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赞比亚国旗
赞比亚国徽
赞比亚在地球上的位置(绿色部分)
赞比亚首都卢萨卡风光

  赞比亚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Zambia),非洲中南部内陆国家。面积752,614平方公里。东界马拉维莫桑比克,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西邻安哥拉,北靠刚果(金)坦桑尼亚。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1500米。赞比亚的首都是卢萨卡。属热带草原气候,5~8月为干凉季,气温为15~27℃,9~11月为干热季,气温为26~36℃,12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18℃~20℃。

  公元9世纪,赞境内先后建立过卢巴、隆达、卡洛洛和巴罗兹等部族王国。1889~1900年,英国人罗得斯建立的“英国南非公司”逐渐控制了东部和东北部地区。1911年,英国将上述两地区合并,以罗得斯的名字命名为“北罗得西亚保护地”。1959年,北罗得西亚联合民族独立党(简称民独党)成立,发动群众通过“积极的非暴力行动”争取民族独立。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实现内部自治,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赞比亚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民独党领袖卡翁达任首任总统。1973年卡翁达取消多党制,实行由民独党执政的“一党民主制”。1990年恢复多党制。1991年11月举行多党选举,多党民主运动(简称多民运)领袖奇卢巴当选总统,1996年11月连任。2001年12月,多民运领袖姆瓦纳瓦萨当选总统,2006年10月连任。2008年8月,姆瓦纳瓦萨总统因病不治在巴黎病逝。10月30日,赞举行总统补选,多民运候选人、代总统班达当选总统。2011年9月20日,赞比亚举行总统、议会和地方政府“三合一”大选。9月23日,赞选举委员会宣布,爱国阵线领袖萨塔(获115万张选票,得票率43%)击败多党民主运动主席班达(获96万张选票,得票率36%),当选赞新一届总统,萨塔于当日下午宣誓就职。

基本国情

  国名 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绿色,右下方的竖长方形由红、黑、橙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条相连而成,其上方为一只展翅的雄鹰。绿色象征国家的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黑色代表赞比亚人,橙色象征国家的矿藏。飞翔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

  国徽 中间的盾形图案由黑白相间的波纹构成,象征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盾形两侧为穿着工人制服的黑人男子和穿民族服装的黑人女子,象征非洲黑人的兄弟家庭。盾徽上端交叉着锄头和镐,象征该国的农民和矿工;其上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和国家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盾徽下端为绿地,象征肥沃的土地;绿地上的玉米象征农业和农作物;矿井和斑马象征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底部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一个赞比亚,一个国家”。

  面积 752,614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全国下设10省103区。

  人口 1840万(2020),大多属班图语系黑人。有73个民族,奔巴族为最大部族,约占全国人口的33.6%。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部族语言。80%的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首都 卢萨卡(Lusaka),人口310万。海拔1280米,10月最热,日平均最高气温31℃,最低18℃;7月最凉,日平均最高气温23℃,最低9℃。

  国家元首 总统埃德加·查格瓦·伦古(Edgar Chagwa Lungu),2016年9月13日就任。

  重要节日 青年节:3月12、13日。非洲解放日:5月25日。独立日:10月24日

历史

  两千年以前,赞比亚本地居民就不断被外来居民吸收融合。15世纪来,说班图语的居民开始进入赞比亚,17到19世纪达到高峰。19世纪中期,欧洲殖民者和传教士开始渗入此地。

  1888年英国殖民者罗德从当地酋长取得了开矿权。同年英国当局建立了南北罗德西亚(分别是现在的赞比亚和津巴布韦)。1924年北罗德西亚成为由英国殖民官员统治的保护地。1953年南北罗德西亚和尼亚萨兰(现今的马拉维)合并成为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即中非联邦)。1962年的联邦选举中,非洲人赢得了大多数立法委员会的席位。立法委员会通过决议,呼吁北罗德西亚脱离联邦,并要求更广泛的自治民主权和公民权。1963年联邦解散。1964年10月24日北罗德西亚改称赞比亚共和国。

  独立初期,赞比亚处境较为艰难。当时三个邻国-南罗德西亚,以及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和安哥拉-都处于白人统治下。由于赞比亚支持南部非洲各国的黑人政治团体,赞比亚同罗德西亚的关系很紧张,最终导致了两国边界的关闭。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建的坦赞铁路缓解了由此带来的运输问题。赞比西河上的卡日巴水电站也提供了足够的能源。

  2006年9月28日,总统和议会选举举行。10月2日,首席大法官宣布,利维·姆瓦纳瓦萨获得连任。多党民主运动获得议会150个席位中的70席,爱国阵线党获得36席,统一民主联盟获得26席。

地理

赞比亚地图
位于赞比亚与津巴布韦边界上的维多利亚瀑布

  赞比亚位于非洲中南部内陆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 至1,500米之间,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境可分为五种地形。东北部(北方省和卢阿普拉省)为东非大裂谷区;北部(铜带省和西北省)为加丹加高原区,西南部(西方省和南方省)为北卡拉哈盆地,东南部(东方省东部)为卢安瓜-马拉维高原区,中部(东方省和中央省)为卢安瓜河盆地区。

河流与湖泊

  境内河流密布,主要水系有:赞比西河(Zambezi),全长2,560公里,是非洲第四大河,流经赞西南部,在赞境内长度为1,520公里。河上有世界著名的维多利亚大瀑布(Victoria Falls)。卡富埃河(Kafue)和卢安瓜河(Luangwa)系赞比西河在赞境内的两大支流。卢阿普拉河(Luapula)是赞第二大河,是刚果河的上游,其延伸部分是谦比西河(Chambishi)。主要天然湖泊有三个:班格韦卢湖(Bangweulu)、姆维卢湖(Mweru)和坦葛尼喀湖(Tanganyika)。卡里巴湖(Kariba)为人工湖。

气候

  属热带草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在18~20摄氏度之间。全年分三季,五至八月为干凉季,气温在14~32 摄氏度,为大部分农作物收获季节;九至十月为干热季,气温在26~32摄氏度:十一月至四月为温湿季,气温略低于干凉季。全年雨量集中在该季,北部年降雨量约1,400 毫米,向南递减至700毫米。

政治

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

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实现内部自治,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赞比亚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民独党领袖卡翁达任首任总统。1973年卡翁达取消多党制,实行由民独党执政的“一党民主制”。1990年恢复多党制。1991年11月举行多党选举,多党民主运动(简称多民运)领袖奇卢巴当选总统,1996年11月连任。2001年12月,多民运领袖姆瓦纳瓦萨当选总统,2006年10月连任。2008年8月,姆瓦纳瓦萨总统因病在巴黎病逝。10月30日,赞举行总统补选,多民运候选人、代总统班达当选总统。2011年9月,赞比亚举行总统、议会和地方政府“三合一”大选。爱国阵线领袖萨塔当选赞总统。2014年10月,萨塔总统在伦敦病逝。2015年1月20日,赞比亚举行总统补选,爱国阵线候选人伦古当选。2016年8月11日,赞比亚举行总统选举,伦古总统获胜并于9月13日宣誓就职。

【宪法】 196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1973年制定第二部宪法。1990年议会修改宪法,恢复多党制。现行宪法于1991年8月颁布。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军队总司令,由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实行总统内阁制,增设副总统,内阁部长由总统从议员中任命;实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允许反对党存在等。1996年6月,议会再次修改宪法,增加“总统候选人父母和本人必须是赞比亚人”、“酋长不能从政”等条款。2003年,围绕总统选举程序改革,新一轮宪改进程启动。2007年12月,全国修宪会议召开。2010年8月,全国修宪会议向政府提交新宪法草案议案。2011年4月,赞宪法修正案未获通过。2012年4月,赞比亚宪法起草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公布了新宪法草案(初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2015年12月,赞议会通过赞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候选人必须获得半数以上选票才能当选,副总统作为总统竞选伙伴参选,承认赞国民双重国籍。2016年1月赞宪法修正案正式获得总统签署生效。

【议会】 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实行一院制,共设166个席位,任期5年。其中158个席位由直选产生,总统可另指派8位任命议员。本届议会于2016年8月选举产生,是独立后的第十二届国民议会,议长帕特里克·马蒂比尼(Patrick Matibini)。爱国阵线89席、国家发展联合党56席、独立候选人14席、多党民主运动5席、民主与发展论坛1席、国家民主大会1席。

【政府】 本届内阁于2016年10月组成,由总统、副总统和30名部长组成。2019年7月,伦古总统改组内阁,目前主要成员如下:总统埃德加·查格瓦·伦古,副总统伊农格·维纳(Inonge Wina,女),司法部长吉文·卢宾达(Given Lubinda),国防部长戴维斯·查马(Davies Chama),财政部长布瓦亚·甘度(Bwalya Emmanuel Ng’andu),内政部长斯蒂芬·坎普永戈(Stephen Kampyongo),国家发展规划部长亚历山大·奇泰米(Alexander Chiteme),卫生部长乔纳斯·昌达(Jonas Chanda),外交部长约瑟夫·马兰吉(Joseph Malanji),农业部长迈克尔·卡坦博(Michael Katambo),渔业与畜牧业部长恩坎杜·卢奥(Nkandu Luo,女),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长乔伊丝·西穆科科(Joyce Simukoko,女),商业、贸易与工业部长克里斯托弗·亚卢马(Christopher Yaluma),矿业与矿产发展部长理查德·姆苏克瓦(Richard Musukwa),能源部长马修·恩库瓦(Mathew Nkhuwa),信息与广播部长多拉·西利亚(Dora Siliya,女),高等教育部长布赖恩·穆欣巴(Brian Mushimba),基础教育部长丹尼斯·万钦加(Dennis Wanchinga),土地、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长琼·卡帕塔(Jean Kapata,女),地方政府部长查尔斯·班达(Charles Banda),社区发展与社会福利部长坎潘巴·穆伦加(Kampamba Mulenga,女),酋长与传统事务部长劳伦斯·西查卢韦(Lawrence Sichalwe),工程与供应部长西利维娅·查利科萨(Sylvia Chalikosa,女),交通与通信部长穆托特维·卡夫瓦亚(Mutotwe Kafwaya),性别部长伊丽莎白·皮里(Elizabeth Phiri,女),青年与体育部长恩曼努尔·穆伦加(Emmanuel Mulenga),旅游与艺术部长罗纳德·奇托泰拉(Ronald Chitotela),总统事务部长弗里德姆·西卡祖韦(Freedom Sikazwe),水处理与环境保护部长拉斐尔·纳卡辛达(Raphael Nakacinda),住房与基础设施发展部长文森特·姆瓦莱(Vincent Mwale),国民指导与宗教事务部长戈德弗丽达·苏迈利(Godfridah Sumaili,女),副总统办公室部长奥利帕·皮里(Olipa Phiri,女)。

【司法机构】 由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劳资关系法院、初级法院和地方法庭组成。首席大法官艾琳·曼比利玛(Irene Mambilima)。

【政党】 现有注册政党逾50个,其中主要有:

  (1)爱国阵线(The Patriotic Front,PF):执政党。2001年成立。其纲领是政治上主张分权而治,保障人类的基本权利、自由和社会公平、正义,减少政府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反对腐败和滥用公共资源;经济上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实行低税率和低利率刺激经济发展,主张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和基础设施,积极创造就业,提高民众收入。党主席埃德加·查格瓦·伦古(Edgar Chagwa Lungu)。

  (2)国家发展联合党(United Party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UPND): 目前最大在野党。1998年12月成立,简称国发党。成立以来发展较快,在南方省和西方省影响较大。经济上以发展农业为主,改变经济结构单一现状。改革选举制度,保证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主张实行免费教育和医疗服务。扩大就业机会。领袖哈卡因德·希奇莱马(Hakainde Hichilema)。

  (3)多党民主运动(The Movement for Multi-Party Democracy,MMD):前执政党。1990年12月成立,简称多民运。政治纲领是实行政治多元化、经济自由化、私有化;保护人民参与政治、经济活动的权利;提倡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党政分开,确保酋长的职能与传统统治。领袖奈弗斯·蒙巴(Nevers Mumba)。

重要人物

埃德加·查格瓦·伦古(Edgar Chagwa Lungu):总统。1956年生。赞比亚大学法学学士。曾长期从事法律工作。2011年当选国会议员。2012年出任内政部长。2013年担任国防部长兼任司法部长和爱国阵线总书记。2015年1月当选赞比亚第六任总统。2015年3月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2016年8月在赞比亚大选中获得连任。2018年9月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经济

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矿业和服务业,其中以铜开采和冶炼为主体的矿业占重要地位。独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较快,此后由于国际市场铜价下跌,政府国有化政策失误等原因,经济陷入困境。1991年多民运上台执政,大力推行经济私有化和多元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达到重债穷国完成点,获巨额债务减免,外债由2005年底的55亿美元降至2006年底的6.35亿美元。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矿业遭受较大冲击,经济下滑。2009年后经济明显复苏。2011年,世界银行将赞列入低水平中等收入国家。2014年至2016年,赞货币贬值、债务上升、粮食减产、电力短缺等发展困难和挑战增多,经济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凸显。

2017年以来,赞比亚政府多措并举推进经济复苏,经济发展逐步向好,货币汇率趋稳,通胀持续回落。2017年6月,伦古总统公布第七个国家发展规划,以推进经济多元化、创造就业、削减贫困、提高政府效能为重点,争取于2030年建设成为繁荣的中等收入国家。

近年来,赞面临干旱、电力短缺、农业歉收、外债高企等不利因素。疫情加剧赞经济脆弱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赞GDP将同比萎缩3.5%,物价上涨13.4%。2020年,赞外债总额攀升至120亿美元,成为疫情发生以来非洲首个主权违约国家。

  • 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数据来源为《经济季评》):
    • 国内生产总值:212亿美元。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52美元。
    • 经济增长率:-2.3%。
    • 汇率:1美元≈22克瓦查。
    • 通货膨胀率:21.5%。
    • 外汇储备:8.7亿美元。

【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以铜为主。铜蕴藏量2000万吨,约占世界铜总蕴藏量的2.8%,素有“铜矿之国”之称。钴是铜的伴生矿,储量约3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还有铅、镉、硒、镍、铁、金、银、锌、锡、铀、绿宝石、水晶、钒、石墨、云母等矿物。全国森林覆盖率为45%。

【工矿业】 采矿业较发达,是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之一。其主体是铜矿和钴矿的开采和冶炼。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矿业仅增长2.4%。2009年,随着国际市场铜价回升,矿业增长势头强劲,卢姆瓦那、卢安夏等大型铜矿先后投产或复产。铜产量过去4年均值为80.5万吨,镍产量增至3394吨,黄金、煤炭、钴、绿松石产量下降。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际铜价下跌,赞矿业发展受到重创。9月,伦古总统在议会讲话上强调,采矿业仍是经济支出产业,政府将黄金列为战略储备,鼓励中小手工业者参与开采。

制造业较落后。独立前,工业制成品基本依赖进口。独立后,政府积极致力于发展国有制造业。多民运执政后,对制造业实行私有化。1998年以后,制造业得到较快发展。食品、饮料、烟草、纺织和皮革等行业产值约占整个制造业的75%。

【能源】 主要来自于水力、石油、木材和煤炭等,除原油依靠进口外,其它基本能自给。赞水利资源丰富,蕴含发电量6000兆瓦,2014年装机容量为2203兆瓦。原为电力出口国。因对主要发电站进行整修,发电量大幅下降,2005年11月开始自南非和刚果(金)进口电力。赞主要从中东、安哥拉进口石油。从中东进口的石油船运至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港,再通过坦赞输油管道送至恩多拉市的炼油厂。

【农业】 农业是赞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全国80%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目前开发的可耕地面积为620万公顷,只占全部可耕地的14%。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烟草等。正常年景玉米可自给。赞耕地普遍缺乏灌溉系统,农作物抗灾能力较弱。2020年赞粮食产量340万吨,粮食储备100万吨,木薯、大米、大豆、花生、烟草等作物耕种面积120万公顷,种子产量12.9万吨,实现自给自足并对外出口,水产业产值5100万美元,产量12.7万吨。

【旅游业】 有世界著名的维多利亚瀑布和19个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其中卡富埃国家公园占地面积最大。赞还辟有32个狩猎管理区。游客人数保持增长势头。2013年8月,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联合举办了第20届世界旅游组织大会。

【交通运输】 以公路为主,铁路次之。

公路:总长3.73万公里,其中柏油路7000公里左右。公路运输量约占赞国内货运总量的83.4%。

铁路:总长2100公里,由坦赞铁路(赞境内为886公里)和其他一些线路组成。赞国内货运15.3%左右依靠铁路。除坦桑尼亚外,赞还与津巴布韦和刚果(金)有铁路相连。

空运:全国有四个国际机场,即卢萨卡、恩多拉、利文斯敦和姆富韦国际机场,18个国内机场,共有11家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客货运业务。

【财政金融】 赞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举借债,财政预算较多依赖国际援助。近年来,赞债务快速积累。根据EIU(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数据,截至2020年底,赞负债率和偿债率分别为96.9%和30.26%。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铜、钴、锌、木材、烟草、食糖、咖啡等,其中铜出口是赞主要的外汇来源。主要进口机械设备、石油、化工产品、医药和纺织品等。主要出口国为瑞士、中国、南非、刚果(金)和埃及等,主要进口国为南非、刚果(金)、中国、印度等。2020年,出口额为67.63亿美元,进口额为45.27亿美元。

【外国援助】 1996年西方捐助国因政治原因冻结对赞援助,至1997年才部分恢复。2005年4月,赞达到重债穷国计划完成点,获得巨额债务减免。2008年接受外国援助2.09万亿克瓦查。2009年,因赞卫生部被曝光贪腐案件,荷兰等部分西方捐助国一度暂停向赞提供援助。2018年9月,因赞社区发展与社会服务部、教育部等被曝光涉及腐败案件,英国、瑞典、爱尔兰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暂停部分对赞援助。

【人民生活】 赞比亚国民平均寿命为52岁,婴儿死亡率为10.2%。贫困率较高。赞比亚艾滋病人感染率为14.3%。近年来,赞比亚政府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除部分偏远和农村地区外,已经基本实现向所有艾滋病感染者免费发放药物。目前全国有2.2万名专业医护人员,每千人中有1.4名临床工作者,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千人2.5名临床工作者标准。

军事

正规军3.5万人,其中陆军2.1万人、空军约6000人,另有国民服务队(准军事部队)8000人、警察2.5万人。武器装备主要来自中国、前苏联、美国、意大利、加拿大、德国等。

文化

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有:《赞比亚时报》,官方最大报纸,发行量1.5万份每日;《赞比亚每日邮报》,官方报纸,发行量1.2万份每日。

赞比亚新闻通讯社(Zambia New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ZANIS):隶属于赞新闻、广播和旅游部,2005年由赞比亚新闻署与赞比亚通讯社合并而成。在全国各省均设有分支机构,全面负责对赞境内的新闻报道。

赞比亚国家广播公司(Zambia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ZNBC):成立于1988年。下设2个电视台和3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广播2、3台用英语广播,广播1台用7种本国语言广播。

赞是泛非新闻社南部非洲地区分社所在地。该分社负责对安哥拉、博茨瓦纳、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进行新闻报道。

教育

实行9年制普及义务教育。成人识字率约为75%。目前全国有基础学校8801所,高中690所,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院校268所,大学3所,即赞比亚大学、铜带省大学和穆隆古希大学。约95%的适龄儿童能入学,其中有20%可继续升入中学,20~24岁的青年中有2%左右能享受高等教育。赞比亚政府在各地设有文化村或文化中心,以保留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和艺术。近年来,政府利用外国援助,不断加大对教育部门的资金投入。

外交

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强调外交多元化,主张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注重经济外交,把争取外援、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重视发展与西方的经济合作,争取援助和投资,同时也注意保持独立性。英国、欧盟、美国和日本是赞主要援助、投资伙伴。与非洲国家保持传统友好关系,积极致力于南部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与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支持非洲联盟建设。重视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大国的关系。


非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