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向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车向忱(1898~1971)原名庆和。奉天(今辽宁)法库人。1925年北京中国大学毕业,回沈阳在省立第三中学、东北大学附中、省立第一高中任教,并创办平民夜校40余处。1928年成立奉天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1929年夏发起组织辽宁国民常识促进会,被推为主任干事、会长。“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参与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任常务委员;11月代表救国会赴南京面见蒋介石,提出出兵抗日等七项要求。1932年潜回东北慰问抗日义勇军,会见了邓铁梅、李杜、马占山、苏炳文等将领,鼓励他们抗日到底。

  1935年夏,应老朋友、东北军军长王以哲之邀携眷到西安,次年在西安东关索罗巷创办东北竞存小学,并任校长。同年10月到洛川,劝说王以哲停止内战,团结起来打回老家去;并在中下级军官中说明联共抗日的道理。1936年6月,参加张学良组织的抗日同志会,为核心成员之一。同年10月,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救亡会(简称“东救”),被选为常务执行委员、主委委员。12月,带领竞存小学学生参加纪念“一二·九”一周年活动,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军警竟向学生开枪射击。车要求张学良惩办凶手。西安事变中,车拥护中共关于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主持“东救”接待工作,安排已释放的政治犯,组织宣传队宣传西安事变的意义和张、杨八项救国主张;还参加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的活动。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押后,车和“东救”的执委们致电蒋介石,要求放张返陕主持军务。同时,接受抗联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的派遣,携款一万元,分赴华县、渭南、临潼、蓝田等地慰劳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的将士。

  1937年1月,车参与发起成立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简称教盟),并当选为执委,负责宣传工作。他经常去西安七贤庄红军联络处(后相继改称八路军办事处、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反映情况,听取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对形势的分析,并带回革命书刊供学生们学习。竞存小学不断发展,还吸收了其他战区和西北籍儿童入学,原有校舍无法容纳,遂于年初迁往西安南门里的湘子庙街,并增设了三个中学班,称私立东北竞存中学,聘请中共党员来竞存任教,支持在学生中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竞存分队。车的活动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仇恨,车于1937年8月遭特务逮捕。由于多方声援营救,一个多月之后取保获释。同年9月,中共中央青年部负责人冯文彬同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贾拓夫商定,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西青救)名义举办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10月11日,训练班在泾阳县斗口镇开学。11月,第四期迁泾阳县安吴堡(称安吴青训班),扩大为训练全国各地青年的干部学校。车参与了青训班的筹办。后来,他还经常组织竞存学校师生去安吴青训班参观、学习。

  1938年冬,为避日机轰炸,竞存学校迁往凤翔东关纸坊街两座四壁残缺、门窗俱无的破庙里,小学部设火神庙,中学部设皇庙,又增设了高中部。随着竞存中学中共党员数量的增多,中共陕西省委1939年批准将中共竞存支部改为特别支部,张寒晖任特支书记。特支的建立对车的思想发展有重要影响,他决心与来校任教的中共党员同心协力,办好竞存。到抗战胜利前,从竞存学校毕业的学生有5000余人,多数都奔赴抗日前线或去了延安。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车向忱到延安参观,受到毛泽东的两次接见。他参观了延安的学校,看到了延安的新教育制度及其显著效果,见到了原竞存学校的一些师生,为他们在各个岗位上为人民服务感到自豪。1946年2月,车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带着中共中央写给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介绍信,回到了离别14年的家乡--辽宁沈阳。

  同年6月,车担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9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兼任哈尔滨大学校长。10月,车加入中国共产党。按照中共组织指示,他的党员身份没有公开。东北全境解放后,他回到沈阳,担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教育部部长。1949年9月,车作为东北解放区的代表,赴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辽宁省副省长,政协辽宁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进第四、五届中央副主席,民盟第一、二、三届中央委员,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还先后兼任东北实验学校校长、沈阳师范学院院长、沈阳体育学院院长等职,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于1971年1月8日含冤逝世。1977年12月,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革委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79年6月,中共辽宁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公开了车向忱的党籍。