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孟浩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孟浩然,湖北襄阳人,一生不仕,隐于鹿门山,张九龄王维等著名诗人都十分推重他。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六八

  此诗大致作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年),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从诗中“白首卧松云”句亦可看出)。

  据计有功《唐诗纪事》,山南采访使韩朝宗因爱重孟浩然诗律,欲荐之朝廷,俾为颂诗。“浩然叱曰:‘业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他。’遂毕饮不赴。由是闻罢,浩然不之悔也。”与诗中所引“中圣”典故正相吻合。李白之所以故用僻典“中圣”而不用“中酒”,盖“中酒”只能平写其醉态,“中圣”还包含他的品格;与下句的“事君”相对,也更见工巧。惟第三句“弃轩冕”与第六句“不事君”,意有重复处。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逐句释义: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我非常敬重孟夫子,他为人风雅潇洒闻名天下。
  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
  风流:指孟浩然为人的风雅潇洒。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他)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晚年又归隐山林。
  红颜:指年青的时候。意即青春的壮健颜色。
  轩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才可乘轩服冕,这里泛指官爵。轩,车子。冕,王侯等所戴礼帽。
  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卧松云:指隐居山林。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陶醉于自然而不愿侍奉君王。
  醉月:月夜醉酒。
  中圣:中酒的隐语,喝醉的意思。《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尚书郎徐邈酒醉,校事赵达来问事,邈说:“中圣人。”达告诉曹操,操甚怒,鲜于辅解释道:“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语本此。中,本应读去声,如中暑,中风,这里因是近体诗,仍读平声。
  迷花:迷恋丘壑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他高山似的品格令人可望而不可及,只有在此对他清高芬芳的人品作揖礼拜了。
  高山安可仰:这里以高山喻孟浩然的品格。《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徒此:唯有在此。
  揖:犹致敬。
  清芬:犹高节。


《赠孟浩然》题图
《赠孟浩然》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了作者的敬慕之情。全诗直抒胸臆,情深词显,自然古朴,格调高雅。

  孟浩然,少好节义,隐居鹿门山。然观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及“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等词句,殆非真隐者,只是报国无门,慨然隐居以求清名而已。这点与李白有共同之处,亦是他敬佩仰慕浩然之原因所在。本诗推崇浩然备至,全是爱慕之意,而弦外之音则未免惜其不遇。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浩然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首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明确表达自己对孟浩然倾爱仰慕之情。“爱”是本诗的诗眼,以下诸句皆因此而生,围绕着“爱”字,道出所以“爱”的原因。“夫子”是古人对成年男子的尊称,“风流”,指孟浩然风神散朗,潇洒清远的高洁品格。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以下二联皆是“风流”的具体展开:少弃轩冕,老隐松云,醉月中酒,迷花不仕,都是浩然的风流本色。


  颔联“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紧承“风流”而来,以极其简洁的文字概括了孟浩然弃轩冕、卧松云的隐居生涯。“红颜”在这里指少壮、青春的颜色,与“白首”相对。“白首”句着一“卧”字,活脱写出了浩然洒脱清远、超然世外的高情逸致。


  颈联“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进一步渲染孟浩然的隐逸“风流”,他有时沉醉于月下,有时迷恋于花丛,真是俯仰自得、乐在其中。“中圣”,典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魏国初建时,严禁酗酒,而徐邈往往偷喝,并至于沉醉,自称“中圣人”。盖酒清者为圣人,“中圣”即醉酒之意。这里不用“中酒”而用“中圣”,因为“酒”字与上文“醉”字相叠,又太浅露,用“中圣”则与下联“君”字对得十分工整。


  尾联“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孟浩然的仰叹之情。“高山”,典出《诗经·尔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者以“高山”这一意象,来象征孟浩然的高洁品格,可见他对这位孟夫子的仰慕之深。作者虽非孜孜于功名利禄之辈,却时刻向往着兼济天下。他想功成身退的一天,与陶朱、留侯那样泛五湖、戏沧洲,为方丈蓬莱中人,他的入世意识比孟浩然强烈得多。所以,他对孟浩然又有“高山安可仰”之叹,觉得只能向孟的高洁芳馨的品德行礼拜揖了。


  李白的自由个性常常在诗中不由自主地透露出来。此为五言律诗,却有古诗的自然流走之势。正如前人所说:“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此诗语言自然简朴,而对仗又十分工整。李白不屑为格律所束缚,但并非不守格律,这种自然又中规矩的境界是其他诗人所不可企及的。


名家点评:

  谢榛《四溟诗话》:太白赠孟浩然诗,前云“红颜弃轩冕”,后云“迷花不事君”,两联意颇相似。刘文房《灵祐上人故居》诗,既云“几日浮生哭故人”,又云“雨花垂泪共沾巾”,此与太白同病。兴到而成,失于检点。意重一联,其势使然;两联意重,法不可从。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曰:疏宕中仍自精炼(“醉月”二句下)。吴曰:开—笔(“高山”句下)。吴曰:一气舒卷,用孟体也,而其质健豪迈,自是太白手段,孟不能及。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矫然不变,三四十字尽一生。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2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郡成纪(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托克马克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96首。有《李太白集》。(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