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西塞山怀古

删除2,004字节2020年9月14日 (一) 17:32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市东,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形势险峻,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东吴于此设江防。怀古,借凭吊古迹和咏怀往事来抒发感慨的一种诗歌。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市]]东,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形势险峻,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东吴]]于此设江防。怀古,借凭吊古迹和咏怀往事来抒发感慨的一种诗歌。   此诗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由夔州赴和州途中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穆宗[[长庆]]四年(八二四)由夔州赴和州途中作。三四两句,言地利不足恃,并用“江底”对“石头”,即以虚对实,不工而工。五六两句,言往事可伤,也不止吴为晋灭,其后宋、齐、梁、陈以至唐朝,仍纷乱不息,唯留下山形枕流,永相凭吊而已。末两句为本朝说话,却也感慨深沉,以唐朝来说,长江一带正有着不少的故垒。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比较严重。[[唐宪宗]]时期,唐朝曾经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长庆元年(821年)至二年(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此诗即为作者结合当时形势而作。 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此诗,中有很警辟的话:“此诗昔人皆入选,然按以杜公《咏怀古迹》,则此诗无甚奇警胜妙。大约梦得才人,一直说去,不见艰难吃力,是其胜于诸家处,然少顿挫沉郁,又无自己在诗内,所以不及杜公。”方氏论咏古诗,主张诗中要有魂,“所谓魂者,皆用我为主,则自然有兴有味。”又,此诗因前半皆咏金陵事,后人也有和另一首《金陵怀古》相混。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比较严重。唐宪宗时期,唐朝曾经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长庆元年(821年)至二年(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此诗即为作者结合当时形势而作。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据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三九卷)载:            长庆中 (即穆宗四年),元微之、(刘) 梦得、韦楚客同会(白)乐天舍,论南朝兴废,各赋《金陵怀古》 诗。刘满引一杯,饮已即成。曰: “王濬楼船下益州,……。” 白公览诗,曰: “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麟爪何用耶?” 于是罢唱。         这就是《西塞山怀古》一诗的产生经过。可见,在当时就已获得元、白这些著名诗人的赞赏。在白居易的评语中,引用了“探骊得珠”的典故,说明评价甚高。 西塞山,在今湖北太冶东面的长江边。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178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