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湖南省 > 益阳市 > 赫山区
湖南益阳:白鹿寺—白鹿晚钟
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佛教文化公园
湖南益阳市赫山区:林芳生态旅游村,位于赫山区沧水铺镇黄团岭村
湖南益阳市赫山区:周立波故居,座落在谢林港镇邓石桥村的清溪冲,距益阳市区8公里
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三台兰溪河(兰溪镇枫林桥段)
湖南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江家堤村村民在收割早稻
湖南益阳:奎星塔

  赫山区汉语拼音:Hè Shān Qū;英文:Heshan District),中国湖南省益阳市辖区。因区内有闻名的“赫山庙”而得名,成立于1994年4月7日。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地理坐标东经112°11′-112°43′,北纬28°16′-28°53′。东邻湘阴望城两县(区),南界宁乡县,西接桃江县,北望资阳区。总面积1278平方千米,总人口92万人(2015年)。全区辖6个街道、10个镇、1个乡。

  赫山区地处洞庭湖畔,北临资水,区境西南为雪峰山余脉。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多丘陵和低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赫山素有“鱼米之乡”、“竹乡”之称,松花皮蛋、西湖咸蛋、水竹凉席、小郁竹器等曾为朝廷贡品。年粮食播种面积100多万亩,年出栏生猪100万多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鱼、猪、茶、竹生产基地,是全国产粮大县(区)。矿藏有石煤、煤炭、石灰石、铁矿石、砂金、硫磺等。名胜古迹有裴公亭、白鹿寺、会龙公园、梓山公园、秀峰公园、青秀山,泞湖、李家坝新兴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羊舞岭古窑遗址,清道光年间建的奎星塔,邓石桥的唐代忠懿王李三圣墓等。

  赫山区历史悠久,秦统一六国后在此筑城置县,成为中国郡县制开创期的县份之一。汉时古驿道形成,大夫陆贾出使南越途经境内;三国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大渡口关羽单刀赴会流传千古;唐宋时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朱熹李纲苏轼裴休等名士来此览胜吟诗、收徒讲学;元代有县民万户,升格为州;明朝时江西大量农民移居至此,兰溪、泉交河、沧水铺等农村工商集市形成,兰溪镇有“小南京”之称;清太平军攻克县城,改名“得胜县”。赫山人才辈出,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抗日名将肖山令、华侨教育家张国基、历史学家周谷城、国际义人何凤山、红军师长曾士峨、空中将军唐铎、革命活动家高文华、原中顾委委员曾三、文艺评论家周扬、人民作家周立波、革命作家叶紫等蜚声海内外。

  赫山区区位优越,长张高速、319国道和308省道穿境而过,石长铁路与洛湛铁路在境内交汇,银城大道成为“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通道。正在建设的长益轻轨、石长复线、绕城高速等交通动脉,将进一步完善赫山的交通网络。区境水系发达,有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40条,多数自南或西南流向北及东北,分属于资水、湘水水系。

  • 邮编:413002 代码:430903 区号:0737

行政区划

  全区辖6个街道、10个镇、1个乡:赫山街道、桃花仑街道、金银山街道、朝阳街道、会龙山街道、鱼形山街道、八字哨镇、泉交河镇、欧江岔镇、沧水铺镇、岳家桥镇、谢林港镇、新市渡镇、兰溪镇、衡龙桥镇、泥江口镇、笔架山乡。区政府驻赫山街道洪家村社区。

历史

  赫山区因区内有闻名的“赫山庙”而得名,成立于1994年4月7日。

  益阳县(赫山区前身)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在此生活。新石器时代,先民在洞庭湖滨、资水沿岸依岗面水,聚群而居。青铜器时代,村落渐趋密集,先民用石、木器具农耕,农牧业开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益阳属楚,为楚国屯兵储粮据点。

  秦统一六国后,置益阳县。因地处益水(今资水)之北而得名。建县初,行政区域面积约2.18万平方公里。县治设于资水北岸白马山。

  西汉初年,农业生产逐渐开发,贯通东西的古驿道开始形成。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大中大夫陆贾从京都长安出使南越,途经益阳,住资水南岸铁铺岭南山(为纪念陆贾,此山后名陆贾山)。“文景之治”出现繁荣景象。

  三国时期,益阳为兵家所必争,先后为蜀、吴属地,今有诸葛井、鲁肃堤、马良湖、甘宁垒等遗址。孙权欲取荆州,派鲁肃领兵拒关羽于益阳,两军对峙资水,关羽单刀赴会于大渡口。

  西晋、南北朝时期,巴蜀流民徙入荆湘,县境人口日增。东晋宁康元年(373),佛教传入,南派领袖惠远禅师分别在青秀山、会龙山修建清修寺和宝泉寺(明代更名栖霞寺)。道教始传,道徒驻浮邱山修道。

  唐朝推行均田令,县境经济逐渐恢复。“贞观之治”时,经济繁荣,稻谷、麻、茶叶及竹木生产闻名海内。佛教盛行,朝廷派大将尉迟敬德来县修建龙牙寺和龙安寺,寺庙发展到24处,有佛教徒1600余人,清修寺、白鹿寺、广法寺、西峰寺为益阳“四大丛林”。荆南节度使裴休(后为宰相)曾讲学于白鹿寺。邑人 赫山区高僧齐己,为晚唐著名诗人,有822首诗作传世。

  宋代,今羊舞岭、珠波塘、石笋一带瓷窑业兴起,县治成为湘西北竹木及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文化繁荣,始建学宫于县治,创南轩讲塾于青秀山,理学大师朱熹、宰相李纲、名士苏轼等,或来讲塾讲学,广授生徒;或来清修寺、白鹿寺等地揽胜,吟诗作赋。南宋时,封建压迫加剧,洞庭湖区以钟相为首举行农民起义。建炎三年(1129),起义军攻克益阳县治,杀守令袁显。

  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挽围河皮、油麻等12个小垸,湖区筑堤围垸自此开始。元贞元年(1295),益阳县民有万户,升格为州。元末,连年征战杀戮,水灾为患,州境人口剧减,土地荒芜。

  明洪武十四年(1368),益阳降州为县。洪武至永乐年间,江西吉安、吉水等地来县移民落户的达271族,时称“洪武落业”。明代中叶,城镇分布和行政区划大体定型,全县分设23厢里。嘉靖三十年(1551),知县刘激创建龙洲书院于县治南岸龟台山,兴办兰溪等20多所社学,并拓县治故址修筑城墙,县城初具规模。万历十年(1582),兰溪、泉交河、沧水铺发展为农村工商集市。明代末期,县境连遭水、旱、疫灾,人口减少,社会衰退。

  清代,全县行政区域面积约3180平方公里,仍设23厢里。“康乾盛世”,朝廷奖励农耕,耕地扩大到84万多亩。湖区始种双季稻,稻谷产量迅速增长。嘉庆年间,县境已为“生齿滋盛”、“地辟人稠”之区,稻谷、鱼、猪、竹木自给有余,正常年景外销稻谷10—20万石。嘉庆以后,清廷腐败,地主阶级趁机兼并土地,佃农受到极其苛重的剥削,阶级和民族矛盾激化。

  清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流入,社会衰退。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克县城,将益阳县改名“得胜县”。后“红巾军”、“红黑会”、“哥老会”,等相继起事,但均遭官府镇压。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覆灭,县内拥戴共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

  民国元年(1912),国民党益阳分支部成立,次年,被湖南督军汤芗铭下令解散。之后军阀混战,县境成为拉据地带,政局不稳,经济衰退。

  1924年6月,夏曦、欧阳笛渔、欧阳泽等地下党员在兰溪金家堤建立湖南省第一个中共农村支部。1926年10月,中共益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

  民国中期,先后修建长(沙)常(德)公路益阳段和益(阳)沅(江)简易公路。民国19年,湖南省政府列益阳为一等县。

  1949年8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9军146师进驻县城,益阳和平解放,8月18日,中共益阳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全县撤销乡、保行政建制,设12个区,315个乡,成立区、乡人民政府。

  1958年,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县建立13个人民公社。

  1968年3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9年,设立县人大和县政协,撤销各级革命委员会和人民公社,设县、乡(镇)人民政府。

  1994年,随着益阳地区改建为益阳市,文明古老的益阳县改设为益阳市赫山区。1994年4月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17号):(1)销益阳地区、益阳市和益阳县,设立益阳市(地级)。(2)益阳市新设资阳区和赫山区。资阳区辖原益阳市的汽车路、大码头、城内、大水坪4个街道办事处和新桥河、迎丰桥两个镇及长春、香铺仑、李昌港、过鹿坪、杨林坳5个乡,原益阳县的沙头镇、茈湖口镇、张家塞乡,区人民政府驻原益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大码头街道办事处。赫山区辖原益阳市的黄泥湖、金花湖两个乡和桃花仑、会龙山两个街道办事处,原益阳县的赫山、衡龙桥、沧水铺、欧江岔、泉交河、兰溪、八字哨、泥江口、新市渡、谢林港10个镇和提卡子、岳家桥、大泉、樊家庙、白石塘、槐奇岭、珠波塘、上湖、牌口、张家塘、羊舞岭、羊角、石笋、笔架山、泞湖、烂泥湖、千家洲、天成垸、邓石桥19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原益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赫山镇。

  2000年,赫山区辖5个街道、11个镇、8个乡。总人口831114人,各乡镇人口: 赫山街道 60148 桃花仑街道 50132 金银山街道 41652 会龙山街道 31316 朝阳街道 31042 兰溪镇 33309 八字哨镇 28319 龙光桥镇 63900 泉交河镇 44518 欧江岔 镇 37724 沧水铺镇 46009 衡龙桥镇 44480 岳家桥镇 47318 泥江口镇 31053 谢林港镇 32022 新市渡镇 21356 千家洲乡 27361 羊角乡 19934 牌口乡 23002 笔架山乡 27427 白石塘乡 23908 樊家庙乡 24696 石笋乡 21293 黄泥湖乡 1919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4年,赫山区辖5个街道、11个镇、9个乡:赫山街道、桃花仑街道、金银山街道、会龙山街道、朝阳街道、兰溪镇、八字哨镇、龙光桥镇、泉交河镇、欧江岔镇、沧水铺镇、衡龙桥镇、岳家桥镇、泥江口镇、谢林港镇、新市渡镇、千家洲乡、羊角乡、牌口乡、笔架山乡、白石塘乡、樊家庙乡、石笋乡、黄泥湖乡、凤凰湖乡。

  2005年,赫山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湘民行发[2005]35号):将羊角乡、千家洲乡和兰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兰溪镇,镇政府驻(尹家坝)河边路(原兰溪镇政府驻地);将石笋乡和龙光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龙光桥镇,镇政府驻龙光桥(原龙光桥镇政府驻地);将白石塘乡和衡龙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衡龙桥镇,并将岳家桥镇的青竹塘村划归新的衡龙桥镇管辖,镇政府驻衡龙桥(原衡龙桥镇政府驻地);将樊家庙乡和泥江口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泥江口镇,镇政府驻泥江口(原泥江口镇政府驻地);将凤凰湖乡和笔架山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笔架山乡,乡政府驻张家塘;将黄泥湖乡与会龙桥街道合并,设立新的会龙山街道,办事处机关驻会龙山(原会龙山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地)。调整后,全区辖5个街道、11个镇、2个乡:赫山街道、桃花仑街道、金银山街道、朝阳街道、会龙山街道、八字哨镇、泉交河镇、欧江岔镇、沧水铺镇、岳家桥镇、谢林港镇、新市渡镇、兰溪镇、龙光桥镇、衡龙桥镇、泥江口镇、牌口乡、笔架山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赫山区常住总人口836455人,其中,赫山街道83349人,桃花仑街道56903人,金银山街道49930人,朝阳街道54090人,会龙山街道44385人,八字哨镇19482人,泉交河镇42811人,欧江岔镇35467人,沧水铺镇49027人,岳家桥镇40535人,谢林港镇27252人,新市渡镇15897人,兰溪镇72056人,龙光桥镇57694人,衡龙桥镇68985人,泥江口镇44376人,牌口乡22188人,笔架山乡27907人,龙岭工业园24121人。

  2014年,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4]7号)批复同意:析出岳家桥镇的大泉、四方山、接龙庵、龙潭口、荷叶塘等5个建制村,沧水铺镇的宝林、百羊庄、双板桥、灵宝山、三眼塘5个建制村,衡龙桥镇的浮云铺1个建制村加上鱼形山水库管理所、赫山区苗圃、赫山区林科所的管理范围,组建鱼形山街道。

  2015年11月26日,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5]91号)批复同意:牌口乡、欧江岔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欧江岔镇。龙光桥镇、赫山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赫山街道。调整后,全区辖6个街道、10个镇、1个乡:赫山街道、桃花仑街道、金银山街道、朝阳街道、会龙山街道、鱼形山街道、八字哨镇、泉交河镇、欧江岔镇、沧水铺镇、岳家桥镇、谢林港镇、新市渡镇、兰溪镇、衡龙桥镇、泥江口镇、笔架山乡。总面积1278平方千米,总人口92万人。

地理

  巍巍青秀山,滔滔资江水,有2200余年历史的古县新区——赫山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地居富饶的洞庭湖西缘和资水尾闾,地理坐标为:北纬28度16分至28度53分,东经112度11分至112度43分。东邻湘阴、望城两县,南界宁乡县,西接桃江县,北望资阳区。

  “背靠雪峰观湖浩,半成湖色半成山。”这是对赫山地貌的真实写照。由于赫山区位于雪峰山隆起与洞庭湖凹陷交接处,西南山丘起伏,东北江湖交错。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三级阶梯状倾斜递降,地面高程大部分在海拔100米以下,区境以平原为主,山、丘、岗地貌齐全,具有“一分丘山两分岗,五分平原两水乡”的特点。最高点为沧水铺镇南部之碧云峰,海拔502米,全区地势比降为1.3%。雪峰山余脉在区境西南部402平方公里范围内呈钳形集结,突起为高埠,地势起伏较大,切割深度50—150米,有18座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中部地面起伏平缓,丘岗与平原相间并列,地表切割微弱;东北部为滨湖平原,平坦开阔,耕地连片,河湖广布,土壤肥沃,为全区主要农产品基地。

水文

  区境水系发达,有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40条。多数自南或西南流向北及东北,呈树枝状分布,分属于资水、湘水及洞庭湖三大水系。区内流域总面积1363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条。

  区内湖泊主要是17个内湖,即防洪大堤垸内呈封闭状态的湖泊。东烂泥湖,原名来仪湖,为区内第一大内湖。鹿角湖。又名陆家湖、六甲湖,是当时围垦凤凰湖后益阳县内第二大内湖。

气候

  全区属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热丰富,雨量充沛,盛夏较热,冬季较冷,春暖迟,秋季短,夏季多偏南风,其它季节偏北为主导风向,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地区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6.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5℃,气温年较差24.5℃,高于同纬度地区;日较差年平均7.3℃,低于同纬度地区,尤以夏季昼夜温差小。年无霜期272天。年日照1553.7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03.73千卡/小时。年雨量1432.8毫米(mm),降水时空分布于4—8月,这段时间雨水集中,年平均雨量844.5毫米,占全年雨量的58.9%。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干燥度0.71,2—5月为湿季,7—9月为干季,10—1月及6月为过渡季节。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120321.66公顷。其中耕地占37%,园地占3.4%,林地占25%,城镇用地占8.6%,交通用地占2%,水域面积占18%,未利用地占6%。

水资源

  赫山区水资源总量333.28亿立方米,由大气降水、过境客水和地下水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赫山区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17.5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过境客水总量228.62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87.12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15346千瓦,可开发量5722千瓦。

植物资源

  赫山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共有1530种,其中木本植物858种,竹类植物44种,藤本植物82种,草本植物546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29种),主要包括各种食用、药用、单宁、淀粉、油料、芳香油料、观赏类等植物。赫山区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栎类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次生混交林,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针叶林,以毛竹、水竹、黄杆竹、桂竹、苦竹为主的竹林,以水杉、枫杨为主的防护林,以油茶、果园为主的经济林,灌丛,草甸、沼泽,水生植被等十个类型。当中属竹林资源最丰富,总面积19万亩,立竹蓄积2580万根,资源蓄积量位居全省第五。

鱼类资源

  赫山区可利用水面93880亩,赫山区水产品年产量达16000吨,主要的养殖品种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鳜、工程鲫、鲶、乌鳢、鳝、鳅、蟹、蛙、鳖、珍珠等。

矿产资源

  区内主要矿产有十多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有锰、砂金、钒、石煤、石灰岩等。

  赤铁矿 分布于樊家庙乡牛轭湾、七里村至四方山等地,属宁乡武鲕状赤铁矿,赋存于上泥盆统锡矿山组地层中,一般见矿2层,地质远景储量922万吨。

  褐铁矿 属淋滤型低硫低磷酸性富矿石,系黄铁矿矿床经风化淋滤所形成。矿石含Tfe52.46%,地质远景储量150万吨。

  锰矿 为海相沉积型,属下震旦统湘潭式锰矿。主要分布于泥江口镇等地。矿石类型有碳酸锰和氧化锰两种。地质远景储量13万吨。

  钒矿 集中矿区在石笋、新市渡等地,赋存于下赛武统底部牛蹄塘组。

  烟煤 呈长条状分布于鸾凤山、岳家桥、翠波港至衡龙桥一带。衡龙桥煤矿区远景储量416.7万吨,煤质含硫量较高,灰溶浓度高,含焦油率低。

  柴煤 分布于樊家庙牛轭湾一带,远景储量235.8万吨。

  石煤(石墨化煤) 分布于区西部及西南部石笋、新市渡、泥江口、樊家庙等乡镇。泥江口现为集中开采区,办有省属石煤综合利用试验厂。远景储量9亿吨。

   分布于谢林港、赫山镇、龙光桥、石笋、沧水铺、新市渡、樊家庙等地。

   沧水铺镇百羊庄为已知铜矿点,以黄铜矿为主。

  黄铁矿 分布于石笋栗山,新市渡南坝、杨家村等地,地质远景储量800万吨。

  石灰岩 于石笋、新市渡南坝、泥江口、鸾凤山等地呈弧形带状分布。远景储量为2.5亿吨。

  非金属矿产 有水泥、玻璃、陶瓷原料,建筑材料,大理岩、褚石(西土)等大量非金属矿产。

特产

  • 湘中铁锅,益阳传统的名牌产品,始于元代,素有“中华南锅”之美称。益阳生产铁锅,用料讲究,工艺精湛。早在明代,城南就建有4家锅厂,48部洪炉,清末民初,三里桥一带,制锅厂有十多家,职工3o多人,成了益阳的“铁锅城”,每年生产近百万件南锅,销往大江南北。清末,台湾冶炼工厂曾派人到益阳拜师学艺,益阳也曾派高级技师到台湾传技授艺,推动了台湾制锅工艺的改进,促进了台湾铁锅制造业的发展。
  • 明油纸伞,益阳的明油纸伞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气和特色,除了伞面的油纸和内外两个木托,其余全是竹料。麻竹杆做伞把,竹劈成竹片做伞骨,一把重油纸伞大小工序却有100多道。益阳制作明油纸伞工艺精湛,伞面明亮光滑,质量坚实耐用。解放初期的三里桥,就是益阳的伞市,只有一里多长的小街,两边排列着50多家伞铺和伞坊,一年要生产近百万把明油纸伞,供应大江南北的城乡。
  • 水竹凉席,益阳水竹凉席具有色泽美观,平滑柔软,收汗散热,越睡越凉的特点。1952年曾获德国来比锡国际博览会银奖,后来又被评为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

美食

  • 荠菜蛋,农历每年三月初三日,民间大都用地菜子煮鸡蛋,加放红糖,每人吃一个或三个(成单)鸡蛋,既是赏青,又可滋补身体。地菜子是荠菜的俗称,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蛋白质、钙、磷、铁多种元素,性凉。功能凉血、止血,主治吐血、尿血、崩漏、痢疾、肾炎等疾病。此俗经久不衰,尤以当代城镇居民,每逢三月三前后,到市场购买荠菜,煮蛋服食。
  • 朱砂盐蛋,蛋黄红是益阳青松牌朱砂盐蛋最显著的特征。把熟盐蛋一剖两半,蛋白蛋黄,红白相映,中间那桔红色的蛋黄,油亮而带浸色,颗颗朱砂露黄间,所以古人把它取名为朱砂盐蛋。益阳的朱砂盐蛋,所以蛋黄红,泛朱砂,质量味道与众不同,自有原因。洞庭湖区,水面宽,沟港多,而生长在湖汉沟港中的食鱼虾螺蚌的鸭子,生的蛋才能加工成朱砂盐蛋。圈养鸭生的蛋,蛋黄呈淡黄色,不泛朱砂,吃起来味道也差些。
  • 松花皮蛋,是益阳的传统风味美食,益阳是松花皮蛋之乡,生产松花皮蛋的大小厂家在百家以上,益阳无铅松花皮蛋,质地柔软、滑而不粘,翡翠体上,松花朵朵,蛋黄棕色带绿,切开则五彩缤纷,蛋心胶而似糖,吃起来爽口留香。益阳青松食品总厂生产的松花皮蛋,1984年获部优产品奖,1988年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获国优名牌奖。
  • 刮凉粉,是益阳街头一种传统的风味小吃。过去卖刮凉粉,一种是在街头定点摆摊,热情接待食客;二种是肩挑凉粉担,走街串巷叫卖。在益阳街头卖刮凉粉的,最好的要数家住桃花仑的郭老倌有讲究,他加工刮凉粉,选用优质蚕豆磨浆不待说。先用凉开水,将又白又细的它粉化开,调成糊状,然后将滚开水,倒人装糊的瓦体中搅拌,拌得越匀越熟越好,干稀要适度,调拌成藕粉似的浸色,用筷子试浆,浆往下掉时,成它不成线,调好浆后让浆冷却。然后将冷却的浆,翻过来扣在干净的食板上,再用布满园眼的凉粉刮子,一下一下的刮成条,挑进碗里放佐料。这样,刮出来的凉粉,筋力好,又柔软,色泽也亮。郭老倌卖刮凉粉,除了用精盐、味精、麻油、榨菜丁,他还根据夏天的情况,加放姜丁、蒜蓉、香路腐乳汤和辣椒,凉粉拌上这些佐料,吃起来格外清凉爽口。
  • 白粒丸,用大米磨浆搅糊,制作成的圆粒形米豆腐,原本是益阳街头一种普普通通的民间小吃。然而在八十年代初,经过个体户郭老倌的精心研究制作,竟成了益阳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名牌风味小吃。郭老倌制作白粒丸,用料十分讲究,他不用含杂质的碎米磨浆,而选用优质整粒白米为原料。浆搅糊,干稀适度,一斤大米制作六斤白粒丸。这样制作的白粒丸,筋力好,形状圆,色泽白。郭老倌制作出来的白粒丸,所以美味可口,关键是注重汤汁和佐料。郭老倌卖白粒丸,从不用开水作汤,而用肉骨头熬出来的原汁。配的佐料也很讲究,猪油精盐,味精榨菜了,辣椒葱花香麻油等七八种佐料,所以吃起来,油香葱香扑鼻,热乎乎,辣索索,味道鲜美可口。
  • 虾米辣椒糊,是赫山湖乡农民喜爱的一道家常风味莱。具有酸、甜、鲜、辣、香的特色。
  • 鱼头炖豆腐,历来是益阳湖乡农民餐桌上常见的家常菜,也是赫山人招待客人的一道地方风味菜。
  • 兰溪牛杂烩,早在明清时代,就名扬水乡,誉饮洞庭。兰溪小镇地方不大,而牛杂餐馆却有20多家。

文化

  • 益阳虾舞,俗称“虾子起拱”“耍虾子”,一种独具洞庭湖水乡特色和益阳竹乡特色、带着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烙印的民间传统杂耍。史料上舞虾起源于魏晋之说已不可考。但根据清同治年间所修《益阳县志》记载,可以肯定虾舞于清代中晚期出现在益阳县。
  • 龙灯花鼓,是赫山湖乡农民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元宵期间,一种最热烈、最隆重、最流行的民间群众文化活动。历史悠久,是群众喜闻乐见,男女老少皆爱的自娱自乐形式。龙灯花鼓由布龙、牌灯、地花鼓、鼓乐队四部分组成。
  • 民间围鼓,即“围鼓子戏”,古称“坐堂戏”。表演者少则四五人,多至上十人,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即是演员,又是乐手。不化妆,无表演动作,全凭唱腔,道白表现戏曲故事,演奏民间小调或地方戏曲音乐。艺人多受聘于红白喜事家,间或亦有逢节定点临时演唱者。新中国成立后,围鼓演唱仍较流行。
  • 益阳弹词,俗称“道情”“月琴戏”,同常德丝弦并驾齐驱。被誉为“湘北曲艺的两朵花。”
  • 蚌舞,也称“舞蚌”“蚌壳灯”蚌舞源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有蚌女、渔翁、鹬婆的三人舞和蚌女、渔翁的二人舞。用竹丝做成两扇蚌壳框架,竹丝上缠着鱼齿形彩丝和泡珠。蚌边用红绸框边。蚌女由秀丽的少女扮演,渔翁多为男青年扮演,探路动作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蚌女美丽而精灵,渔翁诙谐而活跃,鹬婆泼辣而耿直。音乐节奏也富于变化,配响铃、云锣和笛子伴奏,舞蹈动作细腻,耐人寻味。
  • 采莲船,也称“灯船”,船用竹木扎成,外蒙布或彩纸,船中留空间,站立由美丽少女扮饰的船娘。表演时老艄公拿桨作划船状,如行船于水面上。在锣鼓乐器的伴奏下,即兴唱“花鼓子”边歌边舞,一般为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往往还有拿大芭蕉扇的“胖婆娘”,手持浪鼓的花鼻子“卖货郎”,他们互相插科打浑,打情卖俏,惹人发笑。
  • 耍流星,分水流星与火流星两种。火流星是用铁丝编成两个网碗,内放燃烧的木炭,用绳子连接。水流星与火流星相似,但碗里盛水。玩时手握绳子的中心为轴心,上下左右对称起舞。采用打击乐“烂锣”伴奏,鼓点紧、节奏快。火流星在夜晚舞时,两个火球在空中起舞,千姿百态,使人眼花缭乱。春节时,常将耍流星列入龙灯花鼓行列,增加喜庆气氛,或用流星在队伍前开路。
  • 竹马舞,也称“竹马灯”“马灯舞”“跑马舞”“跑马灯”。竹马用竹篾制成马头、马身,用纱布缝在马头、马身上,内可点蜡烛。马身中间留空穴,可立扮演者。马头挂着一朵鲜艳的红花,马颈吊着响铃,将竹马用绳巧妙地挂在舞马者身上、马身四周用彩布围着悬地,舞马者一手拿缰,一手拿其它道具,行跑马步,很像骑士。
  • 龙舟竞渡,是赫山人民的一项传统文化体育活动,每年端阳节举办一次,从古历五月初一龙船下水,至五月初五晚上收桡,前后历时五天,俗称“划龙船”或“赛龙舟”。赫山城乡赛龙舟始于何年,已无从查考,据说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闻楚国被秦国灭亡之后,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从此就开始了“划龙船找屈原”的活动。

旅游

箴言书院旧址和胡林翼题写的“箴言书院”
  • 箴言书院,坐落于赫山区石笋乡东南隅志溪河畔的瑶华山,为胡林翼创办。箴言书院初创时有房舍四进10栋96间,后增至108间,分为主室、斋舍、讲堂和正殿四部分。
新市渡竹林风景区
  • 新市渡竹林风景区,北部有桃益公路,西抵八方山,南连蛇山,东临高村。竹林面积近26.67平方米。景区内的金猫山,满山楠竹,根根粗壮,成竹平均胸径在22cm以上。
  • 会龙山佛教文化公园,位于益阳市西南区的会龙山上,占地1.86万平方米,四周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集名古迹和现代园林建筑为一体。内有白鹿寺、栖霞寺、广济寺、何凤山墓地、何凤山感言碑廊等相关景点。
  • 白鹿寺,位于益阳市城区资江南岸的白鹿山上,毗邻会龙山。寺始建于唐代宪宗元和年间,距今约1200年。白鹿寺建在资江南岸的白鹿山上,距离资江一桥仅200余米。它始建于唐代宪宗元和年间,古寺鼎盛时期有四进,第一进为弥勒佛殿,左右为四大天王;第二进为观音殿,左右为佛学堂;第三进为大雄宝殿,左右为十八罗汉,左厢房为禅堂,右厢房为斋房,第四进为药师殿、藏经楼。
  • 碧云峰,位于赫山区沧水铺镇境内的碧云峰,古称熊湘山,又称清修山、青秀山,是衡岳72峰之一,峰高海拔502米,周围100余公里。观其全山外貌,形似九江匡庐,故自古有“小庐山”之称。
  • 鲁肃堤,益阳是三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重镇。三国建安20年(公元215年)起,蜀、吴借讨荆州之争,双方各自隔江屯兵于益阳,军队集中最多的时期,双方各领兵上了数万人,而且都是来势凶猛,领军人物身名显赫,鲁肃即是其中之一。当年鲁肃数万大军日筑工事,夜持操守所留下几百米的鲁肃堤遗址依然在目。
  • 周立波故居,座落在谢林港镇邓石桥村的清溪冲,距益阳市区仅8公里,是一座具有益阳山乡特色的典型农舍,六缝五间,砖木结构,上盖小青瓦,为祖父在清代末年修建。两厢为住房,中间为公共堂屋,房前有一口水塘,房后是一片竹林和茶树山。周立波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他一直同父母亲生活在周家老屋。
  • 景点
    • 赫山区东线旅游景点
      • 鱼形山水库、碧云峰、四方山度假村、金丰休闲农庄、益阳渔乐园、兰溪枫林桥、千家洲莲湖、苦竹湖渔家乐
    • 赫山区西线旅游景点
      • 仙峰花乡农家乐、益阳百竹园、寨子仑风光、箴言书院、周立波故居、塘湾湖度假山庄

人物

  • 胡林翼(1812~1861),中国晚清大臣,湘军首领。字贶生,号润之(一作润芝)。湖南益阳人 。1836年(道光十六年)中进士。与曾国藩并称曾胡。著作有《读史兵略》,所遗奏稿、书牍辑为《胡文忠公遗集》。
  • 欧阳笛渔(1894.2~1931),赫山区(原益阳县)兰溪金家堤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月他作为上海机器厂工会代表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春,根据党的第三次代表会议精神回湖南,建立湖南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中共益阳县兰溪金家堤支部。1931年在湖北崇阳被杀害。
  • 周谷城(1898~1996),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1996年11月10日卒于上海。1898年9月13日生于湖南益阳(今益阳市赫山区)长湖口。1917~1921年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英语部。毕业后在湖南第一师范执教,担任英文、伦理学教员。1930~1933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1932~1942年任暨南大学教授兼史社系主任。自1942年秋起,一直在复旦大学执教,曾任历史系主任、教务长等职,后为该校历史系教授、博士导师。
  • 何凤山(1901~1997),字久经,赫山区(原益阳县)叶家河人,长沙雅礼大学毕业,留德经济学博士。1935年开始外交生涯,历任中国政府驻维也纳总领事,驻埃及、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大使,1973年在台湾退休后定居美国,1997年9月25日病逝于美国旧金山,终年96岁。
  • 唐铎(1904~1983),字金城,赫山区(原益阳县)岳家桥人。是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空军英雄,曾荣获列宁勋章等七枚功勋奖章,并在莫斯科红场国庆阅兵式上,作为空中领队,驾机接受斯大林大元帅的检阅。1953年3月回国定居,出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航空系主任,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 高文华(1904.1~1994.1),赫山区(原益阳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12月,“北伐”在即,奉党组织指示回到湖南,受中共湘区委的委派,以“省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回益阳开展农民运动。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和轻工业部副部长、水产部副部长.1994年1月在北京病逝。
  • 曾士峨(1904~1931),字迪勋,出生在赫山区樊家庙的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秋收起义后,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岗山。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曾士峨带领红11师,东征西伐。最后敌人集中数千兵力,四面包抄红军,曾士峨在带领突击队冲锋时,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27岁。
  • 曾三(1906~1990),中国档案学家。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先驱。1906年7月21日生于湖南益阳,1990年11月28日卒于北京。
  • 周扬(1908~1989),中国文艺理论家,革命文艺运动和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领导者。原名周起应。湖南益阳人。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到上海就读于国民大学、大夏大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发表介绍外国进步文学的文章。毕业后去日本留学。1931年回国,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次年转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编《文学月报》。
  • 周立波(1908~1979),中国作家。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赫山区(原益阳县)邓石桥乡清溪冲(现属谢林港镇)人。1928年初流寓上海,入上海劳动大学经济系就读,坚持自学英语,翻译了一些苏联小说。1932年因参加罢工斗争被捕入狱。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48年完成描写土改斗争、歌颂翻身农民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任湖南省文联主席。
  • 叶紫(1910~1939),原名余昭明、余鹤林、余繁,1910年10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赫山区(原益阳县)兰溪镇月塘湖村。1930年初到上海,在同乡志士的指引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事文艺宣传工作。1933年春,叶紫与陈企霞一道,创办《无名文艺》月刊,他第一次用叶紫笔名发表的短篇小说《丰收》,在文坛引起轰动,被吸收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林凡,1931年生。字翊宇。湖南益阳人。擅工笔绘画亦擅美术评论、诗词及书法。历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和总政治部美术编辑、记者,山西晋剧院舞美设计师,解放军艺术学院教师、研究员,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艺术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

图集

收割早稻,益阳市赫山区新松树桥村,2022年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