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跳水汉语拼音:Tiaoshui;英语:Diving),从高处用各种姿势跃入水中,或在规定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动作,并用特定动作入水的水上运动。按运动目的分为实用跳水、表演跳水和竞技跳水三大类。以生产、国防和实用为目的称为实用跳水。供观赏的优美特技,并无规则限制的称为表演跳水。以竞技为直接目的,并按规定进行的称竞技跳水。

发展

  跳水运动出现于人们掌握游泳技术之后,最初是为实用目的的简单跳水动作。现代跳水运动是19世纪末在德国最先得到发展的,那时以起跳高度评定优劣。表演分单人、双人和集体3项,以美国水平最高。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游泳比赛中开始增设跳水项目。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上瑞典人在专门跳台上表演了跳水。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正式列入比赛,设有高度跳水和跳板跳水。第四届奥运会制订了规则,并以跳台跳水替代高度跳水比赛。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上增设了女子比赛项目。这阶段以德国和瑞典水平较高,1920年后优势转向美国。60年代初美国发明金属弹板代替木质板,对技术的创新和增高难度提供了条件。欧洲各国相继迅速发展。

  中国跳水运动发展较晚,1935年才有女子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地增设场地、跳台,配备教练开始训练工作,逐步形成难度大、动作巧、控制力强的独特风格。中国跳水运动水平居世界前列,尤以女子成绩更为突出。

技术

  跳板跳水技术的基础和保证是走板和起跳动作。使用金属板后,因弹性增大对运动员掌握技术的难度要求较高,走板步幅、节奏和动作与板的弹力振动规律配合成为技术的关键。跳台跳水由于台面固定,对助跑起跳要求快而平,技术上比跳板简单。无论是跳板跳水还是跳台跳水,其身体腾空动作的翻转因素都要在起跳时孕育,腾空后只是通过动作控制翻转的延缓、加速和程度,动作的难度和质量表现都在这个阶段完成。身体入水要达到规定的姿势,应笔直与水面成90°入水。其质量标准是身体入水时击溅的水花要小,故在手入水前要伸腕使手掌与臂成90°,用手掌平拍击水,用以减缓水流冲击水面形成过大的水花,称为压水花技术。

比赛

  1908年后跳水比赛共设4项。跳台比赛可任选10米、7.5米和5米的高度进行。由于跳台技术难度大,需要腾空时间长,运动员多选用10米跳台起跳。跳板比赛可任选3米或1米板进行。跳板和跳台比赛内容都分规定动作(或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和自选动作,参赛动作必须从规则难度表中选报。跳板动作分5组:①面对池向前跳水。②面对板向后跳水。③面对池反身跳水。④面对板向内跳水。⑤转体跳水。跳台动作分6组,其中①~⑤组同跳板动作。⑥为臂立跳水。动作姿势分直体、屈体、抱膝、翻转4类。运动员报名时要根据比赛规定动作的组别、起跳方式、姿势和难度系数参考规则规定填写动作表。

  跳水比赛要有正、副裁判长2~3人,裁判员7~9人。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情况按6个等级评分,如用5人裁判制时,在5个得分中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其他3个分相加乘难度系数即为该动作得分;如用7人裁判制时,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其他5个分相加乘难度系数后除以5乘以3即为所得分。各动作分值总和即为总得分。

  跳水比赛有4年一度的奥运会跳水比赛、世界锦标赛和2年一度的世界杯跳水比赛。国际跳水组织决定自1981年开始,凡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跳水比赛均先进行预赛,从中选出前12名进行决赛,决赛时重复预赛全部动作,以决赛总分排列名次。而世界杯赛则用抽签方式分成两组,每组中以两人一对比赛,胜者进入下一轮,最后两个组的第一名争冠亚军。

  跳水比赛须有专用池和跳台、跳板设备;水面有造波装置,使运动员在腾空时能判断距水面高度借以控制动作,要防止眩光和反射光的影响;水池应有足够深度;水温28~30℃;先进场地应有升降电梯和能迅速在水面掀起气泡的气垫装置,以防动作失误被水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