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姓

  → 钱姓   >>> 百家姓 主页

赵姓名人:宋太祖赵匡胤

  赵姓宋朝国姓,秦朝公族姓氏,晋国六卿之一,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国姓。成书于宋朝的《百家姓》,把赵姓放在第一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赵姓之所以排在所有姓氏的第一位,不是因为人口数量最多(当时王姓人口最多,赵姓人口数量排在第四位),而是因为宋朝的皇帝姓赵。赵姓如今在中国姓氏人口数量中排在第八位,总人口大约有2670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36%。赵姓人口第一大省是河南。其次分布于黑龙江、重庆、江苏、云南、四川、陕西、山西、安徽、辽宁八省,集中了大约12%的赵姓人口。

  赵姓的起源,主要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远祖是伯益,得姓始祖是造父。赵姓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皇帝赐姓,主要集中在宋朝。能被赐予国姓,是不少人的荣幸,也是宋朝皇帝很喜欢做的一件事情。这些因赐姓而成为赵姓的人,为赵姓增添了新鲜血液,融入了赵姓大家庭中。

  赵姓在中国历史上曾建立多个政权,包括战国七雄赵国,赵佗建立南越国赵匡胤建立宋朝

  赵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阳、金城、颍川、敦煌、酒泉、扶风、新安、平原等11个。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鹤、孝思、萃涣、敬彝、创基等。


赵姓溯源

  第一个来源:出自于嬴姓 赵姓主要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远祖是伯益,得姓始祖是造父。伯益,有的史籍写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又称大费,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其父亲是黄帝和嫘祖的二儿子昌意。有一种观点认为,伯益是少昊的后裔,少昊的孙女女脩因吞玄鸟蛋生下了皋陶,伯益是皋陶的儿子,所以伯益属于少昊血缘世系。两种观点,导致了赵姓远古祖源到底是黄帝还是少昊的争议。由于远古史籍资料缺失,后世资料各种说法都有,远古时期的人物关系至今都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学术争议从来就没停止过。

  《史记》记载,伯益最突出的贡献,是辅佐治水。禹治水成功后,向汇报时说:“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舜对伯益非常满意,给予了伯益一系列赏赐:赐予黑色旗旒,赐为赢姓,任命他为东夷部落的首领,还把“姚姓之女”(一说是舜的女儿)嫁给伯益,并祝福伯益“尔后嗣将大出”。舜让位给禹,禹死前让位给伯益。伯益为禹守丧3年后,让位给禹的儿子,隐居到了箕山之阳。启把以前的禅让制改为家天下的世袭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不过,启的威望没有伯益高,担心根基太浅,位子坐不踏实,就千方百计削弱和打击伯益的势力。最后,启干脆杀害了伯益。东夷部落奋起反抗,发生了“有扈之乱”。夷夏两个部落集团之间的战争十分惨烈,东夷打不过,导致东夷地区数座古城毁于一旦,人口锐减。东夷部落中的赢赵氏族,有的人被流放,有的人融入商部落,在商丘一带繁衍生息。夏朝末期,赢赵人积极参加了商汤伐夏的战争。

  得姓始祖是造父 周穆王时期,伯益后裔造父当上了御马官,专管天子车舆,相当于是周穆王的车队队长。造父的第6世孙叫奄父,是周宣王的大臣。周宣王39年(公元前789年),周宣王想要讨伐姜戎(当时的一支少数民族),奄父觉得时机不够成熟,说暂时莫忙去,但周宣王不听。双方在千亩(今山西介休南)大战,周宣王被打败,他的驾乘被打翻,姜戎士兵围了过来,眼看周宣王就要被抓住了。就在这时,奄父的儿子叔带及时赶到,把周宣王救上战车。凭借先祖造父传下来的精湛驾车手艺,叔带驾车左冲右突,把姜戎追兵远远地甩在身后。事后,周宣王为感谢叔带的救命之恩,提拔叔带为执政大臣。周宣王驾崩后,周幽王继位。叔带多次劝说周幽王不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美女身上,要多打理朝政。周幽王听得心烦,一怒之下把叔带的官职给免了。叔带逃往晋国。晋文侯早就听说叔带的才干,立即任命叔带为国卿。叔带的祖地赵城,在晋国境内,叔带到了晋国,相当于回到了祖地。因叔带在晋国做大官,在赵城的族人得到了极大发展,遂以赵城为姓,赵姓这才真正诞生,赵城成为天下赵姓及其分化而出的其他姓氏的根源地。

  赵姓第二个来源:皇帝赐国姓 以皇帝赐国姓为主,主要发生在宋朝。一个人因某种功绩被赐为国姓,整个家族都为之荣耀,都会跟着改姓。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姓氏文化中很常见。在古代,对少数民族首领赐予国姓,是加强统治的一种有效手段。宋太宗时期,在今宁夏、甘肃和陕西北部一带活动的党项拓拔部,其首领李继捧和李继迁先后归顺宋朝,宋太宗分别赐予他们姓名,叫赵保忠和赵保吉。熙宁7年(1074年),吐蕃首领木征归顺宋朝,宋神宗赐姓名为赵思忠。赵思忠曾任合州(今重庆合川)防御使、荣州(今四川荣县)团练使。宋哲宗时期,河湟羌族首领青唐陇拶出任河西军节度使,任鄯州(今青海西宁)知府,被封为武威郡公,宋哲宗赐姓名为赵怀德。青唐陇拶的弟弟邦啐勿丁咓也受赐姓名为赵怀义,先任廊州团练使,后任湟州(今青海湟中)知府。

  赵姓第三个来源:冒姓和改姓 赵姓中的冒姓和改姓,主要集中在历史上因为避祸和少数民族改姓上。明朝灭亡后,一些朱姓皇室后裔为避祸而改为赵姓,其中一支迁居到今河南原阳县马头村。1983年,马头村挖出一块残损的石碑,上面记载说:“……祖乃大明之君,自崇祯皇帝失基,播迁于此。吾本姓朱,遂以赵为氏焉。”这支赵姓人祭祖时悬挂的祖先画像,是朱元璋的画像。与此相同的是,清朝完结后,爱新觉罗、喜塔喇、阿颜觉罗、觉尔察、伊尔根觉罗、阿塔觉罗、兆佳、鄂卓、蒙鄂络等姓氏改为赵姓。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大量少数民族改为汉姓,其中包括赵姓。

迁徙分布

  赵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位,在台湾省名列第四十三位,人口约三千二百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左右,发祥地在今山西

秦汉以前

  造父被封于赵城而得赵氏,至叔带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氏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在赵国灭亡时,赵氏已分布以下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赵氏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天水(今甘肃天水),形成一个望族;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秦始皇又迁徒六国贵族之后到关中,赵氏在今陕西又有了新的落脚地点。

  秦朝初期,始皇派赵公辅任西戎地区的行政长官,居住在天水。其后代就定居在天水,随后很快就繁衍成当地一大望族。同时,赵王赵迁因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后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氏推进到今广东广西。赵氏南迁始于三国之时,由涿郡赵氏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使赵氏人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赵构建立的南宋,使得赵氏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大举繁衍发展。同时,北方的赵氏也在东北三省得到了播迁。自宋朝以后,赵氏遍布全国各地。

  在秦朝,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

汉至宋以前

  西汉赵氏在河北的活动区域又有所扩大。赵王迁的后裔迁居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此地原属河间,因此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

  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一族。

  南朝时,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居江南。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期迁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南安人赵达任北魏库部尚书,封临晋子,举家离开南安迁居北魏都城洛阳。当时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一支少数民族)的袭扰,北魏在北部边境上设立了许多军镇,选择贵族、官宦子弟镇守。赵达之子赵仁因镇守武川镇,举家自洛阳迁至武川。赵仁的孙子赵贵成为武川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跟随宇文泰进兵关陇,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为宇文氏占据关陇、建立北周屡立大功,被赐姓乙弗氏,封楚国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举家又自武川回迁洛阳。

  天水南安赵氏还有一支在北魏时迁居。这支赵氏从代又迁居洛阳。

  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徒居南郑(今陕西汉中),后又自南郑徙居洛阳。天水西赵氏的一支迁居洛阳。

  北魏时今甘肃赵氏的一支徙居洛阳。

  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赵光逢赵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在后蜀为官而在四川成都定居。

两宋时期

  公元960年陈桥驿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赵氏皇室一直不停地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所谓郡国,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并不居住在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直至“靖康之乱”,金兵攻入北宋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赵氏宗室三千余人北上,将宋徽宗宋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下游)。赵氏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都于“靖康之乱”之后纷纷从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南宋王朝,成为赵氏家族在中国江南地区繁衍的主要支脉之一。

  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

  • 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宗室: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赵德秀赵德林均无后,燕王赵德昭有五子,秦王赵德芳有三子。
    • 燕王赵德昭一脉的迁徙:令字派迁居的地址主要有安徽颍州、四川蜀州、江苏泰州、福建福州、福建泉州、江西信州、浙江台州、浙江绍兴、河南洛阳、湖北荆南;子字派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苏镇江、浙江衢县、广东南雄、河南汝州、河北燕山;自师字派以下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西吉州、浙江临安、浙江云和、江苏太平州,等等。
    • 秦王赵德芳一脉的迁徙:子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嘉兴、江苏真州、福建福州和泉州;伯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台州和明州;师字派迁居主要有江苏太平州、浙江婺州,等等。
  • 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靖康之耻后,北宋被金国灭亡,金兵把宋徽宗、宋钦宗及北宋的后妃、宗室,连同朝官三千多人,一起俘虏北去。宋徽宗逝世于五国城。金国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又把宋钦宗迁居到了燕京(今北京)。康王赵构南逃临安建立南宋,自号为宋高宗,其子早夭。宋高宗赵构以为北宋惨遭靖康之难和自己儿子的早夭,是因为其祖宋太宗赵匡义没有遵守“金匮之盟”而遭至的灾难,于是将南宋王朝的帝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后裔。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的南迁后裔,多由南宋京城临安迁出,散居于南方民间。
    • 士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河北大名、江西赣州、福建建瓯、浙江绍兴。
    • 赵匡义六世孙不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临安、浙江金华、浙江浦江、浙江秀水、安徽宣城、湖北荆南、湖南郴州、湖南零陵、广西横县、四川成都、四川开县。
    • 赵匡义七世孙善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宁波、江苏常熟、湖北鄂州、湖南潭州、江西南昌、江西临川。
    • 赵匡义八世孙汝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安徽阜阳、湖南平江、江西余干、江西袁州、福建福州,等等。
  • 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逝世。遵照皇太后杜氏的“金匮之盟”,赵匡胤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匡义。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办事,宋太宗赵匡义应该将皇位传给其弟魏王赵廷美。但赵匡义登基之后,隐匿“金匮之盟”的内容,而魏王赵廷美一向专横骄恣,曾多次遭到其兄宋太宗赵匡义的斥责,此刻得知有“金匮之盟”一事,对赵匡义甚为不满,于是暗中谋划,阴谋早日篡夺皇位。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魏王赵廷美谋划篡夺皇位的阴谋泄露,宋太宗赵匡义遂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赵匡义念其手足之情,并多次立有战功,于是仍令其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魏王赵廷美的一脉宗室由此暂时全部迁居到了西京。赵廷美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后来二人勾结之事败露,魏王赵廷美被罢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魏王空名闲居在西京,后来又降魏王赵廷美为涪陵县公,迁往房州(今湖北房县)。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魏王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赵廷美迁居房陵后不久,就忧愤成疾,吐血而终,终年三十八岁。
    • 自贬于房陵之后,其后代外放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开封、河南洛阳、福建汀州、山东沂州、山东济州、江苏昆山、浙江秀水、江苏溧城、江西波阳、湖南衡州、四川成都、四川青城,等地。
  • 宋室其他宗亲
    • 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西平赵氏之始祖。赵仲来生才广、才宇,才广生恭、肃、鉴、铎、镤,才宇生钦。自仲来至今已历二十四世,为西平名门望族,其后裔现分居于杨庄乡、专探乡、芦庙乡、师灵镇、谭店乡、宋集镇、出山镇、酒店乡等地。

明、清时期

  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居叶赫(今吉林伊通)满族赵氏者,在满清开国初归清,隶属正黄旗满洲。

  居丹东岫岩兴隆乡满族赵氏者,隶属正黄旗满洲,其先祖伊尔根觉罗•常明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自京到丹东岫岩地区驻防。

  居哈达碑乡满族赵氏者,世代官拜撤马罕牛录,隶属镶黄旗满洲,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到丹东岫岩地区买地入籍。

现代分布

  赵氏目前有多支分布在大江南北,主要的支系分布为:

  • 山西:洪洞赵氏、永济赵氏、闻喜赵氏、武乡赵氏、汾州赵氏、平定赵氏、五台赵氏、孝义赵氏、沁水赵氏、平顺赵氏、太谷赵氏、陵川赵氏、解州赵氏、定襄赵氏、应县赵氏、原平赵氏、左云赵氏。
  • 河北:涿郡赵氏、正定赵氏、蔚县赵氏、文安赵氏、威县赵氏、定县赵氏、井陉赵氏、晋县赵氏、蠡县赵氏、保定赵氏、磁县赵氏、元氏赵氏、黄骅赵氏、易县赵氏、饶阳赵氏、安国赵氏、昌黎赵氏、平山赵氏、阜平赵氏、深县赵氏、束鹿赵氏、宁晋赵氏、河间赵氏、赞皇赵氏、大名赵氏、青县赵氏、宛平赵氏、安次赵氏、雄县赵氏、卢龙赵氏。
  • 北京:北京赵氏。
  • 天津:天津赵氏。
  • 甘肃:天水赵氏、平凉赵氏、静宁赵氏。
  • 陕西:咸阳赵氏、兴平赵氏、武功赵氏、华阴赵氏、乾县赵氏、府谷赵氏、周至赵氏、耀县赵氏、西安赵氏、渭南赵氏、户县赵氏。
  • 河南:开封赵氏、洛阳赵氏、荥阳赵氏、汝南赵氏、许昌赵氏、虞城赵氏、南阳赵氏、清水赵氏、淮阳赵氏、郾城赵氏、临汝赵氏、邓县赵氏、淇县赵氏、西华赵氏、武陟赵氏、内黄赵氏、项城赵氏、偃师赵氏、巩县赵氏、永城赵氏、南召赵氏、汲县赵氏、商城赵氏、夏邑赵氏、博爱赵氏、滑县赵氏。
  • 山东:武城赵氏、益都赵氏、莒县赵氏、平原赵氏、东平赵氏、利津赵氏、济南赵氏、诸城赵氏、曹县赵氏、鄄城赵氏、菏泽赵氏、梁山赵氏、肥城赵氏、寿光赵氏、日照赵氏、博兴赵氏、海阳赵氏、历城赵氏、龙口赵氏、烟台赵氏、莱阳赵氏。
    • 赵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山东青州一带。
  • 湖北:房县赵氏、安陆赵氏、钟祥赵氏、黄陂赵氏、麻城赵氏、通城赵氏、崇阳赵氏。
  • 安徽:休宁赵氏、凤阳赵氏、庐州赵氏、合肥赵氏、萧县赵氏、宿县赵氏、泾县赵氏、灵壁赵氏、金寨赵氏、太湖赵氏。
  • 江苏:南京赵氏、武进赵氏、徐州赵氏、丹徒赵氏、淮安赵氏、常州赵氏、苏州赵氏、常熟赵氏、无锡赵氏、六合赵氏、江阴赵氏、吴江赵氏、镇江赵氏、高邮赵氏。
  • 上海:上海赵氏。
  • 浙江:杭州赵氏、建德赵氏、归安赵氏、衢县赵氏、绍兴赵氏、余姚赵氏、吴兴赵氏、青田赵氏、慈溪赵氏、温州赵氏、宁波赵氏、鄞县赵氏、兰溪赵氏、嘉兴赵氏、湖州赵氏、缙云赵氏、文成赵氏、东阳赵氏、海宁赵氏、义乌赵氏、宁海赵氏、瑞安赵氏、丽水赵氏、嘉善赵氏。
  • 江西:清江赵氏、余干赵氏、宜春赵氏、南昌赵氏、南丰赵氏、贵溪赵氏、玉山赵氏。
  • 湖南:衡山赵氏、长沙赵氏、浏阳赵氏、零陵赵氏、湘潭赵氏、益阳赵氏、岳阳赵氏。
  • 福建:闽侯赵氏、霞浦赵氏、福州赵氏。
  • 广东:文昌赵氏、中山赵氏、台山赵氏、新会赵氏。
  • 四川:中江赵氏、遂宁赵氏、广汉赵氏、德阳赵氏、新津赵氏资中赵氏、荣县赵氏、宜宾赵氏、内江赵氏、酉阳赵氏、成都赵氏、达县赵氏、叙永赵氏、巴县赵氏。
  • 贵州:安顺赵氏。
  • 广西:全州赵氏、宁明赵氏。
  • 云南:昆明赵氏、剑川赵氏、顺宁赵氏、大理赵氏富宁赵氏。
  • 辽宁:海城赵氏、朝阳赵氏、兴城赵氏、新民赵氏。
  • 吉林:临江赵氏、永吉赵氏。
  • 黑龙江:桦川赵氏、双城赵氏、阿城赵氏。
  • 宁夏:银川赵氏。
  • 内蒙古:呼和浩特赵氏、汪古部赵氏。

赵姓各支始祖

  • 赵令仲 谱称宋太祖子燕王德昭五世孙,南宋乾道二年迁上虞县孝义乡,逝世后葬于西华里,为上虞赵氏始祖。
  • 赵不抑 谱称汉王元佐之后,建成炎中扈南迁,寓居上虞等慈寺,生有五子,幼子赵善信,居邑城南门杨巷桥墩,官历车略院事。为杨巷赵氏始祖。
  • 赵景发 赵不抑九世孙,元朝年间自上虞翦阳赘迁邑之镇压龙桥。
  • 赵元佑 宋太宗长子,建炎南渡,裔孙占籍上虞等慈寺。赵元佐二十世孙赵天福,后改名赵淮,明朝中叶因遭牛山这变迁甑山。为上虞赵氏始祖。
  • 赵孟伊 又名孟潮,宋元之际自台州宁海迁山阴华舍,为绍兴赵氏始祖。
  • 赵元份 宋太宗第四子。明洪武初自嵊县赘迁山阴迎恩厢,为嵊县赵氏始祖。
  • 赵永思 明洪武初自嵊县赘迁山阴迎恩厢,为越州赵氏始祖。
  • 赵应麟 始祖赵志四,清康熙间自溧水石场村迁润州,为润州赵氏始祖。
  • 赵子  宋建炎南渡,先居镇压江,继迁丹徒大港镇洪溪,为丹徒赵氏始祖。
  • 赵元份 谱称碧溪赵氏系出宋太宗子商王元份,建炎南渡,元份七世孙扬自郑州迁于玉山,及孙蕃,再迁东里八都柳马屋后,为玉山赵氏始祖。
  • 赵孟堙 元泰定二年自浙江迁常州武进县改成乡西盍村,为武进赵氏始祖。
  • 赵天佑 明朝末年自武进殷村迁张桥郡城青山门。
  • 赵成九 世居泰邑赵家坊,于明末清初始由赵家坊迁延令何家庄,为延令赵氏始祖。
  • 赵万六 元季自诸暨银治迁桐庐肃绛孝泉,为桐庐赵氏始祖。
  • 赵士伸 南宋建炎三年自中原南迁福州长府连江县东湖里,为连江赵氏始祖。
  • 赵由镗 明季自临安入赘会稽廿汴都谢氏,为西谢赵氏始祖。
  • 赵不玷 南宋时自睦州迁浦阳仁杏巷,为浦阳赵氏始祖。
  • 赵类四 元末自益阳八都槎塘徙居邑之井头,为井头赵氏始祖。
  • 赵子玉 元至正间自湖北松滋县仙楼乡迁益阳书堂古李塘,为益阳赵氏始祖。
  • 赵崇赞 南宋自越州山阴迁旌德兴仁乡三溪,为旌德赵氏始祖。
  • 赵琳  明永乐间自山西洪洞县棋盘街迁齐河县桑园赵庄,为齐河赵氏始祖。
  • 赵圭  明洪武初自山阴迁兴化县城北郭,五传而开四房,为兴化赵氏始祖。
  • 赵普  族出北宋名相赵普后,普三世孙概自洛阳迁亳,为亳州始祖。五世孙赵期,建炎南渡,自亳居缙云之云塘,为云塘赵氏始祖。
  • 赵九思 宋元之际人,世居台州黄岩,子浒始自黄岩县迁临海逆溪。为临海赵氏始祖。
  • 赵同文 明季自丹徒大港迁润城白马坊渌水桥,为洪溪赵氏始祖。

字辈

  • 湖南
    • 湘乡县赵氏字辈:相焕兴先绪,士隆忠孝光,家传维厚道,敬慎守成方,清简官宜则,宽廉本克培,诒孙期学懋,念祖用基恢。
  • 湖北
    • 宜昌夷陵区赵家山赵氏字辈:顺兴文成士 南宗国正天 开家传世远 普德庆年长 共20辈,但因16、17辈字破损不清,即:普德两字为猜估。在1948年修谱时改为:文成士南宗 国正天开家 传世远万年 新治日光华 积庆在祖德 发祥有鼎甲
    • 湖北襄阳赵氏字辈:元恒利真开昌运 仁义礼智发启祥 中正和平克大定 永建朝廷兴家邦
    • 湖北公安赵氏字辈:大国益之仕,世秉忠德全,立志承先泽,诗书继祖传,代远永佑启,家邦振万年。
    • 湖北恩施赵氏龙公字派:德万凤应,永宪单名。登承世兴,正学昌明。彦英志远,秀仕安仁。崇文尚武,光国显廷。诗书鸿启,景运维新。乾元开泰,大振家声。
    • 湖北房县赵氏字辈:春连华堂,光大天良,洪仁永国,文子呈祥。学书玉翔,相德辉扬,君庭风宇,恒运吉昌。
    • 湖北利川字辈:中国今天梦,师子大文昌,继世朝廷有,显宇万休强。
    • 湖北安陆字辈:赵德兴家,治国功臣,克定安邦,传宗有道,富贵荣华。
    • 湖北省红安县赵氏:大朝春应 文学克成 家传忠厚 世友贤能。
    • 湖北省松滋市赵氏:成先业 吉善庆
    • 湖北仙桃市赵氏字辈:升师履泰谦,豫临观同复,咸恒家萃益,鼎晋中丰节。
    • 湖北阳新县赵氏字辈:金兴应文友 允伯宗单三 昌日承崇尚 大志建学立 克恢前烈 利辅朝堂 英才焕发 楷模昭章 行逢豫顺 运际平康 。
    • 黄石地区(大冶市还地桥镇高垴村赵家湾、金山店镇、下陆区卫王等庄)字辈:宗文玉德,思堂大邦,兴起立世,永正纲常,天开显道,利辅朝尚,英才焕发,模楷昭章,行逢豫顺,运际平康,敦伦饬纪,高厚久长。
  • 重庆
    • 重庆巫溪县赵氏字辈:起有四知高 清政登文朝 祖德荣国定 万福顺茂祥 忠孝根本固 癸建自远长 诗书传家宝 科甲百世昌
  • 贵州
    • 贵州毕节赵氏字辈:定系页臣壁走弘汝卿怀良师廷运秉联朝映国明安邦选贤能德文佐时昌
    • 贵州威宁赵氏字辈:永万世承殿,士大文明远、德英庆泽长、学本崇胜治
    • 贵州天水赵氏夜郎字辈:东山文智房老字派:天世昌国,应运正兴,立福久远,命必维新,长发其祥,万代显荣,振奋光大,仁心克成;民国三十八年綦江总谱编新字派一百字:发祥兹有本,益乃肇其元,善御勤周后,荣封手自天,晋阳开大业,充国克恢先,顺平钦伟绩,三辅豪杰传,远历中唐际,守遵复留川,施政崇贞宪,乾符锡爵年,盛德兴炎宋,朝言直道宣,重光科及弟,仕楚恩威全,百代承余阴,耀宗衍万千,虔恭绳祖武,庶可为象贤。(新老字派使用对照:正兴立福久=发祥兹有本)
  • 浙江
    • 乐清赵氏字辈:德承克叔之公彦 夫时若嗣次光大 汉魏濮景秀邦君 存可纪总翼振齐 洪典章崇(顺)百世传 复本协修望有志
    • 慈溪赵氏字辈: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昌期,崇隆尊显,和易纯熙,圣神文武,卓荦英奇,温良恭俭,仁敬孝慈,持行瞻视,动作威仪,纪纲法度,礼乐书诗,切磋磨琢,学问辨思,格致诚正,修齐平治,疑丞辅弼,明听翼为,周召伊傅,稷契皋夔,勋劳阀阅,锤鼎常旗,衣冠俎豆。 
  • 山西
    • 沁水赵氏老字派:忠和树德,孝友传芳。
  • 山东
    • 济南长清赵氏字辈:太振光忠方,成思延寿长。
    • 台儿庄区峄城区市中区赵氏:广德有长克作瑞, 奉先嗣孝永传芳, 尊宗敬兴天锡惠, 诗礼持家建荣光。
    • 甘露赵氏字辈:孝弟忠信永,宽厚培德长,恩惠鸿锡庆,兴盛景振昌。
    • 滕州赵氏字辈:瞻文景宪 崇序怀宗 承基凛式 锡厚秉公 传家庭训 修德克明 以延广庆 永继昌荣 晋祖绍达 本立振兴
    • 曹县赵氏字辈:朝月书德化 敬为恩存天
  • 江苏
    • 赣榆赵氏字辈:振兴远续 士德克承
    • 宝应开发区赵氏始于明洪武年战争之后,因苏北一带战乱无人烟,皇帝下令组织一些人迁往苏北,始祖老弟兄三门由苏州阊门迁到宝应望直港,润名赵个墩,插草为标,垦荒种地,2000年,划归宝应开发区。原留家谱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中痛心被焚,现能知字辈:连永增怀,柏书文磊。2014年4月续家谱,加续二十字:民安国盛,有志竞成,才德昌裕,大业中兴,世继家风。本支赵姓堂号为“半部堂”。
    • 京江浦县陡岗赵家桥赵氏:明善祥瑞。
  • 河南
  • 淮阳赵氏字辈:天遐量思,国可吉祥,梓玉永连,心慎清常,文成广业,书礼恒传,世运既泰,修德希贤。以上为老家普记载,最近一次续家谱,加续十六字:光宗耀祖 ,忠孝治家,惠泽超远,克从宪法。(先祖赵天福,大约明朝末年迁入淮阳,长门现居住淮阳县城南赵庄,二门迁居商丘睢县周堂镇苏营村,后又有一支从苏营村迁徙至安徽谯城区(或者周口鹿邑县)境内。
    • 西平赵氏字辈:仲才恭凤之,天良景成增,殿启从名圣,尊严宜思齐,高远庆咸若,熙甫昭封题,传世振兴荣,福善尽登昌,观君培惠儒,文理济函光,锦琳育升茂,桢廉贺卫襄,硕权宏志顺,英敏贵端刚。
    • 泌阳西关赵氏字辈:维世永金,国广运清;文学传家宝,俊杰冠英豪。
    • 安阳县赵氏字辈:大国炳怀金 青永作乾坤 忠森宏熙奎 华杰钰焕培。
    • 开封赵庄赵氏字辈:开朝本世禹其明曰则新允超连云布共同治今生
    • 社旗赵氏字辈:天进仲维明,儒思溥惠珍。以上出自老碑文记载;民国三十四年加续二十字:锦林泽荣增,福润庆熙昌,家声恩承广,谦益万古扬。(先祖赵田,赵学兄弟于大明洪武年间迁至南阳,现后人集中居于社旗县黄赵村,唐河县赵牌李村等)
    • 淮阳县苏赵庄赵氏字辈:洪 大 启 俊 应 明 国 永 自 成 (再后来就没有排辈分)。
    • 信阳市平桥区长台乡赵洼村,赵氏于300年前由湖北麻城迁移至此。字辈如下:章发宏圣君,诗书礼仪信,太平顺泽运,富贵臣远勋,光中耀祖辉,功道贤俊英,永谋领玉广,高尚贞忠良,刚强威武壮,博学振家帮。
  • 安徽
    • 淮北市洪庄村:銮承宏永思,三朝凤继祥,瑞志光明大,万卷宝书藏。
    • 寿县赵氏【地方称[北赵]】 家谱字辈:士守仁义泽 学业道德成 自家本勤俭 为国先修文
    • 宿州赵氏(含安徽宿州灰古,淮北闸河古饶集(火集子),河南永城买头集(现顺河乡),宿州符离镇打鼓山 ,淮北市濉溪县赵集子乡,宿州萧县赵庄,徐州铜山县汉王乡 ,南柳园等等很多),历史有记载字辈:总集福荫,蓓致嘉祥,居伯履歧,万世盛昌。宗廷绍宋,正志惟良,克承先德,永世宏昌。家传明训,统序端方,钟灵毓秀,长发其祥。(平晋东鲁,南徙相莽,盘衍淮浍 ,吉庆瀛光-----永城买头集后续)。
    • 怀远县褚集乡洄中村:金、文、玉、连、丙、继(后续不知道)
    • 肥东赵氏字辈:世德承家绪,宏恩育俊生;盛朝崇贤士,兴国尚明经;礼义为根本,忠良裕后昆;秉公宜法守,高亮永长尊。
    • 怀远赵氏字辈:天大人心同,开东生瑞品。
    • 涡阳双庙赵寨赵氏字辈:天大广廷,文春心明,东子礼义,吉昌厚生。
    • 当涂新市镇横山村,<<金陵中山赵氏>>始祖赵林,字辈: 宗必继之、道可以启、 社忠上孝亲、敬重友恭、治家崇礼、谨初慎原、敦本义和、世代永昌
    • 合肥赵氏字辈:治本修家,宜叙伦常,仁义礼信,万世传芳。
    • 太湖县赵氏字辈:甫水元可礼,敬本文忠万,显昭继学承,宗高民良登,诗书华国运,仁义耀家声,富贵荣先哲,长思道德纯,休齐为治体,福寿永传薪,时际风云会,鸿才定重伦。堂号:天水郡,广陵堂。
  • 广西
    • 百色市南部赵氏:洪承国尚德开京,文运天启镇先祥。(90年代出生的基本为天字辈)
  • 四川
    • 南部县赵氏:怀思登中国,文明正朝廷。
    • 广安市岳池县赵氏字辈:胤元汉正,国大全文,长存盛德,开化有人,心纯汝志,忠在朝廷,万世之子,永怀圣明。
    • 广元市昭化区、朝天区赵氏:世常兴来永, 明崇熙至诚,国昌文良印,启宪守庭鹏(此支为民国年间由四川南充南部县分支,南部仍有此字辈族人,传此族人原为湖广填四川时期由湖北孝感迁入至南部)。
    • 中江县赵氏一支:共有十大支系:
      • (一)仁文(或厚)承先绪,荣华绍远基(或相,或周),能守祖宗传,自有天(或一)赐福
      • (二)仁文之上易,平易(或居)升(昇)廷相,存心辅圣祖,财学显邦中。
      • (三)仁文毓常兴,必定广连登,在朝多清正,君明臣良时。
      • (四)仁文映世长,永为国家光,纯厚开昌泰(或大),方思先德良。
      • (五)仁文承先绪,荣华显达时,守传家锡福,建续庆咸熙,普代敦伦纪,晋宁育英奇,启盛诗书礼,金兰玉树宜。
      • (六)仁文承先绪,荣怀子嗣同,学问全天德,知行本大中,川代皆邦彦,元良又景从,后生如自懋,永远可光宗。
      • (七)仁文之上易,平居秉信仪,宽厚存心德,祖武克纯继,明代有培成,君民宏开济,绍述兴宪章,富贵必齐备。
      • (八)仁文毓先绪,甲第广连登,在朝思正清,廷献作忠祯,翼代希贤友,谦恭觉多闻,吉人延世泽,兴发象恒升。
      • (九)仁文映先绪,立品重端方,才志原高尚,科名积善扬,为代廉能举,儒修体用彰,国运逢隆泰,保定亨安康。
      • (十)仁文治世远,德泽启明良,正大开洪化,祥光万代昌。
    • 青神赵氏:家谱字辈排行:吉嘉志太光,先德思成良; 崇文世常泽,佐甫尚名堂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