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9月18日 (五) 04:52大猫咪组23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贫 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贫女》是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作品。此诗诉说贫女悲惨的处境和难言的苦衷。诗人把贫女放在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也寄寓着作者的不平和感慨。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质朴,以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其中最后“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句广为流传,是人所共称的佳句。


逐句释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贫苦家庭出身,从未见识绫罗软香; 也想托媒说亲,就为贫穷暗自悲伤。
  蓬门:茅屋的门,指贫女之家。
  绮罗香:指富贵人家妇女的服饰。
  拟:打算。
  托良媒:拜托好的媒人。
  益:更加。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谁能欣赏风流高雅,格调不同凡响; 世人都爱追求时髦,盛行异服奇装。
  风流:这里指风韵优雅。
  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格调,品格。
  共怜时世俭梳妆:意谓共惜时世艰难而妆饰从俭。作者的时代也已至晚唐。按,白居易《新乐府》有《时世妆》,诗中所描写的实非俭妆,恰恰是另一种形式的“浓妆”,所谓“时世妆”,即最时髦的打扮之意。故未取。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敢在人前夸口,我有善绣巧手一双; 却不涂脂画眉,与人争艳取胜斗强。
  针:《全唐诗》作“偏”,注“一作纤”。
  斗,竞炫。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最恨年复一年,拈针引线辛勤刺绣, 专门为了他人,时时赶制陪嫁衣裳。
  苦恨:甚恨。
  压金线:按捺针线,指刺绣。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


《贫女》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贫女身世的诗,诗借贫女的不幸遭遇,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含泪的控诉,高度概括了一切不得志寒士的悲苦情怀,感慨深沉而又托兴委婉。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首诗形象鲜明,诗情哀怨,流传极广。

这是一首贫女诉说自己悲惨处境和难言苦衷的诗,作者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给予贫女深切同情,也寄寓着作者的不平和感慨。

《贫女》是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作品。此诗诉说贫女悲惨的处境和难言的苦衷。诗人把贫女放在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也寄寓着作者的不平和感慨。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质朴,以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其中最后“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句广为流传,是人所共称的佳句。

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此诗写贫女自伤身世,也是怜贫士不遇。若单纯作为贫女看,则“拟托良媒亦自伤”云云,不但意露,格也卑下。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此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诗人以贫女的口气自叹,实际上抒发诗人自己对世间趋时的庸俗、高尚反受冷落的感叹。结句“为他人作嫁衣裳”为后人广泛引用。



首联“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

首联“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是主人公的自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诗歌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于是主人公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去请人作媒,但是每次产生这个念头时,便不由加倍地伤感,展现了一个贫女的愁苦。



颔联“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凸显了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

颔联“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意谓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只爱卑俗的格调和奢靡的梳妆,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这两句从主人公对世人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俭朴纯洁姑娘的无奈之情。


颈联“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啊。

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即使如此,主人公也“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这里倾注了作者的同情之心。



尾联“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

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默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但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歇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剌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默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进行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又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这最后一呼,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卷十六),近人俞陛云指出:“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诗境浅说》)沈、俞二氏都很重视本诗的比兴意义,并且说出了诗的真谛。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吧?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进行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又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 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这最后一呼,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诗歌写一未嫁贫女,因不同流俗而致佳偶难觅,终年为人作嫁的悲苦遭遇。历来论诗者,多以为此诗语意双关,乃兴寄之作。如沈德潜云:“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近人俞陛云亦说:“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诗境浅说)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此种看法不无道理。唐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趋衰落,至晚唐正是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期,唐皇朝已濒临崩溃的边缘。在这样的形势下,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命运更陷入绝境。秦韬玉本人,虽然仕途并不太坎坷,据《唐才子传》记载,他未经考试而直升工部侍郎。然而,他之仕宦,也得力于宦官的保举。所以,他在这过程中,实在亦有不少难言的苦衷,这大概就是这首诗作的缘由。

看来,全诗的比兴意义,并不难把握。然对于具体诗句的理解却仍存有分歧。对中间二联的释义,喻守真在《唐诗三百首》中解为: “……颔联上句是自矜身分,下句是鄙弃时俗。颈联是不露才华,下句是不同流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选》编者注释曰: “‘风流’,举止潇洒,‘高格调’,胸襟气度超群。‘怜’,在这里也是爱的意思。‘时世’,当代。上句的‘谁’字贯下句。这两句说:有谁欣赏不同流俗的格调,又有谁与贫女共爱俭朴的梳妆呢?” “《唐诗鉴赏辞典》赵庆培对颔联亦解为: “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对颈联解为: “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看来,这样的解释,几已众口一辞了。但是,施蛰存在《唐诗百话》中却持不同意见,他专门就“时世妆”的问题,作了长篇论述,认为贞元、元和以来通行的时世妆,亦称“俭妆”。妇女不再用脂粉,而改用赭色土粉。眉毛则是画得短短的,甚至于要剃去眉毛。因此,施先生解颔联的意思是: “谁喜爱我这种不合时宜的高格调的打扮呢?大家都喜欢时行的俭妆。”认为此处是写贫女的不得不从俗,“我不敢自夸手指纤巧,所以不画长眉。”

这样的解释,是否损害了贫女的形象呢?我以为不然。此诗的主旨恐怕并不仅仅局限于对贫女高尚情操的赞颂,作者着意表现的是贫女内心深处那种哀怨痛楚、抑郁不平的感情。作者采用独白的手法,借助于细腻的内心剖析,呈现贫女心底的层层波澜,并且经过几个往复回旋,最后把感情的浪涛推向高潮。在这中间,颈联的反跌正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既然自己由于不同流俗而造成了眼下的困窘,那么,随波逐流吧,又怎么样呢?还不是“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来表现,才能把社会的不公与贫女心灵的创伤描写得极其充分。全诗凄婉动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名家点评:

  《鉴诫录》:李山甫有《咏贫女》,天下称奇,秦韬玉之诗意转殊妙。

  《瀛奎律髓》:此诗世人盛传诵之。

  《唐诗鼓吹注解大全》:此韬玉伤时未遇,托贫女以自况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晋罗友好学,醒温虽以才遇之,许而不用。人有得郡者,温为席送别,罗友后至。温问之,对曰:“旦出,逢一鬼揶揄云:‘我见汝送人,不见人送汝。’惭怖却回,不觉淹缓。”温心愧,遂以为襄阳守。罗之语,其即“为他人作嫁衣裳”之谓乎?衡文者闻是诗,亦有淹没贤才之愧否?此伤时未遇,而托“贫女”以自况也。首联喻己素贫贱,不托荐以求进。次联喻有才德者,见弃于世。二句一气读下,若谓此俱好修容者,谁人能怜取俭饰之士也。第五句见不以才夸人。六句见不以德自骄。末伤己少有著述措置,徒供藉人作进阶耳。

  《唐律偶评》:有人画眉,则已嫁之妇也,反醒“女”字,诗律精密,上句亦用纤纤女手也。此即所谓贫女难嫁也,却不便自说要嫁人,结句借他人说,极巧。

  《载酒园诗话又编》:秦韬玉诗无足言,独《贫女》篇遂为古今口古。“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读之辄为短气,不减江州夜月、商妇琵琶也。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此盖自伤不遇而托言也。贫士贫女,古今一辙,仕路无媒,何由自拔,所从来久矣。

  《唐诗成法》:格调既高,所以不遇良媒;梳妆之俭,以其生长蓬门:(三四)分承一二。五六自伤。七结五,八结六。六句皆平头,是一病。有托而言,通首灵动,结好,遂成故事。

  《唐诗别裁》:语语为贫士写照。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托兴可哀。何义门:高髻险妆,见《唐书·车服志》。此句就他人一面说。纪昀:格调太卑。

  《诗境浅说》: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首二句言生长蓬门,青裙椎髻,从不知罗绮之妍华,以待字之年,将托良媒以通辞,料无嘉耦,只益伤心。三四谓自抱高世之格,甘弃铅华,不知者翻怜我梳妆之俭陋也。五六谓以艺而论,则十指神针,未输薛女;以色而论,则双眉远翠,不让文君,而藐姑独处,从不向采芳女伴夸绝艺而竞新妆。末句言季女斯饥,固自安命薄。所恨者年年辛苦徒为新嫁娘费金线之功,人孰无情,谁能遣此耶!孟郊诗“坐甘冰抱晚,永谢酒怀春”,“冰抱”为难堪之境,而栖迟至晚,枯坐自甘;“酒怀”喻声利之场,乃春色虽多,孤踪永谢。与《贫女》诗意境相似,而以五言隽永出之,弥觉有味。老友章霜根翁最喜诵之。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97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98


作者简介:

  秦韬玉唐朝诗人。字仲明,京兆人。曾应进士试未中,中和二年,得准敕及第。僖宗幸蜀,他从驾前行,以工部侍郎为田令孜神策判官,故有“巧宦”之称。《投知小录》三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