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西宁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青海省 > 西宁市
西宁市城区,在南山公园拍摄,2022年5月5日。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鹞子沟

西宁市汉语拼音:xī níng shì;英文:Xining City),中国青海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别称石堡城。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东部,湟水谷地,湟水河穿城而过。地理坐标东经101°49′17″、北纬36°34′3″。 面积7660平方千米。 辖5个市辖区、1个县、1个自治县。 2021年常住人口为247.56万人。 西宁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宁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西汉霍去病曾在此建“西平亭”。东汉置西都县,为西平郡辖。设鄯城县,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改西宁州。设西宁卫。置西宁县,为西宁府治。1944年,设西宁市。古迹有马家窑类型卡约文化、马场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南凉王修建的虎台等,北魏时修建的北禅寺,清代修建的南禅寺,始建于明代的东关清真大寺等。

西宁地形以河谷平原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东西狭长带状,市区座落在四条川、四面环山的西宁盆地。平均海拔2275米,为一高原城市。属高原温带气候,夏季凉爽宜人,1月平均气温-8.4℃,7月平均气温17.2℃,年降水量370毫米。气候宜人,是天然的消夏避暑胜地,被誉为“中国夏都”。自然资源丰富,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西川河汇于此,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有林地14.1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7.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7.38%,高于全国水平。草地资源19.41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16.64万公顷,利于畜物业的发展。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石英、石膏、萤石、粘土等。

2022年,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644.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1%。

  • 邮编:810000 代码:630100 区号:0971

行政区划

全市辖5个市辖区、1个县、1个自治县。市政府驻城中区南关街。

  • 另外设有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新区(属城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海湖新区。

历史

  古为羌地,西汉时置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属金城郡临羌县。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县(今西宁市)。(或说)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扩建为西平郡,开始在此筑城。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改为西宁州,至此“西宁”之称始于见史。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宁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以省垣周围正式成立西宁市。

  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为青海省辖市。1950年西宁市为青海省人民政府驻地。

  1960年原由省直辖的湟中、大通2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划归西宁市领导。1962年湟中、大通2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改由省直辖。1966年大通县(驻桥头)交由西宁市领导。

  1985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5]163号)撤销大通县,设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原大通县的行政区域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986年3月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30号):(1)将西宁市城西区分设为城西、城北两个区。(2)撤销西宁市郊区,将原郊区所辖的7个乡分别划归城东、城中、城西、城北4个区管辖。1999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9]142号)将海东地区的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管辖。

  1999年末,西宁市总面积3456平方千米,总人口148.62万人。辖4区(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1县(大通回族自治县),共有23个街道、11个镇、22个乡,370个村委会、216个居委会、104个家委会。其中,市区面积35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5平方千米,市区人口91.91万人。(青海省志:1999年末,总面积3350平方千米,总人口1139847人,其中市区面积约350平方千米,人口719420人)(以上统计资料不含湟中、湟源两县数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西宁市总人口1849713人,其中:城东区270268人、城中区148521人、城西区225412人、城北区210265人、大通县416968人、湟中县448465人、湟源县129814人。

  2001年1月16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7号文批复:①撤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乡,设立新庄镇;撤销多林乡,设立多林镇;撤销长宁和后子河2乡,合并设立长宁镇;撤销清平乡,并入黄家寨镇;撤销岗冲和景阳2乡,合并设立景阳镇;撤销药草乡,并入塔尔镇;撤销新城乡和无朔镇,将其中6个村(老营庄、毛家寨、贺家寨、毛家沟、大湾、水泉湾)并入桥头镇,另4个村(新添堡、上堡、鲍东、鲍西)并入长宁镇。②撤销湟中县上五庄回族乡,设立上五庄镇;撤销总寨和升平2乡,其中将总寨乡的18个村(王斌堡、张家庄、清河、清水河、总南、总北、谢家寨、杜家庄、泉尔湾、新庄、王家山、逯家寨、新安、星家、元堡子、享堂、塘马坊、陈家窑)和升平乡的5个村(莫家沟、上细沟、下细沟、上野牛沟、下野牛沟)合并设立总寨镇;撤销坡家和甘河滩2乡,与大才乡的黄二村合并设立甘河滩镇;撤销拦隆口、四营和拉沙3乡,其中将拦隆口乡的25个村(拦隆口、扎什营、新村、巴达、班仲营、端巴营、西岔、上鲁尔加、下鲁尔加、白杨口、东拉科、南门、上庄、前庄、中庄、尼隆台、卡阳、白崖、尼隆口、桥西、千东、千西、上寺、铁家营、上营)、四营乡的11个村(伯什营、麻子营、白崖、拦一、拦二、尼麻隆、图巴营、合尔营、后河尔、上红土沟、下红土沟)和拉沙乡的7个村(红林、邦隆、南门、占岭顶、民联、峡口、民族)合并设立拦隆口镇;撤销上新庄乡和马场藏族乡、合并设立上新庄镇;撤销田家寨和什张家2乡,合并设立田家寨镇;撤销共和、维新和盘道3乡,合并设立共和镇;撤销李家山乡,与四营乡的塔尔沟村合并设立李家山镇。③撤销湟源县大华乡,设立大华镇。④将湟中县总寨乡的4个村(徐家寨、东村、西村、陈家滩)并入鲁沙尔镇;拉沙乡的8个村(北沟、中村、杨家台、年家庄、尕尔加、目尔加、洛尔洞、拉卡山)和拦隆口乡的8个村(合尔营、奔巴口、丹麻寺、油房台、玉拉、幸福、沙窝尔、初哇)并入多巴镇;升平乡的4个村(上阿卡、下阿卡、秋子沟、牙加)并入土门关乡。

  2001年末,全市辖23个街道、26个镇、26个乡、6个民族乡,128个社区、28个居委会、926个村(牧)委会。

  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1783713人。辖23个街道、26个镇、24个乡、6个民族乡,934个村(牧)委会、165个社区居委会。

  2004年7月,西宁市城北区区划调整,街道办事处由4个调整为3个:撤销三其街道,并入马坊街道。

  2006年8月,西宁市新增1个镇,全市乡镇总数由56个(26镇30乡)调整为50个(27镇23乡)。湟中县撤销西堡乡,设立西堡镇;撤销大源乡,并入鲁沙尔镇;撤销丹麻乡,并入田家寨镇。湟源县撤销塔湾乡,并入申中乡;撤销城郊乡,分别并入城关镇、东峡乡、和平乡。大通县撤销西山乡,并入青山乡;撤销窎沟乡,并入朔北藏族乡。

  2008年,西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城南新区(包括总寨镇101平方千米行政区域和城西区南川西路办事处26平方千米行政区域)纳入城中区管辖,调整后的新中区面积增至151平方千米,人口约28万人。

青海省西宁市:达坂山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鹞子沟

地理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地处在湟水及三条支流的交汇处。呈东西向条带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群山怀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2012年底西宁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是15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1°77′、北纬36°62′。

气候

  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

水文

  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青海地处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境内河流纵横,而且河床陡峭,河谷狭窄,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尤以黄河、长江水能资源最为集中,开发潜力极大。据勘探,全省有1万千瓦以上水能资源的干支流共108条,总蕴藏量2337.46万千瓦,分别占全国和西北地区总量的3.3%和27.8%。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为2099万千瓦,其中装机25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可建17座,2.5万至25万千瓦的可建51座。西宁地表水和地下水也十分丰富,湟水河贯穿市区,全年径流量18.94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0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98亿立方米,水资源量13.99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青海地处寒温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经济植物75科、331属、947种,其中种子植物约占三分之一。有各类药用植物约680种,著名中药材50余种,如西宁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贝母、甘草、藏茵陈、黄芪、麻黄、枸杞等畅销国内外。此外还有纤维类、油料香料类、食用观赏类植物数百种,其中以蕨菜、蕨麻、沙棘等最为驰名。绝大部分植物尚待开发利用。

动物资源

  青海境内有野生兽类103种、鸟类294种,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1/4。截至2012年,已查明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250多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种,二类保护动物20种,三类保护动物9种。省内江河湖沼中,有各种鱼类37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15种,大部分有待开发利用。

  畜牧青海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全省草原面积3644.94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53.6%。草原载畜量2300万头(只)。每年产出13万吨牛羊肉和400多万张牛羊皮。其中被称为"雪山之舟"牦牛500多万头,接近全国的一半;绵羊1400多万只。纤维长、拉力强的"西宁毛"驰名中外。[4]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探明储量的有97种。在全国的总储量中,有51种的储量居前10位,11种居首位。已经国家审定上储量表的矿产有70多余种,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81200亿元。

  盐湖资源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钠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4.4亿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亿吨,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镁、钾、锂盐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而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石油天然气资源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

  金属和黄金资源矿种多,品位高,产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储量180万吨)、铅(110万吨)、锌(153万吨)、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另有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非金属矿产资源共发现矿产36种,有5种列全国第一。主要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

旅游

青海省西宁市: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即北山林场,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区内古木参天,松柏香馨,山花烂漫,峡高谷深,危崖壁立,有十八盘、黄垭豁、湖勒天池、老虎口、妖魔洞大呢感众多奇景。公园总面积1127平方公里,海拔2100—4308米,森林覆盖率64.3%,森林蓄积量428.86万立方米。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林区山川壮丽、峡谷幽深、两岸陡峭、险峰耸立、岭谷相间、谷底流水湍急。此景观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形成的山高谷深的山体地貌。

  森林公园境内群峰巍峨,山清水秀,高原特色突出,是旅游避暑、疗养度假、科普考察的胜地,是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之一,也是青海省唯一的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生态公园。景区内天然林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带,针叶林、阔叶林、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是青海省内自然生态系统最完好的区域之一。山体成为干旱区的绿岛、湿岛和凉岛,境内植被茂盛,享有“青海江南、绿色海洋”的美称。景区向社会开放后,先后建成了宾馆、药水泉、停车场、游步道、浪士当和扎龙沟瀑布等项目,吸引着各地游客。主要景观有:大通河“三峡”、“黄垭豁”、“龙尾观云”、“青岗松涛”、“摩崖石刻”、“十二生肖弯”、“玉兔窟”、“擎天一柱”、“药水泉”、“阎王砭子”、“密林仙踪”等等。

  扎陵湖和鄂陵湖 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境内,距玛多县城约40多公里,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黄河在扎陵湖经过一番回旋之后,在巴颜郎玛山南面,进入一条300多米宽的很长的河谷,河水在这里分成九股道,散乱地穿过峡谷,流入鄂陵湖。

  鄂陵湖位于扎陵湖之东。鄂陵湖与扎陵湖的形状恰好相反,鄂陵湖东西窄、南北长,犹如一个很大的宝葫芦。湖的面积为628平方公里,比扎陵湖大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最深可达30多米,蓄水量为107亿立方米,相当于扎陵湖的一倍多。鄂陵湖水色极为清澈,呈深绿色,天晴日丽时,天上的云彩,周围的山岭,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因此叫“蓝色的长湖”。十分有趣的是,扎陵湖有供鸟类栖息的岛屿,而鄂陵湖有一个专供鸟儿们会餐的天然场所,人称“小西湖”,又称“鱼餐厅”。原来,每年春天,黄河源头冰消雪融,河水上涨,鄂陵湖的水漫过一道堤岸流入小西湖,湖中的鱼儿也跟着游进来。待到冰雪化尽,水源枯竭时,湖水断流,并开始大量蒸发,潮水迅速下降,鱼儿开始死亡,而且被风浪推到岸边的沙滩上。鸟儿们吃鱼不需要化费力气去捕,只要到小西湖随便入座,就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鸟儿最多的时候,飞翔在上空的鸟群遮天蔽日,“嘎嘎”的鸣叫声,几里以外都能听到。

  景区特点:

  鄂陵湖烟波浩淼,波澜壮阔。上午,湖面风平浪静,纤萝不动;下午常常天气剧变,大风骤起,平静的湖面波涛汹涌,浪花拍岸。有时,还会出现天昏地暗的景象,一会儿象连片的黑色藏帐,旌旗猎猎,人声鼎沸,据说,这是当年吐蕃松赞干布在此迎候文成公主时的盛大场面;一会儿又变成点点白色的风帐,由远而近,景象极为壮观。

  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4300多米,比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高出一千多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湖泊。这里地势高寒、潮湿,地域辽阔,牧草丰美,自然景观奇妙,是难得的旅游观光胜地。盛夏季节,碧空如洗,苍穹无垠,玻璃般的天幕上,不时地飘荡着樱桃似的朵朵白云,天是那样蓝,云是那样白,山是那样青。蓝天白云之下,起伏连绵的青山和褶褶闪亮的碧波,交相掩映,分外妖娆。数以万计的天鹅、大雁、野鸭、鱼鸥等在平如明镜的湖面上嬉戏飞翔,数不清的牛羊象点点珍珠在翡翠般的湖畔滚动,令人心醉。

青海省西宁市:娘娘山景区

  娘娘山景区 又名金娥山,位于青海省大通县桥头镇西侧,距县城5公里。起于黑林,止于景阳川,环绕县境西南部,首尾50余公里。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与老爷山对峙。山顶有一座天池,每到夏季雨水旺盛之时,天池里水波荡漾,池畔蝴蝶飞舞,五色的斑斓,这便是西宁古八景中的“金娥晓日”。娘娘山是祁连山系的支脉,西起黑林,东止于景阳川,首尾长百里余。从山脚至顶峰,一年四季千姿百态,情趣横生,实是一条幽深雅静、绚丽多彩的天然画廊。另外,那一万多亩草山,逶迤起伏,错落相间,有时茂林如屏,峭壁当前,令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南面西宁市耸立的南北两山和幢幢高楼,隐约可望。北边的大坂山壁立万仞,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缥缈,环顾四周,但见娘娘山麓自西而东,岗陵起伏,有的若龙腾霄汉,有的似凤凰展翅,有的青翠如屏,有的彩云缭绕。

  关于娘娘山,有种种传奇的历史传说故事。首先在当地民间是这样传说的:大通县长宁堡村从前有个总神庙,据说是人们为了纪念娘娘山而建的,相传在隋朝时代,隋炀帝有三千六百个老婆,娘娘为正宫。由于隋炀帝成天花天酒地,不理朝政,贪官污吏坑害百姓,人民生活十分贫苦,娘娘多次进谏,而隋炀帝一句也听不进去。后来隋炀帝在一些小人的挑唆下,将正宫娘娘发配到西北的落云山军马场中牧马,受尽了艰难困苦,吃的是野菜,穿的是破衣裳。到了后来,一些忠臣在隋炀帝面前经常劝说,皇帝回心转意,打算接回娘娘。隋炀帝带着随从,就来到西北,娘娘山听到皇上来接的消息时,心中又气又悲,对来人说:"他还有脸来见我?我再也不想害苦百姓的昏君"。说罢,纵身跳下了悬崖,等隋炀帝赶到时,娘娘已死于悬崖下,隋炀帝非常后悔自己当初的做法,想起娘娘生前对自己的关心和良言,为了永远怀念娘娘,用厚礼埋藏了娘娘,并封为总官这一带地方的总神。人们为了纪念娘娘,就在长宁堡村修建了庙官,起名总神庙,把西北部的落云山改为"娘娘山"了。

  历史传说一是: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4月,隋炀帝亲自统兵十几万出征叶谷浑,带着大批的文武官员和嫔妃宫女,到西平(今西宁)陈兵讲武,5月进入长宁谷,在娘娘山下大宴群臣,为进攻吐谷浑进行了军事部署,隋炀帝命元寿南屯金山。当时,隋炀帝胞娣乐平公主(即前北周天元皇后)也一同,随驾西行殁于金山,据说就埋葬在这座山,后人建了圣姥庙以纪念她。圣姥俗称娘娘年,所以这座山又称娘娘山,第三个传说是:当时跟随隋炀第西征的众多娘娘中,有一爱妃因不抵高山冷寒气候,病情日渐恶化后病逝于娘娘山中,隋炀帝命属下在山中择一处风景秀丽之处,将其安葬。第二天,人们看到在妃子的葬坟上有成群的白蛾飞舞,隋炀帝人为这时"天地为其妃子吊丧之北",命名此山为"金娥山",他把皇帝的妃子尊成为娘娘,便从此称"金娥山"为娘娘山。

  还有一中传说是跟随隋炀帝西征的众多妃子当中,当时有个叫金娥的,由于厌弃禁宫生活,来到娘娘山出家。后来金娥病逝在山中,人们将她埋葬在山腰,被封为圣母,并建设庙祭祀她,因此把这座山称为金娥山,俗称娘娘山。

  娘娘山位于大通县桥头镇西侧,距县城5公里。起于黑林,止于景阳川,环绕县境西南部,首尾50余公里。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与老爷山对峙。娘娘山岗峦起伏,危峰突起,直插云天。《后汉书》和《汉书》都曾管它叫“昆仑”,它的主峰海拔为4010米。此山的天然林区有12000亩,苍松翠柏,赤桦白杨,郁郁葱葱。其山势峰峦叠嶂,间或峭壁林立,山间溪水潺潺之声不息,林间百鸟鸣唱不绝。

  娘娘山表面覆盖黄土,下部则由厚达3000米以上的千枚岩、极岩、变砾岩构成。局部地区有总厚在1000米以上的石英岩、砂岩。岩石质地坚硬,表面均有风化现象。娘娘山景区年平均气温为2.8℃,一般7月份气温较高,平均为13.9℃,年平均降雨量达800毫米以上。景区山高沟深,空气湿润,气候多变。云飘之间忽落蒙雨,云移之间又显晴空。山顶由于高而寒,白雪覆顶一片洁白。山腰雾缭云绕,间见鲜花盛开,美丽娇艳,赏心悦目。而深秋桦叶如火,山高雾淡,夕阳晚霞,妆如流金,秀绝金娥。大通古八景之一“夕照流金”即指此山

  天然的造型地貌,带给娘娘山的是无尽的美丽。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当时的大通县知事合肥人刘运新在《大通县志》中对娘娘山曾作过绝妙的描绘:“九面芙蓉,巍峨万仞。夕阳西照,辉接层霄。射目光芒,流丹映碧。”通俗说,娘娘山有:高、美、神三大特色。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遥见南面耸立在西宁市凤凰山上的南禅寺和土娄山上的北禅寺,还有那幢幢高楼,插入云霄的高大烟囱;北边的大坂山壁立万仞,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缥缈。站在山顶,真有“一峰拔地起,四望众山小”之感。就连对面耸立在北川河畔、巍峨壮观、久负盛名、被人们称为“仰半肚儿摸着天”的老爷山,霎时也显得低矮了许多。  美----山上的桦树林、苍松、白杨,负势竞上,郁郁葱葱。13.7万亩草地,是嫩草丰茂的夏季牧场,每到夏季,这里山清水秀,百花吐艳,彩蝶飞舞,鸟语花香,苍松白桦,绿草如茵。另加之山上的湫池、庙宇等,更加色彩缤纷,光耀夺目。

  娘娘山的由来和它的很多景点都有神话传说,比如“塌庙台”、“神仙洞”、“炮台”、“二郎石”等景点,都得名于神话传说。

  塌庙台位于娘娘山半山腰,距山门约3公里。据史料记载,公元609年(隋大业五年),隋炀帝率军及文武百官、嫔妃和各种服役人员约10万之众巡于河谷(河西的别称),亲征吐谷浑。五月进入西平(今西宁市)以北的长宁谷,在金山(又名金娥山)大宴群臣,期间,隋炀帝一爱妃因受不住青藏高原的寒气,殂于金娥山。隋炀帝万分悲伤,恰在此时,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了无数的白娥落满了葬地,隋炀帝认为是“天地吊唁之兆”,因之把金山改名为“金娥山”。后来隋炀帝西征胜利,起兵东还时,留兵吏驻扎在长宁为地方官,并让兵吏在金娥山雄伟秀丽的地方修建“金山圣母庙”,以示纪念。后因“年久失修,遂致倒塌。”人们便把这里称为“塌庙台”。

  娘娘山巅有着一口“瑶池”,按理说,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顶峰有水泊就奇了,而这水洋洋大观,竟有百余亩面积,那当然属于奇迹,再说它常年积水,久旱不涸,可以说得上是奇绝了。民间传说这水直通青海湖,并且把它与王母瑶池联系起来,更使它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娘娘山是祁连山系的支脉,西起黑林,东止于景阳川,首尾长百里余。从山脚至顶峰,一年四季千姿百态,情趣横生,实是一条幽深雅静、绚丽多彩的天然画廊。另外,那一万多亩草山,逶迤起伏,错落相间,有时茂林如屏,峭壁当前,令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然而当您在迂回曲折的羊肠小道攀登探幽时,又会峰回路转,顿生“云开别有天”的情趣。有时顺着坎坷的山间小道步行其间,突然会从晴天外,洒下阵阵细雨,拂落在脸上,顿觉清新凉爽。偶然又会看到一股白朦朦的水雾,从悬崖间喷薄而出,飘游于峰顶山腰。这种蒸郁不散的高山深谷的湿气,造成了娘娘山的多变气候。她时而细雨蒙蒙,给人频添沉肃穆之气;时而云开雾散,明媚的阳光照得古木添新,绿树滴翠。更有那涓涓溪流,潺潺涧水,如细乐轻奏,飞虹流彩,让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南面西宁市耸立的南北两山和幢幢高楼,隐约可望。北边的大坂山壁立万仞,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缥渺,环顾四周,但见娘娘山麓自西而东,岗陵起伏,有若龙腾霄汉,有似凤凰展翅,有的青翠如屏,有的彩云缭绕。身居此山,真有“一峰拔地起,四望众山小”之感。就连对面耸立在北川河畔,巍峨壮观,久负盛名,被人称为“仰半肚儿摸着天”的老爷山,霎时间也显得矮了许多。俯视山间,翠屏壁立,深壑万丈;山下溪水碧透,欢腾奔流,间有汇合处则水石相击,如滚珠溅玉,涌银堆雪,煞是好看。每当秋末冬初,满山桦林如火,特别是在夕照晚霞中,状若流金,伴着阵阵秋风送来的麦香,不仅恍若置身画图之中而且更能醉人心扉。

  娘娘山流传久远的名胜古迹和奇妙动人的神话故事,无不令人神往。古往今来许多诗人、画家、风流名士慕名而来,为她吟诗填词。清留甘任用县知事湘潭廖傒苏调寄《浪淘沙》中写道:“南望好山多,秀绝金娥。夕阳横落浅深坡。照彻芙蓉红有晕,玉面婀娜。诗景费摩挲,采入樵柯。一肩归去如何?呼得老妻烹酒醉,终夜狂歌。”据史料记载,公元609年隋炀帝率文武百官和各种服役人员约十万之众,巡游河右(河西的别称)亲征吐谷浑。炀帝胞妹乐平公主随行,殂于金娥山,后建成圣姥庙。因圣姥俗称娘娘,故金娥山又叫娘娘山。  娘娘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还是一座宝山,山下蕴藏着丰富的煤层,开采了五、六百年之久。娘娘山麓中岭、还埋藏着大量的石英石,水利资源也十分丰富。

  (湖北省郧西县娘娘山属秦岭支脉,位于郧西县南部,为郧西县涧池乡附近群山之首,主峰海拔1078米,方圆约12平方公里。河南省灵宝市娘娘山,又名女郎山,位于小秦岭山脉的最东端,灵宝市西南10公里处的焦村镇南部,总面积28平方公里。)

青海省西宁市:老爷山景区

  老爷山景区 老爷山是马鞍山系的主要山峰,座落在大通县城桥头镇的东侧北川河畔,是大通中部的一座主要山峰,面积为3.24平方公里,因山顶原有太元宫(关帝庙),俗称老爷,又称元朔山,北武当,山势呈西北向东南走向,高低悬殊,主峰海拔2928米,相对高度486.5米,老爷山山势雄伟,以奇峰险崖著称,风景优美如画,气势磅礴,奇峰突出,峭壁凌云,被列为青海省著名的九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自古以来以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萦带,风景秀丽而闻名天下,老爷山上植物各类繁多,其中木本植物57种,草本植物170多种,形成桦树,云杉,山杨等为上层乔木,枸橘,沙棘,小孽,黄刺,托叶樱桃为中层灌木,野山药,山菊,兰花为地被的植物群体系。

  京式仿古山门的正面上书“雄峙三川”四个镏金大字,也代表大通,三川指的是黑林川,宝库川,东峡川,山门的另一面则书写着:“灵山胜地”四个大字,道出了老爷山的奇雄险峻和它所具有的丰厚文化底蕴。

  山名石取自于青山卧马,由王生铭题写的,石头的质地花岗岩。

  关公大殿,原名太元宫,又名老爷庙,关公大殿内供奉着关羽将军的塑像,当地老百姓俗称关老爷,所以老爷山是因此而得名的。老爷山因此而得名,关公大殿殿宇巍峨,烟雾缭绕,独具气势,此庙原来在山顶,后因被毁,重建于此。

  文化长廊全长213米,这道长廊古朴雅致,迂回曲折。宛如长龙卧于山上,廊内彩绘有廿四孝、佛教、道教故事以及花卉、风光故事等。

  这座经过重新修建的大殿,飞檐斗拱,屋脊安有宝鼎。殿内精雕细镂,殿外流光溢彩。殿中塑有五尊大佛。分别是佛祖释迦牟尼,阿南、伽叶两弟子侍立在两旁。佛祖左侧是西方净土主佛弥勒佛,大行普贤菩萨,右侧是东方琉璃界主佛药师佛,大智文殊菩萨。这五尊佛像气宇轩昂,慈祥端庄。东面塑大愿地藏菩萨和藏传佛格鲁派创始人宗科巴,西面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和藏传佛教宁玛派创始人莲花生大师。每到农历初一和十五,信徒到此顶礼膜拜,虔诚上香敬佛,表现人们祈求平安和幸福的真诚心愿。

  玉皇宫位于老爷山山顶。面南背北的山门,山门两壁上各彩绘有怒目圆睁,狰狞可怖的门神。中供放的这尊巨大香炉铸于明朝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可称得上是老爷山的镇山之宝了。玉皇宫,顾名思义这里供奉的是玉皇大帝的神像。玉皇大帝是道教尊神,在比较正规的道观中都要供奉,他的生日是农历正月初九,即所谓的“玉皇诞”。这一天,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忏,道教又以腊月二十五日为玉帝出巡日,玉帝要下界巡视,考察人间善恶祸福。这一天,道观要举办道场,迎接玉帝御驾,很是庄严、隆重。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级的神明之一,地位不仅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却是中国最大的神祗,是众神之王。对玉帝的敬奉,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神往,以及对神权的敬重和对不死的追求。

  在火烧台的左侧有一块巨石突兀而出,整个看上去就像是一只蟾蜍伏卧在此处,面南背北,圆眼紧盯着半空,四肢蓄劲正待凌空一跃,飞临月宫。这就是有名的“金蟾望月”景点。

  老爷山传统文化活动—朝山会规模之大,声势之浩荡,远近闻名。是大通旅游文化中唯一一项民间文化品牌,每年农历六月六。

  老爷山传统文化活动—朝山会规模之大,声势之浩荡,远近闻名。是大通旅游文化中唯一一项民间文化品牌。老爷山朝山会的来历是这样的:明朝永乐皇帝封太子为“北八天教主”,叫他在朝中助一把力,将来继承王位,统守大明江山,可是永乐太子不愿在朝廷里享受帝王福贵,一心要上山吃斋念佛,修仙成道。皇帝和朝中的文武百官再三相劝,他只是不肯听从。这样,皇帝只得让他走了。临行前,朝廷准备了盛大的宫廷宴会,并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现场有无数美女弹唱歌舞,献上许多金银珠宝,华贵的衣服穿戴,永乐太子一件也没看在眼里,困为这样,倒给他增添了许多烦恼。皇帝看见了,问他怎样才能满意,永乐太子说:“别无他求,只要半幅銮驾相送就可以了。无奈之下,皇帝只好答应了这个要求。永乐太子上山后,下铺百草,上盖青天,渴了喝的是清泉水,饿了吃的松柏籽,数年后,有一天皇帝来到仙山看望他时说:“我的儿呀,父王封你北八天教主你不坐,如今在这里苦渡日月,能到何时?”永乐太子说:“父王不必担心,儿必有成功之日”。皇帝说:“既然如此,你将来若修道成功,但不知我怎样祭奠你才是”?永乐太子说:“父王一定要祭奠我的话,以送我上山时的半幅鸾驾祭奠就是了”。又过了几年,有一天永乐太子出了洞门,正要去采集野果,只见一个老道手拿一根铁梁,坐在大石头上磨。太子见了便道“道师,这样粗的铁梁,你磨它做什么”?老道说:“我要磨它做绣花鞋”。太子感叹道:“你这何时才能磨成针”?老道说:“哎,功到自然成嘛,忙人是修不成好道行的呀”。太子听了后,觉得有理,后悔自己修道有些性急,便继续苦修道行。又过了数年,有一年九月九日凌晨,永乐太子正在打坐修行,洞中进来了一位美貌女子,那女子嘻皮笑脸,卖弄风姿。太子只是低头不理,苦修念佛。不料女子越来越放肆,伸手去拥抱太子,太子气极,便拔剑追杀,追到一条山涧悬崖上,见那女子跃身而过。当太子迈步跨洞时,一足踩空,身体悬空落下。这时,五条神龙腾上山谷,捧住永乐太子灵魂,冉冉飞升上天。从此,永乐太子脱却了肉体,修成了道行,被封为“北八天教主无量佛,”。那个磨铁梁的老道和诱惑太子的美女都是观世音菩萨点化的。从此,当地和附近地方的人们每年以半幅銮驾来仙山祭奠永乐太子,叫做朝山会。每年农历六月六,大通朔北,桥头地区以及互助县的部分农民来到老爷山举行盛大的朝山仪式,其间,锦罗伞盖、唢呐吹奏、山炮轰鸣,场面宏大。

青海省西宁市:达日草原

  达日草原 达日县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冬春寒冷而漫长,夏秋温暖而短暂。这里的山川风光雄伟壮丽,这里的风景别有风味。有耸入云天的陡峭山峰,也有一望无际的碧绿原野;有巨浪拍岸的江河,也有蜿蜒跌宕的溪流;有宛如明镜的湖泊,也有满溢神话的温泉。千里草原,飘来花的香味和泥土的芬芳,炊烟袅袅的帐篷、洁白的羊群、悠扬的牧歌,给草原描绘出了温情的意境。

  巴颜喀拉山横贯达日县全境,把达日从中分为黄河和长江两个水系流域。其境内主峰措什多山,向东南连绵80公里,山顶海拔4800米,终年积雪,山大沟多,道路崎岖狭窄,多悬崖绝壁,峰峦叠嶂,雪岭泛银,风吹石鸣,山中天气变化无常,多雪、多雨、多雾、多雹,盛夏飞雪,雨雪交集,雷电震响,与山谷沟壑共鸣,气势磅礴。山脚下曾经是果洛往返西藏的重要通道。位于此山南北的尼什多、措什多、措斯多、尕布措、措什干等几百个星罗棋布的湖泊点缀着美丽的草原。湖泊周围,山柳茂盛,野草丛生,湖面绿水碧波,倒影斑斓,与蓝天白云、青山绿草、羊群、帐篷、牧人融为一体。每日晨昏,浓雾缭绕,细雨蒙蒙,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是探险、登山、旅游的好去处。澎湃蜿蜒的黄河水依北流过全境,尼曲河、达日河、吉迈河、柯曲河等百条河流汇集于黄河和长江之中。山山水水间至今有《格萨尔·史诗》中描写的诸多遗迹,每一处都能讲述一段格萨尔的英雄故事。其中座落在黄河之滨、距县城15公里处的“格萨尔大王狮龙宫殿”最为壮观(后有详述),与此相应的有县城西侧的扎西拉岗山顶的“格萨尔林卡”,向世人展示着格萨尔率领岭国部落三十员大将征战四方,消灭人间妖魔,安治三界后凯旋欢庆的场面。主雕塑格萨尔身骑战马,英姿焕发,在国内众多格萨尔雕塑中为最高,三十员大将组成的浮雕群,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坐落在县城的珠姆广场,占地一平方公里,主雕塑珠姆头戴十八颗贵重海螺组成的发饰,身穿十八件上等锦缎衣,腰系一条镶金银铃铛的五彩围腰,打扮得分外美丽,好似仙女下凡。捧着盛满青稞酒的金碗,为凯旋归来的无敌格萨尔王和群臣接风。在桑日麻乡境内,有岭国女将阿达拉姆生活过的遗址、沐浴过的温泉和邻国王臣们修炼过的众多修行洞,还有许多具有神化传说的奇山异石。有人说藏族是穿着祝福的民族,华贵高雅的节日盛装,从头到脚的装饰都充满着吉祥和祝福。这种用山中玉石、海中珊瑚、土中金银精制而成的饰品,以本朴的天然魅力,征服着严酷的大自然。一套服饰就是一个地区的风俗集锦,一套服饰演绎着一个民族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明天的向往。这里是果洛草原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一方,也是传说中格萨尔大王虎踞龙盘的圣地。这里有群山耸立,这里有众水蜿蜒,这里有“黎明分娩的新城”,这里有雄狮大王格萨尔诺布扎堆的圣殿,是玛域草原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山峻岭间仍能寻觅到秦汉时西羌部落的足迹,风光优美的高原圣湖旁依稀可见南北朝党项人牧畜的背影,巴颜喀拉山山麓似乎依旧弥漫着唐高宗时吐蕃王朝-的硝烟。坐落在沙那沟查郎寺对面的“果洛和平解放纪念碑”,向你诉说着1952年“三果洛”和平解放的历史。坐落在吉迈河畔、距县城东10公里处的“果落建政纪念碑”,讲述着果落各族人民在0的领导下,建立民族自治政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岁月。这是一方净土,纤尘不染,似乎仍旧保持着它几千年前的浑荒、古朴,任凭花开花落,依然重复着它千年不变的妩媚和宁静。这是一片热土,建政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善良朴实的达日人民,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支持下,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向贫穷宣战,同落后抗争,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使这片历尽沧桑的广袤土地再度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青海省西宁市:达坂山

  达坂山(达坂:蒙语,意为山口;山岭) 地处青海省大通与门源两县的交界处,是青海通往甘肃的交通要道。在青海高原的众多的山峦中,达坂山只能算小字辈,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达坂山在高原声名显赫。达坂山南北两侧的河谷地区海拔高度相对较低,气候凉温是青海重要的农牧业地区,特别是北侧的宽阔浩门河谷全部种植着小油菜,成为国内闻名的百里花海。南侧的大通县为青海省重要的春小麦生产基地。南侧的宝库峡及察汗河国家森林公园、黑泉水库景色迷人。

美食

青海省西宁市美食:馓子

杂碎汤 西宁非常著名的美食。其实就是将牛下水、羊下水烹制而成的小吃。当地人多作为早点,是回族的传统的美食。

羊杂碎 是青海的一道名小吃,它是由羊的心、肝、肺、胃、肠等原料混合烩制的。制作羊杂碎还讲究“三料”、“三汤”、“三味”。“杂碎三料”又分主料和副料,正宗的全羊杂碎之主料是心、肝、肺,下锅的时候切成碎丁或薄片;三副料是肠、肚、头蹄肉,下锅时要切成细丝和长条。一碗羊杂碎,看的就是主副料全不全。

馓子 油炸面食。在青海,汉族在腊月底制作,过年时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回族、撒拉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

青海省西宁市美食:焜锅馍馍

焜锅馍馍 青海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地区人们的面食品。馍馍千姿百态,品种繁多,如花卷、油包、油饼、曲连、油香、炉馍馍、馒头(祭祖用的大馍馍)、焜锅馍馍等等。它们是逢年过节,串亲访友经常携带的传统礼品,也是每饭难离的主食。焜锅馍的制法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籽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面团,揉成和焜锅大小相似的圆柱状,放入焜锅内,然后将焜锅埋入用麦草为燃料的炉膛或炕洞内的火灰里。烙出的馍馍,外脆内软,香气扑鼻。

青海省西宁市美食:花花

花花 是青海回族妇女们最拿手的面食,其外形美观,像极了美丽的花瓣,图案考究,样式纷繁,有石榴、莲花、菊花形状的,也有辣椒、茄子、蒜瓣、刀豆状的,它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鸡蛋、蜂蜜、枣泥、红糖等,先将各种食材按其颜色的不同分别混入面中,做成一张张面饼,然后叠在一起,撮成五厘米直径的长条后,切成薄片入锅炸透即成,还有各种树木、花草、鸟兽状的。技法有塑、挽、切等,再经炸制。此食外形美观,入口香脆,是茶余饭后不可多得的小点心,也是回族朋友最常制作的美食之一。

青海省西宁市美食:搅团

搅团 对很多老西宁人来说是难得的美味,但做搅团是个技术活,首先在大锅内烧上水,等水烧开后,一手端面粉,一手拿擀面杖,将按一定比例混合好的青稞面和豆面均匀地倒入开水锅里,同时用擀面杖不停地搅拌。为什么要用擀面杖呢?原来家中人多,用的面就多,筷子搅不开,也搅不动。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添加一些开水进去,等锅里见不到面疙瘩就盖上锅盖焖一会儿。起锅后,调上早就拌好的蔬菜,还有油泼辣子、醋等调料。做好的搅团吃不完,第二天加点水,拌上葱花、辣子、醋一起吃,叫“饭疙瘩”,还可以在凉的时候切成块儿,凉拌吃,就是饭块。

羊肠面 是青海省省会西宁地区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它以羊肠为主料, 并伴以热汤切面共食。做法是将羊的大小肠管洗净,肠壁油不剔剥,装入葱、姜、花椒、精盐等为佐料的糊状豆面粉,扎口煮熟,并在煮羊肠的汤内投入已煮熟的萝卜小丁、葱蒜丁混合的梢子汤。食时,先喝一口热羊肠汤,而后切豆面肠为寸段一小碗, 再吃一碗梢子汤浇的面条。羊肠面汤色淡黄,肠段洁净,肥肠粉白,面条金黄葱末浮上,萝卜丁沉在碗中,肠段细脆馅软,面条悠长爽口,夏天吃凉 冬日可吃热,实属实惠之小吃,是去西宁必尝的地方小吃。  

鹿角菜 是种生长在大海的石崖间,长约三四寸的海藻,因其形状似鹿角所以叫“鹿角菜”,味道极其滑美。紫黄色的海藻富含胶质,倘若让它在水里长时间浸泡或在开水里泡,就会深化成胶状。常见的鹿角菜的吃法一般就是腌制成小菜,八宝咸菜里的鹿角菜最有味道,爽脆,咸甜,小时候吃八宝菜就爱挑里面的花生米和鹿角菜吃。鹿角菜在内地常见的就是干制的,干制的比刚出海的鲜鹿角菜在口感上差了很多。干鹿角菜泡发后用来调凉菜也是不错的,关于干鹿角菜的处理一般是买来后放在清水盆里搓洗,洗掉泥沙等杂质后用清水泡发,最后用调料来调制即可。

蛋白虫草鸡 是青海的名菜。鸡脯肉剁成肉茸,加盐、生姜、胡椒少许与蛋清搅匀,装盘,将虫草(开水泡软)放在肉茸上,蒸熟。然后改刀,装碗灌鸡汤,再蒸片刻,取出扣盘,浇上清汤即可。此菜具有强身补肺益肾的药膳作用。制法:选肥嫩母鸡脯肉剁成肉茸,加精盐、生姜、胡椒少许和蛋清搅匀装盘。将冬虫草洗净去杂,用开水泡软摆在鸡脯肉茸上,上笼煮熟,然后装碗装鸡汤调味,再蒸片刻取出扣入盘内,浇上清汤即成。其质酥味香,松软可口,色鲜汁淡,风味独具。

狗浇尿 又称狗浇尿油饼。青海地区较流行的一种面食。用菜籽油煎的薄饼。有只加一点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两种。在白面饼上擦好香豆粉(用香豆叶磨成)、花椒粉、食盐等调料,烙时用尖咀油壶盘旋式浇油其上,状如狗撒尿。制作方法:将小麦面和好揉匀、港开,撒上香豆粉,浇少许菜籽油抹匀,卷成长卷。再顺面卷方向探成螺丝状,切成小段,逐个压平微薄。在烧热的烙馍锅中倒上约半两菜籽油,将饼放进,沿锅边浇上一圈菜籽油,并不停转动薄饼,使其人色均匀。待饼上了火色,立即翻过来,再沿锅边浇一圈菜籽油,并不断转动饼子,煎熟即可食用。

青海省西宁市美食:酥油茶

酥油茶 藏族饮料。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日常生活中以酥油和糌粑为主要食品,那里气候较冷,不宜于蔬菜的生长,与之相比,茶叶却容易运输和保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藏族民众渐渐懂得,蔬菜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茶叶来补充.这样就创造了独特的打制酥油茶的方法。制作方法:牧民们传统的提炼酥油方法是:先将从牛、羊身上挤出来的奶汁加热,倒入特制的大木桶中然后用专用的酥油用具用力上下抽打奶汁,来回数百次,搅得奶汁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这时就可以将这层脂肪质舀起来,灌进皮口袋中,冷却了便成酥油。一般来说,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