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大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河大鼓汉语拼音:Xihe Dagu),中国河北曲种。源于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初名梅花调、犁铧片,一度又称作河间大鼓。经艺人马三峰在唱腔、唱法上的改进与创新,在艺术上日趋成熟。后又形成北口及南口诸派,20世纪40年代由马连登及其女马增芬创立的专工演唱短段的马派,广泛流传于京、津以及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部分城镇。西河大鼓的唱腔分三眼一板的头板、一眼一板的二板和有眼无板的三板等3种板式,在速度上可作大幅度的伸缩,有的还派生出多种变格唱法,唱腔和谐流畅,生动活泼,似说似唱,易唱易懂。传统曲目丰富,有中、长篇150余部,小段、书帽370余篇。抗日战争时期,西河大鼓的演员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演出,编演了不少新曲目,如王魁武的《减租减息》和王尊三的《保卫大武汉》、《晋察冀小姑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