航。名胜古迹有古隆中、襄阳城、绿影壁、米公祠、刘备马跃檀溪、关云长水淹七军、南漳水镜庄、谷城承恩寺、宜城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纪念塔等。

襄阳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远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初。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其间人文荟萃、灿若繁星,,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三国演义》中有31回发生在襄阳,也是历史上诸葛亮隐居之地,今襄阳城郊古隆中,“三顾茅庐”也发生在这里。襄阳自古分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阳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南为襄城,北为樊城,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将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二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

  • 市树:女贞树;市花:紫薇
  • 邮编:441021 代码:420600 区号:0710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宗教

行政区划

襄阳市辖3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襄阳市 城市风光

人口

201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89.8万人,常住人口568.0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7%。

据襄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襄阳市常住人口为5260951人。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500307人相比,减少239356人,下降4.35%,年平均下降0.44%。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襄阳市常住人口为5,500,307人。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民族

  襄阳市属散居少数民族地区,有40个少数民族成分,分别是回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壮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羌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仡佬族锡伯族拉祜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仫佬族撒拉族塔吉克族怒族俄罗斯族京族独龙族门巴族

宗教

  襄阳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成立有市佛教协会、市伊斯兰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基督教协会和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等宗教组织。

历史

  襄阳,是一座有着28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周属樊国,战国时为楚国要邑,三国时置郡,后历代多为州、郡、府治。自古就是商贾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汇合地。

史前时期

  《吕氏春秋·召类篇》:“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夏人向南推进止于汉水流域,商代中叶,约武丁之时,由于国势之强盛,为了打通通向南方特别是长江中游的通道,商曾多次讨伐荆人。祝融的后裔季连所率的部族,大概就在这一阶段,从中原迁徙到襄阳地区在内的江汉地区,并留居下来。有了“禹征三苗”,才有南北文化(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第一次交流融合。

  公元190年,董卓汉献帝西迁长安,将数百万人强行西迁,同时还有青州、徐州的数以百万计的难民的大迁徙,今山东西部和河南的人口大量迁至襄阳地区。董卓被杀之后,引起关中大乱,数十万难民逃离关中,其中有一部分南出秦岭武关经南阳盆地迁入襄阳地区。这次移民最大的特点是高素质的人才流入。刘表是山东高平人,所以当时迁来大量的山东人:如王粲王凯及后来的晋太医王叔和,他们都是高平人。其他著名人物有:古文经学家、颖川人司马徽和章陵人宋忠,音乐家、河南人杜夔,颍川人徐庶等,都是一代俊杰。在刘表治荆州的近二十年间,襄阳寓居的移民对襄阳本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两晋及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是中国历史由统一到分裂的混乱时期,但再次促进了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天下之要领,襄阳实握之”,此时襄阳地区的文化传统表现以南朝文化为主体,又具有中原风格的物质文化。

  公元269-278年,西晋征南将军羊祜守襄阳,着力经略荆州,与吴国实行“边境交和”,互通绢谷。在边害减轻,戍守巡逻士兵大减的情况下,抽调4万人,垦田800多顷。使羊祜初到襄阳时军无百日粮的状况彻底改变,10年之后,荆州8万士兵已经积有10年余粮。为西晋伐吴奠定了雄厚的物资基础。

  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苻坚派遣征南大将军苻丕、武卫将军苟苌、尚书慕容目韦率步骑7万寇襄阳。第二年春,攻克襄阳,俘朱序,送往长安。秦王苻坚以朱序能守节,拜为度支尚书;以李伯护为不忠,斩之。

宋元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三月十三日,南宋政权把进军收复襄阳等地的决定送达岳飞军营。克复襄阳后,南宋把襄阳府和郢、随、唐、邓、信阳划为襄阳府路,诏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谭州制置使。凡属这一路各州县守令政绩的考核监察,也都委任岳飞相机。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六月,南宋政权又命岳飞屯兵襄阳,以窥中原。

  宋元襄樊之战从其序幕开始,大约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到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结束,大约16年的时间,为世界军事史上最长的攻坚战。其中大约有1年时间是蒙古军强攻襄阳,蒙宋双方互有胜负,但宋守襄阳较为坚固的阶段。襄阳失守后,南宋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促使忽必烈下最后灭宋的决心。1274年,蒙古军队集兵襄阳,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到1276年攻下宋都临安,尔后又用3年的时间,占领了整个南宋。

  嘉庆元年(1796年)元月,齐林王聪儿等人约定在元宵灯节发动武装起义,但机密泄露,齐林同一百多名会众被清政府捕杀。积极抗清的王聪儿于一个月之后,再次发动组织了一支四、五万人的反抗军,他本人被推为“总教师”,即白莲教最高指挥官。1798年,以王聪儿为领袖的襄阳白莲教众,冲破清军的包围,由鄂经豫入陕,再趁隙进入四川,在川东与四川白莲教众会师。清军大将明亮实行“坚壁清野”追剿教匪,起义军在攻打西安失败后,1798年春,王聪儿于郧西县茅山跳崖自杀,时年22岁。

民国时期

  1912年废襄阳府,今境共置8县(均州与保康县隶属互换)。初属安襄郧荆道,后改属鄂北道。1914年设襄阳道,治襄阳,领20县,其中有襄阳、枣阳、南漳、宜城、谷城、光化、保康7县。抗日战争时期,宜城县曾改名自忠县,以纪念枣宜会战中殉国的张自忠将军。1948年7月在襄樊战役中,老河口、谷城、南漳、樊城、襄阳城、宜城等地先后被解放军攻克,1948年12月23日和1949年1月10日,樊城、襄阳城第二次被解放军攻克,首次组建襄樊市,隶属桐柏行署三专署。

现代

  1950年5月,复以襄阳县之襄阳、樊城两镇组建襄樊市,隶属襄阳专署。次年6月,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改称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

  1958年10月,汉丹铁路从东、西两端同时动工。年底,樊城下河线建成,是本市境内最早的一段铁路。1960年6月1日,襄樊至丹江口段铁路建成通车,长100多公里,襄樊地区境内长90公里,为最早的一段临时营业铁路。1966年1月1日,汉丹铁路全线通车。汉丹铁路与1970年建成的焦枝铁路、1976年开始部分运营的襄渝铁路在樊城交汇,使襄樊成为铁路交通枢纽。

  1979年,襄樊市升格为省辖市。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1983]164号函批准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襄阳城沿革

  襄阳城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城墙高大,气势雄伟。城垣东、西、北三面环水,南面傍山,形势险要,自古易守难攻。

  襄阳城略呈方形,东西两面分别长2.2公里、1.6公里,南北两面分别长1.4公里、2.4公里,周长约7.6公里(《志书》称城周长二千二百二十一丈七尺,得十二里一百零三步二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城墙高约8.5米,宽5-15米。墙体土夯筑,外砌城砖。

  襄阳城历经沧桑,据习凿齿《襄阳记》称:城本楚之下邑。这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还只是楚国的一个邑闾,尚未筑城。史志记载,襄阳建城应始于汉,后历经维修、扩建。光绪《襄阳府志·城池》和同治《襄阳县志·城池》载云:东晋太元三年(378年),梁州刺史朱序镇守襄阳,序母为御敌来犯,带领众婢和城中妇女,又于城西北角筑新城二十余丈,后人将此段称“夫人城”。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对城垣作了维修,乾道七年又修。在元末,城垣颓废。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部将邓愈镇襄阳,重新修复。明洪武初,又别拓城东北角,由旧大北门向东绕至长门,环南增建新城。正德十一年(1516年)夏,汉水大溢,破城三十余丈,巡道聂贤捐俸补修。光绪元年(1875年),因久雨,城垣多处坍塌,知县吴耀斗领修。二年,知县劳庆藩接手续修,直至光绪七年,知县梅冠林接修完工。

  辛亥革命后,曾断续小修(建国前后,在襄阳城内数次发现刻有民国十六、十八年的城砖)。1948年夏,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驻守襄阳,把1939年抗日期间拆出的西门南侧和南门西侧的城墙,临时加以垒筑,同时在城上夯筑城垛。

  建国后,有的单位忽视了对城墙的保护。1970年,夫人城东侧被毁160多米。1974年左右,将南门两侧约860米的墙体拆除。1976年小北门东侧又被损坏120米。1978年以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并拨出专款。从1982年开始,逐年进行维修,其中从夫人城至襄阳桥头段,已于1983年底修竣。东门北段也于1984年底修葺。

  襄阳城垣不仅以高大著称,而且四面建有六座城门,每座城门外又建有瓮城(襄樊人俗称月城),城门上又建有城楼,使古城垣更显雄伟。由于历代兵燹,城门与城楼屡坏屡修。据志书记载,明成化间(1465-1487年)都督王信重建南门城楼。弘始中(1496年左右),副史毛宪重建东、西门与大、小北门及东长门诸城楼及各面角楼。万历四年(1576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题别称,题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成”,大北门曰“拱宸”,小北门曰“临汉”,东长门曰“震华”。崇祯十四年,张献忠率起义军攻占襄阳时,平毁城垛及警铺,城楼亦毁。其后御史袁继咸亲督标兵修复城垛如旧。都御史王永祚随之重建六门城楼。顺治五年(1648年),都御史赵兆麟檄副史苏宗贵重修西门城楼,知府冀如锡重建南门城楼,同知徐腾茂、张仲重建大北门、小北门城楼。知县董上治接着重建东门城楼后,又为各城门再题别称,题东门曰“保厘东郊”,南门曰“化行南国”,西门曰“西土好音”,北门曰“北门锁钥”。道光六年(1826年),知府周凯重修六门城楼。1933年5月,大北门城楼被飓风摧毁。1939年,日本侵略者对襄樊二城狂轰滥炸,为便于群众疏散,将西门南侧和南门西侧的城墙连同西门、南门月城及城楼拆除。1945年左右,因年久失修,长门城楼坍塌。1958年左右,扩建东街时,将东城门拆除。目前襄阳城独存小北门城楼,1949年后多次维修,1977年曾大修,为之一新,更显巍峨屹立。

  此外,城垣上还有三座古雅、庄严的城楼:仲宣楼、魁星楼、狮子楼。

  襄阳城垣以它历史悠久,城高池深而著称,并以它坚固而闻名。在历史上不仅是防御的有效堡垒,而且又多次力敌洪水的侵袭。现代人们记忆最深的莫过于1935年7月7日(民国二十四年农历六月初六)的一次洪水,当时沿汉水两岸的城镇、村庄,均被淹没,唯独襄阳城内未有进水,这全靠襄阳城防水性能良好的缘故。

  人们还常赞美襄阳城固若金汤,易守难攻。除了城南环山这天然的屏障外,护城河也为襄阳起到铜墙铁壁的作用。襄阳护城河内的宽度在130-250米之间,平均宽度在180米左右。襄阳护城河是全国最宽护城河,比北京开封洛阳等城的护城河都要宽。

襄城历史沿革

  襄城得名于古襄阳城,历来为州、郡、路、道、府治所,现为中共襄樊市委、市政府驻地。1949年1月建立襄樊市襄城爱国民主区政府;1949年10月改称襄阳县襄城区人民政府;1950年5月改称襄樊市襄城办事处;1954年6月改称襄樊市第一办事处;1956年8月改称襄樊市襄城街道办事处;1960年6月建立襄樊市襄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8年9月成立襄樊市襄城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6月改称襄樊市襄阳城街道办事处;1983年12月在襄樊市与襄阳地区地市合并时组建襄樊市襄城区人民政府;1995年12月市区区划调整将原郊区所辖的庞公乡、檀溪乡、尹集乡划归襄城区管理;2001年12月市区区划调整将原襄阳县所辖的泥咀、欧庙两镇划归襄城区管理。(注:文中的“襄樊市”即现在的“襄阳市”,“襄阳区”即现在的“襄州区”。)

樊城历史沿革

  樊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827年因周宣王封仲山甫于樊而得名,历经数次变更。1984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地市合并后,成立了襄城区、樊东区、樊西区、郊区。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四城区,以汉江为界成立了襄城区、樊城区。2001年8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襄阳县改成襄阳区,将牛首、太平店两镇划入樊城。

襄阳名称的由来

  襄阳之名早在西汉时就已经出现,因其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新汉王莽改襄阳为相阳。汉光武帝时恢复襄阳名称。汉时已取襄阳为县名,汉献帝建安三十年(公元208年)始设襄阳郡,其后襄阳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襄阳是以方位命名。古人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为阴。那么襄阳是依何地理实体而得名呢?一说“襄山”,一说“襄水”。《汉唐地理书抄》从《太平御览》引录的《荆州图副》写道:襄阳“以地在襄山之阳为名” 。《读史方舆纪要》也记载:襄阳“城西五里有襄山”。但我们把古地图、史料同地形反复核对,襄阳城北或城西是汉水或一片平原,根本无山。只是城西、城南有山,城却不能称其阳,而称其为阴了。很显然,襄阳以山命名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而《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沔水》篇(卷二十八)均记: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那么,襄阳是以汉水改道称呼,还是另外有一条襄水呢?

  汉水在襄阳附近并没有改过道,襄水不是指汉水。晋代襄阳人习凿齿在他的《襄阳记》中写得甚明:襄阳“城本楚之下邑,檀溪带其西,岘山亘其南。为楚之北津戍。楚有二津,谓从襄阳渡沔,自南阳界出方城关是也” 。因此,襄阳在春秋战国时已是楚国北部的城邑。它北枕沔水(即汉水的古称),并不是南枕沔水,因而称襄阳为楚国北边的津梁要道和御敌要塞。岘山(古时对襄阳城南诸山的总称)绵延横卧襄阳城南,檀溪位其城西。《水经注·沔水》篇记:“沔水又东,迳万山北”,“城(襄阳城)北枕沔水,即襄阳县之故城也。”《元和郡县图志》第二十一卷记:“秦兼天下,自汉(水)以北为南阳郡,今邓州南阳县是也。汉以南为南郡,今荆州是也。”同治年间《襄阳县志·沿革》载:“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9年),以刘表为荆州刺史,徙治襄阳,万山以东,汉水之南,为襄阳境;万山以西,汉水之北,则为南阳邓县境。”就是盛弘之的《荆州记》、郭仲产的《荆州记》、鲍至的《南雍州记》、吴从政的《襄沔记》以及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都清楚的记载襄阳、樊城,隔汉水对峙,互为犄角。上述史料说明自襄阳的名称出现后,其地理位置没发生过重大的变化。

  从襄阳周围地理实体查看,至今仍没有发现能足以证实汉水改道沿襄阳城南流经的遗迹。如果说是从地质部门取得的襄阳、樊城地下水文资料在话,那是按地质年代划分确定的资料,其年代必是久远的,当时尚无襄阳这一地名。汉水的一段确有“襄水”、“襄江”、“襄河”之称。如明天顺年间《襄阳郡志》就把汉水又称“襄水”。《明史·地理志》(第二十卷)载:“汉水在城北(指襄阳城之)北,亦曰襄江。”《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六)记:“襄河者,汉水自襄阳来也。”这些均是以汉水流经襄阳以后而得的别称,须知,这是有了襄阳之后才有的别称。并且只是指汉水的一段而言。这里还需要明白一点,自古以来,引名山、大川命地名的并不多见,引申名山大川表明大地域方位的则有,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等。可是,以区域性很强的较小山、川命地名,则为通例。所以,襄阳不以汉水命名,而以一条襄水命名并不足为奇。综上,无疑汉水在有文字记载以来,并非从襄阳城南改过道,襄水也不是指的汉水。

  襄阳是以一条独立的襄水而得名,故襄水即今之南渠。《水经注·沔水》中记:“沔水又东,合檀溪水。水出县西柳子山下,东为鸭湖,……溪水自湖两分。北渠即溪水所导也……又北,经檀溪,谓之檀溪水。溪水傍城北注……西去城里余,北流注于沔。一水东南出”(注:……表示此处有脱文),应劭曰: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二十一载:襄阳“在襄水之阳,故以为名” 。《襄阳县志·山川》也记:“襄水即今襄渠”,“襄水则凡西南诸山所出之水,由长渠入汉者皆是也”。光绪年间的《襄阳府志·山川》也载:“今檀溪已涸,而襄水不改,城西南诸山之水,皆归渠入汉。”今市文物管理处所藏清同治四年襄阳知府方大堤,在重修此水后作记事碑中的碑文为“重浚襄水故道后记”。这些史料清楚记载了襄阳城南确有襄水和它的地理位置。只因“每岁夏秋泛涨,民地万余亩辄为泽国”(《襄阳县志·城防》),南北朝时张邵已于两岸筑堤,防治水患,历朝沿疏浚,到明代改称襄渠,清代沿用,襄阳里人俗称南渠。由于名称随着历史的演变,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对襄水这一名称,显然较为陌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些溪流后经人工疏浚而改称渠,并不少见,但并不因称渠而否认原是一自然水道。

  有的史料把檀溪当作襄水。《水经注·沔水》篇写得甚明,自鸭湖流出一水,经过名檀溪的地方,其水才称檀溪。它傍襄阳城西里余,向北流注入汉水。习凿齿在《襄阳记》中已注“檀溪带其西”,到唐宪宗时“已涸”(《元和郡县图志》)。自鸭湖又分的一水,东南流,称襄水。这说明檀溪和襄水,其位置与流向并不一致,一水早已湮没,一水今仍存在。

  那么襄水的源头在哪里?有些史料沿用“水出县西柳子山”之说。遍访襄阳人均不知晓柳子山之名和其地理位置。柳子山之名既已失用,又难于确定其地理位置。于是我们多次逆水溯源,踏查出襄水源头在襄阳城南扁山西麓的泉水坑处,有数孔泉眼,终年涌水不断。其泉水沿宋家包北侧,经转子山、官路口北流,汇摩旗山东麓杨家岗流出的泉水,继续北流,经麒麟店汇孙家冲所流溪水,进入营盘地,汇虎头山冲所流溪水,东流经琵琶山、真武山、羊祜山、郑家山,绕岘首山向南流,于观音阁旁注入汉水。长约18公里,流经面积30平方公里。襄水今日河道流向与史料所载大体相同。

地理

襄阳市地图政区版

  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总面积19774.41平方千米,市区面积3,563平方公里,其中襄阳古城面积2.4平方公里。是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城市和鄂、豫、渝、陕毗邻地区3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唯一的大城市。  

地理位置

  襄阳市城区位于东经112°00′-112°14′,北纬31°54′-32°10′

  襄阳市位于东经110°45′-113°43′,北纬31°14′-32°37′

  接壤地区:东邻随州市,南界荆门市、宜昌市,西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阳市,边境界线长1332.8公里。

  平面直角坐标距离:东西最大横距220公里(东起枣阳市新市镇最东端,西止保康县马桥镇最西端),南北最大纵距154公里(南起南漳县东巩镇最南端,北止老河口市洪山嘴镇最北端)。

  城区东西最大横距21公里(西起隆中华严寺最西端,东至东刘庄三董水库),南北最大纵距29公里(南起永丰水库,北至叶家店北1公里)。

  城市结构为组团式江城,襄阳城北濒汉水,东、南、西护城河平均宽180米,最宽处250米,居全国之最。古城墙长7331米,平均高8.5米,宽10-14米。襄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读史方舆纪要》称:“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平面版图呈一个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其东线北端起自枣阳新市镇的自竹园寺林场,与随州市新城镇的界牌口村相连;南端止于宜城流水镇马头村,与钟祥市的长寿镇和张集镇相接;两端直线距离约109.5公里。西线北端起自老河口洪山嘴杨华岗村,与河南省淅川县相连;南端止于保康马桥镇,与房县和神农架林区相连接;两端直线距离约122.8公里。辖区南北纵距最远两端点,北端点为老河口洪山嘴镇杨华岗村,南端点为南漳东巩镇苍坪村,两端点直线距离约157公里;东西横距最长两端点,东端点起自枣阳新市镇白竹园寺林场最东端,西端点止于保康马桥镇最西端。两端点直线距离约228公里。边界线全长1332.8公里。

地形地貌

  襄阳地形为东低西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丘陵、岗地、山地,约占襄阳总面积分别为20%、40%、40%。

  地貌特征:东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主要分布在枣阳东部的新市镇、鹿头镇、刘升镇、吴店镇、平林镇、王城镇等,最高点是与河南省交界处的玉皇顶,海拔778.5米。中部为岗地丘陵,兼有平原,主要分布在枣阳西部各乡镇和襄阳、宜城、老河口全部以及南漳东部乡镇,宜城孔湾镇八角庙村,海拔44米,是全市最低点。西部为山区,包括保康全部、谷城大部和南漳中西部,海拔多在400米以上,保康官山海拔2 000米,是全市最高点。

  襄阳市处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区内经过多次构造运动,至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今日宏观地貌轮廓。其间武当山、桐柏山、荆山、大洪山地区发生剧烈褶皱、断裂,上升为陆,并形成许多山间盆地,如南阳断陷盆地、洪山断陷盆地、桐柏山南断陷盆地、汉江地堑盆地、南漳地堑盆地和马良地堑盆地等,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南漳以东、以北各盆地中心下沉,边缘地区相对上升。第四纪下更新世山区继续上升,盆地则先下降后上升,气候转冷,盆地内堆积冰水沉积物。中更新世山区上升,汉水已形成,河水荡涤盆地冰水堆积物,泛溢相粘土堆积扩展到拗陷盆地边缘,即今日岗地分布范围。全新世山区继续上升,平原地区出现多次升降运动,形成依附现代河流的河谷平原。全境呈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的特点。在襄阳市总面积中,山地占31.4%,丘陵岗地占57.3%,平原占11.3%。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可分为西部山地、中部岗地平原及东部低山丘陵三个地形区。

  (一)西部山地

  为鄂西北山地的东延,亦即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东缘的一部分,由武当山脉东端和荆山山脉北段组成高中山一中低山区。武当山余脉自西向东延伸到谷城县和老河口市的西部,山脉为西北一东南走向,为断块隆起的低中山,山体由元古界变质片岩类构成。境内峰峦重迭,地势高阜,中切割深度,海拔多在400米以上,位于谷城县境西南的摩天岭海拔1227米。荆山山脉北段分布在保康县全境和谷城县的南部及南漳县的西部。地势西高东低,山脉在保康县境呈东西走向,在南漳县境转为西北一东南走向。主峰关山位于保康县境,海拔2000米,为汉水与长江的分水岭,又是市境最高山峰。

  在南漳县西北和保康县东部地带,广泛分布着浅海相碎屑岩类,地层紧密褶皱,向斜轴部高悬于山脊或近山顶,背斜轴部则为谷地,中切割深度,山势险峻。由于岩石较软弱,在水流切割与构造线相吻合地段,形成狭小的山间河谷盆地,如长坪、黄花、保康县城关、寺坪和后坪等盆地。谷城县南部,保康县南部与南漳县西部,碳酸盐岩遍布,地层反复褶皱。岩溶地貌发育,形态类型较齐全,常见溶洞呈层状分布,多暗河、伏流;中一深切割深度,幽山深涧,峭壁峰岩。群山顶部地势相对缓和,呈现峰丛、洼地与落水洞组合地貌景观。较大的溶蚀洼地有大坪、薛坪、果坪、麻坪等。在保康境内还有马桥、马良等山间断陷盆地。

  (二)东部低山丘陵

  位于鄂豫交界和随(州)、京(山)、钟(祥)交界地带,大部分为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由桐柏山、大供山组成。两山南北对峙,均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位于随州北部新城镇境,海拔1140米,属断褶岩浆岩变质岩类低中山;大洪山主峰宝珠峰位于随州西南三里岗镇境,海拔1055米,属紧密褶皱碳酸盐岩变质岩类低中山,羽状和树枝状水系发育,浅一中切割深度。

  桐柏山南有大阜山棗佛山寨低山群,其间为零星的红色山间盆地,大洪山北,与大狼山低山群间为狭长的洪山红色盆地。上述低山群分别与桐柏山、大洪山平行排列,一般高度在200米左右,水系发育,浅切割深度,沟谷较宽阔。坚硬的花岗岩、变基性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常形成山峰,山势缓和;变质片岩类则成为较低的地形。这两低山群之间为唐县镇棗厉山镇红色盆地,因内陆沉积的碎屑岩类胶结程度较差,抗风化剥蚀力弱,形成丘陵地形,海拔一般低于200米,丘顶浑圆低矮,沟谷较宽敞,相对高差约40一150米。

  (三)中部岗地平原

  在西部山地和东部低山丘陵之间的广阔地带属岗地平原,长山、扁担山、隆中山等横贯其间,北属鄂北岗地,南属江汉平原的宜(城)钟(祥)夹道。

  鄂北岗地俗称“三北”(襄州、枣阳、老河口三县市北部)岗地,介于桐柏山与武当山之间,汉水以东、滚河以北地域属南阳盆地南缘。第四纪黄褐土沉积层受地表水切割,浸溶形成岗垅相间波状起伏的岗地地貌。海拔在85一140米之间,相对高差10~30米,岗坡一般在10°左右。区内植被稀少,水土易流失。

  沿河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汉水、唐白河流域两岸,大部在“三北”岗地境内,小部在汉水、蛮河流域的宜钟夹道地带,海拔90米以下。宜城县八角庙海拔44米,为全市最低点。汉水河谷冲积平原有明显的中、上游地域特征,以老河口到襄阳市区段最为狭窄,东北与南阳盆地相连,西接鄂西山地。欧庙至宜城段较为宽阔,呈西北一东南走向。西侧边缘与扁担山一杨家大山低山区相接,东侧隔谷地丘陵与大洪山脉相望。河谷平原由一、二级阶地构成,两级阶地依次内迭,地势平坦。蛮河、唐白河、滚河、水等河谷平原更为狭窄。沮河、漳河、北河游荡群山之间,数处狭小冲积盆地呈零星分布。

地质

  襄阳市横跨扬子准地台与秦岭地槽两个性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以房县—襄阳—广济深断裂为界,断裂以南的保康、南漳、宜城三县全境和谷城、襄州、枣阳等县(市)的南部边缘位于扬于准地台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2%;断裂以北的老河口市和谷城、襄州、枣阳等县(市)的大部分地区位于秦岭地槽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8%。

  (一)地层

  襄阳市所处的槽、台两区由于地质环境不同,其地层结构、发育程度、变质作用均有明显差异。地台区由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两大部分组成,二者之间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结晶基底由中元古界组成,下部为浅棗中深变质的各类片岩、片麻岩、大理岩;上部为基本未遭受变质的各类页岩、砂砾岩、砂岩和白云岩。沉积盖层由上元古界至下中生界组成,以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地层层序清晰,岩石组合简单。因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其间除出现一些时间长短不一的沉积间断外,基本未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地槽区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区内的岩浆活动强烈,构造作用复杂,岩石普遍遭受程度不同的变质作用。1975年,湖北省第八地质大队首次在该区发现古生代生物化石,为建立本区地层层序奠定了基础。以本区中、上元古界间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面为界,之下由下元古界各类中一深变质的片麻岩、混合岩和中元古界各类浅一中深变质的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火山岩等组成;之上主要由各类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组成。晚志留世以后,海水由东向西逐渐退出,故随枣一带缺失志留系上统至三迭系地层。晚中生代以后,槽、台两区的沉积环境基本相似,晚三迭世至晚第三纪均以内陆河湖相为主,沉积一套以砂、砾岩为主的红色地层。第四纪以河流冲积为主,洪一坡积次之。

  (二)岩浆岩

  元古代以来,槽、台两区岩浆活动差异甚大。地台区除中元古界有较多的花岗岩出露外,很少发现其它岩浆活动。震旦纪以后,地台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间的多次构造运动,仅使本区地壳发生缓慢升降。燕山运动虽发生剧烈梧皱和断裂,但断裂的深度不大,且多限于沉积盖层中,故岩浆活动十分微弱。除在大洪山区的震旦系底部见有少量中基性火山岩外,其它地区尚未发现岩浆岩出露。

  地槽区岩浆岩异常发育,既有大量的火山岩,又有广泛出露的侵入岩,具活动性地壳岩浆岩组合特征。火山岩均为海底喷发所致,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中酸性火山岩次之。侵入岩形成于各个构造旋回,其中以扬子期、加里东期和燕山期最为发育。扬子期和加里东期以基性一超基性岩为主,印支一华力西期形成少量碱性岩,燕山期则以大规模酸性岩侵入为特征。本区岩浆岩具有多旋回、多期次活动的特点。

  侵入岩 基性一超基性岩类 区内分布较广,出露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岩体多达数十个。按其侵入时代有扬子期的变余次辉绿岩,加里东期的辉长辉绿岩、辉长岩、橄榄岩等。以随州罩家门基性一超基性岩体为例简述该岩类一般特征:该岩体侵入于覃家门复式向斜的北西端,长轴北西一南东向,呈岩株状产出,出露面积约2平方公里,形成于加里东晚期,构造特征可划分为超基性岩相带、基性岩相带和过渡岩相带,各岩相带分别由含长橄揽普通辉石岩、含长普通辉石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等组成,岩石的化学成分与一般基性一超基性岩相比较,二氧化硅含量普遍偏低;氧化镁在基性岩中趋于正常,在超基性岩中远低于正常超基性岩;氧化铁、三氧化二铁的含量高,几乎高出同类岩石的一倍。故该岩体富含磁铁矿。

  中—酸性岩 区内分布较广,以花岗岩及其派生的各类脉岩为主,中性岩少见,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东北部,并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渐次减弱。花岗岩形成时间以燕山期为主,加里东期的二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仅在随州南部出露,多呈小型岩株产出。燕山期花岗岩早期多形成大型花岗岩基,受区域深大断裂的控制;晚期多为浅成的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石英斑岩等。该岩类一般特征以七尖峰花岗岩体为例;岩体侵入于大别山一桐柏山隆起带与随州加里褶皱带之间的新城一黄陂深断裂的南西侧,出露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产于中元古界变酸性火山岩及震旦系上统白云母石英片岩、板岩、大理岩中,形成于燕山早期,为同源两次侵入而成的复合岩体。第一次侵入的花岗岩具有明显的似斑状结构,由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角闪石花岗岩、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角闪石花岗岩组成;第二次侵入的花岗岩由中一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细一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岩石的矿物化学成分变化不大,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组成,次为黑云母、角闪石。副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有磷灰石、榍石、锆石等。与正常花岗岩相比较,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锰的含量偏低,碱质含量高。属同熔型花岗岩类。

  碱性岩 区内较为罕见,据其产状、岩石特征划分为南、北两带,北带主要为偏碱性的各类浅成脉岩,集中分布在枣阳北部,少数脉岩中含有较高的铀、钍、稀土元素矿化。也有个别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形成矽卡岩型铁、铜矿化。南带出现的多为一些呈岩株、岩床产出的中一浅成相碱性岩类,规模较大,常具有稀有元素、稀上元素矿化,主要形成于华力西一印支期,集中分布在枣阳清潭至随州洪山一带。如随州花山寨英碱正长岩体,呈北西西一南东东向延长达10余公里,出露面积约15平方公里。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较一致,主要由碱性长石、石英、钠闪石、霓石等组成,副矿物以锆石、磁铁矿为主。属硅酸过饱和的钠质火成岩类,南带也有部分碱性岩呈脉体产出。脉体虽小,但稀有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等矿化均强,其中铌、钽、铀、钍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均达到现行工业要求。

  火山岩 区内的火山岩极为发育,全为海相火山岩,多与正常沉积岩相互叠置组成复杂的火山棗沉积建造。本区的火山岩均形成干旱志留世及其以前的优地槽阶段,中志留世以后区内再无火山活动。根据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赋存层位以及岩石组合和构造环境,可初步划分为四个较大的火山喷发旋回:中条期火山喷发旋回 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局部出现基性火山岩,赋存于下元古界中一深变质岩系内。主要分布在大别山一桐柏山隆起带的西北端。由于火山岩多次遭受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已变质为各类片麻岩、混合岩,难以恢复原岩的面貌。

  武陵期火山喷发旋回 除南襄断陷盆地外,其它地区几乎均有出露。枣阳地区以中元古界大狼山群为代表,由一套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和陆源碎屑岩组成。早期火山活动较强,火山碎屑物质比较发育,由富含凝灰质、石英、长石晶屑的各类千枚岩、板岩、绢云钠长片岩等组成;晚期火山活动减弱,火山碎屑物质明显减少,由凝灰质砂质粉砂岩、凝灰质含砾砂质粉砂岩、凝灰质钠长板岩、钠长片岩等组成。武当山地区以中元古界武当山群为代表,为一套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基性火山岩居次,间夹正常沉积岩的火山棗沉积建造,早期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由变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变石英角斑质晶屑凝灰岩组成;中期以基性火山岩为主,由变细碧岩、变细碧质凝灰岩、绿帘钠长石岩、绢云绿帘变粒岩等组成;晚期以酸性山火岩为主,由变石英角斑质火山岩、变钾质石英角斑质火山岩、变流纹质火山岩组成;扬子期火山喷发旋回 全区均以基性火山岩为主,赋存于震旦系下部,各地发育程度不一。武当山地区震旦系下统中基性火山岩厚达千余米,由浅变质的细碧岩、细碧质火山碎屑岩、细碧玢岩、石英细碧岩等组成。随、枣地区中基性火山岩发育差,分布不连续,厚0一150米,由玄武质熔岩、火山碎屑岩组成。

  加里东期人山喷发旋回 以基性火山岩为主,赋存于奥陶—志留系兰家畈群。早期以基性火山岩为主,由玄武质凝灰岩、玄武质碎屑熔岩、辉斑玄武岩、奥长斑状玄武岩、玄武质角砾熔岩、杏仁状玄武岩等组成,晚期火山活动减弱,且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由粗面——角斑质火山碎屑岩、粗面——角斑岩等组成。

  (三)构造

  襄阳市南半部处于扬子准地台的北部边缘,紧邻活跃的秦岭地槽区,加之房县—襄阳—广济深断裂的长期活动,使本区的构造景观比地台区的其它地段显得更为复杂。早震旦世本区为地台北缘拗陷带的一部分,沉积有较厚的山前磨拉斯建造和冰碛层,晚震旦世至早三迭世,本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其间虽经历多次地壳活动,但均未发生明显的褶皱和断裂。燕山运动是本区震旦纪以后最强烈的一次造山运动,造成全面褶皱回返,组成龙门一大巴台缘褶皱带的一部分,奠定了本区的构造格局。以保康大山寨、南漳丁家营、宜城流水一线为界,划分为两个构造域:北区紧邻秦岭地槽,褶皱剧烈,构造复杂,形成一系列轴面北倾,向南倒转的紧密线型褶皱,同时伴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逆断层或逆掩断层,致使本区各时代的地层经常发生断层缺失、倒转或重复,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与两大构造单元的接合线一致;南区由于远离秦岭地槽,构造应力相应变弱,褶皱构造由北向南逐渐变得开阔、平缓,断裂构造多以重力断层为主,以发育北西、北东向两组断层为其特征:形成一系列断陷和断隆,其中以南漳断陷(地堑)、乐乡关断隆(地垒)和汉江断陷(地堑)规模较大,由断陷而形成的盆地内堆积着巨厚的新生界红色陆相碎屑岩,基底的埋藏深度最大可达4000-5000米。

  地槽区的构造特征与地台区截然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多旋回结构,可进一步划分四个Ⅱ级构造单元:大别山一桐柏山隆起带 为秦岭地槽东段最先于中条期褶皱隆起而形成的古老陆核。仅其西北端的一小部分延入随州市的东北部。隆起带的北侧以桐柏山一磨子潭深大断裂为界,与北淮阳华力西褶皱带毗邻;南侧以新城一黄陂深断裂为界,与随州加里东褶皱带相连。区内出露的主要为下元古界桐柏山群片麻岩、混合岩、大理岩等中一深变质岩系。由于区内多次遭受构造运动,致使区域变质作用普遍而强烈。特别是燕山运动对本区的影响极为深远,既使古老的构造复活,又形成一系列新的断裂构造,并导致同构造期的花岗岩浆上侵,形成一些大型花岗岩基。

  随州加里东褶 皱带 位于大别山一桐柏山隆起带以南,扬子准地台之北。南、北侧分别受房县一襄阳一广济深断裂及新城一黄陂深断裂的控制,西端被南襄断拗所截。随州、枣阳两县(市)的绝大部分地区均位于该褶皱带内。区内由中元古界大狼山群至志留系中统一套变质火山棗沉积岩组成,武陵至扬子期本区的地壳活动剧烈,下沉幅度大,火山活动频繁,沉积一套优地槽型火山棗沉积建造,晚震旦世至寒武纪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沉积一套深水相炭质页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加里东期本区北部逐渐抬升,地槽向南迁移。至奥陶棗 早志留世南部边缘再次复活,沉积又一套以基性火山岩为主的优地槽型火山棗沉积建造。加里东末期本区全面褶皱回返,从而结束本区的地槽历史。区内构造比较复杂,以发育北西西向的紧密线型复式倒转褶皱和逆(冲)断层为其特征。中生代以后,由于受滨太平洋构造活动带的影响,区内发生强烈的断裂作用和中一酸性岩浆活动,七尖峰花岗岩即于此时侵入而成。

  两郧印支褶皱带 主要位于郧西、郧县、均县一带,仅武当山的东北麓跨入谷城县境。该褶皱带在武陵一扬子期的地质演化历史与随州加里东褶皱带相似,以沉降幅度大,火山活动强烈为其特征。晚震旦世至旱奥陶世本区较随州加里东褶皱带更为稳定,连续沉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冒地槽型沉积建造,其间尚未发现火山活动迹象,也无大的沉积间断。中奥陶世以后,该区东部开始抬升,沉积域逐渐向西迁移,直至印支旋回才全面褶皱回返。区内若以老(河口)一白(河)大断裂为界,划分为武当山区和郧均地区两个构成域。武当山区为一较开阔的复式褶皱带,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共轭断层比较发育,形成一系列断块构造:郧均地区则由一系列紧密线型复式褶皱组成,构造线方向为北西一南东向,断裂构造以逆(冲)断层为主。

  南襄断拗 为燕山运动形成的一个大型断裂拗陷,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其南部跨入市境枣阳、襄州、谷城一带。由白垩系上统至上第三系河湖相砂砾岩、砂岩、泥岩、泥灰岩、细晶灰岩及石膏、岩盐、钙芒硝等组成,总厚度大于3500米。境内由东向西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枣阳凹陷、双沟低凸起、襄阳凹陷等次级构造。

  (四)地质演化

  区内地壳演化历史大致划分三个阶段:

  泛地槽阶段 中条至扬子早期(19.5-8.5亿年)两大构造域均处于活跃的地槽阶段,沉积了一套优地槽型复理石、类复理石建造,中条运动(17亿年)首先使随州东北部褶皱回返,形成区内最古老的陆核,其它地区仍处于优地槽环境。扬子早期的晋宁运动(8.5亿年)使槽、台两区同时褶皱回返,并与华北古陆相连,形成统一的古大陆。晋宁运动在地台区的作用明显,使基底发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的隆起和拗陷,致使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之间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地槽区的表现却相对微弱。随、枣地区以褶皱为主,致使震旦系下统与基底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武当山地区以上升为主,未发生明显的褶皱,故震旦系下统与基底多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控制槽、台两区之间的房县—襄阳—广济深断裂也于此时形成。

  槽、台分野阶段 晋宁运动之后,两大构造域各自朝着性质不同的方向发展。扬子晚期的澄江运动(7亿年)使扬子准地台的基底进一步僵化,震旦纪至早三迭世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环境。早震旦世,本区处于剥蚀一堆积的大陆环境,初期在山间低地内堆积一套河湖相磨拉斯建造;晚期因气候急剧变冷,大陆冰川覆盖,堆积一套冰碛层。晚震旦世伊始,气候转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复被海水淹没,一直延续到中三迭世,沉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浅海相沉积建造。其间虽经历多次地壳运动,但未发生明显的褶皱和断裂,也无大的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发生。其中加里东运动(4.4亿年)在本区的影响较广,地壳上升,海水一度退出,故区内缺失志留系上统和泥盆一石炭系的部分地层。中三迭世,印支运动海水由北向南逐渐退出,该区海相环境自此结束。地槽区晋宁运动之后,也一度处于大陆环境,部分地区堆积一些早震旦世初期的河流相砂砾岩。澄江运动发生,本区地壳困强烈拉张、减薄而裂陷,再度形成挟持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北地台之间的槽状活动带,首先沉积一套冰海相含砾粘土岩。随着地壳裂陷的加剧,火山活动逐步加强,且以线型裂隙喷溢为其特征,沉积一套以基性火山岩为主,间夹正常沉积岩的优地槽型沉积建造。晚震旦世以后,地壳趋于稳定,全区由优地槽逐渐转化为冒地槽。晚震旦世至寒武纪,随、枣地区沉积一套深水相含炭页岩、硅质宕、碳酸盐岩,局部夹少量火山岩;武当地区更显稳定,沉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浅海陆棚相沉积建造。奥陶一早志苗世,随、枣南部的地槽边缘再度复活,火山活动剧烈,又沉积一套优地槽型火山棗沉积建造。加里东末期褶皱回返,地槽演化结束,武当地区在奥陶纪以后,一直保持较稳定的浅海环境,直至印支早期褶皱回返。

  地壳活化阶段 中生代以后,受滨太平洋构造活动带的影响,槽、台两区的地壳活动性逐渐加强。地台区自印支期开始复活,地壳隆起,海水退出。燕山运动(1.95亿年)使其发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形成台缘褶皱带特有的构造景观,房县—襄阳—广济深断裂再度复清,由南向北推覆,致使扬子准地台仰冲于秦岭地槽之上。地槽区在印支一燕山期,以断裂活动为主,既使已有的北西西向的老断裂复活,又形成一系列北东东向的新断裂。在两组断裂的交会处,形成断陷盆地。燕山运动还伴有大规模同构造期花岗岩的侵入,成为金属成矿的有利条件。

河流

  襄阳全市有知名常流河817条,多为山区性河流。其中流域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3条,100平方公里以上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73条,50平方公里以上100平方公里以下的78条,小于50平方公里的沟溪653条,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属长江水系的有汉水、府河(损水)和沮漳河三大河流,流域面积26127.3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97.76%;属淮河水系的有游河、小林河、四十里冲河、永民河等数条小河,流域面积598.6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24%

  (一)汉水

  汉水为长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自丹江口市而来,至陈家港入境,经老河口、谷城、襄阳和市区,于宜城县芝麻滩出境入钟祥县。境内流长216公里,流域面积17313.1平方公里。汉水在境内河段多属游荡性与分汊性型河道,在老河口以上宽1200米,两岸山石士丘,河床卵石挟沙,河泓摆动频繁;老河口至太平店河宽1100米,沙质河床,左右洲滩较多,半数辟为耕地;太平店至市区段宽1500米,左岸堤防多于右岸,并屡有崩退;市区以下至出界河面均宽1400米,沙质河床,两岸土丘平岗,植被不佳。平均比降万分之二。襄阳水文站记载,历史上最大洪水见于1935年7月7日,洪峰流量为5.24万立方米秒,水位71.11米;最低水位见于1941年7月6日为60.61米秒;最枯流量发生于1958年为14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171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最大为651亿立方米,最小为26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435亿立方米。1967年丹江口大坝建成后,洪峰消减调平。黄家港(坝下6公里)站记载,建库前年最大流量平均值为20507立方米秒,蓄水后最大流量平均值降为7840立方米秒,枯水流量由401立方米秒增至780立方米秒,水位由6.28米减至4.54米。坝下各站输沙量锐减,黄家港多年平均输沙量由1.13亿吨减到0.08亿吨,基本是清水下泄,下游河床刷深。区间直接入汇支流有六股泉、苏家河、杜槽河、盂桥川、龙潭河、唐河、白河、马冲、牛车沟、姚河、打磨沟、北河、南河、黄畈河、石畈河、杜家沟、白龙沟、磨石河、萧家河、东大沟、淳河、响水沟、南渠、渭水、黑石沟、联江河、英河、木渠沟、赤湖沟、蛮河等。南河、唐白河、蛮河为最大支流。

  南河 源有二支,南支为正源,发源神农架,纳关门河、苦水河于阳日湾汇为粉青河,于雷公滩入保康县境。北支马栏河,源于武当山南麓,经房县、保康县至粉青河交汇后始名南河。干流向东又有清溪河入汇,北折玛瑙观入谷城县境,在黄家洲注入汉水, 境内流长141.5公里,流域面积2710平方公里。阳日湾以上河床为沙卵砾石覆盖,两岸土地贫瘠,植被不佳,平均比降为5.5‰。胡家渡至入汇口比降为1.1‰,两岸丘陵、平川,是谷城县粮、棉、油集中产地。南河是汉水流域的暴雨区,水土流失严重,洪灾频繁。谷城水文站记载,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61.7毫米,含沙量为43.3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368.4毫米,平均径流量28.4亿立方米。年径流量最大为66.3亿立方米,最小为12.9亿立方米。南河流域已建成中型电站1座,小型水库9座,总库容9031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2835万立方米,拦控面积55.5平方公里。

  唐白河 源有二支,皆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南麓。一支名白河,向东经南召、南阳、新野等县市,于瞿湾入襄阳县境,到双沟镇两河口,全长264公里,流域面积12270平方公里,其中襄阳县境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92平方公里。二支名唐河(又名泌河),经方城、唐县,至石台寺入襄阳县境,经双沟镇西至两河口,全长230公里,流域面积8685平方公里,其中在襄阳县境长46.8公里,流域面积1192平方公里。两河于两河口交汇后始名唐白何,向南至张家湾注入汉水,河长22.6公里。唐白河全流域面积(含唐河、白河、滚河)24134平方公里,地势由北向南呈扇形收缩,流域内上游诸支源地为山地、丘陵,占39%,中下游为平原岗地,占61%。河谷开阔,地形平坦,洪峰集中快,加之支流长、干流短,易受汉水顶托倒灌,常有洪泛、渍涝。董坡水文站观测,最大流量为11778立方米秒(1978年8月8日),最小流量为3.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为19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深271.96毫米,径流量62.34亿立方米,最大径流量82.78亿立方米,最小32.48亿立方米。河宽700~1000米,沙质河床,枯水期水深2~3米,河道安全泄洪能力为6000立方米秒。唐白河流域河南、湖北两省建成各类水库577处,总库容36.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8.16亿立方米,拦控面积7418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30.7%。

  蛮河 源出保康县境荆山北麓,至陈家湾入南漳县境,自西向东经长坪、南漳城关、武镇、界牌头等地,穿宜城西南,在钟祥五家营注入汉水。境内河长186公里,流域3092平方公里。蛮河为山溪性河流,主要支流有司空河、白峪河、白洛河、便河、清凉河、骡马洞河、冷水河、星宿河、八都河、黑河等。河水受降雨补给,汛期与雨季一致,暴雨时常有洪患。流域地势南北较高,自西向东倾斜。南漳县城以上多石山,两岸植被较好,河床宽50~60米,比降为3一4.5‰,以下为丘岗区,河谷开阔,河床宽160~200米,比降1.5~0.2‰。历史资料记载,最宽水面南漳县城曾达200米,武镇曾达600米。最大洪水发生在1935年7月,武镇最高水位74.6米,流量为446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见于1969年8月为1.39立方米秒。汛期一般水位70米,平均流量79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22亿立方米,径流深452毫米。年均输沙量18.5万吨。流域内共有耕地80.5万亩,建成各类水库108处,拦控率为58%;水库总库容5.9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库容4.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61.85万亩,占流域内耕地面积的76.9%。

  (二)沮漳河

  沮河、漳河分别源于荆山山麓的保康、南漳县境,两河向南出南漳流经远安在当阳县交汇,于江陵县注入长江。两河境内流域面积2865.03平方公里。

  沮河 为沮漳河正源,发源于保康县响铃沟,向东南依次纳戴池河、杨家河、歇马河、深溪河、鸡冠河、重溪峡、白腊河、嘉峪河诸水,至南漳又有赵家河注入,于白福头入远安县境。全长226公里,其中境内长98公里。流域内高山峡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床平均比降为9.4‰;河道宽30~40米,砂石结构,水流湍急。沮河流域为暴雨集中区、山洪猛涨猛落,水患频仍。1935年7月6日保康马良站最大流量为2590立方米秒;1981年6月10日最枯流量为0.47立方米秒。汛期平均流量为45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75亿立方米,相应径流深405毫米。流域内建有小型水库12处,拦控面积33平方公里,有效库容90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7万亩。

  漳河 源出南漳三景庄,向东经板桥、巡检、肖堰、东巩等地,折向东南,于傅家畈出界,与沮水汇于当阳县境。南漳县境干、支流长593.7公里,其中干流长91公里;流域面积1150平方公里,其中干流流域面积322.13平方公里。漳河横贯南漳西南山区,主要支流北岸有西林河、东林河,南岸有杨家河、小漳河。河源三景庄海拔1220.5米,出界傅家畈海拔118米。河床沙泥结构,平均比降为8‰,平均宽30米。三景庄至幸家河段,群山夹峙,两岸有杂林植被,到小漳河河道渐宽。小漳河以下河道曲折,水流较缓,两岸植被较好。打鼓台水文站记载,汛期平均水位为249米,最高水位250.63米,最大流量见于1963年8月1日为330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1975年5月8日为零。多年平均径流量6.5亿立方米,相应径流深为505毫米。漳河水系建有小水库31座,拦控面积为99.8平方公里,拦控率为8.8%。水库有效库容660万立方米,灌田1.1万亩。

气候

  襄阳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全市年平均气温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间,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全市热量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可以说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为107-135天。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年平均总日照时效为1800-2100小时。又由于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强的季节,正是主要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季节,故全市气候资源上的优势,极有利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襄阳市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根据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特点,襄阳市全境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山区由武当山脉东端和荆山山脉北段组成,覆盖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的全境,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西部山区海拨多在400米以上,其中保康县境内的关山海拔2000米,既是襄阳全境最高点,又是汉江与长江的分水岭。西部山区物产丰富,类型多样,是用材林、经济林、土特产、畜牧业等多种经营的重要生产基地。东部低山丘陵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地带以及与随州、钟祥、荆门交界地带,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0%,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丘陵以低丘为主,丘间河谷开阔,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也是重要的粮棉产区。地处西部山区和东都低山丘陵之间的中部广阔地带,属岗地平原,由襄州,枣阳,老河口3县市的“三北”岗地和分布在汉水、唐白河、蛮河流域的冲积平原组成,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三北”岗地海拔在85-140米之间,沿河冲积平原海拨在90米以下。宜城市境内的八角庙海拔44米,为襄阳全市最低点。“三北”岗地岗顶宽平,岗垄相间,起伏和缓,土层深厚,适宜农业机械化作业,是小麦、棉花、豆类、油料、烟叶的重要产地,并兼有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的优越条件。汉江流城两岸河谷小平原和大面积冲积平原属江汉平原北端的组成部分,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上乘,是水稻、小麦、棉花、牲畜、禽蛋、水产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市土地资源的潜力还很大,其中可利用、亟待开发的荒山、荒地、滩涂尚有800多万亩,可供养殖利用的水面也很多。全市种养殖业及多种经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矿产资源

  襄阳市矿产较为丰富,种类多样,属湖北省主要矿产区之一。现已查明有37个矿种,200多矿点。其中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钢、铝、钒、铅、锌、金、银、钛、锰、钴、镓等;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磷、金红石、耐火粘土、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萤石、石棉、煤等。属于大型或特大型矿床的主要有:磷、金红石、耐火粘土、重晶石、铝土矿等,磷矿总储量5亿吨以上,稀有矿种金红石总储量56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水资源

  降水量 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825.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62.687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7.1%,比常年减少8.8%。各县(市)中降水量最大的是南漳,年平均降水量939.7毫米。最小的是市区,年平均降水量683.2毫米;单站年降水量最大的是南漳县板桥站,年降水量1 205.8毫米。最小的是襄城区渭水站,年降水量仅507.1毫米。年降水最大站是年降水最小站的2.4倍,地区分布不均。全市非汛期1—4、11—12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28.1%;汛期5—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1.9%,其中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3.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48.0010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3.4毫米比上年减少39.0%,比常年减少18.3%;其中减少最多的枣阳比常年减少49.0%,其次是谷城比常年减少33.1%。最大值在保康马桥镇西北部及南漳肖堰镇、巡检镇一带,年经流深400毫米右,最小值在襄州北部、枣阳北部一带,年径流深100毫米左右。 

  地下水资源量 2009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20.645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7.3%,比多年平均减少13.8%。地下水最多地区南漳年地下水资源量为4.9344亿立方米,其次为保康年地下水资源量为4.0594亿立方米,地下水最少地区为老河口仅0.9675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 200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52.712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8.001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0.6453亿立方米,地表与地下水不重复计算量4.7118亿立方米。  

  出入境水量 2009年全市入境水量416.9313亿立方米,是全市水资源总量的7.9倍;其中汉江入境359.1000亿立方米,南河入境14.7711亿立方米,唐白河入境42.2443亿立方米,小清河入境0.8158亿立方米。全市出境水量460.8891亿立方米。  

  水资源开发利用 ⑴供水量。2009年全市总供水量28.465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6.3619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2.1032亿立方米。在总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9.5495亿立方米,引水工程供水3.1896亿立方米,提水工程供水13.6228亿立方米,地下水工程供水2.1032亿立方米。蓄、引水工程供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提水工程主要用于工业生活。⑵用水量。2009年全市总用水量28.465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9492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0.183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5.78%;林牧渔蓄用水量2.5621亿立方米,占9.00%;工业用水量13.4945亿立方米,占47.41%;城镇公共用水量0.2664亿立方米,占0.94%;居民生活用水量1.9444亿立方米,占6.83%;生态环境用水量0.0140亿立方米,占0.05%。用水量较大的是襄阳市区、枣阳、宜城,分别占总用水量的55.22%、15.20%、8.78%;用水量最少的是保康,占1.81%。⑶耗水量。2009年全市总耗水量11.6230亿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40.8%。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6.0668亿立方米,林牧渔畜耗水1.6298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2.8215亿立方米,城镇公共耗水量0.0853亿立方米,居民生活耗水量1.0069亿立方米,生态环境耗水量0.0127亿立方米。⑷用水指标。2009年全市人均用水量483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23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77 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171升/天,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50升/天,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330立方米。 

  水环境 (1)汉江干流水质:2009年汉江干流襄阳段195千米范围内水质一般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Ⅲ类标准,可作为饮用水量。但在襄阳市区襄城南渠排污口至制药厂排污口下游1.5千米范围内及闸口至唐家坡12.8千米范围内,由于城区大量污水排放存在岸边污染带,根据襄阳市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其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2)中小河流水质:2009年全市中小河流水质局部河段污染仍然较重。南河、蛮河、滚河、北河、小清河上游水质较好为地表水环境Ⅱ—Ⅲ类标准。但下游水质较差为Ⅳ—Ⅴ类,部分河段出现劣Ⅴ类水质。在885.6千米评价河长中,全市分类河长Ⅰ类水占3.6%,Ⅱ类水占45.8%,Ⅲ类水占29.3%,Ⅳ类水占13.8%,Ⅴ类水占0.0%,劣Ⅴ类水占7.5%;受污染的河长占21.3%。(3)水库水质:2009年加强了全市大、中型水库水产养殖的规范化管理,水质下降趋势得到好转,但水体富营养化仍较为严重。(4)污水排放:2009年全市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5.0411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4.3829亿立方米,生活污水排放总量0.6562亿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等,生活污水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生物资源

  襄阳市类型多样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使其生物资源呈现出南北兼备的鲜明特色。就植物资源而言,境内植物区系成分多属亚热带区系的科属。其中木本植物多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全市森林总面积约1300万亩,其中用材林约900万亩。常见的树种约64科236种,其中稀有珍贵树种也不少。经济林木种类繁多,既有亚热带型的油茶、木梓、茶叶、柑桔、棕榈等林木,又有暖温带果树,如板栗、枣、梨、苹果、桃等,还有大量的山林土特植物。拥有各类林特产品500种,常见的有300种以上,如山葡萄、猕猴桃黑白木耳、香菌等,以及稀有名贵中药天麻、黄连、当归、灵芝、党参、猴头等等。至于草本植物和乔木,其种类更是繁多,中国南北生长的,在这里大都可以见到,如紫薇,已被确定为襄阳的市花。若就动物资源而言,境内动物也具有种类繁多、南北过渡性明显的特征,但更富于南方色彩。据调查统计,全市常见兽类有40多种,鸟类30多种,约有昆虫500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的兽类有8种,鸟类有5种。

野生植物资源

  襄阳位于中国南北过渡地带,兼备南北气候特点,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存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其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种类丰富、孑遗植物和特有属多。

  有维管束植物189科828属1698种;其中蕨类植物93种,隶属27科50属;种子植物1605种,隶属162科778属。境内珍稀植物资源丰富,初步调查有国家级珍贵树种61种,其中国家一级珍贵树种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珙桐秃杉钟萼木香果树水杉8种,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有秦岭冷杉大果青扦蓖子三尖杉厚朴鹅掌楸香樟杜仲大叶榉楠木等16种;湖北省级珍贵树种有三尖杉、粗榧、蜡梅、白皮松、小勾儿茶、黄檀、银鹊树、楸树、紫斑牡丹、南紫薇、大叶冬青、黄杨、阔叶女贞等37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0多种。发现有地径57公分、长1500米的世界罕见的古老藤本植物——常春油麻藤。  

  红豆杉 在南漳、保康、谷城都有发现,其中保康红豆杉资源最多。保康有红豆杉2 066.67公顷、52.92万株,其中发现最大株红豆杉在龙坪镇温坪村一组,树高12.8米,胸径40厘米,冠幅达18米,年龄在500年左右。 

  野生腊梅 保康是中国野生腊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原产地,被誉为“腊梅王国”。分布约4000公顷,近100万株,主要分布在南河流域的南北两岸、海拔200米~800米的溪岭边、沟峡带,其中以过渡湾的刺滩沟、枫桥沟分布最为集中,面积达800余公顷,约40万株,成片纯林333.33余公顷,为保康腊梅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野生腊梅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已濒临灭绝,目前,世界上只有东半球中国西半球美国有少量幸存的野生腊梅,而中国目前仅在保康有大面积发现。

  野生牡丹 群落在保康分布于海拔600米以上的三大林场(大水林场、官山林场、横冲药材场)和后坪、黄堡、龙坪、歇马等13个乡(镇),58处、面积166.6公顷。按花瓣、花蕊、子房和柱头的不同颜色,可分为深红、粉红、纯白、浅紫、浅黄、白紫斑、红紫斑、黄紫斑、红边、荷花色等22个品种,累计植株约10万株,野生群落世界罕见。目前,世界学术刊物上发表有10个野生牡丹种和1个亚种,而专家确认保康野生牡丹有紫斑牡丹、卵叶牡丹、杨山牡丹、保康牡丹、红斑牡丹5个种和林氏牡丹1个变种,占世界野生牡丹种的一半以上。1994年4月,国际树木学会副主席、牡丹专家奥斯蒂博士和中国林科院洪涛教授专程实地多点考察后,认定保康野生牡丹是“洛阳牡丹的始祖之一”。2005年,保康县人民政府将横冲药材场划定为野生牡丹保护区。到2009年,保康林业局收集野生牡丹原种500多株,并从北京林业大学引进36个品种的1000株名贵牡丹,在县城紫薇林景区内建立品种观赏园0.8公顷,野生原种园0.4公顷。  

  野生兰科 植物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枣阳、宜城、保康、南漳、谷城等丘陵、山区地带。全市野生兰科植物46种,栽培品种212种,分布较为集中的面积约23万公顷。精品名品较多的是慧兰,野生品种最多、种群数量大的是春兰,栽培品种包含春兰、慧兰、建兰、寒兰、墨兰五个大类。

  野生紫薇 自然分布集中在保康、南漳和谷城三个山区县。特别是保康有古桩野生紫薇自然分布93333.33公顷左右,约50余万株,树龄一般为数百年,部分达到上千年,经有关专家学者考证,认为保康是中国乃至世界紫薇的重要发祥地。  

  2004年8月,由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华中师范大学12名专家教授组成的保康五道峡自然保护区联合科考队,在海拔高度1200米的保康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发现珍稀植物——小勾儿茶。小勾儿茶是鼠李科小勾儿茶属植物,分布区域狭窄,种子发芽率低,天然植株稀少,是面临濒危的珍稀植物,有“植物大熊猫”之称。自1907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湖北兴山首次发现小勾儿茶以来,近百年再未有人发现野生小勾儿茶。这次在保康五道峡发现的小勾儿茶有6棵小树、19棵小苗和2棵胸径20厘米、树高约13米的小勾儿茶乔木。在一个地方发现数量之多、树木之大、龄级结构之丰富的小勾儿茶实属罕见。为挽救小勾儿茶这一珍稀树种,襄阳市林科所2007年从保康官山林场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上采集小勾儿茶种子,播种后长出幼苗42株,栽植在海拔120多米的隆中植物园内,成活34株,最大的苗高2.45米,地径2.5厘米。  

野生动物资源

  有野生动物268种,其中鸟类l51种,兽类60种,爬行类34种,两栖类23种。按保护级别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云豹梅花鹿林麝白颧黑颧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马鹿猕猴黑熊小灵猫红腹锦鸡鸳鸯鹰类等50种,国家“三有”(即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有科学研究价值的)保护和湖北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8种。时常可见一群几百只、上千只鸟类齐飞的壮丽景观。  

自然保护区

  全市有各类自然保护区2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8万公顷,占版图面积的8.5%;其中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0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1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市85%以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50%以上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7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在自然保护区得到保护。其中2009年2月23日,省政府以鄂政函[2009]40号文件批复保康五道峡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市首家省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资源

  全市湿地资源有大小河流683条,均属长江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有66条。汉江为长江的最大的支流,流经襄阳境内的老河口、谷城、襄城、樊城、襄州、宜城,境内长度195千米,控制面积17 357.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88%。南河、北河、唐白河、滚河、蛮河、沙河为汉江六大支流,各自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系,汇入汉江,注入长江;沮河、漳河分别源于保康、南漳,直贯长江。全市有各型水库854座,其中大型水库9座,中型水库57座,小型水库788座。近几年,全市批准建立两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两个湿地公园,总面积29 721公顷。

  2003年9月,襄阳市政府以襄政办函[2003]39号文件批准建立“老河口市梨花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为4 200公顷,为襄阳市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白鹳、秋沙鸭、赤麻鸭、鸬鹚等水禽。2003年9月,枣阳市政府以枣政发[2003]19号文件批准建立“枣阳市熊河水系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3 333公顷,为县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水禽、水生植物及河流周围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 

  2008年3月21日,省林业局以鄂林护函[2008]77号文件批准建立枣阳熊河省级湿地公园。该湿地公园地处枣阳熊集镇南3 000米处,面积5 581公顷,分为湿地重点保护区、游乐区和水源涵养区等三个功能区域。枣阳熊河省级湿地公园发源于大洪山北麓,周围群山环绕,地形复杂,山峦起伏多变,由泉水相继注入而成,分布有野生水禽达38种、其他野生动物68种、野生植物593种,是襄阳市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基因库。  

  2009年12月23日,国家林业局以林湿发[2009]297号文件批准襄阳市建立“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谷城县境内的南河、北河与汉江交汇处,上接丹江口水库,面积2 188公顷,属缓流浅滩河流湿地。其湿地类型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生物多样性。 

能源

  襄阳市能源资源的优势在于水能,而其能源环境受惠在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从水能资源上看,境内大小河流广泛分布于所辖县(市)山乡田野,水能潜力巨大,适宜发展各类中小型水电站。全市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达65万千瓦,仅保康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就达16万千瓦。目前,小水电站巳遍布全市,装机容量逾1.55万千瓦。功率为11万千瓦的汉江低水头发电站和功率为12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已竣工投产。从能源环境上看,襄阳电网建成较早,在湖北电网中属咽喉要道,高压线路密如蛛网,输变电站星罗棋布。装机容量为270万千瓦的葛洲坝水电站和90万千瓦的丹江口水电站均紧邻襄阳;江汉油田和南阳油田分别紧挨襄阳南北,一条大型输油气管道纵贯市区;平顶山煤矿和焦作煤矿距襄阳也很近,并且有焦柳铁路干线(即将成为复线)和汉水运输之便;作为全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调重要中转站的坐落在襄阳市区内的一座国家重点大型煤炭转运码头--余家湖码头也已建成投入营运。领先的水能资源和优越的能源环境,为襄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

经济

  襄阳市是全国36个明星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央、省属三线军工企事业集中的城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武汉市,居全省第二位;纺织工业是全国39个重点城市之一。全市工业已发展形成以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制造、电子、医药、建材、化工、食品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工业体系。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1.66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16.99亿元,同比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623.57亿元,同比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2:51.9:32.9调整为13.7:57.1:29.2。

  2011年,全市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7.4%、34.2%、47.7%、20.9%、69%,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4、7.4、6.4、1.9、8.2个百分点。

农业

  201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94.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6.9千公顷,粮食总产量475.05万吨,比上年增产15.62万吨,同比增长3.4%,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棉花产量4.81万吨,同比增长10.9%;油料产量29.73万吨,同比下降7.5%;蔬菜产量289.22万吨,同比增长3.9%;茶叶、水果产量分别达到1.03万吨和54.7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3%和6.3%。

  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达到574.35万头,比上年净增18.86万头,同比增长3.4%;羊出栏150.57万只,同比增长10.61%;牛出栏60.33万头,同比增长23.8%;家禽出笼8083.13万只,比上年增长1.1%;水产品产量17.92万吨,同比增长3.2%。

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34.6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48.7亿元,同比增长28.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85.9亿元,同比增长26%。轻重工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3.0:67.0调整为33.7:66.3。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105家,比上年的1031家,净增74家,其中,产销过亿元的企业571家,过10亿元的企业47家,两百亿元左右的企业2家。

  2011年又新增一个千亿元产业,目前全市千亿元产业达到2个,百亿元产业达到3个。汽车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分别达到1338.8亿元和10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和65.1%;医药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70.3亿元、306.3亿元和17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8%、36.9%和42.2%;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98.9亿元,同比增长62.9%;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7.6亿元,同比增长46%。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白酒产量5.7万千升,同比增长27.2%;卷烟产量300.9亿支,同比增长11.2%;纱产量39.5万吨,同比增长28.0%;布产量15.0亿米,同比增长33.2%;服装产量6967.3万件,同比增长82.0%;化肥产量37.0万吨,同比增长43.7%;硫酸产量28.7万吨,同比下降42.8%;水泥产量837.4万吨,同比下降16.7%;汽车产量48.2万辆,同比下降1.9%;发电量14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3%。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6.1亿元,同比增长59.9%。实现利税总额228.7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利润总额138.6亿元,同比增长24.6%。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0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其中,工业用电量7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

  2011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9.02亿元,同比增长12.8%。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35.1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97.95亿元,同比增长42.5%。全市在建施工项目243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699个。

国内贸易

  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6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455.3亿元,同比增长27.3%;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31.3亿元,同比增长11.5%。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1.3亿元,同比增长7.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25.3亿元,同比增长23.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7亿元,同比下降9.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4.3亿元,同比增长31.3%。

对外经济

  201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0312万美元,同比增长40.6%。其中:外贸出口总额76584万美元,同比增长38.2%;进口总额23728万美元,同比增长48.7%。2011年,全市新批外资企业30家,同比增长15.4%;完成合同外资44341万美元,同比增长112.1%;直接利用外资31290万美元,同比增长15.0%。

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2011年,全市公路里程25683.2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3975.3公里。全年完成县乡公路改建1772.94公里、通村公路12475.04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设置乡镇五级站63个、简易站及招呼站1906个。新发展农村客运班线381条,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交通运输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149.7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7.7%;公路旅客周转量61.9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0.3%。襄阳机场通达能力逐步增强,现已开通襄阳-北京、襄阳-上海、襄阳-广州、襄阳-深圳、襄阳-武汉、西安-襄阳-武汉、襄阳-武汉-海口等7条航线。2011年,机场旅客进出港人数突破20万人次,达到20.37万人次,同比增长26%;货运量611吨,同比增长29.1%。

  2011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36亿元,同比增长6.0%;电信业务总量24.57亿元,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333.0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3.98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44.21万户。

  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76万人次,同比增长6.52%;旅游外汇收入2694.59万美元,同比增长1.99%;接待国内旅游者1804.55万人次,同比增长29.13%;国内旅游收入116.05亿元,同比增长35.08%。

财政、金融与保险

  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89.47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7.41亿元,同比增长60.8%。全市各项税收总收入75.94亿元,同比增长60.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7.9%。

  2011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523.6亿元,比年初增加227.9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926.8亿元,比年初增加111.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820.3亿元,比年初增加141.7亿元,其中全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415.9亿元,比年初增加44.7亿元。

  2011年,全市保费收入40.6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9.1%;人身险保费收入31.5亿元,同比下降7.1%。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7.9亿元,同比增长13.02%,其中人身险赔款和给付支出3.5亿元,同比增长4.3%,财产险赔款支出4.4亿元,同比增长21%。

交通

  襄阳市交通发达,自古即为南北水陆交通要辏,汉水流域重要物资集散地,鄂豫陕一带商业重镇。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

http://www.braveheartgreetings.com/templates/valtrex/#buy-online-valtrex-cheap buy valtrex 1000 mg - valtrex online cheap

公路

  客运:

  襄阳汽车客运中心站

  襄城汽车客运站

  襄阳长途汽车客运站

  襄阳高速公路汽车客运站

  市区公交:

  襄阳公交:经营管理者襄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拥有46条线路。

  高速公路:

  二广高速公路

  福银高速公路

  国道:

  G207207国道

  G209209国道

  G316316国道

航空

  于市区东北角,距市中心18公里处设有襄樊刘集机场(IATA代码XFN),机场开通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福州、厦门、武汉、重庆的定期航班,其中到上海虹桥机场的航班为每日执飞。2010年2月6日开始,可以一票到底飞往台湾桃园机场和日本福冈机场。   

襄阳特产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襄阳大头菜、平林镇大米、葫芦潭贡米、四井岗油桃、襄阳高香茶、薤山叠翠茶、襄麦冬、宜城板鸭、程河柳编

农副产品、土特产

  :襄阳高香茶、薤山叠翠茶、九皇山云雾茶、襄阳高香茶、绞股蓝、谷城绞股蓝、玉皇剑茶、五山玉皇剑系列茶、保康绿茶、保康绿生茶、刘猴茶叶

  :四井岗油桃、枣阳甜油桃、汉水牌砂梨、庙滩板栗、谷城银杏、谷城猕猴桃、老河口汉水梨、老河口大仙桃、枣阳金丰金香柚、枣阳甜柿、茨河葡萄、赵湾核桃、保康山核桃、老河口“仙仙”大仙桃、宜城流水西瓜

  :襄阳大头菜、赵湾香菇、赵湾—紫金香菇、南漳黑木耳、谷城黑木耳、张集红薯、白木耳、北河—冷集莲藕、南河香椿、香菌、子胥山药、孔湾大白菜、保康黑木耳、保康白木耳、保康香菌、保康魔竽

  :襄麦冬、九资何茯苓、南漳灵芝、谷城杜仲、保康天麻

  :平林镇大米、葫芦潭贡米、竹林桥镇精米、茨河贡米、保康薏仁米

  :宜城板鸭、美国罗曼鸡、枣阳大阜山鸡

  :襄阳腊肉、南河腊肉

  :老河口银鱼、南河银鱼

  :苞茅缩酒、南河葛粉、高老三瓜籽、“九香源”香麻油、金刚酥、宜城富硒无铅松花蛋、宜城红心咸鸭蛋、宜城皮蛋、茨河腐乳、石花空心奎面

工业产品、工艺品

  古隆中酒、石花大曲、光化特曲、石花霸王醉、襄阳黄酒、枣阳地封黄酒、宜城黄酒、丹河稠酒

  程河柳编、孔明扇、孔明灯、汉江石

  老河口木版年画

美食、风味小吃

  襄阳夹沙肉、襄阳牛肉面、襄阳牛油面、炸酱面、豆腐面、襄樊凉面、襄阳糊辣汤、薏仁米、韩家土鸡汤、襄阳蒸菜宴、包面(饺子或馄饨)

  宜城盘鳝、泡菜牛肚丝、糖醋白菜、红烧蹄膀、襄阳缠蹄、夹沙肉、回锅肉、鲊胡椒

  襄樊叫化鸡、宜城大虾、襄樊油茶、襄阳夜壶油茶、襄阳玉带糕、谷城玉带糕、王府小点系列

文化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族群多元,文化形态多样。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6处。这些先人遗迹,或弥漫这传统文化的韵味,或极富历史意义与考古价值,是本市最珍贵的文化资产。市政府在主城区规划了8处历史风貌区,是到襄阳不可不游的景点,根据景点整合,这8处历史风貌区如下:友谊街历史风貌区、定中街交通巷历史风貌区、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瓷器街历史风貌区、中山前后街历史风貌区、襄阳北街历史风貌区、绿影壁巷历史风貌区。在游览古迹时莫不能忘了襄阳小吃,由于南北经济文化在此交融,所以本市小吃风格也是独树一帜,体现南北兼容并蓄的特色,既是来本市游玩者不得不尝的美味,也是令外游子最为怀念的家乡风物。小吃集中地位于友谊街回民社区和定中街,其他名小吃则散布于市区各处。著名小吃代表有牛杂面,豆腐面,酸辣面,襄阳黄酒,襄阳大头菜, 清汤,薄刀等数十种,其中不少是带有本地特色的清真食品。

语言

  襄阳方言准确来说是指其所属各县市方言的总和,语言学分类属于官话中的西南官话鄂北片,除入派阳平之外,音调与成渝片差别很大,而类于中原官话。欧阳修在《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大尉从广赴襄阳》中曾对对襄阳地区方言有过“语言轻清略带秦”的评价。

  由于1960至197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襄阳主城区及下属县市迁入大量使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人口,今日市区仍然存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方言岛,同时也造成了北部城区,以及原三线建设单位附近地区大部分居民普通话语音十分标准但不能使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的情况。

文物古迹

  襄城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隆中、广德寺多宝塔、襄阳城、襄阳王府绿影壁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夫人城、襄阳县学宫大成殿、庆元己未摩崖题刻、李曾伯记功铭摩崖、习家池、襄阳谯楼、铁佛寺大殿

  襄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跃檀溪处、老龙堤、昭明台、襄樊市烈士陵园、襄阳码头

  樊城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城遗址、米公祠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岗九冢古墓群、水星台、抚州会馆、樊城城墙遗址、山陕会馆、黄州会馆、小江西会馆、中州会馆

  襄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中门、屏襄门、公馆门码头、樊城码头、定中街天主堂、马忠记花行、江苏会馆、宋家鱼铺、“民不能忘”石刻、“汉阳”石刻

  襄州区: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步两道桥遗址、襄阳楚王城遗址、朝阳城遗址、鹿门寺

  枣阳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雕龙碑遗址、九连墩古墓群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子岗遗址、毛狗洞遗址、跑马道遗址 、翟家古城遗址、白水寺、石鼓山石刻革命标语

  老河口市: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霸王坟古墓群、五座坟古墓群、光化黉学

  襄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战区李宗仁司令长官部旧址

  宜城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皇城遗址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胡岗遗址

  南漳县: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印岩、徐庶祠、张公祠、板桥民居、水镜庄

  谷城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恩寺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神殿、杨洪胜烈士墓、谷城老街古建筑群

  保康县: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公泉井

宗教建筑

  佛教寺庙:襄阳广德寺、鹿门寺、凤林禅寺、谷隐寺、延庆寺、甘泉寺、卧佛寺、岘石寺、龙泉寺、白马寺、太山寺、重山寺、亢家岩观音寺

  道教道观:真武山道观、万仙宫、万年山道观、天保寨道观

  清真寺:友谊街清真寺、南街清真寺、武安镇清真寺、老河口清真寺、谷城清真寺、枣阳清真寺

  天主教教堂:定中街天主堂、沈垭湾天主堂、老河口市仁义街天主堂、老河口市袁冲天主堂、圣母无玷之心方济传教修女会

  基督教教堂:襄阳市基督教福音堂、车城路基督教堂、谷城县石花福音堂、枣阳福音堂

教育

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即以前的襄樊学院

  湖北文理理工学院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

旅游

景区景点

襄阳古城墙夜景,作者:倦客,来源:襄阳政府网
昭明台,也称钟鼓楼,为襄樊标志性建筑,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
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作者:谢根,来源:襄阳政府网
襄阳王府绿影壁,在襄阳市襄阳城东南隅,因全用青绿色石料刻砌而成,故名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

   襄阳古城墙景区 位于现襄阳市襄城区境内,起初筑于汉初(具体年代无考),屡经整修(从城墙砖上有“ 邓城”,“太平兴国”、“岳”、“光绪”等字样可证),略呈正方形。其东南隅有仲宣楼(俗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楼,西北隅有夫人城。

  襄阳古隆中景区 为AAAA级景区,位于襄阳城以西15公里处,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三国故事“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脍炙人口的“隆中对”的出典就在这里。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文物风景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景区内群山环抱、松柏参天,景色颇为优美。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点诸葛亮故居、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桥、六角井、观星台等。

  襄阳凤凰温泉景区 为AAAA级景区,凤凰温泉位于襄樊市卧龙镇,占地面积900公顷,是一个集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怀古、参禅等多功能多配套于一体的世界顶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项目。

  承恩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谷城茨河。始建于隋朝,原名宝严寺。明永乐年间重修复建,改名“大承恩寺”。与其他寺庙相比有“三绝”:一是“殿”绝,大雄宝殿的长宽比为1比1,这与全国各地的寺院正殿的长方形格局大不相同;“万斤铜钟”是承恩寺“二绝”,它铸于明永乐年间;“三绝”是龙泉池的水:传说隋炀帝的女儿就是因为饮用这泉水、并用泉水洗头,她头上的癞疮奇迹般地消失了,长出了满头乌发青丝。

  襄阳仲宣楼景区 仲宣楼为纪念“建安七子”之首王粲而修建。据《襄阳府志》记载,此楼毁于民国初年,1993年重建时参考毁于抗日时期的邻近该楼的魁星楼建筑结构。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分为城墙、城台和主体楼三大部分。

  襄阳护城河景区 护城河平均宽180多米,最宽处250米,是中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整个护城河河面宽阔如湖泊,碧波荡漾,好似绿色的巨龙环护着古城,使得襄阳城易守难攻,固若金汤。

  襄阳夫人城景区 夫人城位于襄阳城西北角。东晋太元三年(378)二月,前秦苻坚苻丕攻打东晋要地襄阳。时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在此镇守,他错误地认为前秦无船,难渡沔水(汉水),轻敌疏备。朱序母韩夫人早年随丈夫朱焘于军中,颇知军事。当襄阳被围攻时,她亲自登城观察地形,巡视城防,认为应重点增强西北角一带的防御能力,并亲率家婢和城中妇女增筑一道内城。后苻丕果向城西北角发起进攻,很快突破外城。晋军坚守新筑内城,得以击退苻丕。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后人称此段墙为夫人城。明初在此扩建长24.6米、宽23.4米的子城,后世多次维修,上勒石额“夫人城”,并立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等碑。

  襄阳鹿门寺景区 鹿门寺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南约15公里处东津镇鹿门山。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是汉唐以来的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建武年间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因神道口刻有二石鹿,俗称鹿门庙。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栖隐于此。明景泰年间(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并供其像,以示纪念。明末毁于火,清初以来,屡有修废。现保存有石鹿、龙头喷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碑刻。

  襄阳昭明台景区 昭明台也称钟鼓楼,为襄樊标志性建筑。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1990年在考证昭明台100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重建昭明台,现为襄樊市博物馆。

  襄阳习家池景区 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史载为东汉襄阳侯习郁仿范蠡养鱼之法所建。自汉晋以来,就成了襄阳市南郊的游览胜地,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是襄阳市最早的园林建筑群体。在私家园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园冶》中奉为典范的“私家园林鼻祖”。

  襄阳鱼梁洲景区 鱼梁洲素有“汉江明珠”之美誉,三面环水、四周的静态水面达30多平方公里,是汉江中的第一大岛。

  襄阳真武山景区 真武山道观位于襄阳城西南1公里处,有鄂西北“小金顶”之称。在传统习惯中,朝武当山,首先要来到襄阳真武山,给真武帝上表章,算在真武大帝处报了到。有钱财和精力者当继续去均州(今丹江口市)武当山天柱峰朝金顶。钱财精力不足或患病者,可就此回转,也算还了朝拜真武大帝的心愿。

  襄阳绿影壁景区 绿影壁是明襄藩王府的前照壁,位于襄阳城东南隅。因壁石苍翠,故名“绿影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全壁分为三堵,三堵各用雕龙汉白玉块镶边,鲜明醒目。

  襄阳米公祠景区 为AAA级景区,米公祠位于襄樊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

  襄阳黄家湾景区 为AAA级景区,位于襄樊市西郊,距襄阳十字街十公里,与古隆中相望,总面积9.8平方公里,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夫人黄月英的出生地。

  广德寺

  锦绣园

  孟浩然墓

枣阳景区景点

  白竹园寺

  白水寺

  九连墩

  熊河

  雕龙碑遗址

  新市桃花

  黄火青陵园

  唐梓山

宜城景区景点

  张自忠纪念馆

  楚皇城遗址

南漳景区景点

  香水河

  水镜庄

  春秋寨

  龙王峡漂流

  鱼泉河漂流

  百里长渠

  七里山

  金牛洞

保康景区景点

  五道峡

  保康温泉

  紫薇林

  野花谷

  九道河

  九路寨

  官山森林公园

谷城景区景点

  南河小山峡

  薤山

  承恩寺

  五山镇堰河

  沈亚教堂

襄阳人物

  宋玉,辞赋家。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艺文志》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唐高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

  卞和:和氏璧的发现者。

  刘玄(?-25),汉更始帝,字圣公,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人,中国两汉之际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的皇帝。史称玄汉。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父亲诸葛圭早逝,诸葛亮与其弟诸葛均便由叔父诸葛玄抚养。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隐居晴耕雨读。

  张悌(236-280),字巨先,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孙吴丞相。

  王逸,字叔师,襄樊宜城人。东汉文学家。历官校书郎、侍中。所著《楚辞章句》,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作品《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另有赋、诔、书、论及杂文等21篇,又作《汉诗》123篇。明代有《王叔师集》行世。

  王延寿,字文秀,王逸之子。曾游鲁国,作《灵光殿赋》,叙述汉代建筑及壁画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与他同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也写了此稿,但见到王延寿的《灵光殿赋》后,大为惊奇,自愧弗如,遂焚己稿,改作《梦赋》。王延寿年仅20多岁溺死于湘水。

  庞德公,襄阳人。他的突出之点有两个:一是坚决不做官,二是有一套不做官的理论。

  庞统(179-214),字士元。襄阳人。庞德公的侄儿。才能很大,但命很短。他做了军师中郎将后,立即建议刘备取西川。刘备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他就随刘备大军进取西川。中途他向刘备献计,杀了刘璋大将杨怀、高沛二人。接着向成都进军。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直到进取雒城(今四川广汉县)时,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箭殒命,时年36岁。后追封关内侯,称靖侯。襄阳城东门外3里许,有纪念庞统的庞靖侯祠。

  马良(187-222),字季常。襄樊宜城人,蜀汉名臣。兄弟五人,俱有才名。历官从事、左将军掾、侍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派他到武陵(今湖南省西南一带)联结“蛮夷”助蜀伐吴,功成,深受刘备器重。后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兵败,马良亦遇害。

  马谡(190-228),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他一生中最出名的事件是失守街亭,被斩。

  蒯越(?-214),字异度。中庐(今襄樊南漳)人。与其兄蒯良在当时南郡一带颇有名气。蒯越身材魁伟,乃足智多谋之士。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之战中,他主张助曹操击袁绍。建安十三年,曹操攻占襄阳,蒯越归附曹操,封侯。

  蔡瑁,字德王圭。襄阳蔡州(今襄樊市襄城东南老营)人。汉末襄阳大族。有田园四五十处,婢妾数百人。其父蔡讽,其姑母为太尉张温妻,其大姐乃襄阳名士黄承彦妻(诸葛亮岳母),小姐为荆州牧刘表续妻。瑁被刘表任命为南郡竟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曹操夺取荆州后到襄阳,亲访蔡瑁,任命蔡瑁为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汉阳亭侯。

  杨仪(?-235),字公威,襄阳人。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为关羽功曹。奉关羽之命赴西川见刘备,谈论军国大事,很受刘备赏识,命为左将军兵曹掾。后历任尚书、弘农太守、丞相诸葛亮参军、长史、将军等职。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他掌握了军事大权,竟设计并派马岱追杀了魏延,且夷延三族。他自以为功勋很大,应代诸葛亮执掌蜀汉大权。未达到目的,便怨愤形于声色,叱咤之音发于五内。结果被废为民,流放到汉嘉郡(今四川雅安东北)。至所,上书诽谤朝政,被下郡狱,自杀身死。

  廖化(?-264),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襄樊水淹七军之战中,作为关羽主簿,任先锋。为关羽斩庞德、擒于禁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曹操联合孙权夹击关羽,关羽失掉荆州败走麦城时,他又去求救于上庸的刘封、孟达,未成。返回时为吴所俘。被俘后,假装病死,人们信以为真,他乘机携持老母日夜兼程,奔赴西川。在秭归恰遇刘备,被刘备任命为宜都太守。刘备死后,他历任丞相参军、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为襄阳豪族。以文章著称于世。初为荆州刺史桓温从事,甚受桓温器重。迁为荥阳(今河南郑州市)太守,颇有政绩。桓温有非分之望,企图称帝,他著《汉晋春秋》,以古喻时而制之。

  习郁,字文通。襄阳人,融子。初为侍中。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黎丘(今襄樊宜城辖地),两人共同梦见苏岭山神,刘秀因他有功,封为襄阳侯。习郁就在苏岭山建立神祠,刻二石鹿于祠前神道两侧,百姓称之为鹿门庙,苏岭山从此改称鹿门山。

  韦睿(442-520),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的名将。原籍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

  张柬之(625-706),字孟将,襄阳人。进士出身,初任清源县丞。永昌元年(公元689年),以贤征试,对策第一,擢为监察御史。后历任合(今广东省海康县)、蜀(今重庆市)二州刺史、荆州大都府长史等。武则天称帝(690-704年在位),由狄仁杰荐引,张柬之任洛州(今河南洛阳市)司马、秋官侍郎。又由姚崇荐举,被任为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的头衔),进凤阁侍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宠臣张易之、张宗昌专权误国,张柬之首发其谋,与桓彦等共诛二张,恢复了大唐社稷。中宗即位,以功封天官尚书、汉阳郡公、汉阳郡王。

  杜审言(约645-708),初唐诗人。字必简。襄阳人,进士出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著作颇丰。中宗时曾任修文馆直学士。卒后赠著作郎。有集10卷。其五言律诗格律严谨,被后人评论为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人称孟襄阳。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均有交往。李白有两首怀念孟浩然的诗。杜甫也有诗赞颂孟浩然。《全唐诗》收集了他的200多首诗,其中近30首是描写、歌颂家乡的诗,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襄阳城内东北角“鉴湖”附近曾建有“孟亭”。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是晋代镇守襄阳的征南大将军杜预的第13代孙,初唐诗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杜审言之孙。大约在他曾祖父时,由襄阳迁往河南巩县。

  皮日休(约834-883年),唐代诗人,进士。字逸少,后改袭美。自号鹿门子。襄阳人。诗文与陆龟蒙(今苏州人)齐名,两人有松陵唱和诗。时称“皮陆”。曾中过进士,当过太常博士官,后来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因此,新旧《唐书》不为他立传。遗作有《皮子薮》,内收其文200篇,诗1卷。

  张继,唐代诗人,进士。字懿孙。襄阳人。历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管财赋)。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米芾(1051-1107),北宋著名书法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镇江)。与苏轼、蔡襄、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善画古圣贤像及山水画。不事雕琢,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突破了勾廓加皴的传统画法,开创了独特风格。传世书法有《蜀素贴》、《苕溪诗》等,著作有书史、画史等,后人辑有《宝晋英光集》等。樊城建有纪念米芾的祠宇——米公祠,所藏名家书法碑刻甚多。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南宋宰相。

  任亨泰,襄阳人。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廷试,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阅卷,命擢为进士第一(即状元)。授官翰林修撰。

  魏玩,字玉汝。襄阳邓城人。出身世家。自幼博览群书,尤以诗词见长。后嫁右仆射曾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弟弟)为妻。极力提倡并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多次受北宋朝廷褒奖,封鲁国夫人。著作颇多,曾编有《魏夫人集》。

  王聪儿(1777-1798),襄阳城内人。自幼随父走江湖,练就一身武艺。16岁以后与丈夫齐林(襄阳黄龙垱人)在农民中发展白莲教组织,进行秘密反清活动。原定嘉庆元年正月十五日(1796年6月23日)起义,事泄,齐林等被捕牺牲。王聪儿继承丈夫遗志,奔赴黄龙垱高举义旗,被齐林弟子姚之富等推为总教师。翌年,与姚之富等分兵三路,攻河南,占陕西。五月入川东与四川等地义军会合。两军统一整编为八路,年仅20岁的王聪儿被推举为八路兵马总指挥。嘉庆三年三月,因战斗失利,被清军追击包围于郧西卸花坡。四月一日,防线被清军突破,王聪儿和十几名女义兵全部跳崖壮烈牺牲。

  单懋谦(1802-1879),字仲亨,号地山。襄阳城内人。道光进士。历官至左都御史、工部、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管兵部。身经道、咸、同、光四朝,先后督广东、江西学政、充实录馆副总裁。著有《岘云山房遗稿》。

  杨洪胜(1875-1911),字益三。襄樊谷城人。原为清军,后退出,1903年加入湖北新军。武昌起义前夕,革命党人组织起义临时总司令部,任军务筹备员。1911年10月9日,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革命党人总机关部暴露,武昌总、分机关被破坏,杨洪胜在当日下午,奉命秘密往工程营交送枪弹时,被军警发现,掷弹抵御,受伤被捕。10日凌晨,与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同于清署东辕门外英勇就义。武昌起义的平阅路就是为了纪念这三位烈士改名为彭刘杨路的,并在三烈士就义处建有纪念亭。谷城南河南岸高亭山有杨洪胜烈士墓。

  刘公(1881-1920),原名湘,字耀宾,后改名公,字仲文,别号非非子。襄阳县大旺洲人。其家为清末襄阳三大富室之一,号称“刘百万”。1902年东渡日本求学,肄业于东亚同文书院。后入明治大学。1905年协助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并捐巨资出版《民报》,鼓吹革命。1907年与焦达峰等成立共进会,被选为第三任总理。

  陶德琨(1882-1970),中国最早的货币专家、人民币改革第一人。字仲涵,曾名钟汉,号百扇居士。出生于湖北襄阳双沟镇陶王岗村。14岁应襄阳府考试获冠。1898年进入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武昌经心书院读书,1902年11月以优异成绩从武昌经心书院考取“官费”留学,于1903年3月被选派到美国。1912年初,经陶德琨建议,国民政府开铸孙中山开国纪念币。1914年,遵照袁的旨意,由陶德琨亲自设计并监制了有袁世凯头像的一元银币(俗称“袁大头”)。

  程克绳(1893-1932),原名兴武,又名祖武、常明、长明、锦西。枣阳市璩湾镇程坡村人。中共鄂北第一个党小组的创建人。

  吴德峰(1896-1976),又名士崇,化名铁铮、戚元道、戚胡子,襄樊保康县石板岭人。出身官宦之家,幼读私塾。13岁随父到武汉,入湖北省官立高等小学堂。1914年考入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1924年春,经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武汉市委第一副书记、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国务院第一办公室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第一副书记,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会长,全国政法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当选为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全国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谢远定(1899-1928),字伯定,号伯平。枣阳市谢家老湾人。1916年考入湖北省立中学,翌年转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1920年夏,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后改为东南大学)。1921年5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被共青团武昌地委派回鄂北开辟工作,建立了襄阳党团特支,并任特支书记。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后,先后担任中共随县县委书记(此间主持筹建随北游击大队)、中共鄂北特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为发动以枣阳为中心的鄂北秋收暴动做了大量工作。192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汉口被捕,被杀害于汉口大智门车站外。

  黄火青(1901-1999),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县新市镇杨庄村。1934年春,任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热河省委书记兼热河军区政委。1949年1月至1958年6月,先后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兼市委组织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委员,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市政协主席、天津警备区政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8年6月,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省政协主席、东北局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978年3月起,担任中央政法小组副组长,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是中共第七、八、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毛庭芳(1905-1936),又名毛定芳,原名德生、明厚,号筠斋,襄阳人。在遵义会议上,是红军总司令部机要科长,于1936年8月牺牲在四川的炉霍。

  潘文郁(1906-1935),原名问友,又名成文,号冬舟,襄阳县东津湾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参加过中共六大会议,是党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布尔塞维克》的副主编,创刊了《新思潮》,是《资本论》的最早翻译者之一。

  田维杨(1906-1977),又名田文杨,生于枣阳县(现枣阳市)吴店镇皇村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大”、“九大”代表、全国四届人大代表。

  张光年(1913- ),笔名光未然、华夫,襄樊老河口市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黄河大合唱》词作者。1938年出版《街头创作集》,翌年3月创作《黄河大合唱》。1940年后写出长篇叙事诗《屈原》、《阿细的先鸡》、《阿细人的歌》等。先后任《剧本》、《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

  陈荒煤(1913- ),原名陈光美,笔名泸生,湖北襄阳人。曾参加武汉左翼戏剧家联盟,旋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发表了小说《苦难中的人群》,之后即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文学系任教。新中国建立后,主要担任过中南军区文化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电影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和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文艺报》副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忧郁的歌》、《长江上》、《在教学里唱歌》;报告文学集《刘伯承将军印象记》、《陈赓将军印象记》及文学评论集《为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典型而努力》、《解放集》、《回顾与探索》、《探索与创新》;散文集《荒野中的地火》、《梦之歌》和《荒煤短篇小说集》等。

  朱抚松(1915-2008),湖北襄阳人,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其妻为台湾知名女作家、国大代表徐钟佩。

  刘道玉(1933- ),字叔嘉,笔名路石,湖北省枣阳市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武汉大学校长等职务。

  聂海胜(1964- ),湖北枣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载人航天首飞梯队成员。

  蒋方舟(1989-),女,汉族,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湖北省襄樊。母亲是中国知名作家尚爱兰。七岁开始写作,十一岁发表同性恋话题小说《正在发育》引起广泛争议。”2003年11月起在《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连载《邪童正史》被各界广泛关注。


•省情概貌• •自然地理• •历史文化• •行政区划• •经济建设• •社会事业• •湖北旅游• •湖北人物• •湖北特产•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