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诗题与背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西江月词牌名。黄沙道:从江西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铅山县

  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官至封疆大吏,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逐句释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惊醒、惊飞)了栖息在树枝上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别枝:斜枝。
  鹊:也叫喜鹊。鸟类。喙尖,尾长,体羽大部为黑色,肩和腹白色。叫声响亮。
  鸣蝉:蝉叫声。蝉:昆虫,俗称“知了”,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田里,稻花飘香,传来一片青蛙的喧嚷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景。
  稻花:稻(水稻)的花。
  丰年:农作物丰收的年头儿。
  蛙声:蛙的叫声。蛙:两栖动物,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游泳。捕食昆虫,对农业有益。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蛙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抬头望天)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其他的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
  七八个星:比喻星星很少,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
  两三点雨:形容小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旧时:过去的时候;从前。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
  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题图
夜行黄沙道中参考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夜晚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头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喜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喜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

  首句中“别枝”之意,一直众说纷纭。有解作“远枝”;有解作“斜伸的树枝”;有解为“乌鹊要离开树枝飞走”;有解为“乌鹊拣选树枝”;还有人解为“月亮离别了树枝”.虽然难有定论,但从一二两句对偶考虑,“别枝”对应“半夜”,“别”字当是形容、修饰“枝”的,故解释为“远枝”或“斜伸的树枝”似乎更为恰当。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在作者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以上四句(上阕)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作者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表现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两三点雨”(小雨)来。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小雨,这些都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迈过“山前”,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旧时茅店”出现在作者眼前。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作者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这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名家点评:

  南京大学原中文系教授唐圭璋《唐宋词选注》: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暨南大学原中文系教授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这是一首笔调灵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语浅味永,摹写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颇有审美价值的淡墨画——充满着农村生活气息的夏夜素描。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杨忠《辛弃疾词选译》:词中围绕着夜行的特点,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试题精选: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西江月:词牌名

  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C.说:通“悦”,高兴

  D.见:通“现”,出现

  参考答案:C 解析:此处的“说”意为“谈论”。


  2.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参考答案:A 解析:盛夏月夜图。


  3.“路转溪桥忽见”词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透露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1分)

  参考答案: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惊喜),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1分,紧扣“欢欣(惊喜)”“入迷”,意对即可)


  4.请你展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夏夜景象。(2分)

  参考答案:半夜里,明月爬上山头,皎洁的月光掠过树梢,惊飞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鹊,它们惶惶地在林子上空盘旋;一阵阵清风徐徐吹来,幽静的田野里传来清脆悦耳的蝉鸣声。(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表达正确流畅 1分)。


  5.“明月别枝惊鹊”中的“惊”字写得好,请简要赏析。(2分)

  参考答案: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1分)似写动而实写静,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方法,营造了夏夜清幽、恬静的氛围。(1分)


  6.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抒发了作者怡然自得、淡泊潇洒之情。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的上阙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蝉鸣、鹊啼、蛙叫声,衬托夏夜的安静,表达对乡村的热爱。


  8.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参考答案:通过嗅觉和听觉来两个角度描写农村夏夜特有的美景,表达作者闲适的心情。或:清凉的南风送来阵阵稻花的芳馨,喧闹的蛙鸣好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青蛙也似懂得叙说丰年,以此渲染夜景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从“清风半夜鸣蝉”看出来。


  10.“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这是什么写法?有何妙处?

  参考答案:是青蛙在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农村田园特点。


  11.“路转溪头忽见”是什么景象?(用词中一句调整语序后回答)“忽”字是哪类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12.“西江月”是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词牌名;词的题目。


  1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参考答案:A,C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树起抗金旗帜,加入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献《美芹十论》、《九议》等,均未被采纳。长期落职闲居。其词豪放雄浑,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