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赣榆区
连云港市赣榆区:徐福祠
连云港市赣榆区文化:肘鼓子
连云港市赣榆区美食:泥溜子
连云港市赣榆区特产:西施舌

  赣榆区汉语拼音:Gànyú Xiàn;英文:Ganyu County),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辖区,是徐福故里,中国徐福文化的发源地。位于江苏省北部。地理中心坐标:北纬34°50′,东经119°07′。东滨黄海海州湾,海岸线长62.5千米,北临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西临江苏省徐州市,南靠连云港市区。总面积151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15.58万人,常住人口94.81万人(2012年末)。辖15个镇。

  赣榆地处苏鲁交界的黄海之滨、海州湾畔。境内山区、平原、沿海各占1/3,自西向东梯次布局。同时,赣榆拥有108万亩浅海域和62.5公里黄金海岸线。赣榆港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港区。赣榆北部沿海有20.3公里基岩地质海岸,水深泥少、气候适中,建港条件十分优越。

  邮编:222100 代码:320721 区号:0518

行政区划

  辖15个镇:青口镇、柘汪镇、石桥镇、金山镇、黑林镇、厉庄镇、海头镇、塔山镇、赣马镇、班庄镇、城头镇、城西镇、宋庄镇、沙河镇、墩尚镇。县政府驻青口镇黄海路。

历史

  夏、商属东夷,周属莒、祝其2国。赣榆县地名始见于秦,当时已置县。汉属赣榆、祝其、利城3县,南北朝置为怀仁县,隋、唐、宋因之,金大定七年(1667)复名赣榆县,元、明、清、民初无变。民国34年(1945)曾改名竹庭县,1950年复名赣榆县至今。现属江苏省连云港市管辖。

  赣榆地夏以前属九夷,商属人(夷)方,西周归莒、祝其2国,春秋属莒、郯,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归越,安王二十三年(前379)越都迁吴后,为齐、楚2国争夺,唯强都者所有。赣榆地名始于秦(或作“赣揄”),当已置县,隶琅琊郡。前汉在境内置3县,赣榆县治今盐仓城,属琅琊郡;祝其县治今古城,利城县治今利城,同属东海郡。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以赣榆县2000户为扶德侯马宫食邑,县治徙郁洲。新莽时宫死国除地还于县,仍治郁洲。后汉章帝建初五年(80)归东海国。献帝建安三年(198)废赣揄县而升利城为郡,三国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利城郡废为县。

  晋武帝太康元年(208)复置赣榆县,治艾不城,与祝其、利城同属东海郡。东晋时县为南北交争之地,归属不定,至安帝义熙五年(409)复属晋。南北朝初属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县北部归魏,义塘戍以南仍属刘宋,泰始六年(470)于赣榆县侨置青、冀2州。萧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于今县地置怀仁县,隶南北2青州。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归魏,置义塘(郭下)、归义、怀仁3县属南青州义塘郡;上鲜(郭下)、洛要2县属海州武陵郡;赣榆(郭下)、安流、广饶、下密4县属海州东海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武陵、义塘2郡,以上鲜、洛要、归义、义塘4县入怀仁县,隶海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新乐,怀仁、利城、祝其等9县隶海州,东海、青山、石城、赣榆4县隶环州。六年,省新乐人祝其。八年省祝其、利城入怀仁,废环州,以属县入东海。唐末藩镇割据,海州属兖郓青密节度,昭宗光化二年(899)归准南。五代属南唐,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入于周。宋代怀仁属准南东路海州,高宗建炎四年(1130)入于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改怀仁为赣榆。元改海州为淮安路海宁州,赣榆属之。明洪武元年(1368)海宁州复名海州,领赣榆县,属直隶准安府。

  清初赣榆县隶江南省淮安府,世宗雍正二年(1724)升海州为直隶州,赣榆隶之。民国元年(1912)废直隶州,赣榆县属江苏省,民国23年属东海专署。民国28年侵华日军置赣榆县伪政府隶伪淮海特别区(后改为省)。民国29年11月30日,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山东省滨海专署。次年1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体,民国33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国34年1月,割赣榆、莒南、日照3县边区置芦山县。9月,日本投降,伪县政府解体;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青口镇,自此作为县治;芦山县撤消,属区归还原建制。11月26日,赣榆县改名竹庭县。民国36年2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移驻墩尚镇,次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体。1950年10月,滨海专署改称临沂专署,竹庭县复名赣榆,仍隶之。1953年1月赣榆县划归江苏省,隶徐州专区,1983年3月改隶连云港市至今。

  金、元置镇、乡;明置4乡,15社,56里;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并为30镇;宣统二年(1910)合为8区,大称市,小称乡;民国23年(1934)编为8区,122乡镇,836保。民国31年初,撤销乡,村直隶于区,全县置为12个区。民国元年(1912)共有462888人,民国33年(1949)共有405656人。

  建国初年,区划无变。1951年5月,改以序号名区。1956年2月,调整为8区,1镇,66乡。1957年8月始撤区并乡,至1958年4月,置为24乡、1镇,389个农业合作社。同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建为25个人民公社,152个生产大队,1160个生产小队。1962年,划小各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全县置29个人民公社,1个公社级带队水库管理处,715个生产大队,3016个生产队。1983年7月,各人民公社一律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90年,全县共置10镇、19乡、一个乡级水库管理处,761个村民委员会、4个工区、8个居民委员会,3267个村民小组。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7.1),全县共484243人;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7.1),全县共588729人;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7.1),全县共794893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7.1),全县共947520人。1990年全县共有247730户951016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赣榆县(辖15个镇、11个乡)总人口1043940人,其中:青口镇110417人,海头镇44927人,赣马镇85301人,城头镇47992人,欢墩镇39512人,沙河镇55229人,墩尚镇35972人,石桥镇39646人,金山镇45975人,黑林镇40962人,厉庄镇33772人,大岭镇30846人,柘汪镇20492人,宋庄镇32957人,罗阳镇34837人,九里乡25008人,马站乡30509人,龙河乡35225人,土城乡36781人,门河乡34482人,夹山乡22955人,朱堵乡43930人,殷庄乡26788人,城南乡36897人,篮山乡22178人,班庄乡30350人。

  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107.09万人。青口镇面积92.80平方千米,人口165024人。柘汪镇面积72.30平方千米,人口51650人。石桥镇面积73.43平方千米,人口60429人。金山镇面积70.00平方千米,人口47420人。黑林镇面积87.98平方千米,人口42766人。厉庄镇面积61.30平方千米,人口34179人。海头镇面积79.00平方千米,人口79739人。塔山镇面积84.98平方千米,人口65236人。赣马镇面积84.30平方千米,人口82820人。班庄镇面积90.48平方千米,人口55710人。城头镇面积66.70平方千米,人口48511人。门河镇面积48.54平方千米,人口35724人。城西镇面积45.27平方千米,人口45299人。欢墩镇面积79.00平方千米,人口38816人。宋庄镇面积31.20平方千米,人口26260人。沙河镇面积131.56平方千米,人口114645人。墩尚镇面积47.44平方千米,人口37749人。罗阳镇面积37.33平方千米,人口35609人。(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

  2006年末,赣榆县总人口108.18万人。2009年末,赣榆县总面积1427平方千米,总人口34.05万户110.80万人。其中:青口镇面积90.8平方千米、人口181212人,柘汪镇面积72.3平方千米、人口53936人,石桥镇面积73.43平方千米、人口61422人,金山镇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48075人,黑林镇面积87.98平方千米、人口43719人,厉庄镇面积61.3平方千米、人口35583人,海头镇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82014人,塔山镇面积84.98平方千米、人口58692人,赣马镇面积84.3平方千米、人口81734人,班庄镇面积91.67平方千米、人口56047人,城头镇面积66.7平方千米、人口47830人,门河镇面积48.54平方千米、人口31951人,城西镇面积45.27平方千米、人口44970人,欢墩镇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40191人,宋庄镇面积33.2平方千米、人口30990人,沙河镇面积131.56平方千米、人口107756人,墩尚镇面积47.44平方千米、人口38358人,罗阳镇面积37.33平方千米、人口37063人。(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

  2010年,将赣榆县管辖的青口盐场划归连云港市连云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赣榆县行政区域面积1363平方千米,人口110.34万人。辖18个镇:青口镇、柘汪镇、石桥镇、金山镇、黑林镇、厉庄镇、海头镇、塔山镇、赣马镇、班庄镇、城头镇、门河镇、城西镇、欢墩镇、宋庄镇、沙河镇、墩尚镇、罗阳镇。县政府驻青口镇黄海路。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赣榆县常住总人口950486人,其中:青口镇178631人,柘汪镇47674人,石桥镇53193人,金山镇39685人,黑林镇35019人,厉庄镇31781人,海头镇71419人,塔山镇45285人,赣马镇70575人,班庄镇45404人,城头镇43010人,门河镇29778人,城內镇33933人,欢墩镇30339人,宋庄镇31006人,沙河镇96768人,墩尚镇30536人,罗阳镇30199人,沙河子园艺场2381人,青口盐场3870人。2012年末,赣榆县户籍人口115.58万人,常住人口94.81万人。

  2013年1月31日,省政府(苏政复[2013]23号)批复同意撤销罗阳镇、墩尚镇,设立新的墩尚镇;撤销门河镇、城头镇,设立新的城头镇;撤销欢墩镇、班庄镇,设立新的班庄镇。调整后,墩尚镇面积128.55平方千米,人口7.7万人,辖29个村委会;城头镇面积117.5平方千米,人口8.8万人,辖43个村委会;班庄镇面积175.61平方千米,人口10万人,辖44个村委会。

  2014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赣榆县整建制撤县设区,为连云港市赣榆区。

地理

  赣榆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8',北纬 34° 50',位于苏鲁两省交界,是江苏沿海经济带和东陇海产业带开发的东部交汇点。东滨黄海的海州湾,海岸线长62.5千米;北临山东省日照市;西靠山东省临沂市,南至西南接江苏省东海县与连云港市海州区、连云区。境内山区、平原、沿海各占1/3。

地质

  赣榆区海岸线南起临洪口,北至荻水口,长46.6千米,总走向北高南低。其地貌特征以兴庄河口为界,分为南北两种类型,北部为沙质海岸,南部为粉沙淤泥质海岸;荻水口至朱篷口为冲刷后退型海岸,兴庄口至临洪口是沉积外延性海岸;朱篷口至兴庄口之间则是两种类型海岸的交变段。荻水口至兴庄口海岸长约30.7千米,以山前河湖堆积平原为主,有风化基岩和海相沉积,地面高程2米~3.7米。

气候

  赣榆区气候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分明。赣榆年平均气温13.2℃,无霜期214天,全年平均日照2532.9小时,年降雨量976.4毫米。

  夏季属海洋性气候,盛行来自低纬度太平洋的偏南北风,气候炎热多雨;冬季带有大陆性气候特征,盛行来自高纬度大陆内部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形成了全年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因东临黄海,受海洋的影响,和同纬度内陆各地相比,具有春季温度较低,气温回升缓慢,冬夏温度变化平缓,年降水量比较丰富等特点,但分布季节差异较大,一般春秋两季往往干旱少雨。

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

  赣榆拥有江苏省最大的两大人工水库——石梁河水库和塔山水库,境内河道纵横,水资源丰富。

农业资源

  赣榆山区、平原、沿海各占三分之一,山川秀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素以“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的鱼米之乡而为人称道,属人多地少的县。赣榆是全国农业百强县、商品粮基地县和江苏省杂果生产基地,水稻、小麦、花生、蚕桑、果品、茶叶、蔬菜、水产品、盐等已形成规模优势,拥有全国著名的“芦笋之乡”、“板栗之乡”、“大蒜之乡”“蔬菜之乡”、“花卉之乡。

矿产资源

  西北部山岭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可供开采的主要有石材、黄沙以及蛇纹石、白云石、石英石、瓷石、陶土、优质矿泉水等30多种, 其中花岗岩50亿立方米(储量居全省首位);雪花白大理石1亿多立方米,该石色泽洁白,纯度高,抗压度强,已被国家收入石材样本库;优质黄砂2.7亿立方米;青口盐场属中国四大盐场之一的淮北盐场。

海洋资源

  全国渔业百强县之一的赣榆拥有62.5公里的黄金海岸,23万亩滩涂面积,拥有全省最长的沙滩海岸,108万亩近海10米等深线浅海域,7000平方公里的海州湾渔场,盛产黄鱼、梭子蟹、东方对虾、紫菜、贝类等30多种海珍品,目前已建成了海水育苗与养殖、捕捞运输、 渔需品加工以及水产品加工四大生产体系,贸工渔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海水养殖业由传统的潮上带池塘养殖向潮间带、浅海域延伸,建成鱼、虾、蟹、贝多品种混养基地25万亩。创无公害水产品品牌10个。水产业科技引进、试验示范机制日趋完善,海水、淡水两个新品种示范园已先后引进黑鲷、美国大口胭脂鱼,条纹鲈、缢蛏、牡蛎、条斑紫菜、刀额新对虾、大鲮鲆等几十个品种,推广了对虾池塘综合养殖,盐田改造养殖青蛤等多项新技术。对虾养殖,河蟹育苗闻名全国,其中河蟹工厂化育苗分别占全省和全国的近5成和3成上。

特产

连云港市赣榆区特产:赣榆大黄鱼
连云港市赣榆区特产:赣榆梭子蟹
连云港市赣榆区特产:赣榆东方大对虾

  赣榆大黄鱼,肉质较好且味美,“松鼠黄鱼”为筵席佳肴。大部分鲜销,其他盐渍成“瓜鲞”,去内脏盐渍后洗清晒干制成“黄鱼鲞”或制成罐头。鱼鳔可干制成名贵食品“鱼肚”,又可制“黄鱼胶”。大黄鱼肝脏含维生素A,为制鱼肝油的好原料。耳石可作药用。

  赣榆白虾,产品远销上海、北京、广东、海南等地,在全国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赣榆梭子蟹,脂膏肥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产品畅销京津沪等地区。赣榆梭子蟹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养殖面积超万亩,保护产地范围为海洋经济开发区、青口镇、海头镇、石桥镇、柘汪镇、宋庄镇、青口盐场一带的海州湾海域。

  赣榆东方大对虾,又称中国对虾,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国海区自然生长。赣榆拥有62.5公里海岸线、23万亩滩涂,温暖适宜的海洋性气候和辽阔纯净的近海水域为东方对虾养殖提供了理想的场所。目前,赣榆对虾养殖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2600吨。

  海参,又名刺参、海鼠、海黄瓜。近年来,赣榆县不断提升海参养殖技术,从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到浅海域养殖,面积达3万亩。

  西施舌,是一种黄色的蛤蜊,生长在赣榆海域,一年四季皆有。传说秦始皇东巡至此,品尝到此贝后不禁赞道:“此物鲜嫩无比,真乃西施舌也!”自此,西施舌叫响。冬季,西施舌味道更佳,或做汤、或爆炒、或煮熟蘸着作料吃,边吃边体味西施舌传说,其乐无穷。

  墩尚泥鳅,墩尚镇是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和出口销售基地,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养殖面积达2.4万亩,总产量3万吨,总产值12亿元,年出口7400吨,出口额4300万美元,占据全国90%以上。

  赣榆紫菜,紫菜是原生长在浅海岩礁上的一种红藻类植物,后经人工育苗繁殖到养殖网上,条斑紫菜生长于江苏省沿海,养殖规模和产量占全国条斑紫菜的95%以上。条斑紫菜采收后经过清洗、脱水、切碎、干燥、成型后,经过烘烤机加工,制成非即食海苔。赣榆县紫菜养殖是沿海乡镇潮间带和浅海域主要养殖品种,养殖面积达3万亩,年产干菜1200吨。

连云港市赣榆区特产:谢湖大樱桃

  谢湖大樱桃,产于厉庄镇北部丘陵山区,泉水滋润的大樱桃被认证为国家有机食品、省无公害农产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樱桃果实色泽鲜艳、晶莹美丽、肉质细软、酸甜可口,外观品质俱佳,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被誉为“果中珍品”。厉庄大樱桃基地达6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大樱桃1.53万亩,年吸引游客40万余人次。每年6月上旬举办樱桃节,并开展樱桃公主等评选活动。

  黑林板栗,赣榆有万亩板栗,是连云港市板栗之乡,其中黑林板栗已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板栗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糖分等,营养价值极高。栗子味甜好吃,生食、炒食、煮食、烹调菜肴均宜。

  蓝莓,主要产于厉庄镇和黑林镇的沃田蓝莓基地,该基地的“蓝宝宝”、“蝶恋”牌商标是连云港市“知名商标”。目前,该基地种植面积已超过6000亩,其中1200亩蓝莓可供游客采摘。亲临采摘的游客还可以有机会参加沃田小课堂,由富有经验的沃田专家亲自讲述蓝莓的历史、品种和种植知识。

连云港市赣榆区特产:黑莓

  黑莓,也称露莓,其果实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须的各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促进血液凝固,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促进脑代谢,降压降血脂和抗心律失常等功能。赣榆县班庄镇拥有1.2万亩黑莓养殖基地,是黑莓之乡。黑莓可以深加工为干红,该镇的润豪黑莓公司年产干红2000吨。

  石桥苹果,全县丘陵山区均有种植,其中石桥镇规模最大。该镇依托1693亩优质红富士苹果园和白石头水库,引进客商总投资1.6亿元综合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一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和核心服务区。园区所生产的“红旺”牌苹果于2004年获无公害水果标识。

  赣榆夹谷春茶,又称夹山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志书中的就有记载,清代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197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茶之一。夹山茶色香味形俱佳,其汤色明亮,清香醇和,具有提神解乏之功效和一定的药用价值。据《夹山志》记载:谷雨前采制的茶,用夹谷山之泉水冲饮,可治肺痈、血痢。

  赣榆徐福茶,产于赣榆县金山镇。徐福茶先后荣获省“陆羽杯”绿茶评比一等奖,全国“觉农杯”绿茶一等奖,连续四年被认证为有机食品。目前,金山镇年产12万多公斤的“徐福茶”,已成为日本、韩国市场畅销产品。

  银杏叶茶,含有银杏素、萜内酯、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200多种化合物,适合中老年人长期饮用。赣榆银杏叶茶获省优秀新产品“金牛奖”、市名牌产品、市知名商标,并被认证为绿色产品。

  金山鹌鹑,金山镇是全省知名的鹌鹑养殖之乡,产品远销山东、河南、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是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单体鹌鹑养殖、孵化基地。

  甜闷瓜,主产于赣榆县城头镇。清乾隆年间,山西太原人金洪运来赣榆青口开设酱园,发觉当地农村特产“稍瓜”既可生吃,又可熟食,遂用自产面酱经多次反复翻晒腌制两月而成,取名“甜闷瓜”。其配方独特、制作精细、清脆鲜嫩、闲甜适宜。清代被皇室封为“贡瓜”,1983年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1988年荣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

  红薯粉丝,主要原料是红薯,具有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的特点,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群众喜爱和常见的食品。红薯粉丝的加工有以鲜薯为原料先加工成淀粉再加工成粉丝,也可以直接以淀粉为原料加工粉丝。目前,赣榆县拥有金五、鑫源、传洲、千禧粉丝等加工企业,年生产粉丝达10万吨,产品远销黑龙江、新疆、广东、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内外市场。

  柳编,赣榆有着悠久的杞柳种植历史,柳编工艺源远流长。民国初期,赣榆草柳编工艺品已颇有名气。赣榆柳编技艺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保持了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构思严谨,造型美观大方,纹理清晰,古朴典雅,以显工显艺为基本特征。柳编染色工艺、结合工艺、混编工艺、柳木结合家具、柳皮贴面家具等为艺术特色,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流传于世,还经上海、青岛等口岸销往世界各地。2012年8月,连云港塔山湖草柳工艺品有限公司荣列全国文化产品出口重点单位。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塑造各种形象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面塑是赣榆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曾分布于全县。县内农村至今流传着过年过节用面粉蒸制各种动物花馒的习俗。新时期以来,赣榆面塑水平不断提高,表现手法和技巧日渐成熟完美;由于防腐、防裂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面塑作品可以长期保存和收藏。罗阳面塑的制作材料主要为面粉、糯米粉、甘油、蜂蜜、糖等;制作工具有拨子、篦子、滚子、尺子、竹签、报纸等。罗阳面塑作品题材广泛,可分为人物、卡通、动物、花卉、果蔬等几类,人物类作品又分神话人物、传奇人物、仕女等。面塑造型栩栩如生,新颖别致,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赣榆布贴画,全部采用手工制作,是将不同纹理、不同色彩、不同面料、不同形状的优质布料,在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通过构图、选材、剪、贴、缝、熨、粘、钩、绣、裱、装等诸多工艺,用布料的天然纹理和花纹,以剪代笔、以布为色创作而成。赣榆布贴画集工艺性、艺术性为一体,表现形象抽象,色彩独特,具有浮雕感和笔墨不能取代的奇效。

  赣榆黑陶,赣榆是中国古代和现代黑陶工艺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黑陶制作的时间始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各朝各代,一直延续至今。1959年在海州区锦屏镇二涧村遗址出土的黑陶豆、黑陶高足杯,距今约有七千年的历史。赣榆黑陶制作有着严密的技艺流程,制坯、成胎、平雕、浮雕、压光、模光、漆陶、烧窑等工艺全凭手工操作,而且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当代赣榆黑陶艺术家又创造发明了“压光工艺”及“雕刻技法”,使黑陶工艺品达到了黑如墨、亮如漆、硬如瓷、声如罄、蛋壳样薄、鸿毛般轻和古朴、神秘、高贵、典雅的艺术效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张明书创作的“中国风”、“奥运吉祥娃”等五件赣榆黑陶作品,经选拔走进奥林匹克公园“祥云小屋”,展后有两件作品被国家奥组委永久收藏。2012年,金玉黑陶艺术有限公司李大专携新创作的《百工图》瓶和《徐福东渡传说》瓶两件黑陶作品,参加了韩国丽水世博会展览,并现场演示了赣榆黑陶制作技艺。

  石雕,亦称“石刻”。赣榆石雕艺术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现的古代石雕有龙山文化遗物石祖,汉代画像石、石羊、石人,元代经幢石塔,明代石佛、石狮等。汉以前的石雕工艺古拙、粗放,元以后的石雕渐趋精细、流畅。赣榆石雕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直到建国后,才有了质的飞跃和量的倍增。20世纪90年代初,赣榆县石材厂的圆雕石狮闻名海内外,班庄镇被连云港市政府命名为“石材之乡”。进入21世纪,班庄镇年产板材达数十万平方米,人物、动物等石材雕像近千件,远销十多个省、市,还外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代表作品有白求恩雕像、吴承恩雕像、徐福雕像、李时珍雕像、俞增霞烈士像、龙柱等。

美食

连云港市赣榆区美食:海瓜子

  泥溜子,赣榆独有的一种海生的软体壳类生物,壳薄而脆,是潮间带底栖动物,生活在中低潮区泥沙质或泥质的滩涂上,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有补肝肾、润肺、明目、生津之功能。吃法主要有水煮、呛拌、腌成咸泥溜,一般拌用蒜泥和酱油。

  海瓜子,是一种在滨海滩涂生长的白色小蛤蜊,因状如南瓜子而得名,学名“梅蛤”,也称“虹彩明樱蛤”、“扁蛤”。 海瓜子壳甚薄,体表有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钙等多种营养成份。海瓜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平咳喘等功能。

  油炸黄鲫鱼,黄鲫俗名麻口前、毛口国、烤子鱼等。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适合各类人群食用。黄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

  蟹鲊,又叫蟹渣,是一种既普通又特殊的渔家小菜。原料多为梭子蟹,加盐捣碎封闭发酵而成,制作工艺简单,拥有一股咸香,既能生吃又能熟吃。最适合配吃馒头煎饼和面条等面食。

  蟹籽豆腐,也叫“蟹黄豆腐”。迟捕上来的彤蟹,蟹黄已发育为蟹籽,叮在雌蟹的脐上,紫缭缭的一大堆,既难看也不好吃。聪明的渔民把它取下来,上磨研成糊状,过滤煮熟后就凝结成豆腐一样的东西,黄里透红,非常好看。与鸡蛋、豆腐同炖,金镶玉版,富丽非凡。一勺下去,黄白斑驳,蟹、鸡蛋和豆腐的清香完美地融合在一块,口感嫩滑,而且还不时吃到少许蟹黄,嫩滑又很有嚼头。

连云港市赣榆区美食:糊涂
连云港市赣榆区美食:赣榆粉
连云港市赣榆区美食:青浆

  糊涂, 按品种分类,可分为豆沫糊涂、瓜干糊涂、地瓜糊涂、大米糊涂、粉末糊涂等。按口味又可分咸、淡两种。主要用料是水、杂粮面、大米和黄豆、豌豆、花生碎。豆沫糊涂做法简单,黄豆、豌豆、花生碎同水一起煮开,再放入大米、杂粮面,待到沸腾,小火慢熬半个钟头,撒些细盐即成。

  赣榆粉,主要包括凉粉、黄粉、薄粉和白粉。凉粉主要原料是小豌豆,加水浸泡10小时左右后再磨,磨好以后,静置一段时间将油粉净出,加水放进锅里熬制而成。黄粉的做法与凉粉相同,原料是大豌豆。薄凉粉主要原料是豌豆和绿豆,比一般的凉粉要薄,比水稠,一般用汤勺舀吃。白粉的做法、原料与凉粉相同,只是工艺上的区别,做白粉磨浆、沉淀、过滤后,要将净粉再过滤成白色淀粉。赣榆粉适宜与煎饼、油条搭配,食用时放入酱油、香油、辣椒、蒜泥、小腌菜等调味品即可。

  青浆,又叫“渣腐饭”,可做菜也可做饭。做法简单,配料都是赣榆本地土产,一般有七种:黄豆面、豆芽,萝卜、菠菜、白菜、花生米、荠菜,还可加上晒干的扁豆角或地瓜叶子。做法简单:先将豆沫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入各种菜,撒上盐煮熟即可。

  赣榆炒米,炒米就是将糯米淘好浸泡滤干后翻炒而成。赣榆地区至今保留烧炒米水待客的习俗,烧好的炒米水色泽清亮透黄、又香又脆、满室飘香。炒米糕是赣榆一种特色小吃,主要将炒米和绵白糖粘制成块状,做成的炒米糕香脆可口,耐充饥,深得群众喜爱。

  赣榆煎饼,制作方式和山东地区以及苏北地区的杂粮煎饼的做法基本类似,但是面饼的用材上确是不一样的。山东煎饼的面饼用料主要是以玉米料为主,但是赣榆煎饼的做法继承了苏北煎饼的传统做法,使用的是小麦粉,更有比较讲究的吃法使用的是燕麦的面粉。这种煎饼比之山东煎饼更加耐嚼,韧性更大,而面饼的颜色却没有山东玉米杂粮煎饼一样的金黄。

  辣椒饼,制作材料有辣椒、黄豆、小麦、花生仁等,主要通过将原料煮熟、发酵、磨糊、团饼、晾晒等工序制成。因含盐,易于收藏,深受本地群众喜爱。

  烧饽,赣榆地方特色风味小吃,方言又称“酥烧”。酥烧饽的工序极繁琐,发酵过的面和好之后,轻轻揉成一张薄薄的面饼,把备好的葱花精细均匀地摊放在面饼之上,渐次将面饼卷成筒状,每卷一圈,往上刷一层油,然后切成一段一段,再揉成团状,放在油锅里汆炸,待到呈赭红色即可。烧饽不光色泽诱人,更是百嚼不厌,一般为即食或卷在煎饼里吃。

连云港市赣榆区美食:虾酱

  虾酱,赣榆地区一种传统酱制海鲜调料品。据传,虾酱始酿于元末明初时期。是以近海阴阳水交汇处生长的新鲜糠虾(麻虾)为原料,加入盐发酵而成。虾酱颜色紫红,呈黏稠状,气味鲜香,无腥味,酱质细腻,咸度适中。赣榆县沿海渔民制作虾酱的历史悠久,而其中尤以宋庄镇的沿海渔民最为知名,制作的虾酱用料、质地、口感都属于上乘,是连云港市地方十大名吃之一。食用方法有:鸡蛋蒸虾酱、虾酱炖豆腐、辣椒蒸虾酱、鸡蛋虾酱饼等。

连云港市赣榆区美食:油炸山水牛

  油炸山水牛,山水牛学名土天牛,其个头、形状与天牛基本相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大型昆虫。其钻出地面前已停止进食,体内极为洁净,历来是人们喜食的野味。其甲壳虽硬,但撕去鞘翅,掰掉利牙油炸后,酥脆爽口、香味浓郁。特别是未产卵的雌虫,个头虽小,但胀鼓鼓的肚子里全是金灿灿的卵粒,嚼到嘴里又香又面。

  欢墩冰羊肉,以天然水草喂养的山羊为原料,采用独特秘方及名贵中药材精制而成,无任何有害添加剂成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口感细腻、食用方便,具有补虚劳、祛寒冷、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力等功效。

  赣马羊肉汤,以其味道纯正、营养价值高闻名赣榆。主要是将羊骨头先投入大锅熬汤,再将新鲜羊肉与羊杂投入汤锅中煮,煮熟后沥干,然后切片放入滚开水里一氽,再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雪白的羊汤水,撒上碧绿的葱花,加入椒面、花椒面、盐巴、味精等调味品而成。羊肉汤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l、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铁等。其性温味首,温中散寒,化滞,健腺益气,温补肾阳,对治疗虚劳赢瘦有一定功效。

文化

  肘鼓子,是一种古老的曲艺演唱形式,因演员在演唱时用肘部击打太平鼓而得名。肘鼓子流传于江苏省赣榆县,据《赣榆曲志简志》一书记载,明代崇祯年间境内出现艺人演唱肘鼓子,因一周姓尼姑演唱最佳,故又称“周姑子”。肘鼓子是一种以唱为主、唱念相间的民间曲艺,唱念全用赣榆地方方言。主要唱腔为“大花腔”、“小花腔”、“四平调”、“阴阳腔”等多种,其中“大花腔”旋律较快,热情奔放,多用于表达人物欢快的心情。“小花腔”松松舒畅,多用于叙事。“四平调”又称“老头腔”,多用于男性,中速而稳重。“阴阳腔”速度较慢,用于抒情咏叹,表现人物悲哀凄凉的情绪,所以又称“哀怜腔”。板式有慢板、散板、垛子板、流水板等。演唱时一韵到底,若须转韵,中间必垫道白。女腔演唱时可用假声,曲终时带哼声截腔,嘎然而止。伴奏多用柳叶琴或板三弦,演唱者持太平鼓击打节奏。

  肘鼓子是拉魂腔戏曲剧种的早期形态,据江苏、山东、安徽三省戏曲理论家研究并著文,它对柳琴戏、淮海戏、泗州戏及山东茂腔等地方剧种的形成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赣榆区肘鼓子艺人们保留着原始的演唱形态。它唱腔粗犷而豪放,富于乡土气息,受到群众的喜爱。它的流传曲目非常丰富,其中不少衍变为传统戏曲剧目,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肘鼓子的演唱班组多以家庭班为主,历史上以门河镇纪瓦沟的“封锅班”和大岭乡的“帮友社”、马站乡的“仲家班”等都曾名噪一时。现有王起娥、吴隆柯、鼓仁善等民间传人在乡镇社区文艺活动及节庆、庙会时摆点演唱。

  赣榆海祭,是沿海地区祈安康、庆丰收的一种古老而又盛大的民俗和民间文化活动。它起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数朝不衰,至民国,海祭活动逐渐衰败。“文革”期间,祭海无人敢提,庙宇、祭器、祭文、鼓谱均遭毁坏。古时海上渔猎,为保海上平安,渔民举行海祭活动,代代相传。汉代以后,佛教传入中国,渔民对龙王的崇信逐渐风行,尊龙王为海神,建龙王庙于海边,出海、返港或节日,拜祭龙王逐渐盛行,或团祭或私祭。团祭时四乡渔民齐聚,摆香案、猪头三牲及糕果做祭,并饰以鼓乐。宋朝之后,天后(海神娘娘)信仰传至赣榆,渔民同尊龙王和天后,海祭仪式更为壮观。明代,渔民祭海活动逐渐引起地方官员重视,并参与了祭海活动,并确定祭日,请戏班唱戏三天,使祭海活动愈加隆重,成为当地一项重要的民俗和民间文化活动。海祭活动集祭祀风俗、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戏剧表演于一体,它的发掘、研究其形成始末和现状,无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来说,还是对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连云港市赣榆区文化:刻纸

  刻纸,是赣榆的一项特色艺术。赣榆刻纸在艺术上追求巧、雅、新、趣、博。在题材上,从传统题材走向追求时代气息,反映现实生活。在刻纸手法上,从单一的摹刻向创作刻纸、套色刻纸、撕纸等方向发展。赣榆刻纸作品朴素清新、构图精美、纤细娟秀,曾多次荣获国家、省、市举办的剪纸或工艺美术作品大赛大奖。刻纸艺术,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据考,刻纸在民间流行远晚于剪纸,至今约有三百年左右。手工刻纸,又分单色刻纸和彩色刻纸。需要打制不同的刀具和垫板。刻刀依附于垫板或蜡盘,大可刻寸尺,小可刻微毫。

  剪纸,古时赣榆民间“烧尧纸”(烧香还愿)所用的道具(神像)最初系剪、刻而成,在出现木刻之后,转用木刻。赣榆剪纸代代相传,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内容丰富,单色剪纸、团花剪纸、填堂彩剪纸、斗彩剪纸等传统技艺得以挖掘和传承,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还曾多次在全国和省、市举办的剪纸或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中获奖。

旅游

  赣榆境内环境优美,风光独特,这里黄金海岸,水天相接,城傍海建,相得益彰,三季有花,四季长青,海、山、岛、湖、园、祠、塔等景点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初步形成了“观黄海风光,探秦山神路,访徐福故里,游红色胜地,赏乡村美景,采田园鲜果”的旅游格局。

  海:全县拥有62.5公里的黄金海岸以及海州湾旅游度区。海州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赣榆县海头镇境内,拥有江苏省最长的优质沙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优越,被誉为“江苏的北戴河”。

  山:境内有中国唯一以“抗日”命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抗日山;2000多年前孔子相鲁会齐侯地——夹谷山;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的二龙山风景区和大吴山森林公园。

  岛:秦山岛面积0.98平方公里,享有“秦山古岛,黄海仙境”的称谓。岛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草木林立、风景如画,四周海域盛产100余种海洋产品,是黄海中不可多得的一座天然宝库。

  湖:境内有塔山湖、海陵湖和柘汪三姐妹湖等风景区。塔山湖西依沂蒙上余脉,北有赣榆最高峰大吴山,主坝建于小塔山与子贡山之间。区间群山环绕,景色秀丽,沿岸青松苍翠,水面碧波万顷,山水相连,自然景色冠绝一方。

  园:境内有门河镇银杏翠竹风情园及万亩药用植物观光园、厉庄镇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园、石桥生态园、沙河子植物观光园、罗阳休闲垂钓园和金龟山世纪园。

  祠:徐福祠位于金山镇徐福村,赣榆县政府为纪念秦代方士东渡日本第一人徐福,在原金山乡徐福村北原庙址建徐福祠。徐福祠建成后,日本新宫布、佐贺市多次派人参观。

  塔:文峰塔又名“响铃塔”,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被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榆八景

  沧桑万古之邦,必有神奇之胜。赣榆历史悠远,北受齐鲁文明,南融江淮风韵,文化源远流长,山海风光绮丽。赣榆古迹名胜繁多,明清时已颇负盛名。笔者在走访赣榆文人志士的过程中,得知《康熙赣榆县志》、《嘉庆海州直隶州志》中美不胜收、积淀深厚、为人熟知的赣榆八景(夹谷莺啼、端木书台、秦碑籀迹、泊船锦揽、吴峰望日、兴庄夜雨、石梁仙迹、文峰夕照),同时结合和安湖湿地公园内的湖堤路与滨湖岸边的地形高差而设置的挡土墙,因势利导、因形造景作浮雕壁画,雕刻栩栩如生的八景画面,让赣榆的历史文化鲜活的展现。

  吴峰望日 唐朝有一吴姓老者居住山上,后来得道成仙,并受到皇帝敇封,故而此山取名吴山。于清晨登吴山顶峰,东望大海,海阔天空,一轮红日从水面冉冉升起,霎时光芒四射,海面尽染,蔚为壮观。因近海,较泰山日出更胜一筹。

  石梁仙迹 原在赣榆西部石梁河渡口浅流中,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人或兽,栩栩如生。石罅中又有波流激湍,声如鸣琴。旧俗每年三月三日,人们于此洗濯祈福。旁有钓台,相传为仙人张果垂钓处,台上有蹄坑十余,传为仙人所留。夏暑水盛,常有海市蜃楼,虚幻如同仙境。

  文峰夕照 赣榆旧城东址有塔一耸,名曰文峰。四级六面,檐角翘伸;清风徐来,铁马叮咚。塔下有月牙池,题名桥与黉宫,县衙相联。登塔东望瀚海,西眺城廓,久为升高览胜之地。

  泊船锦揽 金山石桥境内的泊船山,有丈余长大石,形似船,下有两道白石如缆绳。春暖季节,野花烂漫,沿白石延绵攀生,望去如同五彩缆绳,系于船头。登临山顶,坐在船上,令人有乘船泛海、飘飘欲仙之感。

  兴庄夜雨 海头镇兴庄村地处沿海盐滩碱地,土壤盐度较高。夏暑阳光暴晒,地表形成硬壳。夜间地下水分上升,温差骤激,硬壳破裂,发出噗噗吧吧的雨声,加之海潮夜涨,隆如雷鸣,颇具雨趣,是说兴庄皓月当空,繁星满天,早上起来还能看到地上雨点的痕迹。

  端木书台 塔山湖西南侧子贡山,有石刻“子贡晒书处”。据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吴欲吞越,孔子派弟子端木子贡去做说客,止吴霸越。途径塔山西侧万松山,大雨淋湿书囊。天晴时,子贡于平石上晒书,后人遂将此山改为“子贡山”,晒书处为“端木书台”。

  夹谷莺啼 西部夹谷山中,树木葱茏,岩洞四布。山风吹过石洞岩隙,发出阵阵鸣响,酷似黄莺婉转啼鸣,加之涧壑回荡,松涛伴和,时隐时现,若即若离,形成无莺自鸣的神奇景观。旧志云:“啼不必莺,风击石罅作莺声也。”

  秦碑籀迹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二次东巡至赣榆,登秦山岛,东望大海,立巨石以为秦帝国东门阙,并在山上立碑以颂秦德,史称“李斯碑”。碑文字大如斗,世称斗籀。石碑屹立海中,一半露出海面,一半淹没水中,形如砥石凌波,蔚为壮观。

景区景点

  • 抗日山风景区 4A
  • 海州湾旅游景区 3A
  • 秦山岛旅游景区 2A
  • 徐福泊船山风景区 2A
  • 青口生态公园 2A
  • 小塔山水利风景区 2A
  • 罗阳湿地休闲度假区 2A
  • 石桥生态旅游观光园 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 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基地 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 五谷丰登度假村 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海州湾海洋馆,位于赣榆区海州湾旅游度假区。市民可以在海洋馆海底隧道内与鲨鱼、海龟、珊瑚等深海物种近距离接触,亲身体验深海世界带来的乐趣。海洋馆是以海洋生物的异型建筑作为外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引进物种将达1500余种5万余尾,内设有黄海渔业文化馆、海底隧道馆、珊瑚生物馆、深海水母馆、动感5D馆五个基础馆组成。连云港海州湾海洋乐园副总理闻达介绍说,馆内的海底隧道是模仿了自然界珊瑚礁的一种生态,大概有30多种鱼,2000多条。展馆一共展出了4种鲨鱼,分别是柠檬鲨、白鳍鲨、皱唇鲨和护士鲨,都是从热带海洋引进的。据了解,该海洋馆是全省沿海展示面积最大,展示品种最全的海洋科普场馆,将成为多方位、多层面地向人们展示丰富的海洋生物和生命历程的水族馆、实验室,给儿童、学生、市民及游人以启迪和教育。

连云港市赣榆区:莒都计斤古城

  莒都计斤古城,位于赣榆区塔山镇驻地土城村,春秋时是莒国都城计斤古城,又称梁丘、祝丘。迄今已逾2500年历史,为赣榆三大汉古城之一。塔山镇依托古城现存的180余米古城墙遗址,投资1600万元建设计斤城城门及城门文化广场,占地面积约19667平方米,城门仿汉代古商贸街,附属设施集商业、休闲、旅游、居住等为一体,游客可在仿古商贸街中体会古代集会的热闹景象。莒都计斤古城门文化广场突出发展文化产业和建设生态园林的主题,以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古城墙为设计元素,精心设计塔山区划沿革、计斤古城渊源、仿古战车、新旧二十四孝文化墙、孔子、子贡、窦建德、刘守良等历史人物雕像等主要景观,同时配以独具地方特色的风景小品,将上世纪50年代至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曾经居住和使用过的房屋、用具等进行集中规划展现,生动再现人们为创造幸福生活而不断努力的奋斗史,充分彰显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秦山岛,位于赣榆新城东8.8公里海面上,面积0.98平方公里,主峰高55.9米。本名神山,因山形似一把古琴又名琴山,素有“秦山古岛,黄海仙境”的美誉。传说王母娘娘曾建通天塔与其上,故此地的百姓又叫它“奶奶山”。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曾两次登临此山,勒石纪事,遂更名为秦山。公元前219年,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从此出发东渡扶桑。秦山岛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景色秀丽。岛上有两块高十余米的“大将军石”、“二将军石”,是秦始皇所立,为秦东门。岛的西南面有海积石英卵石“神路”,呈“S”型,长8.8公里,被誉为“中国最长的海中大道”,传说,秦始皇鞭石成桥,因此称其为“神路”。

  海州湾旅游度假区,位于海头镇小口村,区内自然条件优越,风景秀丽迷人,拥有江苏省最大的优质沙滩,素有“江苏北戴河”的美誉。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逐步形成洗海澡、游沙滩、采海贝、海钓、吃海鲜、观海潮等滨海特色旅游服务。致力打造连云港市滨海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投入,岸上游乐区、沙滩浴场区、槐林休闲区、别墅区、商业服务一条街“四区一街”景点功能日趋完善。

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湖旅游度假区

  塔山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塔山镇境内,景色怡人,名胜古迹遍布各处。塔山湖是全省第二大人工湖,度假村傍依湖畔。度假区文化气息浓郁,有名列赣榆县八景之首的“子贡晒书台”,隋唐旧城遗址更是古韵长存。区内既有银杏园、中华寿桃园、万亩杞柳园、皱皮木瓜园、千亩鱼塘、千年银杏树,又盛产银杏茶、无公害小杂粮等绿色农产品,是集休闲、度假、疗养、垂钓、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胜地。

  徐福祠,原为徐福庙,始建于汉,是旧时士商农工祭祀徐福之地。1988年,为纪念秦代方士、东渡日本第一人——徐福,在金山镇徐福村北原庙址建徐福祠。徐福祠堂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2.62平方米,有门阙、院落和祠堂三部分,徐福文化氛围浓厚。

  兴会寺,位于金山镇徐福泊船山风景区内。据史料记载,当年徐福东渡未归,乡民建庙纪念,应时祈祀,宋代熙宁年间更名为兴会寺,始兴庙会,香火之盛闻名苏北,引来大量渔民及佛教信徒前来朝拜,香客络绎不绝。历经岁月洗礼,兴会寺殿宇全部损毁。2010年以来重建的兴会禅寺院占地45亩,建筑面积33120平方米。寺院坐东朝西,建筑呈左右对称格局。从西向东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左侧依次为寮房、法帖博物馆、药师殿;右侧依次为寮房、法物流通处、送子观音殿。

连云港市赣榆区:抗日山风景区

  抗日山风景区,抗日山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美誉,是国家4A级景区,被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抗日山风景区占地2000多亩,有大小景点20余处,主体景观抗日山烈士陵园占地360多亩,分为八个坡段,363级台阶,由抗日烈士纪念塔、纪念堂、纪念碑、碑廊、国防园、盆景园、集会广场、马鞍石、景观亭、神龟泉等景点组成。抗日山烈士陵园是我国唯一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多项光荣称号。区内亭塔耸峙、碑碣林立、松柏常青、花木峥嵘,形成了“山上人文景观,山坡绿树果园,山下娱乐休闲”独特的风光魅力。

  夹谷山文化旅游区,夹谷山位于赣榆县西部山区,海拔310米,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山因公元前500年,孔子相鲁会齐侯于此而久负盛名。赣榆八景之一的“夹谷莺啼”描述的就是夹谷山。区内有明代“圣化亭”遗迹石阶坡段残基10余层,最长7米,最高约5米,还有会盟时所筑礼坛、所建圣殿、魁星阁、夹谷书院等遗迹,有“孔子相鲁会齐侯处”石碑1处,为明代万历四年(1576)所立。如今的夹谷山,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我县一处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二龙山自然风景区,位于厉庄镇境内,海拔190米。区内群山起伏、山岭连绵、风景怡人,名胜古迹遍布各处,传说众多,“龙山顶端塘前竹,二龙戏珠震寰宇”描述的就是二龙山的优美风景。区内有仙人脚、蛤蟆石、将军崖、鹰愁涧、库区赏月、秋听涛声等景点。名茶、名果、名泉被誉为二龙山“三宝”。

  大吴山森林公园,位于黑林镇西北,面积7平方公里,海拔364.5米,是江苏省第二高峰,由大吴山、小吴山等众多山头构成,佛教、道教在此修建庙宇待奉,故有玄阳寺“泰山行宫”99间仙居遗址。大吴山峰高景秀,素有十八奇观。相传唐贞观元年(627年),民女吴凤英占此山为王,殁而灵异,水旱祷必应,唐高宗于永徽六年(655年)封她为显惠王,故名吴凤山。山上有古庙、庙旁古井、“神泉”等遗迹。山中苍松古刹,幽洞怪石,红茶似火,白花似雪,其中“吴峰望日”为赣榆八景之最,倪长犀的《吴峰观日》一诗是对吴峰望日的极好描绘。此外,大吴山山前建有紫金山天文台太阳观测站,此类观测站中国仅有两座。

  文峰塔,位于赣马高级中学内,系清光绪二十七年知县徐树锷建。砖木结构,八角四层,阁楼式,高14.2米,各层为琉璃瓦檐,门窗为砖发券成洞,无棂。底层塔门上方镶一块塔铭,塔铭三尺长、一尺高。碑文撰于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时为知县的徐树锷对文教事业颇为重视,他上任后不久就查阅了有关史志资料,发现赣榆自1882年以来竟无一人中举。为激励后人上进,改变全县文化落后现状,亲自主持兴建了此塔,取名“文峰”。1982年列为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江苏省政府拨专款进行维修,在塔基周围石砌三层八角阶梯式护座,最下层护座边长9米,占地413平方米。

  青口中心渔港,位于县城东侧,是国家一级渔港,全长6100多米,能同时停泊2000多艘大小船只。港区东部为渔港,中间为货运码头,西部为旅游码头。港池南岸码头外侧为生产服务区,港池北岸外侧为生产生活服务区。在青口港既可以领略海滨风光、感受渔业文化,又可以随船出海,体验渔家生活,尽享捕渔之乐。

人物

  徐福,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

  刘守良(生卒年月不详),字君遂,赣榆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中举。十五年中进士,官行人司行人。

  裴天祐,字顺之,号鹤洲,明代赣榆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

  朱智贤(1908~1991),中国心理学家。

  王玖兴(1916-2003),赣榆海头镇人。西方哲学史专家、翻译家。

  王辅一(1929- ),赣榆区城头镇东大坊村人。

  马继增(?-1916),字子高,赣榆青口镇人。

  颜秀五,国民党中将,军长,生于1890年,原名颜振岭,字秀五,取三山五岳一片秀美之意。江苏连云港赣榆沙河镇颜庄村人。

  胡松年(1086-1146),字茂老,海州怀仁(今连云港市赣榆区)人。

  许鼎霖(1857-1915),字久香,江苏连云港赣榆城南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